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物理實驗》
關注()【基礎信息】
《物理實驗》雜志創刊于1980年,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范大學主辦的中文核心期刊(物理類),是教育部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會刊。
《物理實驗》雜志主要刊載物理實驗成果,交流物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動態。適合于物理實驗工作者、大、中學校的物理教師、理工科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學儀器研制人員閱讀。稿件要求見《物理實驗》稿約。
《物理實驗》雜志愿為廣大作者提供交流信息的窗口,展示成果的園地,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廣大儀器生產廠家提供展示成果的舞臺。
《物理實驗》雜志為月刊,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12—44。若錯過郵局訂閱時間,可與編輯部聯系。
【欄目設置】
開設欄目有:實驗教學,物理實驗與應用,數據處理與誤差分析,儀器設計與使用,實驗教學研究,基礎教育研究,實驗技術與技巧,集錦,問題討論,國外實驗教學介紹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對液晶受壓產生變色現象的探究 鄭智武,陳孔韜,郭建波,高文莉,龔國斌,ZHENG Zhi-wu,CHEN Kong-tao,GUO Jian-bo,GAO Wen-li,GONG Guo-bin
θ調制與空間假彩色編碼實驗改進 毛藝潛,齊怡,陶小平,張增明,孫臘珍,MAO Yi-qian,QI Yi,TAO Xiao-ping,ZHANG Zeng-ming,SUN La-zhen
日冕及其觀測演示實驗 宋琦,徐路耀,閆晗,駱怡,許知涯,鐘澤,劉維新,SONG Qi,XU Lu-yao,YAN Han,LUO Yi,XU Zhi-ya,ZHONG Ze,LIU Wei-xin
折射成像問題定量研究 莫濱,張靖,MO Bin,ZHANG Jing
物理演示實驗改進之管見 祁國良,曲勝艷,譚曉春,祝云峰,QI Guo-liang,QU Sheng-yan,TAN Xiao-chun,ZHU Yun-feng
單色非偏振光透過玻璃堆變為線型偏振光的分析計算與測量 趙立強,ZHAO Li-qiang
轉動慣量測試儀的設計 謝亮,張進治,安艷偉,鐵小勻,XIE Liang,ZHANG Jin-zhi,AN Yan-wei,TIE Xiao-yun
水平與豎直光路上空氣凹透鏡的研究 叢彩馨,張蕾,王玉新,劉成森,孫景昌,宋勇,閻堃,CONG Cai-xin,ZHANG Lei,WANG Yu-xin,LIU Cheng-sen,SUN Jing-chang,SONG Yong,YAN Kun
基于霍爾效應的慣性測振實驗的研究與應用設計 徐雅惠,周林,李欣蔚,鄧加軍,XU Ya-hui,ZHOU Lin,LI Xin-wei,DEND Jia-jun
相關論文范文:不同施氯量對K326煙葉物理性狀及化學品質的影響
摘要 采用小區設計的方法,研究不同施氯情況下煙葉品種K326的物理、化學指標變化,結果表明:氯的有效適量施入可以提高該品種的煙葉產量、上等煙比例、外觀品質、經濟效益等物理性狀。施氯量為67.5 kghm2時,中部煙葉還原糖、總糖、總氮、蛋白質含量對比其他處理為最高,煙堿含量較適中,堿比、氮堿比較合理,化學成分也較協調,可以保證煙葉含量符合優質煙標準。
關鍵詞 煙葉,K326,施氯量,產量,品質,影響
物理實驗最新期刊目錄
聲表面波技術在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應用————作者:顧嘉明;牟毅成;張成;
摘要:聲表面波是一種在彈性材料表面傳播的高度定向機械波,通過壓電效應和應變場與材料相互作用,能夠實現對準粒子輸運、能帶結構和電荷自旋等物性的精確調控與探測.近年來,聲表面波技術在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嶄露頭角.本文綜述了聲表面波技術在凝聚態物理中的應用進展,重點介紹了聲波誘導電荷輸運、聲光伏效應及聲波透射探測物性等方面的實驗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其在凝聚態物理基礎研究以及未來聲電器件應用方面的前景
基于一維光子晶體的模塊化暗場顯微成像系統————作者:張斗國;趙偉;范澤滔;謝書玥;尤新祥;李成恩;李秀芳;王中平;張增明;
摘要:搭建了模塊化、明-暗場模式可切換的顯微成像系統,可用于透明生物細胞(如洋蔥皮細胞)的暗場與明場無標記成像.基于該光子晶體器件的平面特性,將其與微流控芯片進行有機結合,實現了微流通道中物體運動行為的實時成像.通過搭建光學顯微鏡,并對采集的圖像進行數據分析與計算,可以加深學生對菲涅耳公式、明-暗場成像原理、成像系統放大率、數值孔徑等物理概念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科研實踐能力,開闊其眼界,提升...
