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科普研究
關注()《科普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科普研究所創辦的目前國內唯一的以科普理論和實踐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刊物。本刊以促進科學技術普及理論的研究、推動科普事業的發展為辦刊宗旨,以百家爭鳴、探索求是創新為辦刊方針。本刊創辦20多年以來,積累了豐富的辦刊經驗,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以其特有的學術性、史料性、文獻性等特點,受到黨政有關部門和科普理論研究者、科普工作者的歡迎和重視。
《科普研究》是專家學者和實踐工作者發表研究成果、探討科普理論的共同平臺。2005年10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科普研究》作為正式出版刊物公開向社會發行,并于2006年4月出版了創刊號。目前,刊物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為中國科普研究所?飪热輰⒁钥破绽碚摰膶嵶C研究為主要方向,同時涉及關注重大科普事件對社會的影響,綜述科普事業發展,評析優秀科普作品,跟蹤國內外科普理論研究的動向等領域!犊破昭芯俊返哪繕耸牵红畛T戶之見,搭建學術講臺,鼓勵多種觀點,振興科學傳播,希望這個中國唯一的科普學術刊物能夠成為中國學術界和西方學者創新觀點集萃的花園,為中國的科普研究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普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專稿、研究論文、人物、作品評析、隨筆
科普研究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知網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閱讀推薦:自然密碼
《自然密碼》雜志,創刊于2009年,是中國第一份向青少年介紹大自然知識、講述動植物故事的專業科普雜志。雜志致力于做“讀者最喜愛的專業科普期刊”,內容涵蓋動植物、氣象、地理、探險、科學之謎等多個方面,選取國內外權威學者投稿,并由編輯精心編排,創刊至今,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科普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政策變遷的歷程、演進邏輯與未來展望————作者:賀茂斌;任鵬;
摘要:“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是國家首次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設立的科普專項,自2006年實施以來,以滿足基層科普需求為核心,聚焦解決科普服務“最后一公里”難題。研究發現,“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經歷了發軔、拓展、轉型和深化四個階段,政策變遷強制性與誘致性協同演進,央地協同與社會參與共同作用,不斷實現基層科普效率提升和社會公平的雙重目標。政策演進過程呈現政策工具創新與路徑依賴交織、資源配置效率存在結構性矛盾、政策...
以客戶旅程圖提升觀眾參觀科技館體驗——以中國科技館為例————作者:苑曉;饒榮亮;薛珂;魏東;
摘要:本研究以中國科技館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了如何利用客戶旅程圖來提升觀眾參觀體驗。研究通過分析觀眾特征和行為,繪制了觀眾畫像,進而繪制了客戶旅程圖,覆蓋了典型觀眾參觀中國科技館的全過程。研究發現,客戶旅程圖可以有效揭示觀眾在關鍵環節的情緒波動,特別是購票、就餐和離館時的不滿。針對這些痛點,采取了優化退票流程、增加就餐空間、盡早開放文創商店等措施,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觀眾參觀體驗。運用客戶旅程圖提...
歡迎投稿、歡迎訂閱
摘要:<正>《科普研究》(雙月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普研究所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本刊以“促進科普理論研究,推動科普事業發展”為宗旨,設有“科普能力”“科學素質”“科學教育”“科學與社會”“實踐探索”等欄目,主要刊載科普及相關領域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力推學術精品力作,持續致力于促進科普學術繁榮和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現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論文關鍵詞寫作指南
摘要:<正>3~5個實詞為宜,盡可能選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關鍵詞應是從題目名、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選出來能反映論文主題、論點、技術關鍵點等的詞或詞組,應緊扣文章主題,按重要性進行排列。關鍵詞是文章的眼睛,同時也是方便他人準確檢索和獲取論文的重要標志詞,一般請勿使用“分析”“研究”“對策”“建議”等無效檢索詞
論文摘要寫作指南
摘要:<正>摘要以報道性文字形式為宜,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重點在于結果和結論。具體地講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對象和范圍,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重要的結論,有時也包括具有情報價值的其他重要信息。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擁有與文章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篇幅以300字左右為宜
第十一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州閉幕
摘要:<正>11月15日,由科學技術部主辦,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等單位承辦的第十一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在廣東科學中心圓滿閉幕。來自全國各地的74個代表隊、247名選手經過為期3天決賽的角逐與較量,來自中國氣象局代表隊的牛芊茵、黑龍江代表隊的于尚洋等10名選手憑借出色發揮,成功獲得特等獎,摘下2024年“全國十佳科普使者”桂冠。大賽還評出一等獎30名,二等獎60名,最具網絡人氣獎10名,三等獎和專項獎若干名
幼兒園循證式科學實踐教學的模式與案例研究————作者:馮艷慧;郭啟華;林晨;張金寶;
摘要:幼兒園科學實踐教學是一種強調幼兒在行為實踐、認知探索和社會互動三大領域中深度參與的教學活動。然而,當前幼兒教師將科學教育等同于常識教育,將科學探究等同于動手操作的現象大量存在,教師的科學實踐教學存在較為嚴重的經驗化與主觀化傾向。而循證教學作為一種基于證據、事實進行決策和實踐的教學模式,因其可以提高教學的理性化和科學化水平而備受關注。本研究首先對幼兒園循證式科學實踐教學進行了理論闡釋,然后采用循證教...
