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地震工程學報
關注()地震工程學報雜志
主管單位:中國地震局
主辦單位:蘭州地震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地震學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國內統一刊號:62-1208/P
國際標準刊號:1000-0844
郵發代號:54-28
北大核心期刊
《地震工程學報》雜志簡介
《地震工程學報》Chin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Journal原:《西北地震學報》(季刊)曾用刊名:西北地震學報,1979年創刊,以報道和交流西北地區及全國地震科學領域內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進步為宗旨。
《地震工程學報》主要內容有:地震基礎理論(地球物理學、地震學、地震地質學、流體地球化學、地震工程學、災害學等),地震觀測技術與預報方法,工程項目的地地震安全性評價與工程探測、工程抗震、防震減災規劃措施,以及相關交叉學科。適合廣大地震工作者、防災減災部門管理人員及相關地球科學工作者閱讀。
《地震工程學報》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
《地震工程學報》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449;總被引頻次:656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735;綜合影響因子:0.524
《地震工程學報》榮譽:
中國地球物理學類核心期刊、中國地震局優秀科技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地震局科技期刊三等獎、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
《地震工程學報》欄目設置
論文、綜述評述、短文、研究簡報、爭鳴園地、會訊、書證。
《地震工程學報》投稿須知: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篇幅以2200-8800字為宜。2200字左右為1個版面。
3.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校”制度。
6.來稿一經采用,雜志社將發出《用稿通知單》,出刊迅速,刊物精美,稿件確認刊載后,贈送當期雜志1冊。
地震類期刊推薦:《地震學報》是中國地震學會主辦的地震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內容包括:以刊登地震科學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成就為主,也登載一些與地震有關的地球物理、 地震地質、工程地震等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及研究簡報;登載本學科不同學術觀點的文章;登載與地震科學有關的評述文章;介紹地震科學及與其有關的重大學術問題的研究現狀和進展;反映地震科學及其有關的科技工作動態。
地震工程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爆破振動傳播規律及控制技術研究進展————作者:喬雄;黃錦聰;楊鑫;扈士靜;
摘要:在各種由爆破作業引起的危害中,爆破振動的危險性最大,對周圍環境和結構安全構成顯著威脅。為給爆破振動研究工作提供參考,首先回顧爆破振動理論在國內外的發展歷程,詳細介紹關鍵的理論研究進展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總結爆破振動傳播規律的研究現狀,并對高程放大效應和空洞效應進行闡述;梳理不同國家關于爆破振動安全判據的標準。其次從能量源、傳播介質和傳播過程三個方面,對爆破振動控制技術進行細致的分類討論,并介紹...
往復荷載作用下不同跨剪比裝配式高強度鋼混結構中對拉螺栓易損性測試————作者:張吉紅;徐繽榮;
摘要:文章分析在地震作用下,不同跨剪比對裝配式高強度鋼混結構中對拉螺栓這一關鍵連接部件的穩定性的影響。制作跨剪比分別為1.0、2.0、3.0的三種裝配式高強度鋼混結構試件,并通過往復荷載試驗裝置向試件施加荷載,模擬地震效果,并采用易損性測試、強度退化測試、剛度退化測試以及能量耗散測試等方法,評估試件在荷載作用下的易損性。研究結果顯示,跨剪比為2.0和3.0的試件在對拉螺栓處的損傷概率較高,螺栓處出現顯著...
玄武巖和聚丙烯混合纖維改良西寧黃土力學和熱學特性分析————作者:王云;李輝;孫淵;樊琦;趙明澤;
摘要:為系統研究不同類型纖維及其組合方式對黃土力學性能的影響機制,以青海省西寧市某地黃土為研究對象,開展玄武巖纖維、聚丙烯纖維及二者混合纖維的加筋效果對比試驗。通過常規三軸試驗,確定出適合西寧地區單體纖維的最佳摻量和混合纖維的最佳摻量比,并探討在不同含水率(10%、12%、14%、16%、18%)和不同凍融循環次數影響下素黃土和混合纖維加筋黃土的力學和熱學特性;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從微觀結構的...
