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是由渭南師范學院主辦、陜西省教育廳主管,經陜西省新聞出版局、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理論刊物。國際標準刊號為:ISSN1009-5128,國內統一刊號為:CN61-1372/G4,雙月刊,綜合版!段寄蠋煼秾W院學報》曾榮獲“陜西省高校優秀學術性期刊一等獎”、“首屆、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等榮譽稱號。主要發表渭南師范學院及兄弟院校、科研單位人員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以達到溝通、交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目的。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的辦刊宗旨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社會效益為準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努力反映學院的教學、科研成果,促進院內外學術交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服務。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創刊20年來,始終堅持在“激勵教學風范,活躍學術氛圍,服基礎教育,弘揚地方文史”的辦刊思想指導下,努力使刊物“健康化(政治方向、學術思想)、學術化(學術價值)、個性化(地方特色)、規范化(語言、編輯等)”,并逐步形成刊物的個性特色。像“司馬遷與《史記》研究”、“華山文化研究”等特色欄目,已經成為《渭南師范學院學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渭南師范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陜西省省屬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位于“三秦要道,八省通衢”的渭南市,南依秦嶺,北望司馬故里,東接西岳華山,西鄰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就位于學院現代化的圖書大樓里,被濃厚的書香氣氛所包圍。
學報編輯部經過20年的發展,形成了專兼職編輯相互支持、相互協作的工作格局,編輯部現有編輯8人,其中教授(編審)、副教授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人。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編輯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本刊編輯部被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新聞出版局授予"陜西省高等學校學術性期刊優秀編輯部"稱號。
學報編輯部歷來很重視制度建設,到目前為止,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如《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委會工作條例》、《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職責范圍》、《渭南師范學院學報主編職責》、《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崗位職責》、《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崗位職責》、《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秘書(編務)崗位職責》、《編輯部星期一例會制度》、《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稿件三審制度》、《渭南師范學院學報清樣三校制度》、《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審讀工作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保證了《渭南師范學院學報》的健康發展。20年來,《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始終堅持黨的出版方針政策,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為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奉獻了大批精品,編輯部也有多名同志被學院黨委先后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自《渭南師范學院學報》創刊以來,學報編輯部專兼職編輯共發表論文近300篇,主編參編圖書25余部,主持承擔國家級、中外合作、省級、院級科研課題近40項。主編龐德謙教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常務副主編黨大恩編審榮獲“全國優秀社科主編”、“陜西高校學報事業突出貢獻獎”等稱號。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雜志榮譽:
曾榮獲“陜西省高校優秀學術性期刊一等獎”、“首屆、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等榮譽稱號。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司馬遷與《史記》研究、西部大開發論壇、地方經濟建設、地方文史。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論渭華照金精神的時代價值 丁德科,馬忠智,袁梁,DING De-ke,MA Zhong-zhi,YUAN Liang
2. 《史記》“四始”論溯源 胡寧,HU Ning
3. 司馬遷昧于軍事的影響——以李陵事件為例 呂方,LV Fang
4. 論周昌的無言可救趙王如意 董靈超,DONG Ling-chao
5. 《史記》表世家列傳考校 吳昱昊,WU Yu-hao
6. 《史記》札記三則 張海濤,劉振剛,ZHANG Hai-tao,LIU Zhen-gang
7. 馮玉祥集團與陜西地區 賈熟村,JIA Shu-cun
8. 明代歷任陜西提學簡考(下) 李波,LI Bo
9. 白居易的祖籍考 黨康琪,DANG Kang-qi
10. 論印光大師對中國近代佛教慈善事業的貢獻 吳興洲,WU Xing-zhou
11. 略論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 賀晴,HE Qing
12. 亞里士多德政治倫理思想中“善”的解讀 閆曉萍,YAN Xiao-ping
13. 煤礦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的完善 劉志,LIU Zhi
14. 北宋對西南民族地區的法律控制 謝波,XIE Bo
15. 《桃花源記》寫作時間考論 劉書剛,LIU Shu-gang
16. “五四”時期現實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王福湘,WANG Fu-xiang
17. 論藝術接受中的個體思維差異 趙惠霞,ZHAO Hui-xia
18. 從教材編寫看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化追求 徐軍義,XU Jun-yi
山東教育雜志投稿:語文教師的第二語言
摘 要:一直以來,語文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視有聲語言,卻忽視了課堂體態語在語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其實,課堂體態語和有聲語言一樣,都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本途徑。重點說明眼語、臉語、頭語、手語等課堂體態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號召廣大語文教師積極使用課堂體態語。
關鍵詞:體態語,手語,教學
體態語言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語文教師的第二語言來輔助教學。在語文課堂中恰當地使用體態語言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體態語言可以具體地分為眼語、臉語、頭語、手語。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求異思維解構下的《史記》異象文化————作者:李小成;
摘要:一般人們都會按固有的方式即慣性思維去解決問題,求異思維則是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史記》敘述了很多不同尋常的現象,其根源在于求異思維的主導!妒酚洝酚涊d了諸如夢象、天象、地震、水災以及云氣和人物、動物等許多不同于常態常情或帶有神幻色彩的異象,這些異象反映了人們對當時世界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政治意圖以及價值取向。通過對《史記》中的異象進行探究分析和歸納整理,有助于拓展《史記》研究的領域
《史記疏證》編纂始末————作者:張大可;
摘要:《史記疏證》是一項全新的古籍整理學術工程,“融古今研究成果于一編,聚海內志同時賢于一堂”,由中國史記研究會群策群力匯總的一部國學經典研究成果,鑄造時代的輝煌,是本書編纂的最高宗旨。工程萌芽于1983年,醞釀研討于1985年,正式啟動于1991年,完成定稿于2023年。凝聚當今21所高校,1個行政單位,共22個單位39位學者的心血,歷經41年完成的巨著,全書兩千余萬字。日本學者說的“司馬遷在中國,史...