基于LabVIEW的拉脫法測量液體表面張力系數————作者:何羽新;陳政延;馮歡;褚紅燕;
摘要: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是描述液體物理性質的重要參量.在拉脫法測量液體表面張力系數的實驗中,拉伸液膜由于質量過小往往被忽略不計,從而增加測量誤差,且拉力值點的讀取也存在爭議.針對上述問題,改進實驗裝置,使用測高儀測量易被忽略的拉伸液膜的高度,計算拉伸液膜的質量;引入LabVIEW上位機程序實時讀取傳感器拉力值,準確讀取拉力最大值點.實驗結果表明: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可將液體表面張力系數的實驗誤差控制在1%,有...
水浸紙張冷凍干燥過程的動力學建模及實驗方案優化————作者:劉禹豪;趙述敏;史成宇;陳宇銘;肖子陽;蔣臣威;方愛平;馮俊;張修興;王小力;
摘要:建立了基于邊界層理論的紙張冷凍干燥動力學模型,探究了影響紙張凍干速率和凍干效果的物理因素.通過引入相態轉變對水分子分布的影響,使模型能夠很好地適應冷凍干燥過程中的低溫情況.研究發現:在干燥過程中低溫速凍后的紙張能夠更加均勻穩定地汽化,這是冷凍干燥相比其他干燥方式更能保持紙張質量的關鍵;改變速凍過程中對紙張施加的壓力并未對紙張平整度產生顯著影響;在冷凍干燥后期升高溫度難以避免水汽凝結帶來的二次浸濕,...
近軸條件下水滴放大鏡的放大倍數————作者:張艷超;王學璟;孫春芳;賈艷;王帥軻;陳宇童;劉帆;趙梓杉;張鈺雙;戴瑞;
摘要:建立了水滴在親水/疏水性玻璃表面上的旋轉橢球體的幾何模型,揭示了其幾何形狀與水滴體積及玻璃片親水/疏水性質的定量關系.利用費馬原理,在近軸光線條件下推導了旋轉橢球面的物像公式和放大倍數的計算公式,實驗探究了物距、水滴體積及玻璃片親水/疏水性質對放大倍數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基于水滴形狀的數學分析,可理論計算并探究水滴的放大倍數隨物距、水滴體積及玻璃片親水/疏水性質的變化規律,通過調節物距、水滴體積...
多層次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平臺的實踐與探索————作者:陳羽;唐強;熊小敏;梁飛翔;黃敏;洪瀾;車宇;李鵬;劉小偉;蔡志崗;
摘要:中山大學物理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開展了多層次電子技術實驗教學平臺(電子技術2.0)的建設,針對物理類和非電類本科實驗的教學背景,以實驗物理測控系統為主線,構建了適合本科教學各個階段的電子技術實驗課程體系與教學平臺,并與物理實驗教學體系內的課程進行了良好的銜接.本文介紹了3個電子技術基礎實驗中的項目案例及其貫穿整個教學體系的課程建設,包括與基礎物理實驗相銜接的三極管與場效應管特性測量實驗,與近代...
