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船山學刊
關注()《船山學刊》(季刊)創刊于1915年,是由湖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學術刊物。
《船山學刊》以船山思想研究為核心,以倡揚湖湘文化研究為主體,同時兼容儒、佛、道及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研究。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船山學刊雜志欄目設置
專家特稿、船山思想研究、船山研究綜述、傳統文化研究、湖湘人物研究、湖湘文化研究、傳統與現代化、文學與史學
船山學刊雜志榮譽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百種重點期刊
船山學刊雜志社征稿要求
1、船山學刊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船山學刊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閱讀推薦:荊楚學刊
《荊楚學刊》以反映高學歷小學教師的教育培養、地方經濟文化等方面學術研究成果為特色。創刊五年多來,所載論文已大量被國內權威文獻資源中心轉載。
船山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康有為、譚嗣同視界中的王夫之————作者:魏義霞;
摘要:中國近代是西學大量東漸,傳統文化受到沖擊的時代;也是挺立中華民族精神,第一次對傳統文化進行全面審視、解讀和創新的時代。在近代學人中,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和章炳麟等都對王夫之加以關注。其中,在文化思想立場等方面最為接近的當數康有為、譚嗣同,然而他們在對待王夫之的態度上卻大有不同。比較康有為、譚嗣同視界中的王夫之并剖析這種差異背后的原因,既可以窺探兩人對王夫之思想的不同解讀和態度,又可以感受王夫之以...
源于家庭親情的儒家生活藝術——論《大學》的“家庭情理結構”————作者:劉悅笛;
摘要:隨著家庭結構的變遷,發展中的儒家倫理與其從倫理規范的“尊尊”視角彰顯家庭價值,不如以家庭親情(family affections)為“親親”源泉塑造出一種生活的藝術。《大學》乃成“大人”之學,而大人卻是從家里生長起來的,這就有賴于“家庭情理結構”。這種從情論家的思路,在王陽明以自下而上的“親民”取代自上而下的“新民”那里就被彰顯了出來。家并不是道德理性化的存在,而是一種情理合一的所在,其中“親情”...
雷鋒精神: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人格典范————作者:蔡志棟;
摘要:對于雷鋒精神的理解關乎中國當代理想人格的建設,其實質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人格典范。雷鋒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也會遇到人生的根本問題:個體存在的價值是什么?雷鋒認為,在群體中化解個體的有限性是解決因這一追問而產生的焦慮的一個根本途徑。要做到這點,必須具備忠誠、勤儉、堅韌等優秀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而勞動實踐既是一個重要的道德價值,又是道德價值的源泉。為了在群體中實現個體的永恒,雷鋒還強...
征稿啟事
摘要:<正>1915年創辦的《船山學刊》至今已走過百余年歷程,是中國期刊史上為數極少而又歷久彌新的學術期刊。《船山學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揚湖湘文化、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宗旨,刊發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響久遠的學術文章,支持了一批又一批學術新人成長。經中外學者百余年精心耕耘,《船山學刊》已成為弘揚船山思想和湖湘文化的學術重鎮,成為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鑒的國學津梁。...
王陽明“知行合一”說新探————作者:崔治忠;
摘要:為糾正朱熹“知先行后”說造成的流弊,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說并作了詳細闡發。對于“知行合一”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批評者認為王陽明消弭了知行之間的差別,支持者則通過不同論證為其提供辯護。作為王陽明“知行合一”說的當代捍衛者,鄭宗義將知行合一解釋為知行本一,董平將其解釋為知行同一。如果要為“知行合一”說提供更有效的辯護,則不能把知行等同起來,也不能把知行合一視為本然狀態,而是要將知行合一視為應然要求...
國學——一種活在當下的古典學————作者:李景林;
摘要:近年“中國古典學”研究的興起,與學界對百年來中國學術和文化現狀的反思相關。中國古代學術文化總匯結穴于“六經”。“六經”作為中國學術文化的母體,既是中國思想文化的誕生地,亦是諸子學“哲學突破”的精神產品。以“六經”為核心經典輔以古史學、諸子學,構成了中國文明的古典系統。與西方古典和古典學研究多次的中斷與復興不同,中國的古典系統和研究傳統,具有一種穩定的整體性和連續性的特征。中國的經學和經典詮釋傳統源...
