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經濟經緯》
關注()【雜志簡介】
《經濟經緯》是河南財經學院主辦的財經類學術理論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自1984年創刊以來,精編細審,求是創新,及時反映我國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深入探討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以較高的學術質量、精美的版面設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肯定,是中國經濟類核心期刊。歡迎來稿。《經濟經緯》設有編委會,并聘請于光遠、厲以寧、劉國光、樊綱等為顧問。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經濟理論大學、產業經濟、區域經濟、企業改革、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金融、財務管理與會計、經濟法學。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一帶一路”沿線中小型旅游城市經濟系統脆弱性研究——以敦煌市為例 郭曉東;張啟媛;李鶯飛1-6
基于偏離-份額法的縣域產業結構轉變與競爭力分析——以河南省為例 樊新生;魏凌;豆明尚7-12
東北三省能源消費、要素投入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于長面板和面板因果檢驗模型 朱天星;宋永輝;宋力13-18
西部地區財政支出、城鎮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 袁丹;雷宏振19-24
三農經濟
就業機會不平等、教育回報差異與城鄉工資差距 葉光25-30
農戶議價能力及其對農產品出售價格影響的實證分析 朱寧;馬驥31-36
基于因子分析-BP神經網絡的河南省生態農業效益評價 王肖芳37-42
國際經濟
人民幣升值與我國貿易順差擴大為何長期并存?——基于引入貿易方式的沉淀成本模型分析葉芳;杜朝運43-48
基于CMS模型的我國糧食進口貿易波動分析 王溶花;曾福生49-53
互聯網影響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何勇;陳新光54-60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內決定因素——基于投資規模的實證研究 余官勝;楊文61-66
產業經濟
環境規制、產業變動的雙重效應與就業 張先鋒;王瑞;張慶彩67-72
互惠機制對不完全契約效率的影響 袁卓群;秦海英;楊匯潮73-78
中國產業結構水平的分布動態及其空間依賴 周迪;程慧平79-84
代發核心論文:當前企業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企業保衛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社會治理中逐漸占有重要的部分。由于企業發展過程中,治安狀況存在聚集性、突發性等特點,往往是影響力大,牽涉面廣。對于企業來說,它之間關系著安全生產以及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那么,當前我國企業保安工作存在哪些問題,又該怎樣去解決,這是將要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代發核心論文,企業,保衛工作,問題,對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規模也再不斷擴大,呈現擴大規模大、物資周轉快、信息范圍廣等特點,同時,也向企業內部呈現出了高度的集聚,逐漸打破了單一條件下,比較封閉的和穩定的工作環境。并且還使得影響企業保衛工作的因素逐漸變得多樣化,比如,政治因素、經濟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等,甚至是綜合性因素。當前,企業保衛工作面臨的形式和任務更加嚴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經濟經緯最新期刊目錄
產品差異化策略會提升農戶銷售議價能力嗎?——來自獼猴桃主產區的微觀證據————作者:李鑫杰;陸遷;
摘要:基于陜西、四川兩地獼猴桃主產區1120戶微觀數據,在利用雙邊隨機邊界模型對獼猴桃市場交易中農戶銷售議價能力測度與分析的基礎上,運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及中介效應等模型,檢驗了產品差異化策略對農戶銷售議價能力的影響及作用路徑。結果表明:獼猴桃種植戶與收購方由于議價能力差異而使獼猴桃銷售價格低于基準價格2.3%,通過微信朋友圈及電商等直接銷售渠道售賣獼猴桃能夠顯著增加農戶剩余及凈剩余,由品牌銷售與產品質量認...
地方經濟增長目標如何影響工業碳排放效率?————作者:夏帥;于翔;王煜昊;
摘要:基于2006—2022年2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層面數據,從理論與實證雙重視角探討了地方經濟增長目標對工業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及機理。研究發現:(1)地方經濟增長目標對工業碳排放效率具有顯著的倒U形影響;(2)機制檢驗結果表明,適度的經濟增長目標將激勵城市創新,提升第二產業占比和加強環境規制進而改善工業碳排放效率,過高的經濟增長目標將阻礙城市創新,降低第二產業占比和放松環境規制進而抑制工業碳排放效率;(...
制度距離對海外子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基于信號理論視角下母公司ESG的調節作用研究————作者:肖挺;陳周永;
摘要:基于信號理論的視角,利用2010—2021年上市企業海外子公司的面板數據檢驗了在母公司ESG積極信號調節下制度距離影響其海外子公司經營績效的效應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制度距離對中國企業海外子公司經營績效產生不利影響,且東道國民眾對海外子公司的負面認知以及母公司對海外子公司的資源投入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此外,母公司良好ESG表現傳遞出的積極信號能有效緩解制度距離對其海外子公司經營績效造成的負面影響...