全面抗戰時期以嚴的政治紀律涵養黨內政治生態————作者:朱紅建;
摘要:全面抗戰時期,在敵強我弱的復雜抗日形勢中,在建立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快速增加,以適應黨的自身發展和時代任務。黨在短時期內迅猛發展,需要用鐵的紀律武裝全體黨員。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必須讓紀律和規矩嚴起來,以嚴的政治紀律從嚴管黨治黨,涵養黨內政治生態,需要發揮政治紀律教育的作用,經常性地開展政治紀律教育;推進政治紀律制度化建設,對黨員干部起到控制約束和懲罰威懾的作用;...
“發憤著書”作為涵蓋性理論的新認識————作者:潘昶;
摘要:“發憤著書”語出司馬遷,隨著后世理論對其不斷闡發,以及眾多學者對其不同側重點的深入研究,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重要論述。目前許多研究雖從各個角度都看到其理論的重要性,但對其全面性和理論概括性的認識還有不足。從原始語境和文本出發,“發憤著書”的原始理論即具有理論概括性;而中國古代如“不平則鳴”“窮而后工”等后繼理論,也從不同側面體現“發憤著書”理論內涵的精煉和概括性。結合原始理論內涵與后世闡發,...
數字技術賦能學校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作者:殷瓊;都鑫俁;
摘要:數字技術賦能學校勞動教育不僅是勞動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響應國家全方位育人號召的現實需要。當前,黨和國家頂層設計的持續完善與數字技術本身不斷走向成熟為其賦能學校勞動教育創造了多種有利條件。但是,在這一進程中也面臨技術應用失范、教師技能滯后、學校基建不足等多種挑戰,極大地限制了數字技術在學校勞動教育中育人性的有效發揮。針對以上問題,需要從筑牢學校勞動教育數字安全屏障、提升學校勞動教育教師數字...
論共產黨人“心學”與傳統儒家“心學”的內在契合性————作者:張鵬偉;
摘要:共產黨人“心學”命題體現了“兩個結合”的理論視野,進一步夯實和拓展了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思想地基和精神內蘊。從學理上透析,共產黨人“心學”與傳統儒家“心學”具有價值相契性、思想精神相通性和時空接續性。價值相契性主要體現在價值本位上人民至上和仁愛為本的相契,價值主體上共產黨人與儒家士人道德修養追求和境界的相契,價值客體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目標的相契等;思想精神相通性主要表現在馬...
高校勞動教育如何實現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并舉————作者:何云峰;齊旭旺;
摘要: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之間應該是一種并重或并舉的關系,也就是同時要抓好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不能失之偏頗。在當前高校普遍重視實踐但課程化不足并且理論部分尚未有真正課程化的情況下,需要認真學習有關文件精神,把勞動教育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并舉作為課程建設目標。為了實現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并舉,高校勞動教育首先需要有全新的課程理念。為了貫徹勞動教育的課程地位理念、課程目...
作為方法的要素:要素治理何以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作者:柯金山;陳廣東;
摘要:新質生產力有別于傳統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新質態,是驅動創新的先進生產力。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升級、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要素治理,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要素治理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構建新型生產關系,提供高質...
政府綠色采購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作者:趙恒凱;唐亮;周卓凡;劉旭陽;
摘要:政府綠色采購作為需求側政府行為,對企業ESG表現發揮著重要作用。選取2011—202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模型實證分析政府綠色采購對企業ESG表現的影響。研究發現:政府綠色采購能夠顯著促進企業ESG表現;機制檢驗結果表明政府綠色采購通過緩解外部融資約束,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進而促進企業ESG表現。進一步研究發現:政府綠色采購對非國有企業、有經驗企業以及重污染企業的ESG表現促進作...
高校思政課“抬頭率”研究的主要維度、基本特征與優化路徑————作者:余文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主渠道,其“抬頭率”的高低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程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抬頭率”的研究主要從概念及其本質、制約因素、提升舉措等維度展開論述,呈現出三個基本特征:側重宏觀與中觀層面研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分析、堅持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要進一步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抬頭率”提升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應在細化微觀層面研究、...
