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國際石油經濟》
關注()【雜志簡介】
《國際石油經濟》月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列入“中國期刊方陣”的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惟一的社會科學期刊,由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經濟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規劃總院主辦。
【報道重點】
國內外石油市場的最新動態及發展趨勢;國際大石油公司的創新理念及經營之道;各產油國的最新能源政策及投資機會。
【期刊特色】
既有全新視角的石油新聞,更有分析入深的權威論壇;既注重國內外研究相結合,又注重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前瞻性的學術觀點和系統性的信息數據為您提供豐富的石油參考大餐。
【服務對象】
為國家的宏觀決策、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為關心中國石油問題的廣大國內外讀者服務;為關心國內外石油市場的企業家及相關人士服務。主要讀者群分布在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門及研究機構,石油石化各產、供、銷企業及事業單位,外國石油公司、有關咨詢機構及大專院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入選“中國期刊方陣”,并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授予“雙效期刊”,成為石油石化行業社會科學期刊中惟一獲此殊榮的期刊。2003年以來,《國際石油經濟》月刊先后成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版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收錄期刊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在中國石油集團石油經濟技術研究中心組織的1999-2001年和2002-2004年度信息成果獎評選中,《國際石油經濟》先后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2005年榮獲全國能源刊物二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焦點時評、市場分析、政策研究、公司戰略、經營管理、行業綜述、油品零售、天然氣、潤滑視界、經濟評價、國際合作、熱點地區、油價走勢、石油經濟大事、政策要聞、外國石油公司動態等。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 市場化與開放競爭環境下的石油行業——淺議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石油行業的影響 王震
2. 構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全球化運營管理模式 夏麗洪
3. 海外兼并收購突破發展瓶頸——石油公司并購隨想:BP啟示與“中國并購”時代 陳衛東
4.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戰略性業績管理體系構建與應用 陸如泉,宋磊,肖嵐,王延華
5. 中國石油海外企業文化建設與多元文化融合探索與實踐 陳龍,李玉屏
6. 中國石油海外業務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實踐與探索 嚴瑾,王濱成
7. 跨國公司績效管理實踐與創新——以安第斯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張興,崔勇
8. 基于國際化戰略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與運行 吳妍,戴瑞祥,劉坡陽
9. 多元文化環境和多種合作模式下企業HSSE管理創新與實踐 齊金酈,趙奇志,彭繼軒
10. 論推動中俄油氣合作的六大關系 馮保國
11. 2013年以來海外重點油氣合作區投資環境綜述 趙林,李曉鋒,朱穎超,魯燕,王恒亮
12. 創新思維推動能源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中國能源國際合作二十年研討會綜述 戚永穎
13. 澳大利亞浮式液化天然氣項目現狀及發展前景 姚震,趙月峰,王新紅,劉欣穎
14. 國內外天然氣水合物發展現狀與思考 宋廣喜,雷懷玉,王柏蒼,潘濤
15. 加拿大煉油和油砂改質現狀及發展趨勢 曹斌,杜國敏,茅啟平
16. 加工加拿大油砂瀝青:煉廠的選擇與調整 喬明,于寧,李振宇
17.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回顧與預測 周向彤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我國外貿企業遭受反傾銷的原因
摘 要 反傾銷作為GATT和世界貿易組織認定和許可的貿易保護措施,是國際通行的保護國內產業的一種重要的非關稅措施。入世后,我國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投訴最多的國家,成為遭受反傾銷的重災區。本文從我國企業遭受反傾銷的現狀和原因入手,闡釋了給遭受反傾銷的出口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以及面對國外反傾銷必須采取的有效的對策分析。
關鍵詞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反傾銷,浙江,原因,對策研究
一、我國遭受國外反傾銷的現狀
隨著2001年12月10日中國成為WTO正式成員,我國的貿易伙伴將更多,必定帶動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2001年我國的外匯儲備(大陸內地)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國香港位居世界第三位.但在國際反傾銷手段頻繁使用的國際貿易大環境影響下,我國出口產品屢遭國外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傾銷調查,毫無疑問,這種大規模且頻繁的反傾銷已經成為我國產品出口的嚴重法律障礙。對于我國來說,反傾銷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據統計,從1979年8月到2001年3月底,已有2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過反傾銷調查,共計422起。我國為此遭受的損失約合100多億美元。
國際石油經濟最新期刊目錄
“雙碳”目標下的中國石油安全風險識別及對策————作者:王能全;
摘要:回顧世界石油危機的歷史和啟示,探索建立符合中國特點的石油安全評價定量化模型,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中國石油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在石油對外依賴及其影響、市場干預和安全保障2個主層次指標下,確定10個次層次指標,對中國的石油安全度進行定量化計算。從穩步轉型、加速轉型和極端3種不同的情景,對2023—2060年的中國石油安全形勢進行量化分析,認為2025年前后是中國石油安全最脆弱的階段,隨著“雙碳”目標的推...