行業專家獨董能否抑制實體企業“脫實向虛”?————作者:焉嘉豪;蘇坤;范亦璇;
摘要:利用2010—2022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行業專家獨董對實體企業金融化的影響。研究發現,行業專家獨董能夠降低企業金融化,即抑制實體企業“脫實向虛”,引導主業投資與緩解代理問題是其作用機制。異質性分析發現,在經營環境不確定性更高、董事長資歷較淺、高管過度自信的企業中,行業專家獨董抑制金融化的效應更好,而金融背景則不利于其抑制實體企業金融化。此外,行業專家獨董主要促使企業減少了短期金融資產配置,...
供應鏈垂直整合能夠降低審計費用嗎?————作者:秦杰;楊強;孫乾;張文宇;
摘要:以2008—2023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縱向一體化的視角檢驗了供應鏈垂直整合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發現:供應鏈垂直整合能夠顯著降低審計費用,體現了供應鏈專業化整合在提升企業成本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機制檢驗表明,供應鏈垂直整合水平主要通過“降低經營風險”和“降低信息不對稱”兩條機制對審計費用產生抑制作用;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當企業外部交易成本較高或內部管控成本較低時,供應鏈垂直整合對審計...
扁平化市域城鎮空間結構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的經驗分析————作者:李娜;趙康杰;景普秋;
摘要:利用2017—2021年270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分析了扁平化市域城鎮空間結構對城鄉共同富裕的影響效應及內在作用機制,并基于地理區位、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規模等級等地區屬性多層次考察其適用性。結果表明:扁平化市域城鎮空間結構能夠有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動城鄉共同富裕實現;機制方面,扁平化市域城鎮空間結構對城鄉共同富裕的影響主要通過提升鄉村地區創業活躍度、加深鄉村地區產業融合和擴...
進口上游度與制造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理論機制與經驗證據————作者:趙楠;楊夢潔;唐青青;
摘要:基于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海關數據庫和WIOD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構建微觀面板數據,研究了進口上游度對企業出口產品質量的影響效應。研究發現:進口上游度與制造企業出口產品質量呈倒U形關系,引入工具變量并去除關稅因素和企業自身因素干擾后,回歸結果依然穩健;機制檢驗表明,進口上游度主要通過進口產品內嵌技術水平、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和研發效率對出口產品質量產生先促進后抑制的作用;異質性分析表明,加工貿易企業、外資...
智能化轉型、出口產品競爭力與產業鏈溢出效應————作者:張志彬;王典;韓峰;
摘要:基于中國海關貿易數據創新性地從市場相似性視角構建“企業—產品”層面的出口競爭力指標,探究了智能化轉型對企業出口產品競爭力的影響及其產業鏈溢出效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智能化轉型顯著促進了出口產品競爭力提升;機制檢驗結果顯示,智能化轉型通過增強產品價格競爭優勢和產品質量競爭優勢提升企業出口產品競爭力;異質性分析表明,智能化轉型對具有同質性、加工貿易以及出口至發達國家的出口產品競爭力的促進效果更為顯著;...
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者:龔家;吳振磊;
摘要:以新型工業化基地內主導產業建設作為切入點,探究新型工業化基地政策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新型工業化基地政策能夠顯著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具體而言,新型工業化基地政策通過增加企業的資金支持、形成產業集聚、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從新型工業化基地自身特征來看,對于星級較高、地理位置不處于其他產業園區內的基地,該政策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從行業特征來看,新型工業...
城市群一體化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黃河流域城市群規劃批復的準自然實驗————作者:魏豪豪;劉新愿;
摘要:以黃河流域城市群規劃批復為準自然實驗,基于2005—2021年中國137個城市的面板數據,采用雙重差分模型檢驗城市群一體化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作用。研究發現:城市群一體化能夠顯著提升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該結論在一系列穩健性檢驗之后仍然成立。異質性分析表明,城市群一體化的政策效應在第二批進入城市、高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和中心城市中影響更加顯著。機制檢驗結果表明,城市群一體化政策通過技術創新、產業結...
數實產業技術融合與制造業企業污染減排——基于上市企業專利引用信息的研究————作者:曹增棟;岳中剛;夏文浩;
摘要:基于中國A股上市制造業公司數據,借助專利引用信息度量企業的數實產業技術融合程度,并探究其對污染減排的影響。研究表明:數實產業技術融合能夠顯著促進制造業企業的污染減排;這種污染減排效應通過規模經濟效應、資源配置效應和綠色技術創新效應三個渠道實現;異質性分析表明,除了數字產品服務業外,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技術應用業和數字要素驅動業與實體產業技術的融合對污染減排都有顯著作用,且這種減排效應對于高污染行業...
