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經濟期刊 熱度: 時間: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于1999年創刊,由國家財政部主管(2001年后由遼寧省教育廳主管),東北財經大學主辦,屬經濟理論類學術期刊。《東北財經大學學報》為雙月刊,單月15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辦刊宗旨】
繁榮財經科學研究,努力探討社會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注重反映以經濟科學為主的社會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的新成果,為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為財經教學工作服務;為我校廣大師生以及全國廣大理論和實際工作者提供發表研究成果的園地;為國家經濟部門、決策機構、企事業單位、高中等財經院校的廣大經濟工作者和經濟理論工作研究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自創刊以來,作為教學和科研的窗口以及學術交流的平臺,《東北財經大學學報》依托我校教學和科研優勢,發表了一大批在學術界頗有見地的學術論文,擴大了學術交流的范圍和容量,刊發稿件覆蓋面不斷擴大,學術質量和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日益增長。其“經濟理論”等主打欄目多次發表國內外知名專家和學者的重點文章;“聚焦東北”等特色欄目就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問題,為學術界與實務界搭建研討平臺,充分發揮了學報提供政策參考和理論依據的參考功能,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好評。
作為施展才智的載體,《東北財經大學學報》積極扶持并培養了學術新人團隊,推出了一大批有見地、有深度、觀點新、品位高的新人新作,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與科研的創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了優秀人才。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以其樸實、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刊風格贏得廣大讀者的厚愛,在財經類高校學報中享有良好聲譽。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2002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并獲《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2004年其“理論探討”欄目獲“遼寧省期刊優秀欄目”獎;2006年4月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在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研究報告》(2009—2010)中,《東北財經大學學報》被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2010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和“第四屆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理論探討、財政與稅務、金融與保險、證券與投資、會計與統計、區域經濟、企業經濟、農業經濟。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清代廣州通商及其十三行制度 王詢,許曉冬
2. 從貨幣國際國內職能關系看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蘇平貴
3. 應用動態競爭對臺灣五大民營銀行之研究 譚百玲,李震寰,陳勝興
4. 企業競合關系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產業集群視角 鮑麗娜,李萌萌
5. 環渤海地區FDI分布演變特征、成因與結構變化分析 段志民
6. 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變化對居民儲蓄率的影響研究——基于遼寧省數據的協整分析 王萍
7. 遼寧省城鄉基尼系數演進特征的R/S分析 鄭永冰,艾麗娟
8. 遼中南城市群發展階段、特征與轉型 王曉玲
9. 證券市場定價模型及風險分解實證研究 李敏
10. 資源稅改革的國際經驗借鑒及未來政策構想 寇鐵軍,高巍
11. 我國城市早餐服務業及其價值鏈的構建途徑——以北京市早餐服務業為例 郭立
12. 蒂布特模型視角下的新城鎮化發展戰略 呂洪良
13. 金磚五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 李勤昌,高琪
14. 日本云服務的發展及其戰略 方愛鄉
15. 利益爭端與能源貫通——俄羅斯與歐洲天然氣合作研究 刁秀華,DIAO Xiu-hua
16. 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遲旭升,李賀明
17. 公共體育設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分析 付革,畢紅星
18.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李夢蘇,賀強
中文論文發表:電子商務領域研究主題和趨勢探討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電子商務領域主要的6本期刊從2000年到2014年的1171篇論文,探討電子商務領域的研究主題和趨勢。使用文獻共引分析和戰略坐標圖技術來展示電子商務領域研究趨勢演化的動態視圖,揭示了對電子商務領域相關研究的縱向演變。
【關鍵詞】 電子商務,研究主題,可視化,趨勢
1.引言
早期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主觀分類,而不是對這些領域的研究主題和趨勢進行客觀綜合的分析。因此,鑒定電子商務內容的廣泛性、多樣性研究它的進展和演化顯得至關重要。
東北財經大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非預期通貨膨脹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來自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作者:吳晗;呂曉達;
摘要:在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經濟環境下,非預期通貨膨脹是否會對企業經營產生重大沖擊成為學術界和企業界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本文基于2014—2023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考察非預期通貨膨脹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及機制。研究發現:非預期通貨膨脹能夠倒逼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在面對非預期通貨膨脹時,內部控制水平較低的企業和規模較大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動機更強烈;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表明,非預...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學理探析——基于協作生產力的視域————作者:孫悅;李晶;
摘要: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是保障國家安全與戰略利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分工協作就是生產力,是對生產力豐富性本質的揭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是適應科技創新大聯合、大協作、大攻關的科技創新體制。協作生產力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具有深層次的理論聯系。基于協作生產力的視域,本文從四個方面闡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即具備黨的領導“最大優...
