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語言科學》
關注()雜志簡介
《語言科學》期刊于2002年11月創刊,是一本雙月刊。主要刊登語言科學研究領域內有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專論,以及基于共時或歷時的具體語言事實且有理論深度或獨創性見解和在交叉學科、新興學科領域中有突破性進展的專題研究成果。被清華同方中國學術光盤電子雜志社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期刊數據庫、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收錄。讀者對象為國內外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以及其他從事與語言科學相關的應用或交叉學科的研究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清華同方中國學術光盤電子雜志社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期刊數據庫、維普期刊全文數據庫等收錄。
2007年榮獲第六屆江蘇省優秀期刊獎和江蘇省期刊封面設計評比二等獎
所刊發的論文獲得部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三等獎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
讀者對象
為國內外從事語言科學的教學研究人員、研究生、大學生,以及其他從事與語言科學相關的應用或交叉學科的研究人員。
欄目設置
語言學、計算機語言學、工程語言學(包括語音信號處理、機器翻譯、人工智能等)、神經語言學、心理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數理語言學、聲學語言學、比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語言習得研究、現代漢語研究、漢語史研究、中國境內各民族語言研究、國外語言及國外語言學研究、中外語言學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普通話單字調陽平和上聲的辨認及區分*--兼論實驗設計對聲調范疇感知結果的影響 王韞佳,覃夕航,Wang Yunjia,Qin Xihang
從到頂義述賓短語到極性義程度副詞*--以“之極、至極”和“之至、之致”為例 張誼生,Zhang Yisheng
主動賓句的賓語話題化考察 楊德峰,Yang Defeng
“VP著也是VP著”構式表意的機制與特點 溫鎖林,Wen Suolin
2015年神經語言學理論與技術暑期班招生通知
南京方言宕江兩攝入聲韻的共時變異及歷時演變研究 顧黔,Gu Qian
第十六屆中國當代語言學國際研討會將在南寧舉行
通泰方言的小稱變調殘跡 倪志佳,Ni Zhij ia
廣東廉江粵語的傳信語氣助詞 林華勇,Lin Huayong
一百多年前寧波話連-介詞“等”的用法及其來源 林素娥,Lin Su’e
論元結構視角下的上古漢語狀態類音變構詞 謝維維,Xie Weiwei
第八屆全國社會語言學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疑難字考釋 鄭賢章,Zheng Xianzhang
第四屆中國句法語義論壇征文通知
第五屆海外中國語言學者論壇綜述 劉濤
英語教師論文發表:英語專業四級考試聽寫項目統計分析
摘 要: 聽寫項目是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重要組成之一,占總分值的15%。針對學生在此項目中難以達到滿意成績的現狀,作者利用十五年(2000-2014)年來英語專業四級聽寫項目的實測題建成一個小型的語料庫,采用語料庫的研究方法,從基本情況、語音特征、詞匯使用特征和語法特征四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并對考生改進聽寫訓練,提高聽寫成績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 英語專業四級,聽寫,語料庫分析,建議
一、英語專業四級聽寫測試項目及要求
短文聽寫自1990年開始一直是英語專業四級考試的測試項目之一,其分值在1994年由10分提升為15分。根據《高等院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考試大綱》的要求,受試者應在15分鐘內,在全面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逐字逐句寫出所聽到的一篇長度約為150個單詞的聽力材料,要求拼寫和標點符號正確無誤,錯誤率不超過8%。聽力材料共讀四遍,第一遍為正常語速,大約每分鐘120個單詞,第二、三遍在意群、分句或句子之間有15秒停頓,第四遍正常語速。
語言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2024年為《語言科學》匿名評審稿件的專家學者————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語言科學》編輯部感謝匿名審稿專家在過去一年里對本刊的支持和幫助,正是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本刊的學術質量才得以保證,在此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辛勤勞動,致以誠摯的謝忱和崇高的敬意
世界語言大會:中國軟實力的一個重大突破————作者:楊亦鳴;
摘要:近日,本刊主編、江蘇師范大學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楊亦鳴教授就世界語言大會及成果文件《蘇州共識》,接受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訪談。值此世界語言大會召開十周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本刊編輯部特刊登該訪談錄以為紀念和祝賀
動源時間副詞的語義來源及演變機制————作者:李小軍;
摘要:基于與行為事件之間的關系,時間副詞可以分為時間情狀與時間框架兩類,本文一共討論了27個時間副詞的語義來源及形成機制。時間情狀副詞其源頭動詞的語義都是綜合性的,語義演變的過程就是其他語義要素消失、只剩下情狀方式這一個語義要素,同時經歷了從描摹自身的動作情狀轉而描摹所修飾的動詞性成分的時間情狀這一過程,屬于單純的隱喻過程。時間框架副詞其源頭動詞的語義是作為整體進入時間義的。要演變為時間框架副詞,首先需...