多模式剛體轉動慣量實驗裝置的設計與應用————作者:葛威鋒;劉彩霞;連佳輝;王佳琪;楊焙智;
摘要:為豐富大學物理力學實驗內容,研制了多模式剛體轉動慣量實驗裝置.采用同軸化、可拆卸式彈簧套筒結構,在1臺裝置上實現了落體法和扭擺法測量剛體轉動慣量的實驗方案.扭擺法模式直接測定了彈簧扭轉常量,使實驗流程更加直觀.以標準的塑料圓柱作為待測物體,分別利用落體法和扭擺法測量其轉動慣量大小,并與理論值對比,驗證了實驗裝置的精度
混合現實設備在物理實驗教育中的應用————作者:李興悅;嚴禎颋;方愷;
摘要:基于混合現實技術構建的教育資源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能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模式,激發學習興趣.本文探討了基于混合現實技術的可穿戴式設備在物理實驗教育領域的應用,重點關注了其在電磁學、熱學和光學等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可為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發展與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壓力下鎳氧化物中高溫超導電性研究進展————作者:霍夢五;王猛;
摘要:自超導體被發現以來,銅氧化物是第一類到達液氮溫區的非常規超導體. 2023年中山大學研究團隊在雙層鎳氧化物La3Ni2O7單晶樣品中發現了14 GPa壓力下80 K的超導電性,使La3Ni2O7成為繼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后第二類進入液氮溫區的非常規超導體,為揭示高溫超導...
分光計調節實驗中反射像位置的計算分析————作者:倪一;陳勤妙;
摘要:分光計調節的關鍵,要求望遠鏡光軸與載物臺均正交于分光計主軸,常通過自準直法結合雙面反射鏡輔助進行.實驗操作中,自準直光源的反射像位置能夠反映望遠鏡光軸和載物臺的傾斜狀態,但其中的聯系較為復雜,僅靠定性分析與歸納不易全面把握實驗規律.本文以望遠鏡和載物臺的傾斜度為自變量,以反射像位置為應變量,建立反射像位置的函數關系,并計算出了一定傾斜度范圍內的所有反射像位置,并以等高線圖的形式呈現計算結果,簡單直...
基于電磁近場掃描系統測量光子晶體的能帶————作者:袁媛;莫浩昌;董建文;趙福利;陳曉東;
摘要:在固體物理的教學中,晶體結構和能帶理論是重要的基礎知識.然而,現有的本科教學中缺乏相應的實驗以直觀演示這些概念和理論.針對這一現狀,基于電磁近場掃描系統開展光子晶體能帶測量實驗.通過對電磁場進行近場掃描成像,表征光錐的線性色散能帶,并測量光子晶體的能帶及其禁帶.通過構建線缺陷,設計并演示了可引導光傳輸的光子晶體波導,實驗測量結果與仿真模擬結果一致.實驗以光子晶體為研究對象,直觀地展示了晶體的能帶及...
