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關注()《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ofShanxi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雙月刊)曾用刊名:山西師院;山西師院學報,1973年創刊,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刊,創辦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堅持學術第一的用稿原則,在學術界和出版界生產了廣泛的影響。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欄目設置哲學研究、經濟研究、法學研究、史學研究、文學研究、婦女研究、山西地歷史研究、編輯出版研究。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2000-2011年連續4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3、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4、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372;總被引頻次:69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95;綜合影響因子:0.129
5、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榮譽:
1993—2002年連續十年被評為山西省一級期刊
多次被評為華北地區優秀期刊
被評為首屆和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閱讀推薦:北京師范大學學報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雙月刊)曾用刊名:(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56年,是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編輯出版的,以反映本校教學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雙月刊。本學報歷經五十年的風雨,已成長為一本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學術刊物。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為讀者提供高端的精神糧食。辦刊理念:突出教育心理特色,發揮文史學科優勢,關注重大現實問題,探索學術發展走向。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DeepSeek懂哲學嗎?——以黑格爾哲學為例————作者:徐英瑾;
摘要: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現,顯然在工具意義上大大提高了人文社科工作者的研究效率。但由此就認定大模型能“懂”諸如哲學這樣的高深學問,則未免過于言過其實。哲學思維本質上是一種高級的格局感訓練,因此,“懂”哲學在相當程度上就等于具備了在宏觀上調整我們借以描述世界的根本概念構架之拓撲學結構的能力。然而,大模型所依賴的“預測詞元”的工作方式在本質上就是去層次化的,而這種工作方式也會在根本上剝奪機器對于概...
地方知識、制度創新與民營經濟發展:“興福模式”研究————作者:王曙光;
摘要:“興福模式”是中國四十余年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縮影,集中體現了中國式制度變遷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特征。文章從七個方面探討“興福模式”的核心特征:第一,微觀主體創新倒逼整個制度變革,形成誘致型制度變遷;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具有漸進性,市場邊界拓展具有“干中學”和“技術外溢”特征;第三,基層政府是推動中國制度變革的重要力量;第四,市場的拓展、要素的動員和產業的積聚是“無中生有”,呈現“滾雪...
數據資源配置的市場失靈及其矯正機制————作者:劉銀喜;吳京陽;
摘要: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潛在價值大,發展變化快。完善數據資源體系是驅動數字化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數據權屬不明、數據要素市場結構壁壘、數據產品定價困難、數據交易和監管機制不完善等市場失靈問題,嚴重阻礙數據資源配置。在數據資源配置過程中,應當發揮政府適度干預和市場自主調節的作用,結合“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從優化數據流通公共平臺、完善數據流通分配政策以及發揮數據要素的帶動作用等方面提出矯正...
《共產黨宣言》的兩種經典解讀及其張力——以列寧與海德格爾為例————作者:劉貴祥;
摘要:《共產黨宣言》作為共產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文獻,始終與共產主義運動緊密相連,它鮮明地體現了“文本和實踐”之間的互動關系。在對《共產黨宣言》與共產主義運動的各種解讀中,列寧和海德格爾的解讀值得特別注意。他們一個從政治視角出發,將《共產黨宣言》看作一種“新世界觀”,堅持“哲學的黨性原則”而主張解決社會問題時的“階級斗爭”方式;另一個從“存在歷史”的意義出發,認為整個“共產主義學說及其論據”不只局限于“黨派...
讀懂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者:姜長云;
摘要:2024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體現了我們黨“三農”政策的歷史傳承,又順應發展形勢變化推出了系列重大政策創新,富有戰略性、前瞻性和現實針對性。讀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需要聯系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對相關政策的把握能力;需要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深刻領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創新要義和創新重點
習近平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科學思維方法探析————作者:李愛琴;高文浩;
摘要:習近平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蘊含著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科學思維方法。習近平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以戰略思維明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總體定位,以辯證思維深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科學認識,以創新思維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創新活力,以系統思維提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整體效能,以底線思維把握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主動權,為實現我國經...