“立德樹人”視域下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究————作者:劉國強;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完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重大戰略部署,為高校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對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具有重要價值。立足“立德樹人”育人根本要求,準確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內涵要義、內在邏輯和精神實質,不斷豐富課程...
社會支持影響高校教師的學術動機:學術自我效能感和學術態度的中介作用————作者:劉峰;
摘要:為了探討高校教師的社會支持、學術態度和學術自我效能感對學術動機的影響,隨機選取高校教師350人(男140人,女210人)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與學術態度、學術自我效能感和學術動機呈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對學術動機有直接影響,并通過學術態度和學術自我效能感間接影響學術動機。然而,相對而言,社會支持對學術動機的直接影響并不強。學術態度對學術自我效能感和學術動機也有直接影響。學術...
《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5年征稿啟事————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渭南師范學院學報》(ISSN 1009-5128,CN 61-1372/G4)由陜西省教育廳主管、渭南師范學院主辦,月刊,96頁,每月10日出版?锶脒x“中國社會科學院AMI綜合評價(A刊)擴展期刊”,是“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全國地方高校名刊”“全國教育院校精品期刊”“陜西高校精品社科期刊”。特色欄目《司馬遷與<史記>研究》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名欄建設欄目
用戶需求、認知盈余與媒介賦權: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興盛的三層邏輯————作者:李亞妮;
摘要:知識付費是用戶出于明確的求知目的付費購買在線稀缺性知識的行為,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興起于2015年左右,在經歷了現象化崛起、市場化發展后,逐步向產業化探索階段邁進。這一市場的興盛離不開資本這一普適性因素的強力驅動,但同時其在用戶、生產者和媒介層面有其獨特的興盛邏輯。在用戶層面,用戶對知識的終身需求、網絡用戶知識選擇或然率的降低和用戶消費習慣的轉變是其主要原因;在生產者層面,專業用戶認知盈余的商品化和內...
產業技術創新如何驅動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空間效應分析————作者:衛欣怡;
摘要:基于2012—2022年中國30個省份面板數據,利用空間計量模型實證檢驗產業技術創新對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結果表明,產業技術創新對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且存在正向溢出效應。異質性檢驗發現,產業技術創新對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存在區域異質性,呈現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的空間分布特征。據此,提出加大產業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建立區域技術創新合作模式,采取多元化綠色經濟...
在日常實踐中增進算法素養————作者:王貴斌;
摘要:當前算法素養主要集中在操作和命題“事實”的認知研究上,表現為中介化或表征論框架,未能形成對日常實踐的有力追蹤。因此,應以日常實踐作為路徑,構建基于實踐知識的顛覆性策略,增進認知主體日常行為的反思性,保持對計算文化的敏感性,搭建人與非人主體之間的橋梁,是計算素養的基本進路。以此為照觀,提出算法素養的認知框架和算法素養教育的知識金字塔
以物為媒:文明互鑒視域下漢唐絲路地域物產的國際傳播————作者:李穎;郭倩;梁新荷;
摘要:“以物為媒”指的是以地域物產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實踐。漢唐時期絲路地域物產的國際傳播共有傳入、傳出、本土化及再循環四個主要傳播路徑,同時兼有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內容豐富以及惠及世界、影響深遠的傳播特點。這段古代中國與世界“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的傳播實踐與交流典范,有助于豐富國際傳播兼具人情味和生活感的“物”的新視角,彰顯了“物—精神—文明”的全球傳播機理,打開了國際傳播“以物為媒”“以小見大...
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高等教育的應用前景、隱含危機與化解之道————作者:邵斌;黃潔;
摘要: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開啟了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它將深度嵌入高等教育,主要包括轉變教學目標、拓展教學空間、變革知識生產方式和高校智能化建設等方面。同時,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引發學術精神異化、隱私安全受到威脅、價值觀受到挑戰、創新和科研能力弱化、師生關系異化、教育公平面臨更大挑戰等現實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嚴格管理,分情境使用;加強網絡空間治理,構筑良好網絡環境;破除壟斷...
數字賦能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高質量供給的內在機制與現實路徑————作者:鐘翔;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賦能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已成為推動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高質量供給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數字賦能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內涵、數字賦能對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的促進作用以及數字賦能農村體育公共服務高質量供給的動力機制。同時,提出了數字賦能助推農村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包括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農村體育公共服務數字化供給理念、營造以多元共治為核心的數字農村體育公共服務生態共同體、打造以農村居...
基于B/S的高校學生緩考與課程重修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作者:林關成;曾辰熙;宋琦;孔令陽;
摘要:針對高校學生緩考與課程重修統計審核效率低和數據錯誤率高等問題,研究分析了學生緩考與課程重修管理系統架構,利用B/S架構和SSM框架,應用Spring Security權限控制技術,結合MySQL數據庫及Java開發語言,設計了具有高效、準確管理功能的學生緩考與課程重修Web管理系統,實現了學生緩考與課程重修申請、審核、下載以及審批統計與數據分析等功能。實踐測試結果表明,系統運行穩定,管理功能全面,...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