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地理教學
關注()《地理教學》(半月刊)創刊于1959年,由華東師范大學主辦。
《地理教學》志在引領我國中學地理教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作為一份地理教育類刊物,它必須和中學地理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與中學地理教師的發展需求緊密結合。
期刊欄目:
地學前沿、課改視窗、區域地理、系統地理、備課參考、人教走廊、教學實錄與點評、案例教學、精彩瞬間、實踐活動、教學研究、教材探討、圖表解析、研究性學習、信息技術應用、學生園地、話題爭鳴、考試輔導、試題研究、試題設計
期刊收錄: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地理教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1)文題、作者姓名(一般不超過6人)、作者單位及所在城市和郵編、摘要、關鍵詞均需中英文對照。論文如果獲得有關研究基金或課題資助,需提供基金名稱及編號(亦需中英文對照)、并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別、民族(漢族不寫)、出生年、職稱、學位以及聯系人姓名、職稱、電話、傳真及E-mail地址。
(2)論文題目應簡潔、準確,不宜使用縮略詞;摘要(中文)字數一般在200~300字間,內容應包括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結果等;英文摘要字數在300~400個單詞左右(對中文摘要內容進行擴展),簡要地介紹研究背景、研究內容、研究成果。關鍵詞的個數為3~8個。
(3)文中量、單位及符號的使用應符合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種、大小寫、正斜體及上下角標的正確書寫。文中外國人名、術語統一為英文,不宜采用中文譯法。
(4)圖、表和公式應通篇分別編號,圖題、表題應有中英文對照。表格應采用三線表形式,內容以英文表述。
(5)稿件具體格式、體例請參考近期出版的本刊雜志。
閱讀推薦:地理學報
《地理學報》是中國地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學科最高學術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綜合研究進展,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研究前沿理論,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并有較大應用價值的地理科學論文。
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地理教學》期刊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 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 捷橋梁。本站與《地理教學》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 的 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地理教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大模型的地理教育多智能體的構建、運用與評估————作者:游霖瑋;宋韜;李箭;江豐;梁昱;
摘要:基于扣子平臺搭建的多智能體系統具有教育適配度高、技術門檻低等優勢,易于在普通高中地理教育領域推廣運用。本研究利用扣子平臺的開發功能,融合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構建出地理教育多智能體,并設計了“人機協同—智能體協作”的運用框架,覆蓋地理教學、學習和評價等多個場景。同時,本研究采用實驗對照法,對比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量表測值、交互數據及訪談編碼數據,證明地理教育多智能體的功能效度良好,且在情感模擬和交流...
跨學科視域下的高中地理項目式教學設計研究——以“選修5《旅游地理》”為例————作者:龔熊波;嚴乃超;陸利江;黃欽;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本文以選修5《旅游地理》為例,針對湖南湘西州旅游服務業,收集旅游社交網站近30萬字的游客評論大數據,借助DeepSeek探究其發展旅游服務業的精準優化策略,真實例證影響旅游服務業發展的相關因素和優化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融入地理科學史的初中地理跨學科單元作業設計——以“尋水文情報史·探人水和諧共生”為例————作者:林香妹;真麗倩;
摘要:本文以“人與環境的關系”即人地關系為大概念,整合中國河流復習單元進行跨學科單元作業設計。本文在作業設計中,圍繞“河流的開發與治理”的中心議題,以水文情報史為單元作業情境,設計課前、課中和課后作業,書面作業與模擬實驗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入體驗地理科學史的演變,培養人水和諧共生的科學理念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第二期在線教研的實踐與探索————作者:陸靜;李冉;段玉山;高振奮;丁翼飛;陸冬群;
摘要:2024年6月21日,教育部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開展了第二期在線教研活動。本次在線教研活動聚焦“落實課程標準·培育核心素養”主題,以“極地地區”單元教學為例,圍繞素養導向的初中地理單元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課例研討,進行教研活動。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標準修訂組專家與南京市初中地理課例研發團隊成員,在調研基礎上篩選教師關心的話題,共同探討如何聚焦地理核心素養培育、創新地理課程實施方法與路徑、實現學...
