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亞太經濟》
關注()【雜志簡介】
《亞太經濟》是我國世界經濟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科學引文數據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來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本刊著重反映世界政治經濟對亞太地區發展的影響,亞太經濟各國或地區經濟的發展與問題、合作與趨勢,以及我國的戰略選擇與應采取的對策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亞太縱橫、WTO經緯、國別經濟、跨國公司、中國與東亞經濟合作、臺港澳經濟、比較研究、中國對外開放。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與機制創新的影響 王厚雙;關昊;黃金宇3-8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美日戰略的分與合 葛成9-14
中國亞洲經濟增長中心地位及其對東亞區域合作走勢的影響 趙江林15-20
“一帶一路”專題研討
“一帶一路”與中國出口貿易: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 張曉靜;李梁21-27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克拉運河 丁陽;黃海剛;王春豪28-33
北極航線在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研究 李振福;王文雅;朱靜34-39
亞太金融
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比較與前景 湯莉;翁東玲40-47
影響中國國際資本流動的因素研究——引入外部非常規貨幣政策變量 陶士貴;劉駿斌48-55
亞太貿易
韓國貿易投資與FTA政策及其啟示 黃啟才56-61
斯里蘭卡參與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考慮及前景 廖萌62-67
國別經濟
美國金融數據體系改革的背景、進展及影響 王達68-73
新加坡離岸保險及對中國的借鑒 許閑;董博;房至德74-80
本科畢業論文范文:對稅務會計師的認識與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稅務會計師的基本職能;通過研究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稅務活動,分析了稅務會計師在企業稅務中的作用;提出了進行企業稅務管理的意義;通過研究企業稅務管理的核心——稅務籌劃,結合本公司的實踐經驗,對軟件企業的稅收籌劃從增值稅、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根據多年的企業會計經驗,提出了科學應對稅務機關的正式稅務稽查的方法。
關鍵字:稅務會計師,稅務籌劃,稅務稽查
一、稅務會計及稅務會計師
稅務會計是指以稅收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為依據,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納稅單位的納稅活動所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維護國家和納稅人的合法權益,融稅收制度和會計核算于一體的專業會計。稅務會計師是專業的稅務會計職業,是以稅收法律法規為依據,運用稅務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核算方法,連續、系統、全面的對納稅人應納稅款的形成、計算和繳納進行核算和監督,以及進行稅務統籌管理、接受稅務檢查等一系列與稅務相關的稅務工作。
亞太經濟最新期刊目錄
自由貿易協定環境條款深化、產品策略與中國企業ESG表現————作者:孟夏;董文婷;張寧;
摘要:重視環境問題,提高企業ESG表現是中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基于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與“波特假說”,從微觀視角實證檢驗自由貿易協定環境條款深化與中國企業ESG表現之間的關系與影響機制,研究發現,FTA環境條款深化顯著提升清潔生產型企業ESG表現,而污染密集型企業的ESG表現截然相反。企業性質、規模、環保意識以及地區環境規制對兩類企業具有異質性影響。FTA環境條款深化使兩類企業選...
人民幣高質量國際化的內涵、邏輯與路徑————作者:李俊久;
摘要:人民幣高質量國際化內含貨幣職能、制度支持、技術賦能、合作對象、發展根基五個關鍵要素的“高質量”,其深層邏輯在于,它是中國實現可持續崛起的應有之義、建設“金融強國”的內在要求、規避美元體系風險的重要依托、踐行全球發展倡議的生動詮釋。為推進人民幣高質量國際化,中國有必要從當前“由點到面”的棋盤式布局,轉向以東亞、東南亞、中亞、西亞、中東歐、西歐、非洲、大洋洲、南美的重點國家或地區為關鍵節點,構建密切聯...
澳門金融發展與經濟適度多元耦合協調研究————作者:鄭棋心;涂廣建;顏至宏;
摘要:澳門長期面臨經濟結構單一的挑戰,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成為澳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探討金融發展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作用機理,并運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二者的動態關系進行定量分析。結果表明,澳門金融發展與經濟適度多元呈現顯著的正向耦合效應,且耦合協調程度仍有提升空間
基于BEPS項目的全球稅收治理框架探索:問題、影響及完善————作者:洪菡瓏;
摘要:基于BEPS項目的全球稅收治理框架遭受質疑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家之間的結構性不平等,使發展中國家無法有效發聲并爭取利益。全球稅收治理亟待解決的根本問題是保障國際稅收談判及決策的代表性與平衡性,這對于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參與全球稅收治理的國家既要認清不同國家在資源、能力和相對議價實力上的差異,也要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稅收治理能力建設;另一方面,完善BEPS包容性框架的民主性與透明度有助于促...