全球能源格局地緣政治化與中國能源安全挑戰————作者:張銳;戚永穎;
摘要:近年來,全球能源格局呈現顯著的地緣政治化傾向,各國能源開發、國際能源合作遭受國際權力競爭的裹挾,主要原因包括全球地緣政治總體趨于緊張、世界能源體系加速低碳轉型招致地緣政治關切與行動,以及美國在全球的能源身份發生改變。在地緣政治化的背景下,中國的能源體系面臨更加廣泛且嚴峻的挑戰,表現為海外油氣供給側的波動風險、海上能源通道和海上油氣開發的軍事威脅、清潔能源供應鏈涉及的“卡脖子”問題、水電開發的跨國干...
復雜環境下全球煉油化工行業轉型發展前景及若干思考————作者:高維群;管育林;熊杰;繆超;徐海豐;
摘要: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環保問題日益突出,電動革命持續推進,全球煉化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煉化行業在面臨煉油產能過剩、碳關稅加重、大宗化工品供需錯配等挑戰的同時,也迎來轉型升級的機遇。國際煉化公司紛紛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推進一體化建設、調整企業戰略、優化投資布局、強化科技創新、深耕核心業務、響應市場需求、發展低碳技術等途徑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煉化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
國際原油市場2024年回顧和2025年展望————作者:張慶辰;張虹雨;仇玄;李想;高潔;
摘要:2024年,國際油價先漲后跌、寬幅震蕩。上半年,油價在需求大幅增長和供應持續緊張預期下走高,但隨著市場修正對中國需求預測、“歐佩克+”宣布退出自愿減產計劃,供需基本面預期反轉導致油價震蕩下行。全年看,2024年需求增長80萬桶/日,供應增長120萬桶/日,全年供需基本平衡,全球原油庫存創下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展望2025年,需求增長放緩,供應持續攀升,推動全球原油庫存自低位回升;美聯儲在通脹壓...
中國成品油市場2024年回顧與2025年展望————作者:孔勁媛;高魯營;張虹雨;李嘉欣;
摘要:2024年,中國成品油市場在碳達峰行動方案的推動下迎來關鍵拐點,全年成品油消費量為3.589億噸,相比上年下降2.8%。其中汽油消費量為1.52億噸,下降2.0%,開啟達峰后的下降通道;柴油消費量下降至1.68億噸,降幅達6.5%,創近年來最大降幅;航煤消費量為0.39億噸,較上年增長13%。煉油行業新舊產能更迭,傳統煉油企業面臨新一輪產能出清。2025年,預計成品油需求將繼續呈現“兩降一升”趨勢...
全新油氣版圖下的多維能源轉型——專訪標普全球副董事長、劍橋能源周(CERAWeek)創始人、普利策獎獲得者丹尼爾·耶金————作者:薩日娜;
摘要:在2024年國際能源發展高峰論壇上,丹尼爾·耶金指出,全球油氣版圖因政治博弈與地緣沖突(例如俄烏局勢、中東演變)加速重塑,石油屬性向政治化轉變。石油市場需求側重要變量來自中國,因新能源替代和液化天然氣(LNG)擴大應用致使石油需求提前達峰;在供給側,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及美洲產量崛起推動供應西移,“歐佩克+”面臨轉型挑戰。在能源轉型進程中,LNG成為關鍵橋梁,中美合作將深化其紐帶作用。美國政策或加劇傳...
氣電作為西北地區風光大基地建設支撐電源最優選擇的對比探討————作者:洪曉煜;楊長青;朱學峰;孫濤;
摘要:西北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稟賦優勢突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發電大基地建設正加快推進,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給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帶來了較大的儲能調峰壓力,靈活可靠的基礎電源是保障風光大基地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西北地區大多數沙戈荒風光大基地位于缺煤缺水地區,煤電和水電難以承擔儲能調峰重任。西北地區天然氣儲量豐富,運儲方便,同...
中國公益性境外油氣地質調查工作探討與建議————作者:張運波;劉生瑤;林燕華;盧正權;王艷紅;李向瑾;牟德剛;
摘要:公益性境外地質調查既可為政府制定能源外交政策提供決策支撐,亦能為企業投資組合優化構筑風險評估基礎,更可通過構建“政府機關-公益性地質調查機構-中資企業”三位一體協作體系實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路徑創新。綜合考量全球各區域的油氣資源稟賦與勘探開發狀況、地緣政治、經濟發展以及技術力量等要素,探討調查的優選區域。提出構建“政府機關-公益性地質調查機構-中資企業”三位一體的合作平臺,探討推進公益性境外油氣地...
碳市場發展對中國天然氣中下游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作者:黃曉光;周淑慧;趙延芳;王獻軍;付川;韓翠蓮;
摘要:中國碳市場依據產權與環境外部性內部化理論設計,通過碳排放配額分配與交易規則運行,形成強制市場與自愿市場互補的格局。從國際碳市場發展和中國碳市場運行效果看,碳市場在引導企業降碳方面成效顯著。當前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聚焦直接排放考核,加速能源消費低碳化,自愿減排量市場促進綠色技術創新。考慮能源消費特點,天然氣中下游企業被納入碳市場的可能性很低。碳市場發展將促進主要用能企業節能降碳,近中期促進天然氣利用...
