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經濟學報雜志
關注()《經濟學報》雜志簡介
《經濟學報》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季刊)2014年創刊,是經濟學科學術性期刊。每年出版四期,本刊涵蓋經濟學科的所有學科領域,發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綜述和評論性的研究論文。本刊秉承學術、公正的原則,倡導獨立、客觀的研究,提倡嚴謹、規范的方法。本刊采用國際通行的雙向匿名審稿制度,不向作者支付稿酬,作者也無需向本刊支付費用。本刊只接受電子投稿。
《經濟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經濟學報》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數據庫收錄
《經濟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經濟學報》投稿須知:
1.征稿范圍
《經濟學報》涵蓋經濟學科的所有學科領域,發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綜述和評論性的研究論文。本刊秉承學術、公正的原則,倡導獨立、客觀的研究,提倡嚴謹、規范的方法。
2.投稿要求
1)投稿論文應詳細錄入文章標題、摘要、關鍵詞以及作者詳細信息(包括郵寄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傳真、作者工作單位、職稱、研究方向等信息),以方便審稿人瀏覽和編輯部的工作。多名作者署名的論文,請標明通訊作者。
2)論文的正文格式按下面的順序錄入:中文作者姓名(多位作者姓名間用“逗號”分隔)→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文標題→正文(正文中的層次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層次標題左對齊)→參考文獻→英文標題→英文作者姓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附錄。
3)文章中的數學公式按出現的先后順序統一編號。數學公式的標號放人圓括號內(例如(1)),并標注在公式行的右邊。表或圖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統一編號(例如圖1、圖2……)。表的標號和標題放在相應表格上方,圖的標號和標題放在相應圖的下方。另外,盡可能不要使用腳注或尾注。
4)英文參考文獻在文中出現標注在圓括號中,如(Wensley,1981),如果作者名需在正文中出現,標注成Wensley(1981);多個參考文獻出現的順序按照第一作者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如(Donnelly,1981;Iacobucci,1994;Nevin,1981);兩個作者時用“and”寫出,如(LittleandRubin,1987);二個及以上作者的參考文獻只需寫出第一個作者,后加“etal.”如(Rustetal.,1999)。中文參考文獻在文中的標注原則相同,形式如(胡曉云,2003;郭艷紅和鄧貴仕,2008;王海忠等,2006)。
5)文后所附參考文獻先列中文文獻,然后列英文文獻,接著列其他語種參考文獻。無論是何種語言的參考文獻,都遵循相同格式。
2018年《經濟學報》02期投稿論文目錄:
M型結構的形成:1955—1978年地方分權與地方工業的興起白惠天;周黎安;
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特征事實的一個理論解釋王高望;史博文;葉海云;
老齡化趨勢下年齡依賴型要素對比較優勢的影響——來自中國的經驗研究武康平;張永亮;
中國的年金謎題與養老金領取行為研究——基于企事業年金領取偏好的調查陳澤;陳秉正;
中國農村家庭消費方程估計與預測曹靜;胡文皓;
我國個稅免征額調整的稅收效應——基于應有免征額、免征額累積性調整方式的分析曹桂全;
交通運輸對人力資本的影響分析——基于動態一般均衡理論王貴東;
分行薪酬考核激勵、信息收集和信貸決策田躍勇;
收錄論文: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特征事實的一個理論解釋
【摘要】:1978—2015年中國產業結構轉型的典型事實是:農業部門的就業份額和產值份額大幅度萎縮;工業部門的就業份額不斷擴張而產值份額變化幅度不大;而服務業部門的就業和產值份額大幅度擴張,而且服務業部門就業份額的擴張快于工業部門。通過在Kongsamut et al.(2001)模型中引入家庭生產工業品和要素市場扭曲,本文試圖為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轉型提供一個理論解釋。研究表明,由于存在農業生存消費品、家庭生產工業品和家庭生產服務品,因此消費者關于農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小于1而關于工業品和服務品的需求收入彈性都大于1。因而,當技術進步同時推動三部門經濟增長時,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值和就業比重不斷減少,而工業和服務業的產值和就業比重都不斷增加。由于相對于各自的技術系數,家庭生產服務品比家庭生產工業品的數量更大,因此服務業部門比工業部門擴張得更快。而且,數值模擬的產業動態跟中國經濟的實際數據非常接近。
經濟學報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城鄉養老保險統籌與農村家庭儲蓄率——基于CHFS的實證分析————作者:許宇星;初立蘋;
摘要:城鄉養老保險統籌是完善養老保障體系、推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其有利于提升農村家庭養老待遇,進而影響家庭經濟活動。基于2015與2019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本文使用雙重差分法分析城鄉養老保險統籌對農村家庭儲蓄率的影響及作用渠道。結果表明,城鄉養老保險統籌顯著降低農村家庭儲蓄率。本文進一步對作用渠道進行分析:城鄉養老保險統籌通過增加家庭生存型消費、緩解家庭面臨的收入不確定性進而減少家庭儲蓄...