“實事求是”之學源流考————作者:吳飛;
摘要:“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一語出自《漢書·景十三王傳》,本來是描述河間獻王搜集古書的態度。至宋代,此語始脫離“修學好古”的語境,被當作一種普遍的治學態度,推尊理學的王應麟以“實事求是,多聞闕疑”來概括這種態度。清代學者懲于明代崇尚空談的學風,追尊漢儒學風,推崇“修學好古,實事求是”之學。乾嘉漢學還將“實事求是”推展到實踐與西學領域,桐城派學者主張以“格物窮理”來理解“實事求是”。到清代后期的漢宋兼采之...
“相知不貴早”:王夫之懷方以智詩釋讀————作者:張永義;
摘要:王夫之寄懷方以智的詩一共八首。這八首詩對我們了解兩人的交游及思想聯系至關重要。品讀其內容,可以得到如下幾條結論:第一,方、王二人并非一見如故,他們的相識相知有一個過程,兩人差不多到晚年才真正理解對方,是謂“相知不貴早”。第二,說他們晚年因對儒佛態度不同而產生了裂痕,是不能成立的。第三,王夫之最推崇方以智的,不是他的學說,而是他的人品,包括氣節和操守等。王夫之筆下的方以智,是忠臣,是志士,是有本之人...
馬克思抑或黑格爾——張岱年、唐君毅關于船山氣學闡釋之異同————作者:孫欽香;
摘要:張岱年的船山氣學闡釋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詮釋范式的代表之一,而唐君毅是港臺新儒家中對船山氣學頗為關注的學人。馬克思主義學者以“物”解“氣”,唐君毅則主“理氣合一論”。張岱年的“物質”概念與馬克思的“Sache”概念不同,后者與黑格爾“事情本身”有極深的淵源,二者同屬人事,是人之實踐活動。可以說,馬克思的“Sache”概念具有鮮明的實踐哲學特征。實踐哲學在船山氣學詮釋中,既表現為張岱年的“事學”,認為...
論錢穆詮釋朱子理氣論的學思歷程及其義理嬗變————作者:李亞奇;
摘要:不囿于史學與文化學,錢穆的哲學思想逐漸受到關注。但余英時從史學層面否認錢穆的現代新儒家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錢穆在哲學義理層面對宋明儒學的理論重構和現代轉化。以往學者多以《朱子新學案》為基礎,論述錢穆對朱子理氣論的詮釋,而忽視了錢穆的原始文本和佚文。通過文獻考證,明晰錢穆“批評—反思—歸宗”朱子理氣論的學思歷程,總結錢穆由批評“理氣二元”到反思理與氣的體用關系再到肯定“理氣混合一元”的義理嬗變,...
“新子學”研究之反思————作者:華云剛;
摘要:自2012年方勇提出“新子學”概念,對這一概念的接受、質疑也不斷激發學者反思“新子學”的內涵及其價值。事實上,“新子學”甫一提出,就引發學界的廣泛討論,并獲得諸多反饋建議和意見。一方面,學界開始反思和總結目前諸子研究的優長及問題,促進“新子學”的發展;另一方面,學界也呼喚更多基于“新子學”理念的研究案例和學術成果,而非僅僅停留在概念或理論探討階段。雖然也有一些論文開始從“新子學”角度切入諸子研究,...
儒家倫理視域下中國式教育現代化之“現代性”問題審思————作者:張自慧;
摘要: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升國民道德素養、培養公民健全人格等重要使命。面對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時代浪潮,我們需要在儒家倫理視域下對其“現代性”問題進行倫理維度的審思。要警惕“教育現代化”的隱蔽“陷阱”,厘定教育技術“可化”與“不可化”的邊界,避免導致人才培養“同質化”、立德樹人“虛無化”、德性化育“技術化”和教育倫理“紊亂化”的問題;要“以學生為本”...
儒家平等觀的現代闡釋————作者:韓星;
摘要:對儒家平等觀的認識不能簡單化、極端化,矯枉過正。儒家主流認為善性是人共同的本質,提出圣凡同類、異業同道;財富方面藏富于民、均無貧、官不與民爭利;教育方面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倫理方面倫理本位、互為尊重、等差互補;禮制方面禮尚往來、自卑尊人;待人方面忠恕之道、人格平等;交友方面以道相交、以禮相待。儒家平等觀在中國傳統社會未能得到很好的詮釋和發揚,未能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還產生了很多消極影響。...
