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杭州科技雜志
關注()《杭州科技》雜志簡介
《杭州科技》Hangzhou S&T Magazine(雙月刊)1970年創刊,以報導杭州市重大科技成果和活動,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發布科技政策和法規,介紹科技新動向和發展趨勢,提供技貿信息等為主。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杭州科技》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杭州科技》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67;總被引頻次:95
《杭州科技》欄目設置
焦點關注、決策參考、專訪、證文選登、科技英語。
《杭州科技》雜志投稿須知:
1、投稿時請將稿件電子版(以WORD形式)發送至本刊投稿郵箱,在稿件中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單位、電話、電子郵箱、樣刊投遞地址和郵政編碼,如需署筆名請注明;并提供作者簡介、中文摘要和關鍵詞、參考文獻等內容,具體規范要求如下。
2、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簡歷以及研究方向(任選)。
3、中文摘要:篇幅為100~300字;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3~8個。
4、參考文獻: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社:初版地,初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初版日期(版次).
(4)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5、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經發表,即付稿酬。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本刊已被國內多家數據庫收錄,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6、對以電子郵件方式投稿者,本刊均以電子郵件方式將處理結果告訴作者,請及時查收電子郵箱;對以信函方式投稿者,仍以信函方式通知作者。對未采用稿件不退原稿,請作者自留底稿;對采用的稿件,在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將作必要的修改、刪節或摘編,如不同意請說明。
杭州科技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2024浙江科技成果轉化指數》發布 杭州繼續穩居榜首
摘要:<正>2024年12月30日,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發布《2024浙江科技成果轉化指數》,杭州以473.93指數值繼續穩居榜首,遠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嘉興(指數值199.07),遙遙領先于其他設區市。從增長情況看,杭州指數值較上年增加了89.24,增幅遠高于設區市的平均值37.39。杭州各區、縣(市)指數梯隊層次不斷躍升。杭州高新區(濱江)、西湖區、余杭區、錢塘區、蕭山區、拱墅區、上城區、臨平區等8個區...
以“一心一湖一路”空間格局 打造“兩大三層多群”創新生態——余杭區環之江實驗室創新生態圈建設
摘要:<正>環之江實驗室創新生態圈(以下簡稱“創新生態圈”)作為余杭區創新生態圈建設的首圈,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為發展主線,構建“一心一湖一路”空間格局,打造“兩大三層多群”創新生態,完善“1+2+N”產業培育體系,以之江實驗室在智能計算領域“算力、模型、數據”的核心優勢,著力構建以之江實驗室為核心引擎的創新創業生態
借鑒國內外典型經驗 推動杭州市環大學大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建設————作者:姚連營;
摘要:<正>建設杭州市環大學大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以下簡稱“創新生態圈”),旨在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充分釋放大學創新“鏈主”潛力,促使環大學周邊區域成為原始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各類人才加速集聚、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明顯提高、“硬科技”創新創業活力持續迸發、高科技企業加速成長、新興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的活力地帶。世界著名科技中心——以斯坦福大學為中心的硅谷、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中心的波士頓128公路沿...
后亞運時代AI賦能杭州體育賽事發展的建議————作者:余茜;
摘要:<正>后亞運時代,杭州以“國際賽會之城”戰略目標為引領,依托亞運會積累的資源優勢,持續探索挖掘體育賽事發展為新質生產力的產業潛力。其中人工智能(以下簡稱“AI”)技術與體育賽事的深度融合與雙向賦能,可促進亞運遺產利用,推動“數字經濟+體育”產業協同發展,催生新型業態,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
杭州正式認定首批6家概念驗證中心————作者:趙麗;邵永新;
摘要:<正>杭州市科技局近日公布了首批概念驗證中心認定單位名單,這6家認定類概念驗證中心專注于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具備靈活的體制機制、健全的服務保障及與產教融合緊密結合的特色。杭州市中美華東合成生物概念驗證中心杭州市中美華東合成生物概念驗證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依托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設立,共建單位為華東合成生物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協同華東醫藥生態圈上下游創新企業集群提供概念驗證服務
杭州科創生態的“建圈”與“破圈”————作者:張留 ;龔勤 ;胡珂;
摘要:<正>西湖大學南側,一路之隔,是云創鎵谷,也是西湖大學成果轉化基地。在這里誕生的不少企業,有著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西湖輩”企業,名字中都帶“西湖”二字。西湖煙山科技專攻高亮度、高光效、低能耗、寬色域和長壽命的全彩顯示芯片,西湖心辰科技則重點投入自然語言技術創新攻關……這些企業,形成了環繞西湖大學的布局
圍繞極弱磁大科學裝置 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杭州高新區(濱江)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建設
摘要:<正>2024年以來,杭州高新區(濱江)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于“打造若干個環大學環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及《支持杭州國家高新區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的實施意見》要求,以國際零磁科學谷為核心策源地,聯動杭州江南科學城“三片兩翼”,加快建設環大科學裝置創新生態圈,夯實“科學—技術—產業”全鏈條創新生態,全力構建“杭州江南科學城+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聯動創新發展新格局
構建“一核一軸驅動、一圈雙域聯動”發展格局——錢塘(新)區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啟動建設————作者:陳路漫;
摘要:<正>2024年10月16日,錢塘(新)區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建設正式啟動。錢塘(新)區將立足本地高校和產業資源優勢,推進五大方面16項子行動,構建科技成果全域產業化機制。同時,《錢塘(新)區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若干扶持意見(試行)》在會上發布,為創新生態圈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錢塘(新)區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建設的啟動,標志著杭州四個高能級創新生態圈已全部啟動,超額完成了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
杭州“模型即服務”模式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作者:姚益天;趙靜;李燦燦;