主流媒體參與公眾問責與企業污染排放約束:來自“電視問政”的證據————作者:牛子恒;金環;
摘要:公眾參與是環境治理的重要第三方力量,但由于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普遍存在分散化及碎片化特征,這使得公眾參與環境治理所發揮的效果受限。本文從擴大公眾參與環境治理影響力的視角,通過引入“電視問政”類節目推廣的準自然實驗,借助企業微觀數據庫,探究了主流媒體參與公眾問責對企業污染排放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并進一步從強化節目效果的視角,檢驗了提高節目質量的實現路徑。研究發現,“電視問政”類節目推廣有效約束了企業污染...
數字金融發展路徑探索——來自商業銀行與科技企業合作的影響效果評估————作者:劉岳;劉曉蕾;
摘要:2023年10月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數字金融是金融領域未來發展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為了探討數字金融的發展路徑,評估發展數字金融的影響效果,本文聚焦商業銀行與科技企業的戰略合作,考察合作事件對銀行股價以及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合作達成交易日,銀行股票呈現出顯著為正的超額收益,且戰略合作后銀行的盈利能力、成本效率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表現均有所改善。進一步分析發現,銀行股價在合作事件附近的正向變動...
機構投資者關注企業的環境訴訟風險嗎——基于中級環保法庭設立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張鐵鑄;馮文欽;
摘要:機構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檢驗企業環境訴訟風險對其投資行為影響具有現實意義。研究發現,中級環境資源審判庭設立后,機構投資者對高環境訴訟風險企業的持股比例顯著下降,企業可通過實施自愿型環境規制降低環境訴訟風險。另外,環境司法改善通過影響企業所在地區環境司法案件審理狀況和加強環境行政監管來影響機構投資者投資行為。進一步從投資者異質性來看,社會環境責任承擔水平較高的企業更符...
財政貨幣政策對不同周期成分的經濟效應差異研究——頻域分解和反事實分析視角————作者:林建浩;邱韻;陳良源;
摘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作為主要的宏觀調控手段,需要針對宏觀經濟的不同周期成分進行精準施策。與發達經濟體以經濟周期波動(business cycle fluctuation)為主不同,中國的宏觀經濟是相對低頻的中長周期波動(medium-term and long-term cycle fluctuation)占主導。本文基于歷史數據進行反事實分析和頻譜方差分解,考察財政和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不同周期成分...
我國金融周期的測度、特征及其“預警”應用————作者:王三川;范從來;
摘要:本文以次貸危機前后美國房地產市場與信貸供給間的相互作用為研究起點,分析美國1995年至2022年間的GDP和CPI波動特征,發現金融因素的過度繁榮會引發宏觀經濟的衰退。同理,本文剖析我國同時期的GDP和CPI波動特征,發現金融因素對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和維護宏觀經濟穩定格外重要。為了能夠全面地測度一段時期內的金融狀況,本文以金融因素為基礎,對我國的金融周期進行測度。研究發現我國金融周期具...