基于強有力知識的高中地理“問題研究”欄目的教學研究——以“低碳食品知多少”為例————作者:馬昕夢;樂淮輝;陳淳;
摘要:強有力知識是構建生活情境和學術情境的重要橋梁,是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問題研究”欄目與強有力知識聯系密切,為強有力知識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本文以人教版必修《地理2》第五章問題研究欄目的“低碳食品知多少”為例,利用校本資源,從挖掘育人價值,形成關注世界的知識;發現地理核心思想,確立新思維方式的知識;立足生活經驗,通過實踐獲得超越自我的知識;設計問題鏈,運用分析、比較和概括的方...
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設計的關鍵環節————作者:祃宦驛;邵志豪;
摘要: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我國為順應時代人才培養需求,達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在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一種綜合學習方式。從學校教育語境中,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目標,學習方式的變化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做出相應調整。跨學科主題學習呈現出“綜合性”“實踐性”與“反思性”等特征,本文從主題選擇、活動場域、活動組織和效果評價四個可以體現其特征的關鍵環節入手,構建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的設計框架,調查跨學...
“四層一體”視角下的海洋研學活動設計——以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為例————作者:李智麗;馬仁鋒;李莎;何鈺瑩;姜露露;
摘要:在全球變暖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珊瑚礁退化問題日益嚴峻。本文以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為例,運用“四層一體”方法分析陸海統籌視域下珊瑚礁保護的迫切性,挖掘徐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海洋研學資源。本文設計了以“人海關系”為核心的一系列海洋研學活動,引導學生走近珊瑚礁,全面了解珊瑚礁的生存困境,認識到適時退海以恢復海洋生態的窗口期的舉措,旨在切實提高學生的海洋保護意識,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并為我國海洋生態...
第二屆地理教學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評比活動通知
摘要:<正>人工智能技術正以突破性態勢重塑教育生態,《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和科學決策制度。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已進入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2024年,首屆“人工智能輔助地理教學成果評比”活動順利舉辦,共收到來自全國的287件參賽作品,在推動人工智能...
中圖版初中地理教材國際視野教育的落實路徑————作者:馬寶艷;
摘要:地理學作為一門聚焦人地關系研究的基礎學科,在研究范式上跨越自然與社會、貫穿時間與空間,研究范圍覆蓋全球、區域、國家以及地方等多個尺度,對培育學生國際視野具有獨特價值。地理教材作為連接教師與學生的關鍵紐帶,是教師開展地理教育與培養學生國際視野的重要載體。中圖版初中地理教材緊密圍繞《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精心選取案例與素材,從知識呈現、價值觀培養和思維能力培養三個維度有機融入國際視野...
科普版初中地理新教科書“項目學習”欄目的設計與實施————作者:李瑋一;朱雪梅;郭陽光;
摘要:“項目學習”是科普版初中地理新教科書的新增欄目。該欄目遵循項目式學習原理,在教科書中顯性表現為“項目啟動—項目探究—成果展評”的教學設計邏輯。其隱含的價值取向,是基于“學材”導向的現代教材觀,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項目驅動任務,并將其作為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主線,落實學科融合、任務驅動、成果導向和以評促學的設計愿景,力圖實現學科育人、綜合育人和實踐育人的新課改要求。在剖析“項目學習”欄目設...
探尋地方的育人價值——《地方與無地方》評介————作者:葛佳浩;
摘要:<正>地方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研究內容,也是各國中學地理課程的核心概念。然而,在當前的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地方常被認為與空間或區域等同,其承載的個體價值、精神意義在無形中被消解。因此,什么是地方,以及地方在中學地理教育中的價值是什么,這是每一位地理教育研究者應當思考的問題。在上世紀70年代地理學“計量革命”的浪潮中,空間分析主導的定量研究將地理學推向科學化高峰,卻也暴露出對地方和人地關系的忽視。《地...
