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勞動》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勞動》雜志為國家一級刊物,全國社科類核心期刊。本刊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主管,勞動科學研究所、中國勞動學會主辦。《中國勞動》主要以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工作者、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和工會工作者、相關研究人員以及關注勞動保障和人力資源管理動向的各界人士為服務對象。
本刊在50多年的辦刊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以其權威性、實用性、指導性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中國勞動》介紹專家學者最新的理論研究動向和成果,關注熱點難點問題,探討勞動保障制度改革;介紹人力資源管理前沿理念和實用管理技術,以及企業經驗,探討工作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績效管理等等);研究勞動爭議處理辦案經驗,討論典型案例,解讀法規政策,探索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改革和實體法應用。本刊還通過部分版面介紹各地勞動保障部門的工作經驗和各地最新的勞動保障政策規定。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舉辦調解仲裁業務骨干培訓班 2
2 2015年二季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情況 1
3 依法構建我國勞動用工誠信制度保障體系 李雄;田力; 4-7
4 網絡嵌入視角下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研究 袁華萍; 8-10
5 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鄭圓; 11-13
6 社會保險協議無效的處理方式比較分析 王賢斌;藥恩情; 14-17
7 勞動者醫療期問題探析 盛振全;姜騰飛; 18-20
8 談社會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及其適用 肖婷婷; 20-21
9 完善創業孵化器建設 提升創業孵化質量 鄧寶山; 22-25
10 提高仲裁工作業務水平 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自信 欒居滬;程宇明; 26-28
11 無錫市人才招聘立足于精品化專業化 杜林; 28-29
12 常德市破解“三不”難題促進創新創業 龐飛; 30-31
13 淮南市多舉措保持新常態下就業形勢平穩 張仁宗; 31
14 包鋼實施經營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工程 白華裔; 32-34
15 企業如何建立有效的內訓師體系 江濤;邱虹; 34-38
16 綜合工時制度下延時加班費計算方式辨析 何日升; 38-41
17 基于《勞動合同法》的勞動定額定員標準改進策略 羅冬軍;康宇; 42-44
18 新職工薪酬準則對企業薪酬管理的影響分析 黃予川; 45-47
19 談競業限制違約金的法律適用 張樸田; 48-52
論文發表期刊投稿:家具消費者購買行為及模式研究綜述
摘要:家具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研究對于刺激消費和家具行業創新性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消費者購買模式的研究引導企業創新商業模式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對家具消費者購買行為和模式進行回顧和總結,從購買行為和購買模式分別進行梳理探析,對家具消費者購買行為及模式的問題和進展簡要總結,提出未來應對影響家具消費者購買的因素
關鍵詞:家具,購買行為,購買模式
我國已進入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新增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對家具的消費需求。目前,家具行業存消費品行業中是繼汽車、食品、服裝之后的第四大行業,是拉動國內消費的重要行業。為更好研究家具行業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購買模式,本文從家具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類型和影響因素,分別對家具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進行闡述,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個不同視角總結消費者行為類型;第二部分將家具消費者購買模式分為傳統門店購買模式、電子平臺購買模式和020購買模式三個維度進行論述,最后做出總結。
中國勞動最新期刊目錄
論勞動合同解除制度中的“不能勝任工作”————作者:蔡予杭;
摘要:既有法律和指導案例未對“不能勝任工作”作出明確的定義,缺乏認定標準和司法審查程序的規定,致使司法適用混亂。以法學基本解釋方法對“不能勝任工作”的意涵進行界定。構建以狀態階段為“不能勝任工作”認定核心的原因、狀態和結果三階段理論,其中原因階段“客觀兼主觀不能說”學說更符合體系與實踐邏輯。通過實證研究提煉出司法實務中常見四類問題:既有規定抽象,指導案例作用有限,相近事由間易生混淆,培訓和調崗性質爭議。...
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就業創造————作者:蔡昉;
摘要:人工智能和以之作為賦能平臺的數字經濟發展,既提高生產率進而創造新就業崗位,又以自動化技術的載體如機器人的形式替代勞動者。由于新技術浪潮的性質,這種就業創造和就業破壞之間的適當平衡,不會自然形成。基于研究文獻和經驗事實,本文總結了幾個有關技術對就業沖擊的特征化事實:就業往往從生產率較高部門向較低部門逆向轉移;同時具有高成本和高收入需求彈性的部門,就業吸納能力趨于擴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具有提...