含冰量分布差異對凍土樁基礎承載性能影響的模擬研究————作者:王博通;高檣;阿布拉江·買買提;張鳳江;向書華;陳鋼;
摘要:探究多年凍土區樁側凍土含冰量差異對樁基礎承載性能的影響,不僅有助于凍土區樁基礎的設計施工,而且對樁基礎變形防控有重要指導意義。利用ABAQUS有限元軟件,模擬計算樁側不同含冰量分布模式下樁基礎的荷載傳遞和承載力。樁側含冰量分布模式設置為:倒梯形(含冰量沿樁深減小)、燈籠形(含冰量沿樁深先增大再減弱)和正梯形(含冰量沿樁深增大)。結果表明:盡管樁側總體含冰量相同,樁基礎的承載性能受樁側土體的含冰量影...
貝葉斯概率統計預測模型在三峽工程水庫地震重點監視區地震預測中的應用與檢驗————作者:凌江筑;廖欣;姚運生;石云;錢建秀;胡陳悅;秦維秉;
摘要:水庫地震是由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地震活動,具有群發性、高頻次和大烈度的特點,對其進行預測研究有助于評估水庫地震災害風險。將三峽工程水庫地震重點監視區劃分為若干個1 km×1 km的預測單元,運用貝葉斯概率統計預測模型,依據庫水深度、巖體類型、區域構造應力狀態、斷層活動性、巖溶發育程度、庫水透水深度、與庫水溝通關系、地震活動背景8個誘震因素,預測誘發震級的概率。結果表明:在重點監視區,以碳酸鹽巖為主的...
地表/井下加速度反應譜比值與地脈動HVSR相關性研究————作者:王玉石;張雅瓊;李小軍;李敏;段建斌;
摘要:盡管地脈動水平/豎向傅里葉幅值譜比(HVSR)法尚存在基礎理論欠缺,但已被廣泛應用于場地條件參數估計與地震動場地效應研究中。對地脈動HVSR予以改進,建立用之估計地震動作用下地表/井下加速度反應譜比值(SBSRa)的經驗方法,可使利用地脈動現場觀測數據估計地震動放大系數成為可能,進而為地震動場地效應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基于日本KiK-net臺網中589個臺站的296 958組強震動加速度記錄,利用地...
2024年地震災害全球概覽————作者:李美儀;馮蔚;王武星;錢庚;
摘要:利用多種途徑搜集到的地震災害信息,整理2024年全球地震活動和受災情況,繪制2024年災害地震分布圖,分析形成重災年的地震震級特征;對導致人員傷亡的地震災害信息和損失情況進行全面匯總,并對重大地震災害進行深入分析,總結2024年全球地震災害的主要特點。相較于往年的地震事件,2024年全球地震活躍度較低,未出現8級或更高級別強震,7級及以上地震的發生頻率也有所下降。2024年全球地震災害表現出傷亡輕...
自復位支撐結構設計屈服點確定方法研究————作者:王濤;孔濤;孟麗巖;潘蕊;潘雨桐;
摘要:確定結構設計屈服點是建立等延性彈塑性位移反應譜的關鍵問題,文章提出一種自復位支撐結構設計屈服點確定方法。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設計方法設計三層和五層自復位防屈曲支撐鋼框架結構,分析設計屈服點對直接基于位移設計方法的精度和設計結果的影響規律。研究結果表明,對于低層和多層結構,采用所提出的屈服點確定方法進行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設計時,結構延性能力能夠滿足延性設計需求;相比于傳統的設計屈服點確定方法,在8度大...
