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堅持黨的方針路線,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雙百”方針,努力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開展高師、高職教育研究,加強學術交流,近年來在同類院校學報及省內高校學報界中產生一定的影響。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江蘇省一級期刊、全國教育學院學報、《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區域經濟與地方文化、特級教師論壇、基礎教育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蘇中抗日根據地貨幣斗爭研究 王明前,WANG Ming-qian
2. 美國對華政策框架與新型大國關系構建 仲子午,翟星紅,ZHONG Zi-wu,ZHAI Xing-hong
3. 蔣濟故里考 陳友興,CHEN You-xing
4. 《寵兒》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 趙君仡,ZHAO Jun-yi
5. 也談卜辭中的“秋((蘊))” 趙靜,ZHAO Jing
6. 概念語法隱喻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臧慧,ZANG Hui
7. 結果加重犯基礎理論比較下的構造形態解析及立法完善 朱丹丹,林志,ZHU Dan-dan,LIN Zhi
8. 中國遠古夏商時期與古希臘時期的音樂比較 田鳳蓮,TIAN Feng-lian
9. 簡析手動榨汁機設計更新對廚房進化的啟示 徐向奕,XU Xiang-yi
10. 江蘇教育行業社團組織現狀及其功能分析 方劍,FANG Jian
11. 宋代書院經費來源及其對高校發展的啟示 徐慧敏,XU Hui-min
12. 美國大學內部組織結構的發展現狀及其原因 黃艷芬,楊永剛,HUANG Yan-feng,YANG Yong-gang
13. 日本政府主導下的高職產學官合作及其啟示 肖霞,XIAO Xia
14. 揚州市高職院校學生政治參與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陸亞玲,LU Ya-ling
15.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 陸彩蘭,吉萬年,LU Cai-lan,JI Wan-nian
16. 2006-2010年度“高等教育”類新詞語考察和解讀 卜忠君,BU Zhong-jun
學術期刊論文發表:與學生技能培養銜接的植物生長環境課程體系建設
摘要:準確的掌握課程體系建設目標,構建高職教育課程的新模式,對提高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就如何擯棄傳統教學課程體系,建設與學生技能培養銜接的植物生長環境課程體系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技能培養,銜接,課程體系,建設
項目來源: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規劃課題《高職植物生長環境課程體系建設與學生技能培養銜接的研究》(課題編號14G304)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為培養適應人才市場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對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進行了各種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課程改革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植物生長環境課程系統介紹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營養環境、光照環境、溫度環境、水分環境和氣候環境等知識技能, 開展植物營養施肥、植物生態環境控制方面實踐實訓項目。學習該課程, 不僅可為后續的花卉栽培技術、植物配置技術、城市綠地養護等重要課程的學習作好準備, 也可為畢業后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業務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礎。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袁菡瑤設計作品————作者:袁菡瑤;
摘要:<正>設計說明:整套包裝設計背景及輔助圖形以山和水為設計元素,整體色調與產品名稱相呼應,線條造型元素與茶葉產地及當地的地貌環境相呼應,凸顯了茶葉天生天養的生長環境,同時也體現了傳統文化的氛圍感
《漢書·藝文志·數術略》名稱考辨————作者:陶鈺潔;
摘要: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中存在“數術略”與“術數略”兩種表述方式,根據唐末以前《七略》的文獻征引情況可知并非錯文倒乙。比較“術”與“數”含義的細微差別,兩詞的不同引申路徑導致“術數”與“數術”具有不同的內涵,“數術”更為強調不可違抗之天命,改“術數略”為“數術略”是班固出于其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意而為,體現了漢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發展變化
《荊楚歲時記》的目錄類屬變化及其成因探賾————作者:崔文元;
摘要:《荊楚歲時記》是中國最早系統記錄地域歲時民俗的專門文獻。其在歷代目錄學著作中經歷了由“農家類”到“時令類”再到“地理類”的類屬變化。出現這種類屬變化的原因有二:一是目錄分類觀念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具體表現為“農家類”與“時令類”的由合到分、“時令類”的精簡與“地理類”的擴充;二是《荊楚歲時記》一書自身包含有農事活動、歲時節令、地域風俗等多元內容,使其難以單一歸類。這反映了目錄著作在建立類目和歸屬文獻...