音變的方向與速率——山東桓臺方言聲調變異的個案研究————作者:劉文;董文琪;
摘要:聲調變異是社會語音學研究的核心議題。山東桓臺方言屬于冀魯官話滄惠片章桓小片,傳統方言調查認為桓臺方言的陽平上是一個高平調,調值記為/55/。董文琪和劉文(2021)研究表明陽平上并非一個典型的高平調,其調型在老派和新派中存在變異。文章通過聲學分析和感知實驗考察桓臺方言陽平上的變異情況。聲學分析顯示陽平上的音高曲線存在下降趨勢,且老派降幅大于新派。此外,在音高分布上,陽平上與去聲、入聲存在部分重疊。...
海南中和軍話、官田軍話舌齒音聲母的兩種鏈式音變————作者:劉春陶;倪博洋;
摘要:海南中和、官田兩處軍話同樣受到侗臺語和閩粵方言影響,但在是否產生內爆音聲母和聲母系統如何接觸演變問題上表現迥異。通過不同聲類的歷史比較,可以發現兩地軍話的舌齒音聲母均存在鏈式音變,但演變鏈的環節各不相同。演變的觸發環節和語言接觸的社會因素有關,演變鏈的后續環節則為方言音系內部調整,可反映二者作為官話的底層聲類結構一致性
《語言科學》刊發論文的學術規范————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在《語言科學》創刊一周年之際,本刊曾推出《〈語言科學〉刊發論文的學術規范》一文。此后每年,為加強學風建設,保障學術自由,促進學術交流、學術積累和學術創新,規范語言科學研究工作,《語言科學》都會重新發表《規范》的修訂版,與學界同仁共勉。本文的撰述是《語言科學》編輯部為致力于語言學論文寫作和發表過程的學術規范所做的一種嘗試;也有增加本刊編輯過程的透明度,敬請廣大讀者與作者加強對本刊工作監督之意。學術規...
“既然”句的性質及歸類問題————作者:劉利;朱光鑫;
摘要:主流的漢語語法學論著認為“既然”與“因為”句同屬于因果句,“如果”句則屬于條件(假設)句,就是說“既然”句與“如果”句是對立的。但通過對語言事實的深入分析發現,問題并不那么簡單。實際上,“既然”句具有兩種不同性質的用法,據此應歸入不同的復句類別:“既然1”句,表達因果關系,其句法語義特征與“因為”句一致,可歸入因果句;“既然2”句,表達條件關系,其句法語...
理論語言學新視野:絕對范疇法與概率論結合————作者:羅卓思;
摘要:當代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哲學、神經科學等學科一起被歸為認知科學的子學科。然而理論語言學作為當代語言學研究的核心,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區別于概率論占主導地位的其他認知科學子學科,堅持采用絕對范疇法的研究方法。本文通過介紹在國外迅速發展并在理論語言學不同子領域廣泛應用的概率論前沿研究,強調應將關注語言靜態特性的傳統絕對范疇法和強調語言動態特征的概率論相互結合,從而推動國內外理論語言學的研究,為...
侗語聲母送氣引起氣調的復雜漸變過程————作者:王艷紅;畢謙琦;
摘要:文章測量了侗語8個方言點與送氣塞音聲母相關的三個參數,即代表送氣長短的VOT、代表送氣聲母后接元音音高的F0、代表氣聲化程度的諧波差H1-H2,發現聽感上差不多的音類,在不同方言,甚至同一個方言不同調類,三個參數的實際情況并不完全相同。這些不同,很大程度上源于音類演變的程度不同。由這些不同推測,侗語聲母送氣引起氣調產生的音變過程,源于送氣特征逐步消退,元音不斷氣聲化,聲調的音高逐漸降低,直至產生調...
