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鄉鎮經濟》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鄉鎮經濟》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鄉鎮經濟》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鄉鎮經濟》是由安徽行政學院、中國農業繼續教育協會主辦的全國農業經濟類核心期刊、全國百家期刊閱覽室指定刊物,系全國惟一專門反映和探討鄉鎮經濟問題的大型刊物。自1985年創辦以來,始終面向“三農”,以研究鄉鎮經濟問題,促進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為己任,作為農村經濟政策發布、理論研究、業務探討、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載體和窗口,積極宣傳黨的各項農村政策,探討鄉鎮改革開放中的重大理論問題,介紹各地鄉鎮工作中好的經驗,如實反映農村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傾聽農民群眾的呼聲,透視鄉鎮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新農村發展的道路,注重理論研究的超前性、實際工作的指導性,為理論研究服務,為鄉鎮工作服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家特稿、農村展望、纖鎮企業、城鎮建設、領導論壇、鄉鎮園地、觀察思考、法制時空。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5)著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袁維海
(8)以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鄭海祥
(13)毛澤東社會主義建設思想的探索及其當代價值——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戴坤
(17)探析“三個自信”提出的歷史必然性——對十八大報告的研讀 陶文杰
三農焦點
(21)農民工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農民工調查 曹沖
(26)社會管理創新視閾下農村文化建設的實踐與啟示——以福建省南安市金山村為例 李尚清
(31)淺議村民委員會選舉制度的完善 熊斌斌
(37)安徽省經濟崛起解析 方大春 洪功翔 楊義武
(44)基于財政視角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思考 羅紅
(49)基于“兩個融合”的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實證研究 郝華勇
(55)技術創新能力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分析 陳泉 高長春
公共行政
(60)當代中國公共權力異化現象研究 鄭自立
(65)對非政府組織參與行政體制改革的思考 呂外
(69)論我國行政體制改革中的公民參與 郭燕芬
(72)經營城市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創新——以鳳凰古城收費事件為例 許三虎 韓惠芳
(76)完善干部交流制度的幾點思考——以銅陵干部交流實踐為例 倪國娟
摘 要:地方文獻是過去和現在的一切情況的記載,是一種寶貴的文獻資源。它是研究本地區政治、經濟、歷史、文化教育、科技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對于本地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學論文發表,地方文獻,資源,經濟發展
以區域為中心地方文獻的記載物,反映一個特定地區在經濟、政治、歷史、文教以及科學技術的全面情況,是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文化的深層結構。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地方文獻能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如何開發地方文獻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已成為圖書館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鄉鎮經濟最新期刊目錄
社區參與——促進農村文化遺產保護之關鍵————作者:佟玉權;馬鶴丹;
摘要:促進農村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任務。農村社區居民是文化遺產動態保護的主體力量,其地位和作用的有效發揮,是做好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文章以文化遺產的動態保護為出發點,分析了當前制約我國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社區因素,并從規劃、政策引導、文化產業發展及宣傳等方面,闡述促進社區參與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有效途徑
綠洲生態農業開發與干旱區生態安全————作者:劉慧;張紅麗;
摘要:由于干旱區生態安全問題的獨特性,綠洲進行生態農業開發具有特殊意義。綠洲生態農業開發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更是保障干旱區生態安全,實現綠洲經濟高效和干旱區生態安全雙贏目標的重要途徑。文章從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理論等學科理論和思維出發,就綠洲生態農業開發與干旱區生態安全對立統一關系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對策建議
小城鎮土地生態敏感性評價探索————作者:李永軍;尚改珍;
摘要:敏感性評價是分析區域生態環境穩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為了促進土地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實施宏觀規劃和管理,文章利用2008年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資料和相關研究成果,從土壤侵蝕、生物多樣性、地質災害、水環境4個方面,對易縣土地生態敏感性開展了單要素評價和綜合評價。研究結果表明:易縣土地生態環境中度敏感地區和高度敏感地區面積較大,分別占總土地面積的21.67%和60.93%,不敏感地區占5.15%,輕度敏感地...