“仁的教育”:人類文明最好的價值文化訓練————作者:田海平;
摘要:當今時代,教育倫理面臨基礎危機,它在規范性建構、自由精神重建、責任意識回歸、實踐理性重構、價值文化根基的重置等方面亟待“仁的教育”之回歸。“仁性根基”的喪失是基礎危機的表征,而出路在于確立正確的價值文化訓練。“仁的教育”的奠基性原則,可用儒家“道德金規則”加以概括,此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由情感奠基,由愛奠基,由尊嚴奠基,由道德奠基,由正義奠基,由自由奠基。其“仁學能在論”闡釋可由情理總綱、...
新時代“楓橋經驗”中的法治思維:理論闡釋與實踐路徑————作者:鄒鵬;
摘要:依法辦事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時代特征,其首先表現為法治思維的運用。法治思維對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具有規制基層治理的不確定性,糾正社會基層治理中的認知偏差和增強治理權威等三方面意義。法治思維在新時代“楓橋經驗”中表現為遵守和依據規則的規則思維,實現、協調和保障權利的權利思維以及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堅持形式法治的程序思維三方面的內涵。法治思維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實踐要求為導向,具體地融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教師職業地位再定位的主張與啟示————作者:劉驥;薛夢姣;
摘要:教育強國必先強師。若要強師,夯實教師職業地位為要。縱觀全球教育發展,許多國家仍面臨優質師資短缺、隊伍活力不足等困境,致使聯合國教育可持續目標的實現面臨不確定性。相應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聚焦教師職業地位,提出以價值引領保障教師權利主體性,以戰略構想提振教師讜言自主性,以實踐舉措鑄就教師價值內生性等新主張。梳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新主張,凝練若干啟示:一是依托頂層設計引領教師職業發展,二是凝聚社會共識筑...
甲午戰爭中美國袒護日本的原因探析————作者:崔志海;
摘要: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美國是所有列強中最為親日的國家。美國政府在甲午戰爭期間之所以奉行親日政策,首先是希望通過日本之手徹底廢除中國與朝鮮的宗藩關系,進一步打開中國貿易和投資大門;其次是利用日本以削弱英國、俄國等列強在東亞的影響力,增強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這也是19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東亞政策的一個體現和繼續;最后,是受美國國內輿論偏見和價值觀念的影響。但歷史證明,美國對這場戰爭的...
以“條塊結合”破解基層治理中的“條塊分割”困境——基于北京市“吹哨報到”改革的案例分析————作者:漆程成;邱琪昕;
摘要: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依托。改革開放以來,基層治理中逐漸形成了“條塊關系”的結構,但在基層實踐中逐漸出現了“條條”結構和“塊塊”結構的分離,形成了事實上的“條塊分割”并制約了基層治理的有效性。基層治理結構對基層治理的有效性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這已被基層治理實踐所證實。為了破解基層治理中的“條塊分割”困境,北京市通過“吹哨報到”改革重塑了基層治理中...
數字經濟賦能我國制造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研究————作者:樊增強;趙營;尚濤;
摘要: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數字技術成為世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本文基于30個省級行政區域2011—2020年的面板數據,建立綜合指標體系,實證探索數字經濟對我國制造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賦能效果,并對其區域異質性進行考察。研究表明:我國制造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水平除2012年有極小幅度下降之外,其他時間均呈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數字經濟一直以來發展迅猛,增速超100...