時空秩序視角下滲透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以“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為例————作者:鈕之意;陸遙;吳岱峰;蔣金秀;
摘要: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學的主線,基于時空秩序視角可以將若干地理思想方法組織成一個體系。時空秩序視角下的地理教學設計以地理思想方法為依托,整合時間和空間的關系,構建了“轉化融合性目標—設計尺度性過程—生成一致性評價”的教學設計一般模式。本文以“區域發展對交通運輸布局的影響”為例,探索了時空秩序視角下地理教學設計的思路及實踐路徑的系統建構,以期為中學地理教師開展滲透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提供參考
太平山巔,夜色與港島的詩行————作者:羅驍;
摘要:<正>夜幕將至,香港被余暉暈染,中環的街道依舊喧騰不息。作為香港的金融核心,這里高樓林立,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長江中心等摩天大廈直沖云霄,塑造了維多利亞港沿岸獨特的城市天際線。玻璃幕墻映照著落日余光,為這座不夜城披上一層柔和的金輝。中環摩天輪靜靜地轉動,見證著晝夜的交替。登上摩天輪,俯瞰維多利亞港,整座城市的布局盡收眼底。維多利亞港因其深水良港的天然優勢,自19世紀以來便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至...
新時代下的中學地理課程:學科依托、價值定位與使命擔當————作者:段玉山;丁榮;
摘要:地理學科作為連接人類與地球、自然與社會、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在新時代背景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程的建設往往以學科為依托,中學地理課程以地理學為核心學科依托,整合了地球科學、天文學、環境學和生態學等相關學科內容,同時以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地理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了地理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在價值定位上,中學地理課程具有綜合育人,培養地理素養、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等多重價值功能,其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學科,...
基于跨學科理念的博物館地理研學課程設計——以黃河博物館為例————作者:王麗華;秦肖肖;于海龍;王百舜;劉蔚;
摘要: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區域場館資源貼近學生認知,開發具有直觀性、鮮明性和真實性的跨學科研學課程,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基于跨學科視角,依托黃河博物館資源,以黃河人地關系變遷為主線,開展地理跨學科研學課程設計與實施,旨在為地理跨學科博物館研學課程的開發與構建提供參考
專家型中學地理教師用圖提問的教學行為研究——基于錄像課的視頻編碼分析————作者:鄧楚雄;顏璇;姚澤陽;
摘要:地理圖像是地理教學的核心工具,用圖提問是中學地理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本文以7節中學地理優質公開課為研究對象,從數量、頻率、地圖類型、知識類型、教師反饋等維度分析專家型地理教師用圖提問的教學特點。本文通過研究發現,教師用圖提問的次數多、頻率高,難度適中,形式多樣;圖像類型以地理景觀圖和專題地圖為主;提問順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注重培養學生的尺度思維;教師反饋方式以引導、點撥為主。基于此,本文從注重地...
數據驅動的地理課堂診斷與重構路徑探究——以“人口遷移”為例————作者:李冰晶;靳雯佳;
摘要:數據驅動教學重構是指通過大數據分析的形式將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定量化,輔助教師評價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不足。本文以上海版必修《地理2》“人口遷移”一節為例,通過全景教研平臺的智能技術及數據分析,獲取課堂實錄、收集課堂行為表現數據并展開課堂教學活動的問題診斷。數據顯示,本節課課堂整體表現較好,學生活動活躍,但師生互動質量低,課堂思維啟發不足。基于此,本文對課堂教學內容與情境問題展開重構,以期提高課堂...
巧設生活化情境 培養核心素養——以“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為例————作者:許欣;申玉銘;薛晉;
摘要:核心素養水平的高低應通過學生在應對復雜真實情境時的外在表現加以推斷。生活化情景緊密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場域,在促進學科知識內化為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本文以“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為例,嘗試與實踐新的教學方式,創設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生活化情境,將之作為線索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探究真實的生活化情境在教學中的應用
核心素養視角下江蘇新高考地理試題的演變、特征及教學策略————作者:顧松明;
摘要:本文以新高考以來江蘇地理試題為研究對象,從教—學—評一致性的視角,結合課程標準、高考評價體系及教材內容,透視新高考地理試題的演變及試題特征,提出踐行地理大單元教學、探索地理學科實踐、強化地理思維實操、加強地理教師專業研修等教學策略
關于中學地理地圖教學的幾點思考————作者:孫坤靜;
摘要:修訂后的中學地理課程標準及新編教科書對地理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地圖教學作為地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體現地理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實現課程目標。教師要認真思考如何讓學生養成讀圖習慣、提升讀圖能力,并在用圖的過程中提高地理核心素養,體現地圖教學的育人價值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