基于真實地形的山谷場地三維地震響應特征研究————作者:張超;張生海;殷珂;張濟;曾世超;
摘要:為探討典型山谷場地的地震響應特征,以北天山地區典型山谷場地為背景,還原真實地形,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分析脈沖及非脈沖地震作用下的場地位移、加速度和譜加速度響應特征。研究表明:場地地震動力響應受地形影響顯著,地表位移和加速度響應均隨著地勢的升高而整體放大,狹窄山谷區的位移響應強于寬闊山谷區,而加速度響應弱于寬闊山谷區;局部突起的山嘴地形會造成局部區域位移和加速度響應放大,非脈沖地震作用下局部加速度響...
斷層控制的蠕滑型順層巖質滑坡變形破壞機制與失穩模式————作者:郭雙楓;府金宇;張鵬;李寧;
摘要:含軟弱夾層順層巖質邊坡的穩定性是由軟弱夾層和巖體共同控制的,而軟弱夾層物理力學性質差,極易誘發順層滑坡災害。含控制斷層順層巖質邊坡的失穩機制與破壞模式一直都是巖土工程領域中高度關注的問題。基于現場調查,以黃河上游某大型水電工程壩址區右岸順層巖質邊坡為例,利用有限單元直接求解邊坡穩定性的方法建立模型,采用界面單元模擬結構面的摩擦滑動、張開和閉合,研究受F27斷層控制的邊坡發生蠕...
《地震工程學報》征稿簡則
摘要:<正>《地震工程學報》(原《西北地震學報》)是由中國地震局主管,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清華大學、中國地震學會和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創刊于1979年(刊期季刊),自2016年起變更為雙月刊,A4開本,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地震工程學研究與實踐的最新研究成果與進展,包括結構地震工程、生命線地震工程、土動力學與巖土地震工程、工程地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進展,同時刊載有關地震地質、...
考慮網殼結構失效特征的修正Park-Ang地震損傷評估研究————作者:黃建銘;劉翔;王香茹;劉濤;
摘要:為研究三維地震作用下網殼結構損傷程度,基于增量動力分析(IDA)方法對網殼結構兩種典型失效特征進行分析并加以討論。通過修正Park-Ang地震損傷模型公式相關參數項,考慮結構變形和能量兩個動力響應指標的影響,建立網殼結構損傷判別準則,提出網殼結構不同失效狀態對應的損傷性能水準。結果表明:網殼結構的失效破壞特征分為動力強度失效和動力失穩失效,修正的Park-Ang地震損傷模型可較好地評估這兩種失效模...
融合改進的Camshift與Kalman濾波的復雜環境下隔震支座位移測量研究————作者:杜永峰;熊小橋;范寧;韓博;李虎;
摘要:為解決傳統的Camshift算法在隔震工程應用時過度依賴顏色信息、易受周圍環境干擾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視覺的隔震支座位移測量方法。首先,對采集到的視頻進行圖像預處理。然后,通過調節由Canny算子獲取的目標邊緣信息和由Camshift算法得到的顏色信息的權重,生成融合信息直方圖,從而增強算法在目標跟蹤時的穩定性。當目標未被遮擋時,直接使用改進的Camshift算法來獲取目標的位置;當目標發生遮擋時...
行波激勵下多跨單索面矮塔斜拉橋主墩索塔地震響應研究————作者:趙立財;
摘要:為探究行波激勵對多跨矮塔斜拉橋地震響應的影響,選取某六跨單索面-矮塔斜拉橋為工程背景,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軟件建立全橋有限元模型,并根據相對運動法理論模擬多點激勵行為。分析橋墩墩底、橋塔塔底以及橋塔塔頂這3個關鍵位置處在多點地震動激勵作用下的內力或位移響應,并探究不同視波速下結構內力與位移的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行波激勵對多跨矮塔斜拉橋的地震響應產生顯著影響。當視波速為500 m/s...
