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外語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外語研究》創辦于1984年,原名《南外學報》。創刊以來,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外語研究》已成為我國外語界的知名刊物,自1994年起即先后被列為中國常用外語類核心期刊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首批收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自1999年起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源刊,目前已為多種數據庫全文收錄。本刊為雙月刊,每期112頁,設有現代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研究、翻譯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詞典學研究等欄目。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1996年獲總參優秀期刊獎
2003年獲總參優秀期刊獎
欄目設置
現代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研究、翻譯學研究、外國文學研究、書評、詞典學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錢鍾書與中國敘事 趙一凡
傳媒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形象:定位、傳播與反饋 仲偉合,王冬青
美國媒體話語霸權下的中國海上力量構建——基于2013-2014年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有關中國海軍新聞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 潘艷艷
從后殖民視角看美國電影塑造“東方”的時間邏輯 徐雅寧
奇觀文化視閾下網絡新聞標題的認知研究——以BBC英國女王加冕60周年慶典報道為例 謝玉紅
系統功能語言學與意識形態研究:問題與展望 徐英
元語言比較結構的本質探討 高娟
“有”字存在構式的隱性比較義及認知理據研究 吳庸,黃健平
寫作素養的多向發展模式——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視角 陸丹云
外語課堂教學會話中修正結構的多元化模式 范文芳,趙光暉
基于ESP的MTI教育模式研究 馮建中
國外EAP閱讀需求研究及其對我國EAP閱讀教學的啟示 劉輝
我國高校俄語專業現行培養方案文本分析報告 范潔清,王加興
霍克斯英譯本《紅樓夢》劉姥姥的戲劇性形象塑造的失誤 蔡新樂
《羅密歐與朱麗葉》漢譯研究 孫會軍,鄭慶珠
跨文明翻譯的“融新”之道——與艾米莉•阿普特教授對話 陳紅玉
論文發表范文:歷史范式下看當前的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摘要:文章從圖書館學發展史上的幾個主要時期,總結出三種圖書館學的理論范式,并分析它們各自的優點與不足。希望未來能夠建立新的理論范式,并且用這種范式更好地指導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方面的工作。
關鍵詞:論文發表范文,歷史范式,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
作者簡介:金燕(1974―),山西省圖書館館員;趙迎春(1968―),山西省圖書館研究館員。
縱觀圖書管理和文獻資源的歷史,可以看出信息的發生和發展是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樣,有一元到多元的過程,與此相對應的圖書館學的研究也形成了不同的歷史范式。主要的歷史范式有:19世紀之前的諾迪(Gabriel Naude)范式、19世紀的施雷廷格(Martin Wilibaid Schrettinger)范式和20世紀的阮岡納贊(S. R. Ranganathan)范式三種。這些不同的圖書館學歷史范式都與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與條件有關,研究發現不同的歷史范式下的圖書管理和文獻資源有著不同的目的性和方法性。筆者結合以上三種范式,對當今信息爆炸時代的文獻資源建設進行思考,希望能夠推動公共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的工作。
外語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從文化種族主義到白人身份政治:美國后民權時代白人民族主義的流變————作者:林玲;
摘要:從2017年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沖突事件到2021年1月的“國會山騷亂”,美國社會近年來不斷出現的白人極端主義典型事件集中體現了當今美國白人民族主義勢力的蔓延及其對社會政治秩序的強烈沖擊。后民權時代的美國白人民族主義呈現為文化種族主義形態,不同于種族隔離時期的白人至上主義。而當今美國白人身份政治的興起,則進一步賦予白人民族主義思想以新的內涵。在選舉政治推動下,新白人民族主義思想正日益深入影響美國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雷科夫和約翰遜——建構本土化的體認哲學和體認語言學————作者:王寅;
摘要:20世紀末,美國著名學者喬治·雷科夫和馬克·約翰遜在批判西方傳統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體驗哲學,并據此建構了認知語言學,使其所涉哲學內容超過了以往學派,將語言學研究帶入后現代時期,具有重要的理論貢獻和歷史意義。但毋庸諱言,認知語言學的哲學闡述還有待深入,視野仍需拓寬。本文一方面簡析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的功與過;另一方面繼承喬治·雷科夫和馬克·約翰遜的研究思路,并嘗試將其研究成果發展為本土化的體認哲學和...
“多一點X,少一點Y”構式的指稱轉喻意蘊研究——體認意識觀————作者:雷卿;余潔;楊玲;
摘要:本文中基于對漢語“多一點X,少一點Y”名詞指稱轉喻構式的句法語義觀察,從體認意識的視角,研究名詞指稱轉喻的動態轉指意蘊的生成與理解及其背后所反映的人類思維的認知特征。研究認為構式中的名詞指稱詞“X”和“Y”在語境制約下明顯指代說話人所意指的對象,是一種概念意義上的轉指,涉及語義流動與集合。這種語義流動與集合是實現具體概念到抽象概念的等價關系轉指的關鍵,也是概念意義與人際意義互動的結果
從“S越X越Y”句式看類指虛擬義與謂語結構的體認互動性————作者:沈艷萍;
摘要:關于類指的虛擬性,學界多關注虛指和無指等話題,對其所蘊含的具體虛擬特征及與謂語結構的內在語義關聯等問題缺乏深入探究。本文在體認語言學理論觀照下,基于漢語“S越X越Y”句式,分析主語類指虛擬義與謂語結構的語義互動關系及其體認理據。研究表明“S”的類指虛擬義并非由“越……越……”結構的形式特征所決定,而是在與謂語結構中“X”和“Y”屬性的互動協調中產生,二者互為條件,體現了“體”與“認”之間相互依存的...