促進還是抑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研究————作者:李峰;黃志玲;
摘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基于2013-2022年中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樣本,實證考察新型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效應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新型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非線性影響,表現為先擴大后縮小的倒“U”型特征,其傳導途徑主要通過創新活力提升效應和就業結構優化效應影響城鄉收入差距。新型基礎設施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先虹吸后溢出”的空間效應,且這種空間溢出效應主...
網絡視角下人口流動空間分異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張乃丹;
摘要:基于網絡視角,利用2011-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CMDS),構建省際二維人口流動矩陣和人口流動網絡,經分析發現,人口流動遵循“胡煥庸線”的人口分布格局,表現出明顯的空間指向性和穩定性,具有鏈式流動特征,具體表現在省際人口流向存在東西部顯著差異,同時中西部地區鄰近省市間人口流動也在不斷演化。進一步地,基于QAP方法分析,證實了人口的鏈式流動出于流動選擇的路徑依賴,體現了人口流動的累積...
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平衡與可持續研究————作者:田大洲;
摘要:失業保險基金是失業保險制度社保屬性和就業政策屬性的中間鏈接,是制度正常運行的關鍵。實現基金收支平衡和長期可持續,是失業保險基金管理的核心目標,更是失業保險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本文從基金運行管理的視角分析我國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性的變化態勢,用以檢視失業保險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則、基本現狀與當前失業保險制度發展階段的適用性,借鑒典型國家失業保險基金管理的成熟經驗,明確與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功能相適應的...
數字經濟發展中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研究————作者:鮑春雷;袁可;
摘要: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新的經濟形態逐漸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通過技術創新、產業更新、業態革新、消費振興等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優化了就業結構,擴展了就業空間,增強了就業匹配,促進了就業質量。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會產生崗位替代、就業穩定性下降以及結構性失業等負面影響。因此,要著力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就業政策與服務體系,加大數字人才培養力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與擴大就業研究————作者:楚珊珊;
摘要: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也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制造業的“壓艙石”作用顯著,穩增長促就業能力突出。制造業就業發生結構性調整,細分行業就業有降有升,大中小企業用工差異增大,東部地區制造業承載能力依然較強,崗位需求層次發生結構性調整。同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擴大就業帶來新的機遇,包括就業溢出效應強化、就業創造效應顯著、就業遷移效應加大和就業保障效應提升。但制造業穩就業擴就業也面臨制造業就業...
改善收入分配與擴大就業————作者:劉軍勝;楊艷玲;祝慧琳;楊璐;
摘要:改善收入分配與擴大就業是新時代背景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本文首先厘清了改善收入分配和擴大就業兩者的相互作用及共同作用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作用機理,其次指明了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狀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比如收入水平整體偏低、收入增長趨緩尤其是工資性收入增長緩慢、收入差距較大且呈擴大趨勢、中等收入群體尚待進一步增加以及財富存量差距較大。最后,借鑒國際發達地區收入分配制度...
關于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增強促進就業動能研究————作者:張小建;劉明媛;閆蕊;
摘要:當前,經濟運行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并由此導致就業增長動能減弱和青年失業率升高等突出問題,形成了對中國就業新一輪的挑戰。本文在前期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實地調研,對民營企業和平臺頭部企業深入調查,與地方部門和基層服務機構交流座談基礎上,通過對推動經濟恢復發展與增強促就業動能如何結合進行研究,分別從宏觀、微觀和政策等三個層面挖掘就業新動能提出對策建議,為有關部門決策、制定政策提供參考
基于人力資源結構變化的擴大就業機會研究————作者:田大洲;宮倩楠;黃湘閩;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國人力資源結構變化及對勞動力市場影響的基礎上,圍繞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提升人力資本、建設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提升就業服務效能等方面,探討了擴大就業機會的路徑舉措。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面臨少子化、老齡化和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新趨勢,導致人力資源供給總量和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有效擴大就業機會,一方面需要優化人力資源結構、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包括穩定勞動參與率、加大人力資本投資、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繼續實...
發展勞務品牌擴大就業機會研究————作者:李付俊;
摘要:當前我國勞務品牌發展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擴大就業機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勞務品牌的理論內涵出發,對勞務品牌的類型特征以及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分析了當前我國勞務品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發展趨勢,從擴大就業規模、提升就業質量、優化就業結構、帶動經濟效應等方面探究了勞務品牌擴大就業機會的主要理論機制,最后從總體思路、政府角色以及具體舉措等方面提出了未來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以擴大就業機會的主要路徑參...
