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
關注()《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09年10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2010年3月創刊,是面向國內外征稿及發行的汽車專業學術期刊,設綜述展望、汽車安全、汽車節能與環保等欄目,涉及化學、醫學、材料學、生物學、燃燒學、智能模擬和機械等多個領域,刊登能代表國內外汽車領域學科發展前沿的基礎理論與工程實驗研究方面的創新性的學術論文。
編委會由50余位相關領域國際知名專家組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任主任委員,倪維斗、郭孔輝、盧秉恒、鐘志華等院士任副主任委員,陳清泉、衣寶廉、林忠欽等院士任委員,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Albert I. King和大圣泰弘 (日本)、永井正夫 (日本) 、Rolf D. Reitz (美國)、Richard Stone (英國)、Henning Wallentowitz (德國)等國際著名學者任特約委員。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繼2012年被波蘭《哥白尼索引》(IC)、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里希期刊指南》(UPD)等國外著名數據庫收錄后,2013年又在國內數據庫收錄上取得了新進展,先后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CSTPCD)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收錄。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綜述展望、汽車安全、汽車節能與環保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Pж(AJ) 文摘雜志(俄)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哥白尼索引(波蘭)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閱讀推薦:汽車科技
《汽車科技》(雙月刊)創刊于1973年,由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科技情報所主辦。以展示汽車科技成果,報道汽車行業信息,匯集汽車專家論述,傳播汽車實用技術為宗旨,以準確、及時傳遞科技信息為已任。本刊除為汽車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大學教師及在校大學生提供權威性、科學性的科技信息外,還為汽車愛好者和使用者提供具有知識性、史料性、信息性等內容的文章及有收藏價值的圖片。主要欄目:特稿、設計研究、試驗測試、計算機應用、設備工裝、管理、使用維修。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考慮交叉口啟停波的智能網聯車混行生態駕駛策略————作者:李昕光;孫崇效;曲大義;于文昌;胡含;
摘要:為了避免車輛在交叉口頻繁停車啟動的現象,減少車輛的燃油消耗與污染排放,該文提出了考慮交叉口啟停波的智能網聯車混行生態駕駛策略。對交叉口啟停波影響范圍進行分析,劃分車輛通過交叉口的通行方式;通過混合交通流基本圖模型計算飽和速度,根據飽和速度創建并選擇車輛通過時間點,結合交叉口啟停波計算智能網聯車軌跡優化終點時刻和位置;根據三段式速度規劃曲線模型優化智能網聯車行駛軌跡,并將駕駛策略與自由駕駛在不同交通...
基于MADDPG算法的匝道合流區多車協同控制————作者:蔡田茂;孔偉偉;羅禹貢;石佳;姬鵬霄;李聰民;
摘要:為了保障匝道合流區的安全高效通行,提出了一種基于多智能體強化學習算法的多車協同控制方法。以提升系統計算效率為目標,設計了基于多智能體確定性策略梯度算法(MADDPG)的分布式訓練框架;針對智能體模型難以應對連續車流場景的問題,通過構建相對靜止環境,改進策略更新梯度,保障智能體面向連續車流環境的平穩性;拆分匝道合流區場景為準備區和匯入區,分別依據兩區域控制目標設計了狀態、動作空間及獎勵函數。結果表明...
高負載場景中考慮噪聲及隱藏終端的C-V2X模式4性能分析————作者:竇祖芳;王鵬;楊喬禮;楊喜娟;
摘要:為深入探究基于蜂窩通信的車聯網(C-V2X)模式4在高負載場景中的數據傳輸性能,提出了一個綜合考慮隨機噪聲、隨機陰影衰落及隱藏終端影響的數據傳輸分析模型。建立了一個融合噪聲與陰影衰落的雙重隨機信噪比和信干噪比模型,并采用Cauchy分布對該模型進行求解;推導出數據傳輸過程中4種典型錯誤概率的解析式,揭示噪聲、陰影衰落與數據沖突之間的耦合關系;基于4種錯誤類型,進一步構建集噪聲、陰影衰落和隱藏終端影...
基于行車風險場的高速公路交織區車輛軌跡預測方法————作者:秦雅琴;董帥;謝濟銘;陳亮;劉擁華;郭淼;
摘要:為提高交織區車輛軌跡預測精度,該文提出了一種融合行車風險場和車輛換道意圖的車輛軌跡預測方法。分析交織區駕駛人駕駛需求變化,利用行車風險場模型統一表示車輛行駛時的交互風險;采用隱Markov模型識別車輛換道意圖;通過深度置信網絡在線學習機(DBN_OSELM)模型對輸入特征進行多維度擴展和融合,提高交織區軌跡預測的準確率;最后,基于CitySim數據集對所提方法進行評估。結果表明:模型能以較高的準確...
