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環境保護
關注()《環境保護》雜志創刊于1973年,由郭沫若同志題寫刊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主管的國家級環境保護類期刊,環境保護部工作指導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創刊近40年來,在國家環境保護部門的領導下,作為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綜合性期刊,《環境保護》雜志積極貫徹國家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規,宣傳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成就、經驗和做法,引導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高校、NGO組織等參與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雜志設"資訊快遞"、"政策導航"、"特別關注"、"觀察思考"、"國際瞭望"、"環保漫筆"、"一線來風"等欄目,著力以"權威的政策解讀、深度的形勢分析、實用的業務探討"為宗旨服務讀者,全力搭建環保領域的溝通交流平臺,致力于打造凝聚環保事業的旗艦刊物。
《環境保護》雜志發行對象: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兩院院士;國家、省、市、縣(區)等四級行政部門主管領導及環保廳(局)負責人;全國各級環境監察、監測機構、評價單位;石油化工、鋼鐵、冶金、建材、造紙、電力、機械制造、煤炭、水利、農林等各行業的管理者和技術人員;全國大專院校、各類科研院所、圖書館等。
環境保護雜志欄目設置
資訊快遞、政策導航、特別關注、觀察思考、國際瞭望、環保漫筆、一線來風、特稿、法制與管理、工程與技術、監測與評價、生態與自然保護、論壇、清潔生產、技術開發
環境保護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擴展版)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資源環境與工程
《資源環境與工程》為地學綜合類科技雙月刊。 由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主管,湖北省地質學會、湖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中南局四家主辦。
環境保護最新期刊目錄
在生態環境法典編纂中完善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忠梅————作者:羅敏;
摘要:<正>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法治體系建設實現歷史性飛躍,生態文明法治規范體系趨于成熟、實施體系基本定型、監督體系日益清晰,中國在全球環境治理的秩序塑造中也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這些變化離不開每年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從提出設立環保法庭、設立環境公益訴訟,到長江保護法的制定、環保法的修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呂忠梅在每一屆履職過程中均圍繞法律法規提出議案、提案...
數字賦能“無廢城市”建設的金華經驗與啟示————作者:譚榮;吳立新;石敏俊;
摘要:“無廢城市”建設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浙江省金華市先行探索數字賦能點源固體廢物管理,并推廣至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本文總結了金華市數字賦能“無廢城市”建設取得的積極成效,并從數字賦能、政策體系、市場和社會作用方面闡釋金華市建設“無廢城市”的經驗和啟示
生態環境修復行政協議的規范建構————作者:韓梅;
摘要:我國現行環境行政法中存在諸多針對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的行政命令條款,但由于行政命令機制在責任追究過程中存在種種弊端,其實際執行情況并不樂觀。為緩解這一矛盾,本文提出可針對部分生態環境修復責任設立環境行政協議,以替代行政命令。其正當性在于,一方面,現代行政法的理念已由“管控—命令式”轉向“協商式”;另一方面,公法中生態環境修復責任的承擔方式具有靈活性,具備行政協商的前提。具體到法律規范的建構,本文建議在...
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合作動力研究——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為例————作者:俞鵬;
摘要:隨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推進,傳統碎片化治理模式難以滿足跨區域生態治理需求,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模式應運而生。動力機制是實現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有效運轉的關鍵要素。本文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為例,探討跨區域生態協同治理合作動力機制,構建起正向作用力與反向作用力模型,并剖析了各因素的作用機理。研究發現:合作動力源于利益訴求與契合點的結合,并依托正向作用力(引力、壓力、推力)和反向作用力(阻力)等多...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路徑——以湖北省綠松石礦產資源為例————作者:羅理婷;
摘要:<正>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支撐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然而,礦產資源的開發往往伴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如何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以湖北省的綠松石礦為例,對礦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進行了思考
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摘要:<正>2025年全國兩會,“生態環保”“美麗中國”依舊是大家關注的熱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科技創新、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生態文明法治體系建設、綠色轉型積極建言獻策,為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美麗...
深化改革 全方位確立排污許可制度的核心地位——《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解讀————作者:李摯萍;高浩然;
摘要:《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實施方案》是生態環境部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首個改革文件,其宗旨在于深化排污許可制度改革,確保排污許可制真正成為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的核心制度。對方案內容進行分析與解讀,可以發現《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度實施方案》強化了排污許可制度對固定污染源管理的內在統攝力,同時增強了排污許可制度與其他環境管理制度的連通性及協動性。該方案實際上是對排污許可制度管制工具性的凸顯,必將大大...
扎實推進農村環境整治 著力打造徽風皖韻美麗鄉村
摘要:安徽省以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積極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整治,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介紹了安徽省聚焦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持續抓好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具體舉措和實踐經驗,以期為各地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借鑒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收官戰 譜寫美麗湖南建設新篇章
摘要:湖南省在2024年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以及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湖南省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然而,當前仍面臨生態環境質量短板凸顯、綠色低碳發展要求更高、環境風險化解任務艱巨等挑戰。為堅決抓好2025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湖南省錨定“美麗湖南”建設目標,貫徹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三大方針,把握發展與保護、整體與局部、當前與長遠等五個...