我國非全日制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困境與完善對策————作者:張韻;
摘要:我國非全日制用工發展與經濟體制改革、就業促進的需要密不可分。我國勞動法體系中的非全日制用工適用范圍較窄,存在工作時間計算周期不明確、超時加班認定困難、缺少非全日制用工轉換全日制用工正常機制、社會保障不足等問題。完善非全日制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在制度宗旨方面,要兼顧促進就業與保障勞動者權益兩個方面;在標準認定方面,應以可比較的全日制勞動者作為參照標準,擴大非全日制勞動者的認定范圍;在權益保障方面,要...
勞務外包及其規制——基于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視角————作者:李文靜;
摘要:勞務外包是勞動用工靈活化本輪浪潮的突出表現。近年來,勞務外包在新就業形態領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步擴張至建筑業、制造業等傳統行業,對外包勞動者權益保障提出新的課題。我國現行法律法規體系對勞務外包規制不足,應從識別“假外包”、完善相關主體責任等角度,進一步完善規制措施
互聯網使用對非正規就業和正規就業工資差距的影響————作者:裴文靜;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勞動力市場和就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城鎮非正規就業帶來新的機遇。利用CFPS2014-2020年的面板數據和ESR模型,探討了互聯網使用對非正規就業者和正規就業者工資差距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正規就業者,非正規就業者使用互聯網具有更高的工資收益率,使用互聯網能夠縮小非正規就業和正規就業之間的工資差距。在低收入群體中,互聯網使用主要是縮小個體特征導致的工資差距,而在中高...
數字經濟與勞動收入份額————作者:馮夢緣;
摘要:提高勞動收入份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數字經濟作為技術革新的新興代表力量,在推動生產力進步的同時,也加速勞動力市場的重構,對就業和收入分配格局產生影響。本文將全要素生產率與資本深化納入理論框架,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勞動收入份額的作用機制。基于2016-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構建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標從微觀視角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顯著降低勞動...
老齡人口家庭勞動力流動有助于相對貧困治理嗎?————作者:樊增增;朱李;王超凡;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與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老齡化問題作為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日益凸顯,其規模之龐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此背景下,老齡人口群體因受經濟參與能力、身體健康狀況普遍較弱等因素影響,面臨著更為嚴峻的相對貧困挑戰。本文基于2014年至202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數據,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對老齡人口家庭的勞動力流動情況、相對貧困...
“雙減”背景下工作特征、工作家庭平衡與教師職業滿意度的關系研究————作者:丁百仁;汪姿廷;范智博;
摘要:教師是落實“雙減”的主力軍,他們的職業滿意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雙減”成效。本研究在JD-R理論指導下,利用2022年“江蘇省中小學教師工作與生活狀況調查”數據,探討“雙減”背景下教師工作特征對職業滿意度的影響,發現:教師工作特征具有一定不對稱性,工作要求多于工作資源,工作家庭平衡和職業滿意度也不太理想,且在“雙減”試點區更凸顯。工作特征對教師職業滿意度的影響十分穩健,它不僅直接對教師職業滿意度帶來...
我國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困境及對策————作者:張興;
摘要: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形成的外部環境,以及補充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政策與治理結構的內部約束,導致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總體偏保守,且權益類投資以追求資本利得為主要目的,這不利于真正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為此本文論述樹立“大投資觀”來支持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并嘗試提出踐行“大投資觀”的方案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為與工作重塑對工作-家庭增益的影響————作者:徐瑋悅;趙波;陳聰蕓;
摘要:隨著現代工作環境的快速變化,員工對于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注也越來越高,主管作為下屬和家庭之間的重要橋梁,在實現工作家庭增益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性別在受到傳統角色期望和非傳統性別角色的卷入,對影響機制具有何種影響?因此,本研究探討了家庭支持型主管行為(FSSB)、工作重塑對下屬工作-家庭增益的影響,以及性別在其中的差異。研究發現:FSSB正向影響工作→家庭增益/家庭→工作增益;工作重塑在FSSB與...
促進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研究————作者:張小建;李燕萍;閆蕊;
摘要:2024年,中國就業促進會在全國多個省份和城市開展勞務品牌靶向調研。該報告在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對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梳理編寫勞務品牌典型案例,并從政府部門、企業實體和社會組織三個方面研究提出合力推進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建議,為行政部門推進勞務品牌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為各相關方加強勞務品牌培育建設提供可直接借鑒的樣本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