人工智能與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圖景及未來展望————作者:周文;鐘錦宸;
摘要:現代化是尚未完成的世界歷史命題。從歷史規律來看,通用技術變革是推動生產力躍遷和文明轉換的關鍵驅動力。人類正加速邁入以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通用技術的人工智能時代,其發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現代化發展的進程,提供了重塑現代工業文明的歷史機遇。中國式現代化在人工智能時代展現出獨特的適應性與引領性。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契合人工智能發展的結構特質,形成“政治引領—制度賦能—市場驅動”的三維體系,堅持黨的領導錨定技...
人工智能與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作用及風險挑戰————作者:李曉華;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人類經濟形態正加速從工業經濟向數智經濟演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數智時代的并聯式現代化,在技術條件、發展路徑、風險挑戰等方面都與先發國家的現代化存在巨大不同,需要走出一條在數智化條件下推進現代化的新路。人工智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物質技術支撐,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供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國際經濟合作與和平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工智能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理論機制與實踐路徑————作者:韓文龍;唐湘;
摘要: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產業發展模式,成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人工智能與現代化產業體系之間呈現相互作用、協同共進的關系。一方面,人工智能日益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技術供給逐漸向應用化方向轉變,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另一方面,現代化產業體系對技術創新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系統分析了人...
共同富裕下數字普惠金融如何促進健康代際流動————作者:張穎熙;譚詩異;
摘要:促進健康公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數字普惠金融在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2014—2020年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和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從相對流動和絕對流動兩個視角,實證檢驗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健康代際流動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不僅顯著降低了子代與父代之間的健康相關性,還推動了子代健康在代際間的向上流動。異質性分析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對提高中...
智能制造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作者:張航燕;汪玲康;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我國的“雙碳”目標,即要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智能制造以其高效、節能、環保的特點,不僅代表著生產方式的革新,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正成為推動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本文基于2009—2022年滬深A股3 229家制造業上市公司共計24 313個觀測值,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分析了智能制造對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和機制。研究發現,智能制造能夠顯著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數字金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理論邏輯、作用機理和實現路徑————作者:吳邦正;楊偉國;
摘要: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推動數字金融與就業政策協同聯動,提高數字金融對就業的帶動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勢在必行。金融發展影響就業的路徑復雜且多樣,本文在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數字金融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理論邏輯、作用機理和實現路徑進行分析。在理論邏輯方面,數字金融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升級產業結構和提高人力資本水平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在作用機理方面,數字金融通過...
民生性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作者:李宏;孫鈺婷;
摘要:為考察民生性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效應,本文基于2000—202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采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實證檢驗民生性財政支出對環境治理水平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顯示:人均民生性財政支出提高了環境治理水平,特別是在減少突發環境事件次數和人均廢水排放量方面有積極效應,且通過了一系列內生性處理和穩健性檢驗;異質性回歸結果顯示,人均民生性財政支出對低增長水平地區的環境治理效應更顯著;機制檢驗結果顯示,...
服務業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促進機制與優化策略————作者:豐曉旭;夏杰長;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及其吸納就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并承擔著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責任。對服務業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理解與把握,首先要厘清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充分就業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服務業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促進機制,需要從自身增長帶動機制、產業融合拓展機制、創新驅動影響機制、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和人力資源服務機制等方面展開分析。面對技術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對服務業及其就業的影響,促進服務業高質量充分就業...
“網紅種草”廣告標識披露監管的社會福利效應研究綜述————作者:端利濤;李思瑞;張晴晴;
摘要:在我國“網紅”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網紅”通過發布“種草”內容來推廣商品已經成為了一種頗具規模的新型經濟模式。關于“網紅種草”的監管問題,特別是,是否應當強制披露受贊助“種草”內容的廣告標識,已經是近期政策討論中的焦點問題之一。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從社會福利的角度出發,回顧學界關于“網紅種草”廣告標識披露監管的研究進展,并總結現有監管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對于優化我國“網紅種草”新業態的監管機制、促進“網...