數字普惠金融能否促進農業凈碳匯效率——基于面板門檻模型的檢驗————作者:錢力;張軻;宋俊秀;
摘要:探討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凈碳匯效率的影響,對于豐富數字金融理論體系和促進農業低碳發展提質增效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基于2011—2020年全國30個省市級數據,采用Malmquist指數方法測算碳排放效率,運用面板門檻模型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業凈碳匯效率的直接影響,采用逐步回歸法探究以技術創新為中介的間接影響,鑒于地理區位和政策傾斜等原因,進一步對其影響效應的異質性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
全球化、區域貿易協定與服務貿易————作者:蔣芊;李雨濃;汪濤;
摘要:本文采用Bergstrand et al.(2015)的研究框架,納入Anderson et al.(2018)異質性邊界拓展,對含有區域貿易協定(RTAs)的結構引力模型進行了拓展。通過2000—2014年29個國家的服務貿易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旨在探究全球化和區域貿易協定對服務貿易流量的影響,并打開了異質性同一地區效應的“黑箱”。研究發現:首先,異質性同一地區效應極大吸收了全球化效應和RTAs效...
互聯網發展重塑制造業空間集聚的經濟與環境效應研究——來自制造業微觀層面的經驗證據————作者:甄俊杰;師博;王育寶;
摘要:集群的規模優勢是地區實體經濟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互聯網的便捷性、高效性使得企業似乎沒有必要融入“空間集體”,如何平衡好區域集群優勢與企業的“離群”傾向是新時期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問題。本文基于互聯網時代制造業空間集聚退化的特征事實,采用2013—2019年中國所有制造業企業的經緯度數據對地區制造業企業空間集聚進行重新測算,以231個地級市為研究樣本,分析互聯網發展對制造業空間集聚的重塑...
信息化發展對就業的雙重影響:實證分析與機制檢驗————作者:李思瑤;王亞;蘭可凡;
摘要:在當前“數字中國”戰略和“就業優先”戰略背景下,以信息化為抓手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已被學研界和政策部門寄予厚望。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多元的就業崗位和工作方式的同時,給我國勞動力市場也帶來了雙重影響,包含負向的替代效應與正向的創造效應。本文利用2010—2020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構建地區信息化發展指數,并實證檢驗了信息化發展對就業總量及結構的效應與作用機制,以及空間溢出效應和區域異質性。結果發現:(1)...
通向“質量強國”之路: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的準自然實驗————作者:劉勝;徐榕鑫;陳秀英;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提出要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商標戰略作為發展品牌經濟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抓手,是新時代中國促進強大有韌性的國民經濟循環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但目前關于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區建設效果的定量評估仍較匱乏。為此,基于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手工收集和整理的商標申請注冊數據,本文采用雙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等準自然實驗方...
氣候變化與公司創新:中國證據————作者:林之陽;孔東民;寧書影;
摘要:本文考察氣候變化是否影響公司層面的創新產出。利用干旱構建氣候變化情景,將氣候敏感型公司作為樣本,本文發現干旱這一氣候狀況的惡化會激勵企業進行創新活動,即存在“環境激勵效應”。這一效應主要來源于兩個因素:其一,干旱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倒逼”公司進行創新;其二,公司管理層對氣候信號的捕捉有助于識別氣候變化帶來的機會,進而提升公司創新。此外,當子公司地理分散較低時,干旱的創新促進作用更強,這一結果...
《經濟學報》征稿簡則
摘要:<正>1.征稿范圍《經濟學報》涵蓋經濟學科的所有學科領域,發表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綜述和評論性的研究論文。本刊秉承學術、公正的原則,倡導獨立、客觀的研究,遵循嚴謹、規范的方法。2.投稿要求1)投稿論文應詳細錄入文章標題、摘要、關鍵詞、JEL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分類號以及作者詳細信息(包括郵寄通信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傳真、作者工作單位、職稱、...