王夫之的易象思想及其詮釋————作者:張學智;
摘要:象數是王夫之易學的重要方面。象在展現易學各方面的深刻含蘊上作用非凡,數在則圖畫卦、揲蓍成卦及刻畫卦爻的數量方面意義重大。王夫之的易象思想可分為三個層次:其一,觀象玩辭方法中象的基礎地位;其二,由數生象的筮得之卦與模擬萬物所成的自然之卦的不同成象原理,及兩者在卜測和刻畫事物中的不同功用;其三,由事物的向背隱顯和上下往來的不同視角而造成的三十六象,代表了王夫之易學的重要思想,即乾坤并建為體,錯綜合一為...
歷史理性與文化意識:蕭萐父的早期啟蒙說及其對船山哲學的定位————作者:陳赟;
摘要:蕭萐父一生學術之用力在早期啟蒙說,以為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尋求革命性突破點和連續性接合點,而明清之際正是這樣一個承上啟下的歷史性紀元。上述學術努力是蕭萐父回應古今中西之爭的方式。蕭萐父將王船山哲學定位為早期啟蒙思潮的中堅力量,即便是在早期啟蒙思潮內部,王船山也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從宋明理學到早期啟蒙的古今轉型,值得重視的是兩個層面:一是從形上學的道德意識到歷史中以分殊化展現的文化意識的轉型;二是從崇...
嵇文甫對船山歷史哲學的比較研究————作者:劉駿勃;
摘要:嵇文甫是我國著名思想史家,在船山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1936年出版的《船山哲學》一書是嵇文甫船山研究的代表作,比較研究的眼光與方法是該書分析船山歷史哲學時的一個顯著特點。嵇文甫通過對中國傳統史學中三類史觀的演進比較,指出船山“新天理史觀”相較于“神意史觀”“氣數史觀”和程朱純粹的“天理史觀”的進步,闡發了船山歷史哲學中“貞一之理”與“相乘之幾”的豐富內涵;又通過和西方波舒哀、赫爾德、黑格...
作為論說方式的“或問”————作者:陳少明;
摘要:《四書或問》可以當作朱熹問題意識鮮明的四書學講義,其意義不在于它是通向理解《四書章句集注》的階梯,而是關于四書的一種“理在解語內”的論說方式。借“或問”一詞,可以追溯孔孟以來儒家對異端的態度及其從不辯到好辯的策略演變的線索。理學家拒釋老、衛道統的立場循此而來。不過,朱熹辯論的對手已經不是釋老的直接主張者,而是理學內部自覺或不自覺隱蔽著的異端觀念。其說服的對象則是缺乏自覺道統意識的經典閱讀者。此外,...
本體、工夫與境界——蔣信的慎獨說————作者:周豐堇;
摘要:蔣信是湖湘地區王門的代表,其思想是明代心學與湖湘文化交集的集中體現。慎獨是蔣信工夫論的核心。蔣信的慎獨說蘊含了本體、工夫、境界三個維度,體現了本體、工夫與境界相即的特點。慎獨的本體是獨體,也就是生生之幾。慎獨工夫以誠意為本,以精一為基礎,以擴充致曲為運用,循序漸進達到道心或仁的理想境界。蔣信的慎獨說體現了楚中王門的思想特色,是心學在湖湘地區的重要發展
“喪己于物”與“順物自然”——人、物關系視域下《莊子》哲學的生存方式論析————作者:高凱;
摘要:人與物的關系顯示了人的生存狀態,莊子通過考察人與物的關系,揭示了“喪己于物”的生存困境。而對于解除這種生存困境,莊子給出了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拓展生存的視域;一是在自然無為的狀態下展開人與物的關系。莊子哲學選擇了后者。因為,在莊子看來,生存視域的拓展不能擺脫對確定性的執著,違背了“物”具有無限性和不確定性的存在本質,從而無法徹底解除“喪己于物”的困境。而“順物自然”則是在體認天道的基礎上展開人與物的...
許蘇民的學思歷程與學術貢獻————作者:朱光磊;
摘要:許蘇民(1952—2024)是中國哲學家與中西思想史家。他的人生經歷了如皋時期、湖北時期與南京時期,學術思想上受到蕭萐父與王蔭庭的影響,最終做出了“一論二史”的學術成績。許蘇民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人類精神現象學,梳理了中西文化比較史、中西哲學比較史,確立了明清啟蒙的精神特征與本體范式。這些學術成就解釋了人類文化生成與發展的內在機理,確立了世界各民族文明對話的理論機制,凸顯了明清啟蒙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