二手電商平臺推動綠色發展————作者:劉誠;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持續旺盛,二手電商平臺成為閑置資源循環利用、推動綠色發展的新渠道。研究發現,二手電商平臺通過推動閑置資源流通和再利用,推動經濟循環發展,大幅減少資源浪費和碳排放,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二手電商平臺通過推進以舊換新,加速消費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為二手商品的綠色循環提供了新路徑;信任問題是困擾二手電商平臺長期健康發...
國有企業如何承擔重大創新使命:增強型創新網絡視角————作者:張海豐;李國興;
摘要:中國國有企業經過多輪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在承擔原始創新等國家重大創新使命方面還需要發揮更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型舉國體制”為國有企業有效承擔重大創新使命提供了新的思想資源。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中國國有企業為解決創新主體之間的協調失靈奠定了制度基礎,可以承擔創新先鋒的角色。通過強化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指導國有企業承擔國家重大創新使命上的職能...
雙循環、要素投入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作者:戴翔;劉長鵬;張銓穩;
摘要:在當前亟須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形勢下,本文探討了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基于OECD最新的國際投入產出數據,本文科學衡量了2006—2020年中國各行業的國內大循環水平和國際循環水平,并進行了實證檢驗,得出以下主要結論: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顯著提升了中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經過內生性檢驗和穩健性檢驗后,這一結論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顯示,國內大循環...
失業率影響了職業中斷持續時間嗎?——來自2014—2022年CFPS的證據————作者:陸旸;孟繁成;
摘要:近年來,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有所放緩,新冠疫情和外需沖擊又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的波動。在此背景下,勞動力市場中的微觀個體也會受到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本文基于2014—2022年CFPS調查數據中的個人工作轉換歷史,構建了2012—2022年職業中斷持續時間數據庫,同時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月度調查失業率匹配進CFPS微觀調查數據庫,對重復職業中斷的樣本采用差分方法進行估計。研究發現,中國月...
中國共產黨接力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成就及經驗————作者:劉志明;張穎娜;
摘要:中國共產黨人對符合中國具體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進行了不懈探索。中國共產黨在接力探索和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有力筑牢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支撐,深入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道路,凝結升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形態。回顧中國共產黨現代化建設的百余年探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兩個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偉大斗爭、堅持守正創新等主要經驗形成了推動...
流動性風險監管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基于凈穩定資金比例的視角————作者:巴晴萱;郭凱;孟勝勃;
摘要:加強流動性風險監管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會產生何種影響及如何產生影響,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凈穩定資金比例的視角出發,選取2015—2022年59家中國商業銀行非平衡面板數據,通過構建連續型DID模型和機制檢驗模型,實證分析流動性風險監管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影響的凈效應及傳導機制。研究結果表明,在《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出臺后,流動性風險監管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水平有正向影響。機制檢...
金融科技能否提升實體企業信貸韌性?————作者:張駿;陳東暉;郭娜;
摘要: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以金融科技為引領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至關重要。本文基于2015—2022年114家中國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從實體企業信貸韌性視角研究了金融科技的實體經濟賦能效應。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實體企業信貸韌性,且該結論在經過雙重差分估計、雙重機器學習檢驗,以及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金融科技對實體企業信貸韌性的提升作用在非國有銀行、非...
開源的創新驅動作用及其治理機制————作者:李曉華;宋孟起;
摘要:開源作為一種基于自由信息交換、快速原型設計和民主協作開發原則的生產模式,為全社會帶來了廣泛的數字創新與價值創造,成為驅動創新的新動力、新引擎。開源是一種產品底層源代碼對任何人開放、以自由信息交換為核心原則、鼓勵開放協作的產品研發與生產模式,其組織模式被稱為“集市”,沒有嚴格和正式的組織邊界,且控制強度極低。開源具有廣泛的創新效應,在微觀企業與技術研發層面體現為提升技術創新速度、有效利用信息、促進市...
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機制研究:ESG的新視角————作者:陽鎮;王越;
摘要:企業高質量發展是資源配置效率邁向最優的過程,ESG (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作為一種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是企業層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利用2010—2021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考察了企業ESG表現對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影響及其內在機理。研究結果表明,企業ESG表現顯著促進了企業高質量發展,該結論在經過內生性處理與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后依然成立。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在低市...
相關經濟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