“認同”修辭觀與體認語言學核心原則互動關系探究————作者:那倩;
摘要:王寅將體驗哲學修補為本土化的體認哲學,強調“體”指身體和現實的互動體驗,“認”指心智中的認知加工,并提出體認語言學的核心原則“現實—認知—語言”。西方當代修辭學奠基者肯尼斯·伯克的“認同”修辭觀包括身體、經驗和象征三個要素,與體認語言學有著顯著的相通性。其中,身體是體認語言學核心原則重視的要素,但經驗和象征尚未獲得關注。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研讀肯尼斯·伯克聚焦“認同”的重要著作,構建“認同”修辭觀...
辛頓與喬姆斯基在語言知識來源問題上的分歧————作者:丁曉梅;馮志偉;
摘要:本文簡述了大語言模型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大語言模型的機理和大語言模型的局限性,指出了辛頓和喬姆斯基在語言知識來源問題上的分歧,說明了所羅門諾夫歸納法是大語言模型的理論基礎,建議把數字智能與人類智能結合起來,構建人機協作共同體。本文認為,語言學又將面臨一場“人工智能革命”,這是繼“喬姆斯基革命”之后的又一次語言學革命,這場人工智能革命將比“喬姆斯基革命”更加深刻,它將重塑語言學的面貌,把語言學的發展推...
國外健康話語隱喻應用研究述評:源流與發展(1993—2024)————作者:陳朗;吳菁菁;
摘要:本研究系統回顧了1993至2024年國外健康話語隱喻應用的研究進展,詳細梳理了該領域的基本概況、研究主題、熱點問題,以及其在醫患溝通和認知障礙兩大關鍵領域的應用情況。研究發現,當前關于健康領域隱喻的應用研究主要聚焦于隱喻的內容、對象、方法和效用等方面。通過質性方法對不同隱喻主題的探討,本研究強調文化背景對患者診療經歷中隱喻應用的重要影響,關注隱喻在提升醫患溝通質量和優化患者認知技能方面的潛在價值。...
跨文化視域下中國二語學習者禮貌語語用偏誤研究——以西班牙語學習者為中心————作者:奚曉嬈;
摘要:本文通過自建中國西班牙語學習者口語語料庫考察禮貌語語用偏誤現象。研究發現,在語言形式層面,學習者的禮貌語語用失誤主要體現在詞匯句法選擇失當和言語行為修飾語缺乏,具體表現為稱謂形式選擇混亂、無標記禮貌語使用不當以及禮貌修飾語母語文化負遷移;語篇層面上表現為文本連貫性缺乏、話語風格選擇偏差以及會話策略不足。基于研究結果所提出的中西雙文化框架下的禮貌鏡像維度理論模型,不僅為不同語言文化對比提供了可操作的...
反諷交際的社會-認知語用模型初探————作者:趙虹;
摘要:語用學與認知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交叉融合,特別是情感轉向的出現,為闡釋反諷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社會-認知語用觀和情感分析理念,構建反諷交際的社會-認知語用模型,以整合、動態和辯證的視角重點考察反諷的情感認知和社交共建,進而揭示反諷話語實踐的動態共建。反諷交際的社會-認知語用研究將個體因素和社會因素兼容對接,并順應國際語用研究的情感轉向和辯證路向,是推進言語反諷研究整體發展的有益嘗試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外語教材編寫中的應用————作者:賈蕃;馬穎;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為新時代外語教育提供了新路徑。教材作為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編寫也將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深刻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以自然語言處理和語料庫語言學為基礎,能自動生成高質量教學內容。本文通過具體案例,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外語教材的語篇選擇、練習設計和補充材料中的應用,以期提升外語教材編寫中語篇間的匹配度、活動設計的有效性和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不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應用過程中也面臨社會文...
大學生數字化外語教材使用動機對學習投入影響研究——基于ARCS模型的分析————作者:陳盈盈;李民;
摘要:數字化外語教材是師生開展外語教育活動的重要載體之一,對提升外語教育質效至關重要。本研究基于ARCS(注意、相關、信心、滿意度)模型,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和IBM SPSS Amos 26軟件分析了我國西北地區259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使用數字化外語教材的動機及其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和預測作用。本研究表明,大學生使用數字化外語教材的動機與其在課堂的認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為投入有...