以高水平生態保護賦能高質量發展 打造美麗重慶新典范——專訪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作者:劉偉;
摘要:<正>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重慶市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環境保護》雜志對話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探討重慶市在2025年如何以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契機,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建設好美麗重慶
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范適用的困境與突破————作者:李幸潔;王謙謙;
摘要:規范適用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是提升生態環境領域行政執法水平的基礎環節,也是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必經之路。作為行政自制規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的性質介乎法律規范和具體行政行為之間,一般應當直接適用,個別情況下可以合理地調整適用。從執法情況來看,我國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裁量基準面臨虛置和僵化適用的雙重困境。其原因包括部分裁量基準“自我規范”能力缺失、行政問責機制與“規范適用”目標脫節、司法審查機制未發...
我國水資源用途分類制度的問題及完善建議————作者:孫文亞;殷文杰;
摘要:水資源用途分類制度有利于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提高水資源管理效率。本文在梳理我國有關水資源用途分類的法律規范的基礎上,指出在分類標準和用水順序兩方面存在不統一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主張應該統一法律法規中水資源用途分類的規定并明確各水資源用途的用水順序,以期促進我國水資源用途分類制度的完善
我國塑料污染治理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及建議————作者:種珊;熊華文;
摘要:當前,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形勢嚴峻,塑料公約談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以包裝為主的塑料制品即將遭遇歐盟綠色貿易壁壘,與此同時,塑料循環經濟已成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重要領域,這些都將對我國塑料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我國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經過10多年持續治理,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愈加精準,塑料污染治理試點示范卓有成效,廢塑料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完善,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貢獻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然而,隨著國...
強化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 促進企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作者:本刊編輯部;
摘要:<正>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是強化企業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主體責任與意愿、提升企業應對氣候風險能力與透明度、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重要舉措。近日,生態環境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企業溫室氣體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見》,提出構建企業溫室氣體信息披露的配套技術規范體系、豐富和拓展企業溫室氣體信息披露形式和渠道、豐富企業溫室氣體信息披露的應用場景、引導第三方機構參與企業溫室氣體信息披露的市場化...
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作者:李雨桐;
摘要:<正>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廣東省是我國第一經濟大省,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始終走在前列,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環境保護》雜志對話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曉霞,探討“十四五”時期美麗廣東建設取得的成績、深入推進美麗廣東建設工作部...
科技賦能生態治理 創新驅動綠色轉型——專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李海生————作者:羅敏;
摘要:<正>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列為重點任務,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更深層次邁進。面對碳達峰窗口期和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緊迫挑戰,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兩會代表委員圍繞“美麗中國”目標展開了“中國綠色發展”的新思考。《環境保護》對話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李海生,揭示代表眼中科技創新如何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從政策文本融入百姓生活,如何使生態環保法治藍圖成...
法規與政策協同:新污染物治理的法治路徑與管理創新————作者:孫佑海;
摘要:新污染物治理是全球環境治理的前沿挑戰,我國通過制度創新與規則重構,構建了“源頭防控—過程監管—末端治理—協同推進”的全鏈條治理體系。本文結合立法設計與管理實踐,探討在法規與政策協同視域下,堅持風險預防、污染者負擔、協同治理等原則在新污染物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動態清單制度、全生命周期監管、經濟激勵機制等制度工具的實施路徑,提出應對科學不確定性、責任認定難題和高昂執行成本的解決方案,從而為全球新污染物治...
推動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現狀及路徑————作者:孟小燕;李穎明;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是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內在要求,也是減少生活領域碳排放、提升公民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國正處在人均消費趨增階段,推動廣泛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為此,本文建議從消費端、供給端和管理端協同發力,加強對全民綠色低碳生活的頂層設計和行動指導、拓展多樣化的宣傳形式與內容、完善綠色低碳生活的管理規范...
論我國濕地保護立法與流域立法的沖突與協同——以長江流域立法為切入點————作者:張梓太;林宸宇;
摘要:我國環境立法正經歷由“要素式”逐步轉向“綜合性”的重要變革。由于濕地保護立法與流域保護立法的調整對象存在重疊,兩法需協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作為這兩類立法的典型代表,目前面臨著立法理念耦合不足、部門職責交叉重疊、法律規則適用沖突三大協同困境。為推動我國環境立法體系化,提高流域與濕地保護的整體效能,應修正與銜接兩法的立法理念,推動流域與濕地一體化保護;完善...
著力推動機關黨建高質量發展 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作者:孫金龍;
摘要:<正>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不斷加強政治機關建設,持續提升機關黨建工作水平,各級黨組織管黨治黨意識明顯增強,黨員干部精神面貌進一步改善,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的重要成果,為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