利用面波直接反演方法研究滇西北地殼三維S波速度結構————作者:茶文劍;王偉君;張圓緣;黑賀堂;
摘要:我國滇西北地區(25°~27°N,99°~101°E)是川滇菱形地塊西邊界所在區域,由于構造運動活躍,是我國地震災害比較嚴重的地區,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孕震結構。文章利用該地區69個短周期流動臺站2020年記錄的連續波形,通過背景噪聲互相關計算和時頻分析方法,提取所有臺站對Rayleigh面波相速度頻散曲線,采用基于射線追蹤的面波頻散直接反演方法,得到研究區地下三維S波速度結構。研究結果表明,研究...
單樁式海上風機基頻計算方法及參數分析————作者:余云燕;候浩勝;孔嘉樂;
摘要:海上風機結構體系屬于動力敏感型結構,參數變化易對系統基頻產生影響。系統基頻是海上風機結構與基礎設計的關鍵,精確計算系統基頻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意義。文章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論,考慮樁-土相互作用、水體附加質量和塔筒變截面特性,采用回傳射線矩陣法建立單樁式海上風機系統橫向基頻計算方法。利用實際工程驗證該方法的精確性和有效性,并對系統基頻偏移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分析表明,樁-土相互作用、...
長周期地震動作用下穿斗式木結構民居動力響應分析————作者:郭銳;薛建陽;鄧雷;戚亮杰;
摘要:為研究具有柔性受力機制的穿斗式木結構在長周期地震動作用下的動力響應規律,運用OpenSees軟件建立帶木板墻穿斗式木結構的有限元模型;在驗證其合理性的基礎上,探究穿斗式木結構民居在長周期地震動作用下的動力損傷演化機制。結果表明:通過合理簡化關鍵節點和構件后,建立的有限元等效模型結構x向和y向的一階平動頻率與相應試驗值的誤差分別為6.5%和11.3%;等效模型的加速度放大系數沿結構層高方向的變化規律...
典型黃土場地簡支梁橋樁-土相互作用抗震特性————作者:葉晨陽;王平;周婷如;王會娟;王雅麗;于浩然;張興富;
摘要:為研究黃土場地地震動放大效應對基礎設施的影響,以某簡支梁橋為研究對象,基于有限元理論,建立考慮El-Centro波水平耦合作用的樁-土-橋梁模型,并分析其加速度響應、頻譜特性以及位移變化,以闡明黃土場地樁-土相互作用特性。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地震動峰值加速度(PGA)的增大,樁-土相對位移和樁基峰值加速度均呈明顯的增趨勢;PGA放大系數隨著高程的增加呈正比例增大,結構的卓越頻率隨著高程的增加逐漸向低...
內置開孔鋼板-鋼筋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抗震性能試驗研究————作者:夏志遠;李祎然;方有珍;姚剛峰;蔡毅敏;徐棟;
摘要:為研究內置開孔鋼板-鋼筋混凝土組合剪力墻抗震性能,以邊界條件和平面外屈曲約束條件為參數,設計制作2片開孔鋼板剪力墻和1片內置開孔鋼板-鋼筋混凝土組合剪力墻試件,并進行擬靜力試驗。根據試驗現象和實測數據,對比分析剪力墻的滯回性能、抗側剛度退化規律及耗能能力。分析結果顯示:內置開孔鋼板-鋼筋混凝土組合剪力墻實現了兩階段設計理念,即“小震時由內置鋼板與外包混凝土共同抗側,大震時外包混凝土壓潰耗能且為鋼板...
基于有限狀態機實現Davidenkov本構模型的研究————作者:董正方;李浩杰;王永鋒;金德印;
摘要:為解決傳統編程方法在實現非線性本構模型時的可維護性差、二次開發困難等問題,基于有限狀態機(FSM)原理,提出狀態模式驅動和數表驅動的兩種編程實現方法;通過對兩種編程方法的對比,認為FSM結合數表驅動的方法更適合編寫非線性本構程序;隨后對Davidenkov本構模型滯回曲線進行修正,提出兩種滯回曲線構造形式:指向失效點型和指向修正點型。改進的Davidenkov本構模型糾正了“n倍法”模型在失效后,...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