質子交換膜水電解流道結構優化研究————作者:蒲東義;張硌;胡松;陳東方;李躍華;徐曉明;
摘要:研究了質子交換膜電解電池(PEMEC)內流場結構對于水電解反應物質的傳輸與轉移的影響。通過仿真軟件COMSOL建模,改變PEMEC流道寬度與流道脊寬度之比(流道脊寬比,γ)與流道數目(λ),研究在流道寬度固定為1 mm的情況下,γ與λ變化對PEMEC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γ=1時的電解質電流密度最高,比γ=2時的電池電流密度高6.9%,比γ=3時的電流密度高13.8%;當λ增加時,PEMEC性能...
雜化氮化硼復合相變微膠囊懸浮液的設計及在PEM燃料電池冷卻中的應用————作者:周怡彬;唐愛坤;王貞濤;蔡濤;
摘要:為解決燃料電池液冷介質熱電性能的兼容問題,該文設計制備了一種基于雜化氮化硼復合相變微膠囊的潛熱型功能流體。通過系統的測試和表征對比了多種相變微膠囊和懸浮液樣品的物性和換熱能力,并將功能流體應用于質子交換膜(PEM)燃料電池冷卻過程中,分析了相變微膠囊的摻混濃度對電堆輸出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相變微膠囊的加入最高可以使基液的換熱能力提高3.61倍,而對PEM燃料電池輸出性能的提升可高達8.6%。相比...
基于Gauss過程分數位回歸模型的鋰電池SOH估計————作者:張金秀;閆彩紅;任桂周;
摘要:為了提升鋰電池使用安全性,延緩其壽命退化,提出了一種Gauss過程分位數回歸模型的鋰電池健康狀態(SOH)方法。該模型結合了準Gauss過程回歸與非平穩時間序列分析以及分位數回歸的優點,可有效處理健康特征數據非線性及時變性問題,具有模型參數的自適應調節能力,從而提升SOH估計的精確性和魯棒性;通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電池數據集,基于不同溫度的數據驗證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結果表明:該模型的SOH估...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及重點標準研究與展望————作者:孫航;張路;季國田;
摘要:該文基于《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在全面分析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以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汽車電子及綜合安全為核心的智能網聯領域標準研制路徑以及國際標準法規協調方向。通過研究駕駛自動化系統的技術體系以及典型產品和應用場景,提出了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的標準體系框架及標準制定路線;通過梳理車載網聯通信技術及應用場景,提出網聯功能與應用標準體...
某電動汽車側面柱碰工況門檻梁截面參數優化————作者:榮海;蔣建中;姚再起;馬凱;
摘要:某電動汽車側面柱碰工況電池模組截面峰值力(Fmax)超標,為提升電池碰撞安全性,同時實現車身輕量化,開展門檻梁截面參數優化。選取26個厚度及位置參數作為優化變量,以減小Fmax和門檻梁質量作為目標,以電池模組最大擠壓變形量(dmax)和塑性應變(εpmax)作為約束。首先通過最優Latin超立方生成樣本,基于樣...
基于力學性能安全的ATV桁架式車身輕量化設計————作者:包宏立;陸思思;劉曾禹;閆凱波;朱文青;舒洋;
摘要:針對特種全地形車(ATV)桁架式車身安全與輕量化需求,該文提出協同靜動態力學性能輕量化方法,開展某特種ATV桁架式車身輕量化設計。通過有限元分析獲取車身結構靜動態力學特性,建立基于力學性能安全的ATV桁架式車身輕量化優化模型;結合靈敏度分析和主效應分析提取桁架式車身關鍵設計變量,開展試驗設計獲取輕量化設計樣本點,構建最小二乘法(LSR)-徑向基函數(RBF)混合代理模型,提出協同靜動態力學性能輕量...
基于整車動力學的EMB線控制動系統功能安全概念設計————作者:狄亞格;周健;陸杰;秦嘉;魏妤沁;王淙進;郝朝陽;繆雪龍;
摘要:為了提高面向智能車輛的電子機械制動(EMB)系統的安全性與魯棒性,開展了相應的功能安全概念設計。在ISO 26262標準的基礎上,并結合產品開發現狀,采用故障注入的仿真方法,獲得了車身在EMB失效時的運行規律,為故障發生時危害的嚴重度和可控性評判提供了數據支撐,有效解決了EMB系統數據庫不足的問題,并實現了嚴重度和可控性的量化分析。開展了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HARA),得到了10個功能安全目標及其...
