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武漢金融》
關注()
《武漢金融》經濟期刊簡介
《武漢金融(WuhanFinanceMonthly)》雜志由中國金融學會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主辦,國內統一刊號CN42-1593/F,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9-3540,是金融貨幣、銀行保險類08北大核心刊物。
本刊自1983年創刊以來,堅持社會主義期刊的辦刊宗旨,努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研究、普及和發展,反映金融學科科研與教學的最新成果,為繁榮社會主義金融理論的研究領域,培養合格的金融人才服務。注重宣傳國家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反映經濟、金融改革動向,剖析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探索經濟金融體制改革路徑,傳播經濟、金融新理念。它注重實踐,以應用理論、政策研究為主,是集工作指導性、學術理論性、實用研究性于一體,面向金融職工個人和普通百姓的雜志。
武漢金融最新期刊目錄
科技金融政策、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作者:楊城強;
摘要:本文設置“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政策為一項準自然實驗,以2005—2022年我國2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為研究樣本,系統評估科技金融政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影響。研究發現,科技金融政策可顯著正向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介效應檢驗發現,科技金融政策能夠通過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異質性檢驗發現,科技金融政策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賦能效果在“胡煥庸線”東南側城市、重點城市以及國內大市...
企業家視角下數字化轉型賦能制造業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研究————作者:馬亮;張博;李婭寧;
摘要:本文基于企業家視角,利用2011—2022年中國A股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實證檢驗了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和作用機制。研究發現:(1)數字化轉型顯著提高了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2)數字化轉型對新質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政企關聯企業中表現更顯著。(3)數字化轉型通過增強企業家精神、提高企業家數字素養來提高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4)組織韌性負向調節企業家創新精神的中介效應,正向調節...
社會互動會影響居民養老金融資產配置嗎?——基于社會互動經濟決策模型與I-C-I模型的視角————作者:吳學品;劉奔;
摘要:本文利用改進的社會互動模型和Information-Cognition-Intention(I-C-I)模型,構建養老金融資產投資決策行為模型,并基于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數據,采用Probit和Tobit回歸模型,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考察了社會互動對居民養老金融資產配置的影響。結果表明,社會互動會提高居民風險性金融市場參與率,且可通過增加居民的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降低信息...
數字金融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影響機制與門檻效應————作者:馬琴;
摘要:數字化發展和數據要素是數字金融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基礎。本文以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為視角,基于2013—2022年我國省級面板數據,通過熵權法構建鄉村產業振興指標,實證檢驗數字金融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作用機制和門檻效應。結果表明,數字金融對鄉村產業振興具有正向促進作用,且存在區域異質性。機制檢驗表明,數字金融主要通過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積累數據要素和完善企業數字基礎設施來促進鄉村產業振興。進一步...
逆向混改有助于降低民營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嗎?————作者:代飛;彭波;徐鳳菊;趙鑫;
摘要:本文以2007—2022年滬深A股民營上市企業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逆向混改對企業債務違約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逆向混改顯著降低了民營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且逆向混改程度越高,對民營企業債務違約風險的抑制效應越強。機制研究表明,逆向混改通過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融資約束,進而降低其債務違約風險。進一步研究得出,相較于大型民營企業,逆向混改對中小型民營企業債務違約風險的抑制效應更為顯著;民營企業所處行業市場競爭...
供應鏈視角下的國資參股與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來自資源補償與監督治理的雙視角————作者:于蕾;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鑒于此,本文以2010—2023年滬深A股非金融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創新性地基于機器算法構建了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實證分析發現:(1)國資參股顯著促進了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升。(2)機制分析表明,國資參股通過緩解企業融資約束的“資源補償效應”、強化企業綠色治理能力的“監督治理效應”來共同推動民營企業可...
“金融結構—產業結構”協調發展與環境污染————作者:尹應凱;姚欣彬;
摘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理論,利用2000—2020年中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面板數據,考察了“金融結構—產業結構”協調發展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協調發展能夠減少地區環境污染。機制檢驗表明,金融結構與產業結構協調發展能夠通過緩解資源錯配、推動技術進步和減少財政赤字來實現污染減排。異質性分析表明,...
供應鏈數字化與核心企業商業信用供給————作者:羅興;王重陽;何奇龍;
摘要:扭轉供應鏈上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商業信用的不合理配置對于支持供應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意義重大。本文基于我國2018年4月開展的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為準自然實驗,使用雙重差分模型探究供應鏈數字化對核心企業商業信用供給的影響。結果顯示,供應鏈數字化會顯著提高核心企業商業信用供給。進一步研究發現,供應鏈數字化可以通過提升供應鏈上下游客戶集中度和客戶信息透明度進而改變核心企業商業信用供給意愿和能力,提升...
低碳城市試點政策能否提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基于中國1371家企業的經驗證據————作者:馬紅梅;李鑫亞;
摘要:在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深入研究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和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對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1371家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運用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分析二者間的關聯。研究表明:低碳城市試點政策實施使得企業營業外支出與銷售管理費用支出增多,導致企業全要素生產率下降;低碳城市試點政策通過創新補償效應顯著提高信息技術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調節效...