常溫大氣環境下利用STM研究材料的表面態密度————作者:華駿杰;張競予;李燁;王宇昊;吳明昊;王曉峰;王克東;
摘要:為使學生直觀地理解態密度的物理意義并掌握研究態密度的實驗方法,設計適合學生參與的常溫大氣下測量材料的表面態密度實驗.制備具有代表性的樣品石墨和金,并用STM分別掃描樣品的形貌圖和掃描隧道譜.分析石墨和金樣品的掃描隧道譜,得到了半金屬和金屬的態密度特征;分析在超高真空STM中測試SnSe的掃描隧道譜,得到了典型半導體的態密度特征
基于石墨導電特性的紙基重力測量器————作者:黃錦輝;李文華;李宇澤;羅北川;
摘要:柔性器件的機械柔韌性、可拉伸性、形狀適應性及制造的可擴展性較強.然而,柔性器件所需的材料制作門檻較高且成本昂貴.以紙張為基板,利用石墨的壓敏特性,采用簡單工藝制作了紙基重力測量器.石墨電阻的阻值變化與重物的質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過測量電阻的變化值反映重力的大小.該測量器的制作簡便,成本低廉,復現率較高,且能夠滿足物理實驗教學需求
單球面鏡共軸反射式紋影儀的制作與應用————作者:趙賀佳;段雪松;孔祥明;吳建海;
摘要:紋影儀可將肉眼無法觀察到的流場流動過程轉化為可觀察的紋影圖像.基于紋影成像原理設計并制作了單球面鏡共軸反射式紋影儀,并用該紋影儀觀察了超聲駐波和馬赫環現象.在液體流場的觀測方面,制作了彩色紋影刀口,并觀測了水在加熱過程中的熱對流現象
基于LC無源無線敏感原理的濕度傳感器————作者:南文良;陳天鑄;孫晶;
摘要:制備了基于RGO/WS2的LC無源無線濕度傳感器,在高濕環境下具有良好的頻率響應,其靈敏度最高可達1 560 kHz,且濕敏性能穩定.通過SEM和TEM對反應前后的WS2和RGO進行表征,表征結果為PN結的存在提供了證據
激光陀螺技術的創新應用——從基礎原理到地球自轉測量的實踐探索————作者:羅劍;歐陽建明;何焰蘭;彭剛;
摘要:為提升大學物理實驗課程的創新性、高階性和前沿性,對激光陀螺在大學物理實驗中的教學應用進行了初步探索.介紹了激光陀螺儀的核心工作原理,涵蓋了Sagnac效應、信號的讀取與分析以及抖動偏頻技術.利用激光陀螺物理實驗儀,直觀地展示了激光陀螺儀的工作狀態和輸出信號,測量了其標度因數,并準確測定了地球的自轉角速度,初步形成了以Sagnac效應觀察與測量和地球自轉角速度測量為核心內容的激光陀螺物理實驗
人工智能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激光測水深實驗為例————作者:劉升光;李宏升;劉雅新;于杰;
摘要:激光測水深實驗中,傳統方法處理實驗數據時難以充分考慮水面波動、懸浮顆粒、光照變化和噪聲等復雜的環境因素,實驗結果誤差較大.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法,建立卷積神經網絡模型處理水底回波信號,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消除噪聲并優化測量結果,從而顯著提高水深測量的精度
基于未訓練神經網絡的分數傅里葉變換成像————作者:黃宇航;陳理想;
摘要:將未訓練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應用到分數傅里葉變換成像,通過將神經網絡和光學模型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分數傅里葉變換的相位恢復.數值仿真和光學實驗證明,僅需2 000次迭代,該網絡框架就能完成不同階數的分數傅里葉變換重建,包括強度物體和相位物體.因此,該網絡框架為分數傅里葉變換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方法
聲渦旋的產生與應用————作者:蘇胤杰;顧仲明;花蕾;祝捷;方愷;
摘要:聲渦旋作為一種特殊的波力現象,其獨特的螺旋相位分布和所攜帶的軌道角動量,蘊含了重要的物理意義,在諸多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聲渦旋具有比傳統聲波更多的參量用于編碼信息,因此在水下通信領域具有實現高信息容量聲通信的潛力.同時,聲渦旋攜帶的軌道角動量,可以通過非接觸的方式對物體施加扭矩,因此為粒子操控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案.本文對近年來聲渦旋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詳細介紹了聲渦...
積木式光柵光譜儀搭建及應用實驗設計————作者:張智川;楊軼傑;項延濤;徐詹康哲;肖婷;
摘要:利用反射式光柵的衍射性質,采用Czerny-Turner結構搭建了積木式光柵光譜儀,并且進行波長定標.使用組裝光譜儀測量了紫甘藍在不同溶劑浸取條件、不同酸堿度、不同光柵槽密度實驗條件下的可見光吸收光譜,并且分析了影響吸收峰的因素.與USB2000商用光譜儀攝取光譜以及吸光度曲線進行比較,結果證實了自組裝光譜儀具有較好的攝譜能力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