青年編輯職業發展中的情緒困境及應對方法————作者:湛江;
摘要:青年編輯在職業發展中會遇到不同的情緒困境,如求“進”的思想與現有出版情況產生沖突、“作嫁衣”卻得不到認可、想發展卻迷茫受挫、工作激情逐漸消退等,分析了困境的成因,提出了青年編輯應正確認知和處理問題,夯實基礎不斷學習,做好規劃篤定前行,掌握一技之長,增強學養和學趣,拓寬眼界與求教前輩
“去史入子”:《穆天子傳》文體之辨兼論小說概念的沿革————作者:劉金潤;
摘要:從唐代的《隋書·經籍志》到明代《國史·經籍志》,《穆天子傳》長期被歸入史部的起居注類,清代四庫館臣上承《漢志》的小說文體概念,將該書劃入子部“小說家”,實現了“去史入子”的歸類變革。該書成書年代與文本性質之爭是著錄變化的內因,而從外部看,漢代至晚清小說文類觀也在不斷變化,我們亦能從《穆天子傳》的“去史入子”一窺古代小說文體概念的流變
文學地理學視域下孫枝蔚詩歌研究————作者:范敏貞;
摘要:從文學地理學視域研究孫枝蔚的詩歌,旨在論述其詩歌風格的變化及原因。其詩歌創作風格尤以關中“沉郁豪放”和江南“綺麗溫婉”為內核,且兼具不同的詩風。探究孫枝蔚詩歌風格差異的諸多原因,地理環境對詩歌風格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除卻詩人自身性情、際遇、社會等人文環境會對其詩歌創作產生影響外,其所處的地理空間和區域氣候等自然環境亦會對其產生深遠影響
呂高詩風的轉變及其文壇地位評價——以《江峰漫稿》為中心————作者:張少鋒;
摘要:呂高曾在嘉靖十年前后,與王慎中、唐順之、李開先、任瀚等八人在京城唱和酬答,名動士林,時稱“嘉靖八才子”。呂高前期對詩歌研究頗深,詩歌取法對象上及漢魏、六朝,下延中唐,對“前七子”復古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后期因難以擺脫復古所帶來的程式化困境,轉而投向對科舉制藝的研究,追求文章的法度及義理表達。呂高的《江峰漫稿》呈現出文學觀念的轉變,對考察明中期士子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價值
曾昭掄《緬邊日記》中的邊地城市書寫————作者:余振鵬;
摘要:《緬邊日記》描寫的邊地城市分為漢地邊城和少數民族邊城。兩種邊城在街道布局、城市建筑、生活習慣上有明顯差異,體現出兩種邊城受到現代性沖擊后產生的不同影響。邊地城市在沖擊中顯現出自身獨特性,包括漢地邊城發展的滯后,少數民族邊城民族化與現代化的交融。基于此,作者不僅刻畫了邊地城市整體風貌,還針對邊地城市傳統工藝的延續、邊地城市的制度變遷等現代性變化以及少數民族人文關懷缺失這一尚待解決的困難提出了見解與思...
恥感與死亡的具象化及其轉向——《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敘事與抒情————作者:嚴家強;
摘要:在《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敘事與抒情中,呈現得最多也最為深刻的是恥感與死亡。恥感的產生源于個體對道德規范的違背,它在日常中具象化為某種愛恨,并最終以死亡作為歸宿。接受恥感成為自我的一部分,并把對死亡的反思從他人之死轉向自身之死,重新塑造完整的自我。這個自我也就成為對抗恥感的力量,而死亡的懸臨也將成為一種積極的生存力量
北方想象及南方回歸——《文城》的空間敘述方法————作者:劉丹;
摘要:《文城》主人公在南北場域的穿梭顯示出余華通過搭建空間推進小說敘述的創作嘗試。其中,空間不僅作為故事背景出現以描畫南北空間的地貌與人文風情,同時也實現了與主題和人物的互動,進而使《文城》在虛實場域中具備了寓言性質,顯示出余華對南北文化的觀察與認知。走進余華精心設計的南北空間,分析余華鋪陳的文化圖景,可以發掘余華創作的動力源所在
迪克·赫伯迪格后現代主義文化批判的符號學路徑————作者:蒲昕雨;
摘要:迪克·赫伯迪格的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探索是一場從亞文化、流行文化穿越到后現代主義并走向它的“另一面”的旅行。赫伯迪格整體采用了符號學路徑對亞文化和流行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將亞文化與流行文化看作拼貼的、風格化的符號,并格外關注符號消費行為展示的品味區隔成為不同意識對抗協商場所的可能性,從而挖掘出文化符號的情感性和政治潛能。在后現代社會中的消費快感和流散性經驗之上,赫伯迪格提出了以“情感聯盟”為核心的身份...