高端科研成果科普化的路徑——基于對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原子鐘科普的案例分析————作者:錢逸濤;楊凱;王金媛;徐震;
摘要:高精尖科學裝置是高端科研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子鐘作為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關鍵核心裝置,近年來逐漸被大眾熟知,本文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光機所”)原子鐘研究成果的科普實踐為案例,綜合考察了上海光機所原子鐘科普的主體、形式、內容及其基本特點。研究發現,科學家團隊是推動高端科研成果科普化的重要力量,沉浸式科普是重要方式,而國家重大科技戰略則是重要契機;谘芯堪l現,本文認為...
提升科學素質 賦能共同發展——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綜述————作者:張亞瓊;趙宇菲;張志敏;張之豪;蔡書紅;
摘要:<正>2024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于12月5—6日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以“提升科學素質,賦能共同發展”為主題,設立4個單元,舉辦專題論壇、科普大咖談、圓桌對話等16場學術交流和活動,吸引20多個國家的政府機構、科技組織、科普場館、大學和研究機構,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等400余人參會。與會代表圍繞前沿科普服務科技創新、多元主體協同促進公眾科學素質提升、新技術應用賦能科...
中國出海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傳播的現狀、困境和應對策略分析————作者:張志敏;王艷麗;劉曉慧;鄧成英;
摘要:中國出海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傳播對企業發展和國家科技形象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中國出海企業已經具備一定的國際科技傳播意識,基建、機械重工等領域企業基于其良好的科技實力,通過構建海外媒體科技傳播矩陣,編制與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和高校的合作網絡等以宣傳產品、技術及企業品牌。但是,中國出海企業開展國際科技傳播還面臨系統化政治輿論風險,缺乏官方權威和專業力量的支撐,欠缺以本土化視角講故事的能力等挑戰,應從提升...
數智時代科普短視頻創作者的角色困境、歸因澄明與破局路徑————作者:金夢瑤;陳玲;
摘要:科普短視頻創作者在實現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日益澎湃所激蕩起來的角色沖突卻使科普短視頻創作者陷入不同程度的角色困境。本研究以社會角色理論為分析視角,從角色內外兩方面解析科普短視頻創作者角色沖突的具體表征,并進一步揭示造成其深陷角色沖突之困的內在致因。為破此困局,科普短視頻創作者應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觀,在創作中始終堅守人的主體性地位,回歸到“...
科普高質量發展 助力現代化建設——2024年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綜述————作者:付文婷;邢蕊;
摘要:<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科普作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推動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其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2024年12月6日,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三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其以“科普高質量發展,助力現代化建設”為主題,為探討科普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和新策略搭建平臺。論壇主要圍繞全球公眾科學素質提升、科學教育、科普和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科普服務人口高質量發展、科普服務人類交...