沉痛悼念本刊編委孫宏開先生
摘要:<正>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孫宏開先生因病于2024年8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孫先生出生于1934年,江蘇張家港人,195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長、名譽會長,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等。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民族語言研究和語言資源保護事業,成就卓著,榮譽等身
官話方言古莊組聲母內外轉對立形成之謎及解析——兼論南北官話方言形成的底層機制與相互交融————作者:王為民;
摘要:《中原音韻》已出現內轉莊組字并入精組的現象,表明古莊組字依內外轉對立的“南京型”不僅僅是江淮官話和西南官話的特征。宋代南北通語的相互交融是《中原音韻》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南北官話方言古知莊章聲母的演變特征與阿爾泰語和壯侗語的底層特征有關
復合性韻書《南北方音》南音的基礎音系————作者:趙庸;
摘要:《南北方音》是清末夏鸞翔所著的一部方言韻書,音系具有復合性。該書南音的基礎音系究竟是杭州話還是蘇州話,有必要辨明。通過討論韻學傳統和杭州音的性質與地位、《凡例》提示的注音方法和注音工作的實際可操作性、古精組和知系字的聲母讀音、古止蟹攝開口三等韻精組聲母字和知章組聲母字的韻母讀音、聲調系統等內、外部證據后可知,該書南音首音反映十九世紀中期的杭州話音系,是單純音系
論閩方言支脂之韻的讀音層次——兼與南部吳語比較————作者:施俊;
摘要:本文指出閩方言支韻有五個層次,脂韻有四個層次,之韻有三個層次,閩南、閩東、閩北、閩中及莆仙均有一致的對應。其中支韻Ⅰ層讀如歌韻,為上古讀音層,支韻Ⅱ層讀如灰韻,支韻Ⅲ層與壯侗語特點有關,支韻Ⅳ層為i及其變體,閩東、閩北、閩中支韻的ie不是反映《切韻》時期的讀音,而是后來的音變,與i應屬同一層次,支韻Ⅴ層為文讀層。本文還利用層次相似度來討論吳閩關系,南部吳語與閩語支脂之三韻綜合層次相似度為64%
小句整合與量級凸顯——焦點助詞“哪怕”的形成————作者:韋志剛;洪波;
摘要:“哪怕”除了在復句中作讓步條件連詞外,還可以在單句中作焦點助詞,這是小句整合的結果。“哪怕”小句最初以插入語的形式進入主句,句法降級后成為依附性成分。在單句內,“哪怕”對后續的量級成分進行焦點凸顯,通過極量蘊含周遍量,形成強調表達,表現言者的情感、態度和認識。推動“哪怕”小句整合的動因是信息結構的完形重塑,“哪怕”小句作為插入語與中心語句法位置相鄰是整合發生的重要句法條件,去句化、句法降級和語調融...
漢語極性問句“標句位置-信疑態度”的對應關系及結構理據————作者:歐陽嬌;王遲;
摘要:漢語普通話和方言的極性問句按照信疑態度可以分為兩類,“嗎”字問和語調問句涉及言者的信疑態度(具備[+信疑態度]特征),正反問和F-VP問句不涉及信疑態度(具備[-信疑態度]特征)。極性問句不同成員的信疑態度又與它們的標句位置呈現對應關系,帶[-信疑態度]特征的正反問和F-VP問句在謂頭(時態短語TP層)標示疑問,帶[+信疑態度]特征的“嗎”字問和語調問在非謂頭(標句短語CP層)標示疑問。“標句位置...
壯語核心詞接觸變異個案研究——以“頭”“發”為例————作者:鄢卓;曾曉渝;
摘要:文章以“頭”“發”為例,運用地理語言學的方法,探討了壯語核心詞的接觸變異。一方面確定了這兩個詞項不同詞形的詞源性質及層次替換關系;另一方面,根據地理分布形態及歷史文化信息深入分析了壯漢語言接觸的途徑和歷史,并提出了語言接觸研究的“區域性原則”。通過核心詞個案,可以管窺壯漢語言接觸發生在各個方面、各個時代,這體現了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
元白話句末“有”的兩種后續變化————作者:趙昕;
摘要:元白話中常用于句末的“有”字多見于兩式:“N+有”表“存在于N”或“領有N”;“V(+助詞)+有(+助詞)”表示V的各類時體信息。兩式中的“有”都對譯中古蒙古語動詞/助動詞a-、bü-。在明初反映雙語者口語的《正統臨戎錄》中,“N+有”式出現了表示時間的用法,是表示處所的“N+有”式在雙語者口語中發生的擴展;“V+有”式出現了表將來、祈使的用法,是早期“V+有”式先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發生分化,口語中...
“殺”字構形補釋————作者:白于藍;劉新全;
摘要:通過字形排比分析,指出《說文》小篆之“殺”字實從殳從豕,當隸定為“亍?會以殳擊殺豕之義;甲骨文和金文之“■”字應從吳振武看法釋為“殺”,會殺人之意;甲骨文之“■”字亦應釋“殺”,會殺豬之意,與“■”是會意方式不同的異體字關系;甲骨文之“■(或■)”字和師旂鼎之“■”字均應釋為“斃”,會以攵(或殳)擊蟲且血滴四濺之意
《語言科學》2024年總目錄
摘要:<正>~
“數智賦能語言康復與腦健康未來產業發展大會”綜述————作者:張強;耿立波;
摘要:<正>8月27日,“數智賦能語言康復與腦健康未來產業發展大會”在江蘇師范大學召開,來自語言康復與腦健康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100多位專家和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提出前瞻性部署語言康復和腦健康未來產業,推動未來健康產業發展。本次會議由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師范大學、語言能力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承辦,腦認知與語言康復江蘇高校重點實驗室、語言科學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語言科學》編輯部...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