《達洛維夫人》中的鐘聲意象解讀————作者:李寅秋;楊曉銳;
摘要:在《達洛維夫人》中,報時的鐘聲貫穿全文,打破了傳統小說的線性敘述方式,成為推進小說敘事與場景轉換的關鍵。作為敘事“閃回”的聽覺觸點,鐘聲能引發小說人物的剎那之思,揭示出他們豐盈多變的精神世界。同時,定時敲響的鐘聲為不同個體的意識流動提供了共同的支撐點,由此營造出共時性體驗。鐘聲的敲響意味著線性時間的流逝,逐漸減弱的鐘聲里承載著小說人物對生命的沉思與頓悟
知識本體論視野下啟文知識的社會化——以《四六燦花》的編纂為例————作者:鄭永輝;
摘要:《四六燦花》是明末卜豫吉在常州府集四十六人之力完成的啟文總集,今存故宮本、臺藏本、哈佛本三種。運用知識本體論對《四六燦花》的編纂價值進行審視,可以發現編纂者站在讀者和作者兩個維度上,試圖將啟文知識社會化,面向讀者選輯、校正、注釋啟文,進行歷時態啟文知識建構,同時面對作者批評所選啟文,進行共時態啟文知識整合。前者在突破知識不可通約性的同時保存了可靠、珍稀的啟文文獻,后者則是對前者進行批判性、創造性的...
話語標記“誰知道呢”語用功能及形成探析————作者:周倩;
摘要:小句“誰知道呢”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會話交際,可脫離“誰知道”的框架范圍作為獨立的話語標記使用。在具體語用交際中,話語標記“誰知道呢”可用于話輪轉換、話題延續、話輪終結等以順應語境,同時在人際互動方面促進交際主體間的交流,體現交互主觀性。而從演化來源看,“誰知道呢”在表舒緩語氣詞“呢”用于特指疑問句這一用法的推動下,形成了話語標記功能
時間副詞“前后腳”的句法、語義及詞匯化分析————作者:王金穎;
摘要:“前后腳”作為現代漢語的常用結構,可用作偏正短語和時間副詞。用作時間副詞時,句法上,主要在句中作狀語,所聯系的主語論元具有復數性特征。從共現情況來看,其后修飾動詞為非持續性動詞,與完成體標記“了”共現,還可以與其他副詞共現。語義上,具有相繼義和短時義。歷時方面,時間副詞“前后腳”形成于清末民初,句式糅合和語言經濟性原則是其形成的主要機制和動因
流行語構式“各種+X”的探究————作者:朱佳樂;
摘要:新式“各種+X”構式包括“各種+AP”和“各種+VP”兩種類型,與原構式“各種+NP”相比,新構式“各種X”的整體語義開始虛化,言者主觀性不斷增強,且新構式“各種+AP”和“各種+VP”同時具備凸顯信息焦點和表達說話人主觀評價的語用功能。“各種+AP”和“各種+VP”構式的形成機制除語法化外,還包括構式壓制以及隱喻機制等方面的動因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24年1~4期總目次
摘要:<正>~
高校監督體系建設的實施路徑————作者:雷永貴;
摘要:高等學校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組成部分,其監督體系的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黨委的主體監督、紀委的專責監督、各職能部門的協同監督等不斷加強,但在責任意識、頂層設計、教育引導、處罰力度等方面還存在不足,要從落實高校黨委、黨的工作部門的主體責任,加強紀檢部門的專責監督責任,強化部門之間協同監督,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隊伍保障機制等方面加強高校監督體系建設
陳獻章詩文中的“隱逸”審美觀及其美育價值探析————作者:楊舟;
摘要:陳獻章將“心”與“道”放置在同等地位,從而建立了“心與道合”的心學體系,并由此展開了他的詩文創作,其中傳達出濃厚的“隱逸”審美觀。通過對陳獻章的詩文進行分析并結合個人經歷,可以挖掘出其詩文中以“淡泊名利、隱于自然、一醉千秋、推崇隱士”四個層次逐級搭建所組成的“隱逸”審美觀,體現出其對社會現實進行批判與追求生命解放、回歸本真的獨特精神。陳獻章憑借與家風教育密切關聯的“隱逸”審美觀,為后世學人所繼承宣...
情感勞動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互動模式與成效探析————作者:衡彥甫;
摘要:情感勞動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通過情感共鳴、互動式教學與個性化輔導,有效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了課堂參與度與師生關系和諧。研究案例表明,情感勞動是提升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