干旱區綠洲節水型生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作者:何周蓉;張紅麗;
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新疆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參照國內已有的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一套新疆綠洲節水型生態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
以城帶鄉長效機制解構————作者:鄒新樹;皮玫瑰;
摘要: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具有豐富的內涵,建立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就是要按照市場規則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建立由城市指向農村的長期穩定的財政轉移機制、要素輸送機制、產業帶動機制和功能輻射機制
試析農村勞動力平等就業的政策歧視————作者:韓留富;
摘要:近年來,農民工資性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目前在國家就業體系、勞動者權益保護、就業服務和法規救助等方面存在著許多歧視性政策,阻礙著農村勞動力平等就業,影響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和農村消費需求的擴大
麗江東郊金山壩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作者:張成奇;
摘要:麗江市的迅速發展為其東郊金山壩區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金山壩區應抓住機遇發展自身經濟。文章從新城建設、旅游業的發展、郊區農業的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論述了金山壩區的經濟發展戰略
試論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與我國現階段公平理論及現實之間的差距————作者:郭佳;
摘要:任何理論都不是先驗的,往往同客觀現實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它的科學性最終取決于歷史和現實的驗證,并從中得到不斷地修正和發展,以更好地指導新的實踐。社會主義公平理論也不例外,它與客觀現實產生的差距既可能是因為理論跟不上實踐發展的要求,也可能是因為實踐對理論的背離而導致的。文章著眼于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與我國現階段公平理論及現實之間偏差的論證,以期更好地求證馬克思主義公平理論的科學性及其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實踐...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征稿啟事
摘要:<正>《安徽行政學院學報》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新出審字〔2009〕66號文件)正式創刊(刊號:CN34-1310/D)。《安徽行政學院學報》是安徽行政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社科類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主要欄
《鄉鎮經濟》總目錄
摘要:<正>~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價值思考————作者:王琪;
摘要: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波及到我國農村,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初步顯示出其價值,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必將進一步發揮其在農村中的作用,引導中國農村走上內生型發展道路
基于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安徽農村人力資源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作者:朱盛毅;朱金蓉;
摘要: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是安徽依托中部崛起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安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實現農民增收的戰略切入點,是調整安徽農業經濟結構的迫切需要和實現安徽農村現代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文章系統分析了安徽農村人力資源的特點和現狀,對安徽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做了有益的探索,旨在為安徽崛起、農業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之路
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民增收的效果研究————作者:劉艷菊;宗義湘;張月辰;侯晨嫣;
摘要:通過對典型區域特色產業聯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與不聯結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的問卷調查,研究農戶之間生產、銷售、收入等方面的差異性,發現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民增收的關聯性;并利用問卷數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農民增收的效果進行定量研究
新時期黑龍江省農民種糧增收困境之探析————作者:李楠楠;車明誠;
摘要:糧食是一種具有戰略意義的特殊商品,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持續穩定提高糧食主產區種糧農民的收入水平是發展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文章以黑龍江省為例,分析了糧食主產區農民收入的增長特點,從成本和收入角度指出了主產區農民增收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
農民收入變動及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作者:王計強;王征兵;
摘要:文章通過考察20世紀90年代以來農民收入的變動情況,分析農民收入結構的變化。利用動態計量模型協整方法,得出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與工資性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影響程度。即農產品生產價格和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有很大的正效應;非農勞動力的比重對農民工資性收入具有很大的正效應,在提高農民收入上主要應從以上三方面入手
人力資本投資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分析————作者:楊伊儂;馮獻;
摘要: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村居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通過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橫截面數據,建立雙對數模型,重點分析了人力資本投資對我國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人力資本投資增加1%,可促使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增加0.23%,比固定資產投資增加的比率高出3.5614%。同時,文章通過將人均收入和人力資本投資作為兩個指標對樣品進行聚類分析,認為政府政策應當更加傾斜于貴州、云南、西藏、陜西、新...
安徽省糧食安全的影響因素分析————作者:胡亭亭;
摘要:安徽是農業大省,如果出現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會給安徽省的社會穩定帶來重大影響,同時也會對全國的糧食供應造成不利影響。文章認為影響安徽省糧食安全的是耕地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政策扶持力度不夠、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薄弱和農村勞動力素質較低等四個因素,并提出相應措施
農業持續增長動力在于科技創新————作者:曹力群;
摘要:<正>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每一個階段無不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目前,我國耕地大量減少,人口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國際糧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國
農地利用結構經濟效率橫向比較研究——基于C2R、BC2與超效率C2R模型————作者:高曉輝;梅昀;陳銀蓉;
摘要:研究目的:橫向比較評價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農地利用結構的綜合效率、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并按照超效率對各地區進行排序。研究方法:數據包絡分析(DEA)的C2R模型、BC2模型與超效率C2R模型。研究結果:(1)總體來說,大多數地區農用地利用結構綜合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技術效率太低;(2)我國74.2%的地區農地利用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要提高生產效率,必須調整用地結構;(3)超效率值較高的地區...
對城鎮建設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思考————作者:朱廣;
摘要:我國土地資源極度匱乏,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耕地質量呈下降趨勢。隨著中國進入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土地浪費現象非常突出,主要因為盲目興建開發區、規劃貪大求洋、建設方式粗放,全國城鎮人均占地面積遠遠大于發達國家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對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城鎮建設必須走節約集約用地道路,要加強宣傳教育、科學規劃,提高土地利用率;創新政策、嚴把項目準入門檻,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