金融周期與債券契約限制性條款————作者:封超;張雪瑩;劉海明;馬世群;
摘要:文章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發行的公司債數據,研究了金融周期對公司債券契約限制性條款設計的影響。研究發現,當金融周期處于高漲期時,債券契約中限制性條款數量顯著減少;當金融周期處于衰退期時,債券契約中限制性條款數量顯著增加。金融周期不同階段通過改變公司融資約束,進而對債券契約中的限制性條款數量產生影響。異質性分析表明,金融周期對債券契約中限制性條款數量的影響在非國有性質、信息透明度低和市場化水平低的公司...
地方政府何以應對中央政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作者:任皓;
摘要:中央政府政策不確定性是造成宏觀經濟波動的重要因素,何以應對日益增長的政策不確定性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基于組織理論的研究,構建政府間網絡聯系是地方政府應對中央政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可能策略選擇。本文利用2005—2019年省委書記異地考察作為政府間網絡的代理變量對上述理論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1)省委書記異地考察是構建地方政府間網絡的有效形式,中央政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顯著提高了...
綠色連鎖董事有助于企業獲取綠色信貸嗎?——基于文本分析法度量的綠色信貸證據————作者:張勇;
摘要:綠色信貸是我國實踐最早、規模最大、范圍最廣以及發展最為成熟的綠色金融工具。然而,現有文獻大多檢驗綠色信貸政策實施的經濟后果,少量的綠色信貸影響因素研究則站在商業銀行的角度,考察影響其綠色信貸供給的因素,鮮有文獻關注影響企業綠色信貸資金獲得的因素。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方法衡量上市公司綠色信貸資金的獲得情況,檢驗了具有綠色工作經歷或教育背景的綠色連鎖董事是否有助于企業獲取綠色信貸資金。研究結論如下:(1)...
機器人應用對勞動參與的影響:機制與經驗證據————作者:汪偉;王建楠;魏下海;吳夢萱;
摘要:基于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2012、2014和2016年數據,結合城市層面的機器人安裝密度數據,本文考察了機器人應用對個體勞動參與決策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1)機器人應用每上升10%,個體的勞動參與率顯著增加2.31%,且該結論在一系列檢驗后依然保持穩健。(2)機制分析顯示,機器人應用有利于增加就業、促進技能提升與匹配、改善工作狀況、優化勞動者狀態,進而提高個體勞動參與。(3)異質性分析顯示,不同群...
通往合作創新之路:試點驅動、專利合作與城市創新質量————作者:鄧敏;潘晨昱;李建成;
摘要:全球化與科技進步決定了高質量創新成果愈加由復合背景的科研團隊共同合作完成,企業專利合作與共同創新的趨勢正在不斷加快。本文以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為準自然實驗構建雙重差分模型,從城市內外部專利合作機制切入,考察了試點政策對城市創新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政策短期內顯著提升了中國城市創新質量,而在絕對數量上未表現出明顯增長。(2)城市創新質量提升主要歸因于專利著作權分散化...
專利保護、創新驅動與內生增長循環————作者:孫浩寧;董豐;楊光;
摘要:本文基于Matsuyama(1999)構建了包含創新決策的內生增長模型,并討論了專利保護等政策對企業創新激勵以及創新驅動發展的影響。本文的研究結論是,專利保護政策強度對經濟動態的影響是非線性的:當專利保護政策過弱時,潛在創新廠商沒有激勵去進行創新,經濟無法實現創新驅動;而當專利保護政策過強時,創新速度與資本積累速度難以匹配,從而導致經濟無法實現持續的創新,表現為在要素驅動區間和創新驅動區間的內生循...
窮且益堅:童年農村經歷會提高非認知能力嗎————作者:晏正偉;李兵;劉悅茹;
摘要:非認知能力是重要的人力資本,許多研究考察了早期經歷對非認知能力的影響,但是缺乏基于童年農村經歷視角的研究。本文使用201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CFPS),考察了童年農村經歷對非認知能力的影響。基準結果表明,對于有過童年農村經歷的群體,其非認知能力會比其他群體高0.098個標準差,且使用處理效應模型和傾向匹配得分等方法緩解內生性問題之后,結論保持一致。考慮到非認知能力可能存在測量誤差問題,本文使...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