綠色信貸對銀行績效和風險承擔的影響——基于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實證研究————作者:白艷娟;馬新彬;閆旭;
摘要:綠色信貸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金融推動力,也是商業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商業銀行作為綠色信貸的實施主體,面臨著平衡盈利性和可持續性之間的矛盾。本文通過對我國開展綠色信貸業務超過五年的24家上市商業銀行數據分析得出: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的影響為正,且能夠通過金融創新效應提高商業銀行績效水平;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為負,且能夠通過風險削弱效應降低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異質性檢驗發現,...
數字化轉型能否提升企業新質生產力——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作者:王金波;范洪敏;
摘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實證研究了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的影響。結果表明,數字化轉型可以顯著提升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機制檢驗表明,數字化轉型主要通過三個渠道來促進企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一是提升創新效率,縮短創新周期;二是增強企業風險承擔水平,激勵創新意愿;三是降低企業融資約束,增強外部融資能力。異質性檢驗表...
數字化轉型如何賦能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作者:王嬡名;祝志勇;楊風梅;
摘要:數字技術賦予生產資料數字化屬性,推動了生產力發展,厘清數字化背景下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提升路徑對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利用網絡爬蟲技術獲取微觀企業年報中數字技術相關詞頻,結合2011—2022年A股上市企業樣本,討論了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研究發現,數字化轉型顯著提升了企業新質生產力水平。機制檢驗發現,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效應、人力資本結構優化效應和社會責任履行...
ESG媒體聲譽和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作者:溫磊;
摘要:ESG信息是分析師進行盈余預測的重要參考,但不同評級機構之間的ESG評級存在較大分歧。為此,本文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了ESG媒體聲譽對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的影響。研究發現:ESG媒體聲譽提高了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分項檢驗發現,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媒體聲譽都有助于提高分析師盈余預測準確性;機制檢驗發現,ESG媒體聲譽通過緩解信息不對稱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來提高分析師盈...
地方政府債務、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基于空間計量和動態面板門檻模型的實證分析————作者:田宗博;潘昊宇;高歌;
摘要:在區域協調發展與新舊生產力交替背景下,研究地方政府債務對經濟發展質量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基于新質生產力的作用機制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2006—2019年我國279個地級市的平衡面板數據,采用空間杜賓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債務對經濟發展質量的空間溢出效應及其影響機制。研究發現:第一,地方政府債務在提升本地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對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質量存在負向的空間溢出效應。第二,機制檢驗表明,地方政府債務存在...
金融科技發展、企業ESG表現與流動性管理————作者:曾晨光;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理念和金融科技發展的共同推動下,企業ESG表現對財務資源配置和流動性管理的影響具有重要研究意義。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發展對企業ESG表現與流動性管理之間關系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實證檢驗表明,ESG表現對企業流動性水平具有正向影響效應,金融科技發展減弱了該效應,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機制檢驗發現,企業借款狀況改善、銀行競爭加劇和企業綠色化轉型等因素是金融科技發展、ESG表現影響企業流動性水平的...
我國銀行凈息差下降的原因、挑戰和應對————作者:莫萬貴;蘇乃芳;付昊東;
摘要:近年來,我國銀行凈息差呈下降趨勢。本文通過建立微觀銀行學模型,采用數值模擬和現狀分析,發現銀行凈息差的主要決定因素包括市場利率、行業競爭程度、銀行資產負債結構及銀行管理水平。凈息差下降不僅對商業銀行利潤產生負向影響,還對銀行存貸款利率定價、市場競爭、風險管理帶來了挑戰。本文基于對美國和日本的國際經驗分析,提出以下建議:商業銀行應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加快經營方式轉型、發展中間業務和產品創新、提高風險管...
數字普惠金融能否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作者:張思檬;吳東立;
摘要:補齊資金短板并優化資源配置,是我國農民合作社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數字普惠金融為破解農民合作社資金難題開辟了新路徑,為農民合作社邁向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機會。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省級面板數據構建空間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了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并揭示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能夠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不僅能...
城市電商化轉型與綠色技術創新————作者:陳南岳;羅帥;
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降低能耗、節約資源、減污降碳等方面卓有成效,對助力綠色技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作為切入點,采用漸進雙重差分法對2007—2020年中國2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綠色技術創新實踐進行實證分析,基于創新數量與質量雙重視角考察該政策對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效果以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投貸聯動服務科創企業的探索與突破路徑————作者:劉諾;曾妮;
摘要:為加強對新質生產力的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開展投貸聯動是一條有效路徑。投貸聯動可通過商業銀行與投資機構合作,降低科創企業的信貸風險或通過投資收益抵補潛在信貸風險損失,通過債權和股權安排引導資金流入科創企業,解決科創企業信貸風險和收益不匹配問題。近年來我國不斷探索投貸聯動這一服務科創企業的新模式,旨在借助股權投資機構的專業能力降低科創信貸風險,...
定向降準政策對企業融資的影響————作者:康詩瀟;李書舒;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國上市企業的面板數據,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定向降準政策對提高企業信貸可得性和降低融資成本的影響。結果表明:(1)定向降準政策能夠顯著提高農業企業的信貸可得性,并降低相關企業的融資成本;(2)隨著政策力度和覆蓋范圍的增加,定向降準政策對農業企業融資的改善作用也相應加強;(3)銀行競爭程度會影響定向降準政策對企業信貸可得性的影響效果,但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并不顯著...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