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發展與中國因應——基于CPTPP、USMCA、EJEPA和RCEP的比較————作者:劉曉寧;
摘要:知識產權規則變革是全球經貿規則重構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的重要領域。當前,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發展呈現出保護客體不斷擴展、保護強度顯著升級、執法措施更趨嚴格、規則體系由多邊轉向區域、規則訴求更加多元等趨勢。通過比較CPTPP、USMCA、EJEPA、RCEP等大型區域貿易協定中的專利、商標、著作權、地理標志、工業設計、未披露試驗數據等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以及國際條...
數字貿易規則和數字貿易壁壘下的數字服務出口————作者:賀婭萍;
摘要:基于區域貿易協定和數字貿易限制措施兩個維度,選取全球50個主要經濟體,探討多邊與單邊數字貿易政策與數字服務出口之間的關系,檢驗數字貿易規則和數字貿易壁壘的貿易效應。研究發現:數字貿易規則能顯著促進數字服務出口,且規則內容的廣度擴展能進一步增強此效應,而內容的深度細化并未帶來同等效果;數字貿易壁壘對數字服務出口構成明顯障礙,且對進口國的影響程度高于出口國,尤其是與知識產權相關壁壘的制約作用最為突出。...
人工智能驅動出口隱含碳減排:理論機制、經驗證據與政策啟示————作者:龐磊;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滲透和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減少環境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形成中國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提供關鍵技術支撐。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術顯著推動了出口隱含碳減排,且與之呈現U型非線性關系;中介效應檢驗證實了產業鏈數智化轉型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人工智能技術對不同區域、所有制、政策環境下出口隱含碳減排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未來應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綠色低碳政...
自由貿易與資源主權的博弈——印尼資源利用的經驗與啟示————作者:潘玥;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利用面臨自由貿易與資源主權之間的平衡問題。印尼是資源稟賦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其資源主權政策備受關注。印尼針對鎳礦、鋁土礦、棕櫚油、金礦等資源的利用策略,在實施出口禁令、“產業下游化”和倡議“鎳礦歐佩克”等背景下嘗試平衡資源主權與自由貿易、激發發展潛能并兼顧國內需求、提升附加值、參與全球貿易合作等的考量與舉措,引發了如歐盟對印尼的起訴等國際反應,并對全球資源貿易產生影響...
數字服務貿易發展對全球收入不平等的影響與作用機制————作者:張東明;李化營;
摘要:采用熵權TOPSIS法測算2014—2020年全球42個國家的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指數,以基尼系數等指標衡量一國收入不平等程度,對數字服務貿易發展與全球收入不平等之間的關系及其傳導機制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數字服務貿易發展顯著降低了一國收入不平等程度,經過系列穩健性檢驗和內生性分析后該結論依然可靠。異質性分析發現,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有助于降低高收入群體占有收入份額,提高中間收入群體占有收入份額;有助于...
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國際化深度的影響研究————作者:王庭東;尹麗麗;
摘要:基于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工作,選用2013—2022年A股上市企業數據考察了供應鏈數字化對企業國際化深度的影響及其內在機制。研究發現:供應鏈數字化顯著提升了企業國際化深度。供應鏈數字化提升企業國際化深度的機制包括信息共享效應、管理效率提升效應、供需關系穩定效應以及創新驅動效應。異質性分析發現,對于前沿技術企業和國有企業、非勞動密集型和高競爭行業、東部地區以及制度質量較高的地區而言,供應鏈數字化對企...
新質生產力賦能銀發經濟的內在邏輯、關鍵問題與有效路徑————作者:黃維;趙楊歸一;
摘要:新質生產力是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銀發經濟存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錯位失調、產業和資源區域分布失衡、人才儲備不足、市場和行業監管標準缺失等問題,需要通過新質生產力的品質賦能實現供需動態平衡、科技賦能構建區域協調發展、人才賦能引進培養更多專業人才以及制度賦能優化市場和行業監管標準,打通新質生產力賦能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路徑,推動銀發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印太戰略”視域下大國博弈與中國應對方略————作者:程恩富;李靜;
摘要:“印太戰略”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統闡述,經拜登政府全面繼承并深入細化。“印太戰略”的目的在于維持美國的霸權優勢,遏制中國的發展。為了推進“印太戰略”,美國在安全上加強聯盟體系,注重打造伙伴關系,不斷提升對華競爭的“非對稱優勢”;在軍事上加大軍費投入,全方位推進對華“一體化威懾”,步步緊逼中國;在經濟上提高對華關稅,重組產業鏈體系,試圖讓地區國家與中國在經濟與科技上“脫鉤斷鏈”。面對美國的全方位...