城鄉醫保統籌能縮小居民收入差距嗎?——基于收入端與支出端的研究————作者:劉暢;
摘要:聚焦于縮小居民收入差距與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以城鄉醫保統籌為切入點,使用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構造多期雙重差分模型,評估城鄉醫保統籌對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結果表明:城鄉醫保統籌顯著減緩了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平行趨勢檢驗表明政策的效果隨時間推移逐漸顯現;機制分析表明,醫保統籌通過收入端與支出端兩條渠道惠及中低收入群體,能夠有效降低該群體因病致貧、返貧的風險;進一步討論發現...
數智化轉型與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作者:謝家平;趙俊杰;謝吉青;
摘要:使用2013—2022年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考察了數智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的影響效應以及異質性差異,檢驗了綠色技術創新和供應鏈多元化的作用機制路徑。研究發現:(1)數智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2)數智化轉型通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和增強供應鏈分工合作提升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3)異質性分析發現,非國有企業和成熟期企業、非高科技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低市場化地區企業和西...
數據資產與企業韌性:效應與機制————作者:苑澤明;尹琪;黃燦;
摘要:基于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數據,分析并檢驗數據資產對企業韌性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據資產顯著增強了企業韌性。機制分析發現,數據資產對企業韌性的直接影響存在維穩效應和增長效應;數據資產對技術創新增量提質和產業鏈供應鏈重組協同均存在積極影響,并且可以通過這些路徑推動企業韌性的提高。進一步研究發現,在面對較高的內部經營困境與外部環境壓力時,數據資產對企業韌性的提升作用仍然顯著,韌性特征...
市場化進程、技術多元化與企業創新績效————作者:賀建風;吳慧;
摘要:基于2008—2021年中國上市公司數據,構建計量模型探究了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及技術多元化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市場化進程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創新績效,尤其有利于提高利用式創新績效,而對探索式創新績效不存在顯著影響,穩健性檢驗后結論依然成立。機制分析表明,技術多元化是市場化進程顯著影響企業創新績效的重要渠道,但該渠道僅在相關技術多元化中顯著存在,非相關技術多元化并未呈現統計顯著性,并且相關...
數字技術創新與內外貿一體化:基于全國統一大市場視角————作者:李宏兵;唐蓮;翟瑞瑞;
摘要:基于2009—2022年中國28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樣本數據,構建并測算城市層面數字技術創新與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水平指標,從全國統一大市場視角系統探討了數字技術創新對內外貿一體化水平的影響。研究發現,數字技術創新能夠顯著促進城市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且上述影響可通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傳導機制進一步強化。不僅如此,數字技術創新對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影響在數字基礎設施水平高、人力資本水平高和位于南方地區、長江...
政府資助能否助推全民慈善?——來自中國慈善基金會的經驗證據————作者:張奇林;張財經;
摘要:利用2005—2020年中國2937家慈善基金會數據,考察了政府資助影響慈善基金會社會捐贈收入的效果及其內在機制,拓展分析了政府資助的市場溢出效應。結果顯示,政府資助增加了慈善基金會的社會捐贈收入,激活了不同捐贈主體的慈善熱情。作用機制在于政府資助通過推動慈善基金會積極參與籌款活動,以及提升慈善基金會的組織聲譽,進而增加了社會公眾的捐款。異質性分析表明,這種擠入效應對慈善經驗較多、組織規模較大和位...
數字基礎設施、空間溢出效應與全要素生產率————作者:鄧麗;陸揚;鐘章奇;
摘要:以我國2007—2021年284個城市為例,從空間視角探討了數字基礎設施對城市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及其潛在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發現:(1)數字基礎設施顯著促進了本地城市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推動了技術進步、規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改進;(2)數字基礎設施對周邊其他城市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具有正向空間溢出效應,但這種效應在局部地區并不顯著,并且數字基礎設施的空間溢出效應會隨著地理距離的增加而逐步衰減,對不同城市群和...
數字貿易對城市減污降碳協同發展的影響——基于產業集聚與要素配置視角————作者:李子豪;王悅;
摘要:基于2011—2021年中國276個城市的數據,以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作為準自然實驗,運用雙重差分模型探討數字貿易對城市減污降碳協同發展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理。研究發現:數字貿易可以促進城市減污降碳協同發展,且通過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機制分析發現,數字貿易通過對數字服務業與跨境貿易企業的集聚和對傳統要素與新型要素配置的優化來促進城市減污降碳協同發展;異質性分析表明,數字貿易對大城市、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
企業綠色轉型的非正式制度動因研究——來自高管地緣關系視角的證據————作者:王星月;汪濤;馮巧根;
摘要:基于高管地緣關系視角,選取2009—2023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探究了CEO家鄉地與企業所在地不一致,即外地CEO對于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外地CEO能夠顯著推動企業綠色轉型。機制檢驗表明:外地CEO通過緩解管理層短視、提高企業風險承擔能力并增加冗余資源豐腴度,進而改善企業在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意愿”“能力”和“資源”困境。基于利益相關者綠色關注視角的進一步分析...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