國際天然氣市場發展回顧與未來趨勢————作者:苗玲;馮連勇;
摘要: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面臨需求增長、價格波動和供應鏈安全等多重挑戰,烏克蘭危機進一步重塑了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格局。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的關鍵地位愈發凸顯。未來全球天然氣市場將呈現區域多樣化與動態變化并存的格局。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歐洲因可再生能源替代和脫碳政策,長期需求可能進入下降通道;北美受益于資源優勢和工業需求復蘇,預計消費量增長持續至2040年左右。北美和中東地區...
歐洲天然氣市場形勢中期展望————作者:朱巖巖;馬俊;金羽翔;
摘要:2021年歐洲天然氣市場發生劇變,供需形勢明顯緊張且價格維持高位,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加劇了這一趨勢。2022年5月歐盟提出“重新賦能歐盟”計劃,該計劃對歐洲中期(2025—2030年)天然氣市場發展方向具有較強指引作用。從需求端看,中期歐洲天然氣市場需求規模整體將呈現下降趨勢,僅居民及商業用氣可能增加。從供應端看,歐洲自產氣整體將呈現下降趨勢;俄羅斯管道氣將繼續通過土耳其溪管道供應,過境烏克...
中國進口中亞天然氣現狀及未來合作建議————作者:黑樹楠;宋昊峰;
摘要:哈薩克斯坦在天然氣領域面臨國內消費量激增與產能擴建不足之間的顯著矛盾,其出口潛力或將受限;烏茲別克斯坦天然氣資源開發進入中后期,產量逐年遞減,但國內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正逐步由天然氣凈出口國向凈進口國轉變;土庫曼斯坦是中亞地區天然氣供應的穩定增長點,亟待通過國際合作挖掘開發潛力。建議中國企業:1)深化與中亞三國的天然氣全產業鏈合作,優化貿易方案與合作模式,確保中亞天然氣的穩定供應;2)利用中國石油企...
石油經濟要聞————作者:周紅波;
摘要:<正>2025年2月11日—2025年3月10日國際3國簽署協議推動跨撒哈拉天然氣管道項目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和尼日爾2月11日簽署協議,推動實施跨撒哈拉天然氣管道項目。該管道預計耗資約130億美元,跨越4000多千米,建成后能夠將尼日利亞的天然氣經尼日爾輸送至阿爾及利亞,再由阿爾及利亞通過現有管道輸送至歐洲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回顧與預測————作者:劉凱雷;魏鑫燕;
摘要:<正>1回顧1.1原油:2月、3月國際油價均震蕩下行2025年2月,國際油價震蕩下行。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將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歐佩克+”會議決定維持現有原油產量政策不變,無視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其增產以降低油價的呼吁,11日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升至73.32美元/桶和77.00美元/桶
2019—2024年中國原油產量————作者:羅大勇;
摘要:<正>~
2019—2024年中國天然氣產量————作者:羅大勇;
摘要:<正>~
《國際石油經濟》在線投稿系統
摘要:<正>《國際石油經濟》創刊于1993年,由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經濟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規劃總院主辦,是中國石油學會石油經濟專業委員會會刊。本刊作為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權威的經濟類刊物,于2001年首批入選“中國期刊方陣”,被列為“雙效期刊”;2017年以來連續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社會科學卷)》;連續入選全國石油和化工期刊百強榜精品期刊40強
石油公司綠色技術專利發展態勢對比分析————作者:陸桃妹;劉天琳;張芹;
摘要:基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綠色技術專利分類體系》劃分的石油及天然氣清潔化、清潔能源、溫室氣體捕集利用封存3類、15個技術分支,利用incoPat專利信息情報分析平臺,分析bp、道達爾能源、埃克森美孚、殼牌、康菲、雪佛龍、沙特阿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10家國內外石油公司的綠色技術專利申請和類別分布情況。對比各公司研發動態、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布局,體現專利質量的合享價值度、訴訟、高被引情況,中...
共筑安全基礎 加速推進轉型——2024年《全球能源安全報告》主要觀點————作者:陸如泉;張鵬程;袁榴艷;高慧;向征艱;許浩;安雨康;閆勇;
摘要:2024年12月,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連續第三次公開發布《全球能源安全報告》。2024年,全球能源安全壓力有所緩解,可持續性、可承受性和系統韌性3個維度均有所改善,但作為能源安全根基的“可獲得性”小幅下降,且表征應對不確定性沖擊的“系統韌性”仍然較低,表明當前的全球能源安全狀態仍較為脆弱,未來一段時期可能會保持在這一水平波動。當前地緣政治對抗是全球能源安全的最大風險源,電力安全問題將愈發突出...
2024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回顧及2025年展望————作者:夏瀟遠;
摘要:2024年全球天然氣供需緊張形勢大幅改善,天然氣價格波動區間較2023年有所下移。2024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量為4.2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70億立方米;供應量為4.19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80億立方米。2024年全球LNG需求量約為4.09億噸,同比增長570萬噸,其中亞太LNG進口量增長,歐洲進口量下降;全球LNG新建產能有限,超過5000萬噸/年的產能推遲上線。歐盟繼續執行自愿削減天然氣需...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