摘要:<正>人工智能大模型帶來諸多顛覆與創新,正逐漸進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不斷推動大模型應用場景的拓展和功能體驗的創新,推動軟件、平臺、智能終端等方面的應用生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動新產業的孕育和發展。大模型的發展焦點已從基礎模型的升級迭代逐步轉向應用生態的拓展
杭州智能物聯產業發展研究————作者: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課題組;
摘要:<正>智能物聯產業是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新一代信息技術交叉融合的主流代表形態之一,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底座,是未來技術的集中體現。隨著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問世,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軌跡發生了改變,驅動智能物聯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杭州將智能物聯產業發展作為數字經濟“二次攀登”的關鍵著力點,提出打造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
湖畔實驗室:打造“科技+產業”高能級科創平臺————作者:季磊;嵇國華;張冰;
摘要:<正>湖畔實驗室作為目前浙江省唯一一家由民營企業承建的省級實驗室,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瓶頸問題為導向,在醫療AI、集成電路等新興賽道開展了大量的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探索和產業化應用推廣,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助力浙江成為世界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的重要平臺
《杭州市環大學大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建設方案》政策解讀
摘要:<正>一 建設原則雙向聯動多方協同→深化校地(院地、所地)戰略合作,充分發揮科教人才資源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構建政府、高校、科創平臺、企業、社會機構等多方協同發展聯動機制,形成正向疊加效應。瞄準前沿升級范式→聚焦前沿科技新賽道和顛覆性技術,推動科研組織模式變革,形成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早期發現、接續孵化、高質量成長的孵化轉化機制,扶持高起點創新創業
西安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對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啟示————作者:潘揚;
摘要:<正>西安科教智力資源豐富,擁有高等院校63所,全市在校大學生數量101.32萬人,位列全國第6;西安聚集了國內航天航空領域近1/4的科研單位,擁有各類科研及開發機構3000余家、兩院院士60余名。近年來,西安以雙中心(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統攬,將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引領作用,不斷優化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杭州市未來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6年)》解讀
摘要:<正>杭政函〔2024〕120號一制定背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五屆六次全會及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部署要求,加快未來產業布局,以“需求導向、前瞻布局、創新驅動、應用牽引”為原則,圍繞五大風口潛力產業以及X個前沿領域,積極搶占產業新領域新賽道,創建若干國家級、省級、市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構建“5+X”未來產業培育體系
2025年全省科技系統工作推進會召開 市科技局作交流發言————作者:胡俠;胡珂;
摘要:<正>1月22日,2025年全省科技系統工作推進會在杭州召開。2024年,全省科技系統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的殷殷囑托,在省委科技委領導統籌下,抓緊抓實“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迭代實施“改革重塑年、大抓落實年、能力提升年”活動,“科技領導體制得到新加強、國家項目實現新突破、科創平臺質效獲得新提升、關鍵技術攻關涌現新成果、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增添新動能、科技人才...
《杭州錢塘(新)區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若干扶持意見(試行)》政策解讀
摘要:<正>錢政辦發〔2024〕21號一制定背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全域創新,以打造全省重要的產業創新中心、杭州市成果轉化首選地先行區為根本目標導向,2024年10月16日,錢塘(新)區正式啟動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建設,將立足錢塘高校和產業的資源稟賦,助力錢塘(新)區從產業大區向科創強區轉化、區域創新向省域領跑轉化。為保障創新生...
西湖實驗室:構建開放創新生態 助力科技自立自強————作者:顧春梅;
摘要:<正>在新一輪全球科技創新浪潮中,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科技強國行列。作為浙江省新型研發機構的代表之一,西湖實驗室聚焦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等前沿領域,以衰老及相關疾病機制研究為主攻方向,向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領域的根本問題發起沖擊,推動浙江省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提升區域科創產業融合發展能力,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貢獻智慧,并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發揮“雙核”優勢 打造創新密度最高區——西湖區環紫金港創新生態圈建設
摘要:<正>西湖區環紫金港創新生態圈(以下簡稱“生態圈”)自納入杭州市環大學大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2024年首批規劃名單以來,發揮浙江大學、西湖大學“雙核”優勢,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成果轉化模式創新、增值化服務集成,著力實現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突破,打造創新密度最高區。2024年以來,西湖區圍繞杭州市環大學大科創平臺創新生態圈建設戰略部署,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目標,打造環紫金港創新生態圈,打造“中國云谷...
杭州加快打造“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的實踐與建議————作者:辛金國;施志冰;
摘要:<正>2025年初,“杭州六小龍”一鳴驚人,宇樹科技的機器狗視頻被馬斯克轉發,游戲科學以《黑神話:悟空》引爆全球游戲圈,強腦科技成為腦機接口領域一個繞不開的名字,還有深度求索、云深處科技、群核科技,讓全球關注到杭州的科技創新。這充分說明了近幾年來杭州持續完善創新生態、厚植創新優勢取得顯著成就。本文立足杭州高校和產業資源稟賦,探索杭州如何圍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環大學城創新生態圈”省域大牽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部署會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摘要:<正>11月22日,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動員部署會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頒授了2023年度“科技創新鼎”。杭州市及西湖區、高新區(濱江)、蕭山區、余杭區、錢塘區獲“科技創新鼎”。杭州市副市長胥偉華代表杭州市領受“科技創新鼎”。“科技創新鼎”是浙江省科技創新工作的最高榮譽,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科技創新綜合實力。自浙江省委、省政府2021年首次頒授“科技創新鼎...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