WTO技術援助的進口促進效應——基于受援方視角————作者:陸建明;曹健;
摘要:作為促進貿易的關鍵方式,WTO技術援助對受援方貿易領域的影響效應尚未得到充分證實。基于受援方進口的視角,采用2009—2020年間139個經濟體接受WTO技術援助的數據,探討WTO技術援助對受援方進口貿易的促進作用。實證結果表明:WTO技術援助能夠顯著促進受援方的進口規模,這種促進效應主要通過削減關稅壁壘、提高規則透明度和改善貿易便利化水平來實現。此外,異質性分析發現:發展水平低、制度質量不完善的...
第三方效應對FTA數字貿易規則締結質量的影響研究————作者:王青松;王俊;馬箏;
摘要:探討FTA數字貿易規則締結質量對于中國深度參與區域性數字貿易合作的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基于2005—2021年187個涉及數字貿易規則的FTA和110個經濟體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第三方效應對FTA數字貿易規則締結質量的影響。研究發現:自主FTA效應之和能顯著提升數字貿易規則的締結質量,自主FTA效應之差顯著抑制數字貿易規則的締結質量。從分條款角度來看,數據管理條款、隱私保護條款、知識產權保護條...
美國與東亞國家貿易摩擦對東亞區域發展的影響研究——以中日韓三國為例————作者:王春麗;敖翔;
摘要:美國是東亞地區最重要的域外因素,其與東亞國家的貿易失衡及摩擦會對東亞地區經濟發展與合作產生復雜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美國與東亞國家貿易摩擦的焦點轉移到中國,中美貿易摩擦已成為影響東亞區域發展的主導因素。東亞作為世界三大中心之一,推進區域合作發展能有效緩解以美國為主的外部市場帶來的不穩定因素。面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挑戰的不斷升級,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應以加強區域合作為導向,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主動擴大市...
數字經濟發展的二元風險:表征、成因及治理路徑————作者:孫元君;嚴勵;
摘要:數字經濟作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形態,在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始終伴隨著二元風險,即原生與次生風險。數字經濟的原生風險包括了數據、技術本身對國家帶來的安全隱憂,技術依賴性對市場機能帶來的潛在影響,算法技術對個人帶來的可能歧視;次生風險包括了跨境數據流動語境下公私主體對國家安全的威脅,壟斷地位濫用情況下平臺企業對市場競爭的阻礙,數據共享利用場景下個人隱私的泄露風險。在應對數字經濟原生風險時...
日本數字技術創新動態及中日合作前景————作者:莊芮;王曉航;劉燦雷;
摘要:數字技術領域已經成為創新要素最多、發展速度最快、輻射范圍最廣的技術創新領域。整理分析歐洲專利局發布的數字技術專利發現:日本的數字技術專利占全球比重逐漸降低,但在數字技術全球創新引用網絡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仍然是一個數字技術創新強國,特別是在機器人領域保持著全球領先地位。這些成就得益于戰后日本官產學合作模式的推動,但如今日本數字技術創新也存在著投資不足、轉型困難、人才匱乏等問題。相比之下,中國的數字...
中國能源治理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碳強度的影響————作者:余紫菱;馬莉莉;王艷艷;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暖加劇的背景下,探討中國能源治理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碳強度的影響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研究發現,中國內部能源治理和中國參與的國際能源治理有助于降低共建國家的碳強度。其中,中國內部新能源治理的效果最強,中國-中東歐國家能源項目對話與合作中心、共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等國際能源治理平臺和機制也顯示出較強的降碳效果。綠色低碳的理念、產品和技術是中國內部能源治理降低共建國家碳強度的關鍵渠...
中國制造業供需雙循環測度及格局演變分析————作者:施貞懷;殷鳳;龍飛揚;
摘要:基于增加值貿易核算框架,從雙重價值鏈嵌入視角分別測算中國制造業需求端和供給端內外循環發展的動態演變趨勢、行業異質性和國際對比情況。研究發現:不管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中國制造業增長主要依靠內循環帶動,且內循環帶動的主導優勢較明顯;相對而言,中國制造業低技術行業產出更多來自國內要素投入,高技術行業產出更多來自國外要素投入。中國、美國、日本、巴西等制造業大國依賴國際循環程度相對較弱,新興經濟體在快速增長...
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境外農業合作園區建設路徑研究————作者:施瑋;劉彥;黃森慰;
摘要:境外農業合作園區作為共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的新樣板,既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全球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以我國境外農業合作園區為例,基于TOE (技術、組織、環境)框架,運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方法 (fsQCA)對境外農業合作園區的建設路徑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第一,數字技術運用與東道國政策支持是推動合作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雙重驅動力。第二,技術、組織與環境因素的不同組合能夠構成...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