《科普研究》2024年總目次
摘要:<正>~
科學資本視角下鄉村初中生科學職業理想的現狀及提升對策——基于廣西2022名鄉村學校初中生的調查數據————作者:高瀟怡;羊宇弘;
摘要:初中階段是青少年科學職業理想發展的關鍵時期,初中生的科學職業理想研究是科學教育研究領域中的重要話題。其中,鄉村初中生的科學職業理想研究更是學界和社會的重點關切。已有研究發現,鄉村初中生的科學職業理想表現不佳。本研究引入科學資本概念工具,對廣西2 022名鄉村學校初中生開展問卷調查,利用有序邏輯回歸和邊際效應分析,探查科學資本不同要素對我國鄉村初中生科學職業理想現狀的影響效果。研究發現,科學資本水平...
中小學生科學職業期望群體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川渝地區4211名中小學生的調查數據————作者:鄧磊;譚彬;
摘要:科學職業期望對培養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對川渝地區4 211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一方面,中小學生科學職業期望及各影響因素均存在顯著的性別、城鄉和學段差異?茖W自我效能感和父母因素對女生影響更大,父母因素對鄉鎮學生影響更大,科學參與對高中生影響更大。另一方面,科學身份認同、科學自我效能感、科學參與、同伴因素、父母因素均對中小學生科學職業期望具有顯著影響,其中科學身份認同的影響程度最大。...
百廿年我國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政策:歷史回溯、主要特征和未來展望————作者:劉蘇閱;王凌皓;
摘要: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建設是新時代培育學生科學精神、做好創新素質“孵化”工作的關鍵著力點。縱觀歷史發展歷程,20世紀初至今的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政策經歷了萌芽與嘗試、奠基與探索、調整與恢復、深化與推進、創新與優化5個階段,并實現了4個方面的轉換:在價值取向上實現了從社會本位到人文本位的轉變回歸;在目標指向上實現了從服務社會建設到發展科學素質的迭代更新;在內容選擇上實現了從普及知識到綜合性課程的不斷完善;在評...
技術工具視角下的人工智能科普服務:創新、風險與對策————作者:王挺;邵華勝;王麗慧;
摘要:人工智能正引領一場前所未有的技術工具革命,推動科普服務全流程創新。作為靈感激發、內容生成、全天候把關、場景搭建、定位、數據收集、數據處理等工具,人工智能重新塑造了科普創作、審核、傳播和評價模式,大幅提升了科普服務的效率、質量、廣度、精度和科學性。但基于技術工具的局限,其無中生有的“幻覺”等風險也隨之而至,可能沖擊科普人員的權威性和主體性,反噬科普服務的根基,不利于加強科普服務價值引領。為此,在科普...
開放科學的公眾科學轉向:政策工具視角下國際開放科學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作者:姜天海;賈萍萍;張增一;
摘要:國際開放科學政策近年呈現明顯的公眾科學轉向,開放科學政策如何理解和推動公眾科學是推進科學與社會協同共享、共創的關鍵課題。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視角,通過文本分析方法解構國際開放科學政策內容,探索不同類型機構的政策設計及側重。結果顯示,國際開放科學政策關注由傳統的公眾科學普及轉向公眾科學參與,不同類型機構在政策工具結構和具體政策設計上有所差異。我國未來制定科技與科普政策時可參考國際經驗,在政策設計之初融入...
中國公民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現狀及對科普供需的啟示————作者:胡俊平;董容容;唐德龍;高宏斌;
摘要:科技信息的傳播渠道是科學普及的關鍵要素之一。本文基于2023年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描述我國公民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的現狀,揭示當前互聯網在公民獲取科技信息渠道中的重要地位,并呈現公民使用社交平臺、專門科普網站等互聯網平臺的變化態勢。通過分析不同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城鄉公民獲取科技信息渠道的差異,討論了數字化發展趨勢下科技信息的傳播渠道與公民自身特征和需求之間的關系,闡明了需彌合數字...
科技館對公民科學素質的影響分析及提升對策——基于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的實證研究————作者:郟超超;李秀菊;劉玉花;高宏斌;
摘要:科學素質是國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科學素質對公民自身成長和國家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萍拣^是公民科學素質提升的重要資源之一;2023年第十三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數據,本研究分析發現:公民參觀科技館能大幅提升科學素質,特別是在科學方法、精神和能力維度;參觀科技館對科學素質弱勢群體幫助更大,有助于縮小性別、城鄉和區域之間的公民科學素質差異;诖,本研究提出要擴大科技場館的覆蓋面,提高科技館服...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