新時代外語學科與區域國別學交叉融合發展研究————作者:楊慶龍;
摘要:新時代中國日益增長的對外部世界知識的需求推動了國內區域國別研究的快速發展。2022年區域國別學被列為一級學科。作為區域國別學的重要支撐學科,外語學科如何實現與區域國別學的交叉融合發展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外語學科與區域國別學的交叉融合可以實現雙向賦能與共同發展。外語學科五大學科方向在區域國別學知識體系構建中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但由于其各學科方向的知識形態差異很大,因此與區域國別學的交叉融合情況也...
翻譯研究的實踐理性精神————作者:楊曉榮;
摘要:理性是貫穿于近代哲學史的一個核心概念,而實踐理性對翻譯研究包括翻譯批評具有重要的啟示及指導意義。本文重點介紹了實踐理性的基本含義及其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所形成的基本精神,說明了將其運用于翻譯研究包括翻譯批評之中的主要思路,即關注現實,關注方法,關注解決問題、說清道理,并以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中的一些現象為例,提出了具體做法方面的建議
音譯語匯的流通和語義賦值研究————作者:劉性峰;
摘要:音譯是翻譯界關注較多的論題,其對人類知識的生產、表征、跨語書寫、跨文化交際及話語體系構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關于音譯語匯的問題、語義賦值及音譯語匯定名,缺乏較為系統的探討。本文擬探討音譯語匯的問題、音譯語匯流通的屬性與條件,以及音譯語匯的語義賦值路徑。研究發現,音譯語匯最初存在語義空缺的問題,音譯語匯的流通具有動態性。音譯語匯能否在目的語中流通,即能否具備語符-語義契約關系,受多種因素制約,包...
以多元主體協作為特征的美國文化發展模式及其歷史演進————作者:劉超;董鑫;
摘要:本文在對美國19世紀以來的文化發展模式進行歷史性梳理的基礎上,從歷史底色、法律保障、生產模式、海外推廣等方面入手,綜合考察美國在崛起過程中文化事業的總體演進脈絡及當前所呈現的多元主體特征,旨在揭示其以國家、社會、市場、利益群體、個人等主體協調互動為基礎的文化生產機制,以期為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和文化強國建設的開展提供借鑒
美國的俄羅斯研究和俄羅斯的美國研究論析————作者:陳泓杉;王波;
摘要:美國的俄羅斯研究和俄羅斯的美國研究歷時百余年。二者于一戰至二戰時期初步形成,冷戰時期集中發展,目前進行了系列調整,其學術團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出版物呈現出多元風貌。在相互開展研究的過程中,美國的俄羅斯研究和俄羅斯的美國研究有三個共性問題日益凸顯,即一是政治需要與學術研究相互調和,二是冷戰思維依舊延續,三是知識體系構建并未一直朝著跨學科融合方向發展
稿約
摘要:<正>1.本刊竭誠歡迎以下欄目的稿件:(1)語言學研究:體現語言學研究前沿性和創新性的論文和實驗報告;(2)外語教學研究:重實證,重論證,重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的教學探索;(3)翻譯學研究:有見地的理論探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性研究;(4)外國文學研究:前沿文學理論及視角新穎、發掘深透的作品研究;(5)國別與區域研究(非常設欄目):從語言文化路徑出發的研究型論文
基于復雜動態系統視角的在線自我調節學習與外語學習投入關系研究————作者:惠良虹;王蕭棋;
摘要:本研究基于復雜動態系統理論,針對413名中國外語學習大學生,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探索在線情境下自我調節學習對學習投入的影響機制。結構方程模型結果表明目標設定、任務策略和求助策略對在線學習投入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性別和家庭對環境管理和在線學習投入的路徑關系具有顯著調節作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和家庭經濟背景同自我調節學習構成兩類引發高線上學習投入的組態,即自我調節型和...
面向國際中文教育的文本可讀性因素分析及自動評估研究————作者:朱淑琴;辛現偉;羅向陽;
摘要:本文面向國際中文教育,研究文本可讀性影響因素及自動評估問題。首先,基于國際中文教材構建分級文本語料庫;其次,從領域特征、表面特征、結構特征和功能特征4個維度對文本可讀性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中每類特征涉及字、詞、句3個層面;最后,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構建可讀性公式,并對可讀性公式進行分析和驗證。結果表明,構建的可讀性公式擬合優度較高,其中字種數、一級詞匯比例、句子平均詞性數、句子詞性數標準差、七級...
中國外交演講英譯中名物化詞匯應用研究————作者:胡開寶;李蘇瑤;
摘要:本文利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語料庫,依據語法隱喻和語域分析理論分析中國外交演講英譯中名物化詞匯應用的頻率、分布和制約因素,并將之與美國外交演講相比較。研究表明,中國外交演講英譯中名物化詞匯應用的頻率顯著高于美國外交演講,尤其是由動詞派生的名物化詞匯使用頻率更高。本文認為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在于中國外交演講的正式程度高于美國外交演講、漢英語言之間存在固有差異以及譯者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不同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