城郊宅基地征收中“釘子戶”與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兼論“一把尺子量到底”+“拆遷獎勵”政策————作者:孫秋鵬;
摘要:在城郊宅基地征收中,“釘子戶”和地方政府的行為方式和策略選擇將會直接影響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情況,并會影響土地征收數量、土地征收成本和社會福利水平。通過構建博弈模型可以得到如下結論:與普通農戶相比,“釘子戶”能夠獲得更多補償的原因有:投入更多的博弈資源,能夠忍受或有效規避地方政府懲罰造成的損失,具有博弈成本方面的優勢;地方政府實行的“一把尺子量到底”+“拆遷獎勵”政策是一種兩階段“最后通牒”策略,可...
翻譯傳播學視域下《共產黨宣言》首譯本傳播主體控制效應解析————作者:劉文艷;王建華;
摘要:翻譯傳播學是研究翻譯傳播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是闡釋人類使用不同語言符號進行信息傳遞與交流的知識系統,過程涉及四個環節與六個要素,翻譯傳播主體居于六要素之首,是翻譯項目的“發起者”和“把關人”。陳獨秀作為《共產黨宣言》首譯本的發起者,對該譯本的出版與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本研究將視角置于首譯本項目的發起者,運用翻譯傳播理論,力圖建構《共產黨宣言》首譯本翻譯傳播體系,完善《共產黨...
主持人語————作者:惠寧;
摘要:<正>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新質生產力”概念,隨后在主持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明確了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征稿啟事
摘要:<正>《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山西省教育廳主管,山西師范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本刊堅持質量為本、學術至上,注重論文的學術獨創性、現實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性,注重國內外學術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注重新材料、新方法的挖掘與利用,倡導創新、求實、嚴謹的文風,歡迎不同學術觀點的平等爭鳴。本刊主要刊發哲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婦女與性別理論、政治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等...
誰的故宮:抖音平臺故宮題材短視頻的媒介實踐再考察————作者:賈哲敏;
摘要:本文基于260個民間短視頻、5個民間故宮博主個案以及70個故宮博物院官方短視頻,使用內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系統考察了抖音平臺中故宮題材短視頻的媒介實踐,尤其注重民間博主與官方賬號的比較分析。研究發現,民間博主通過變換主題、多元呈現、個人化、情感化的策略彌補對故宮日常性建構的不足,官方短視頻則從場景和古今關聯兩個角度重新發現了日常性。總體而言,民間博主所建構的是一種泛知識化的知識敘事,為迎合公眾興...
工業智能化、要素流動與制造業創新——來自中國283個城市的經驗證據————作者:寧楠;劉俊霞;
摘要: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是新質生產力發展題中應有之義。基于283個地級市數據,實證分析了工業智能化及其與要素流動協同助推制造業創新的效應及多元化特征。研究發現,工業智能化推動了制造業創新,作用效果受制造業就業規模與城市規模的正向調節,且在非資源型城市、工業占比較低和老齡化程度較低的城市中表現更強。與要素流動的協同及其空間溢出是工業智能化驅動制造業創新的兩大重要機制,并且主要依賴于資本和高技能勞動力要素流...
增進鄉村有效治理的社會教育力培育探究————作者:田夏彪;
摘要:鄉村治理與教育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鄉村有效治理離不開社會教育力的積極培育:從環境營創來看,要從人文底蘊、經濟活力、制度保障方面來為鄉村治理營造良好的社會教育力基礎、動能和規范;從內容組織來看,要回歸“本真”教育生活,引入“地方”教育資源,夯實“全員”教育體系,以促進鄉村社會發展的文明性、特色性和持續性;從形式結構來看,要夯實鄉村職業教育的具體有效性,鄉村文化教育的歷史時代性,鄉村學校教育的生命...
人工智能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效應研究————作者:白思;王彥瑋;
摘要:“新質生產力”對人工智能與企業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有必要對人工智能驅動企業新質生產力的機制和路徑做出分析。基于2013—2022年間省級面板數據,實證考察人工智能影響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內在機制和影響路徑。研究發現,人工智能顯著提升了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水平,并且經過一系列內生性和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人工智能對東部地區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提升的影響效果最強,對西部地區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提升效果次之,而...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