純電車型側面柱碰近端乘員損傷特征及保護————作者:郭建保;康巍;鞠春賢;王剛;劉闖;
摘要:針對純電車型在側面柱碰工況中近端World SID 50th假人手臂不易抬起導致胸部傷害高的問題,提出了側面柱碰撞手臂運動理論分析方法,然后結合整車碰撞中乘員和車體運動響應及車體變形模式分析,揭示了純電車型近端假人不易抬手臂原因,確定了側氣囊抬手臂的關鍵設計參數。制定使假人各部位受力分布均衡保護策略,并通過整車試驗驗證了策略有效性。結果表明:經優化后,側面柱碰近端乘員總體得分...
基于全樣本數據的三軸貨車外廓分布特征與比功率分析————作者:侯珊珊;陶超;杜江;胡祖敏;徐進;
摘要:為提升交通安全,減少重大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并為公路相關設計標準/規范的載貨汽車設計車輛參數修訂提供依據,研究了中國載貨汽車的比功率(功率與車輛總質量的比率)分布特征。運用統計學,分析了“卡車之家”網站上中國大陸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和比功率的分布,確定了三軸貨車的外廓尺寸和比功率最低值的推薦值。結果表明:自卸車和載貨車的車身寬度比較接近,都是分布在2.5~2.55 m,但自卸車的車身長度和軸距均比載貨...
考慮駕駛意圖的P2.5-PHPS純電與發動機切換協調控制————作者:羅勇;李莉莎;韋永恒;李豪;孫強;
摘要:為保證P2.5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PHPS)由純電驅動模式向發動機驅動模式切換過程的平穩性,對該模式切換過程中雙動力源和雙離合器(DCT)動態協調控制策略開展研究,并搭建系統模型對控制效果進行仿真分析。將P2.5-PHPS純電至發動機驅動模式切換過程劃分為不同階段,建立系統多階段模式切換過程動力學模型。利用P2.5驅動電機扭矩響應快速的優勢,補償發動機和離合器扭矩響應滯后引起的波動,結合駕駛員操作...
基于多目標優化的液冷板散熱性能分析————作者:邱帥帥;張甫仁;孫世政;陶遠兵;陶佳輝;譚海坤;
摘要:為了提高冷卻板的冷卻性能和解決壓力損失大的問題,采用一種復合X型通道液冷板結構來研究鋰離子電池的散熱性能。以通道傾斜角、通道位置及入口通道上下夾角為設計變量,通過目標函數(平均溫度、溫度標準差、壓降)得到液冷板的綜合冷卻性能,進而確定液冷板的最優結構參數;通過單體電池實驗,得到電池在不同放電倍率下的產熱量及溫升特性;采用Latin超立方體(LHS)在設計空間內抽取70組樣本點,基于近似模型(RSA...
減阻裝置對平頭貨車氣動特性影響的分析及優化————作者:吳素珍;丁祺睿;
摘要:為減低側風環境下平頭貨車的氣動阻力系數,提高行駛穩定性,提出安裝減阻裝置和優化造型參數的減阻方案。采用空氣動力學數值模擬技術,在0°~15°間6種橫擺角下分別研究了安裝導流罩、尾流板、復合減阻裝置的平頭貨車簡化模型的氣動特性,并基于自適應協同優化算法(SHERPA)對安裝復合減阻裝置的模型進行參數優化。結果表明:導流罩在橫擺角為12°時減阻效果最佳,減阻率為17.0%;尾流板的減阻率在無側風時達到...
面向自動駕駛的遠程多維信息實時交互系統設計————作者:曹莉凌;劉君麗;金升燁;曹守啟;周國峰;
摘要:為了提高低速、半封閉場景下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該文設計了一個基于第2代機器人操作系統(ROS2)框架的客戶端/服務器(C/S)模式遠程多維信息實時交互系統。采用數據傳輸融合技術,即配合多種數據預處理算法和統一的網絡傳輸協議,實現了圖像、點云和車輛狀態信息的高效傳輸和實時交互。結果表明:在優良網絡條件下,該系統的平均延時低于0.063 s,接收頻率與發送頻率幾乎相等,丟包率不超過3.5%...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稿件要求(節錄,2024年)
摘要:<正>本刊只刊登首發稿。來稿應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具有創新;文字流暢,結構合理,立論科學,推理嚴謹;正確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包括量名稱、量符號與量單位)、數字用法、標點符號。如果為涉密項目產出論文,作者須提交所在單位的保密審批意見。為保證作者的署名權和知識產權,要簽訂《出版合同》,全體作者應在《出版合同》上簽名。本刊編輯部在收稿后60天內,經外審評閱后確定該文是否錄用。紙質學報出版后...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24年第15卷總目次
摘要:<正>~
《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征稿簡則
摘要:<正>《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原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學術期刊(2023年改為雙月刊),公開發行。每論文配有唯一的DOI號。現已被國內外多家著名檢索機構收錄,包括荷蘭《文摘與引文數據庫》(Scopus)、俄羅斯的《文摘雜志》(AJ, VINITI, Abstracts Journal)、《日本科學技術...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