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大自然探索》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大自然探索》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大自然探索》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大自然探索》是科學家和教育家聯手向廣大中小學生及科學愛好者推薦的一本了解大自然奧秘,掌握最新科技前沿信息的刊物,是享譽中外的名牌科普期刊,多次榮獲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期刊大獎,成為全國大眾科普期刊中的暢銷精品。本刊準確傳播科普知識,深入揭示自然奧秘,全力探索人文互動。但凡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山呼海嘯,松姿鶴影,人與自然,生命奧秘,均有精彩描寫,生動反映。文字深入淺出,文章情趣橫生,圖片瑰麗精美,始終圍繞“自然”,貴在結合“人文”,重在全力“探索”,真正是期刊界的“探索頻道”,科普類的“故事大觀”。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1991年、1993年,連續兩屆榮獲四川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5年被評為四川省優秀期刊;《大自然探索》合訂本榮獲四川省政府頒發的四川省十年(1978-1989)優秀圖書三等獎。
【欄目設置】
宇宙詩篇、地球抒懷、生命頌歌、自然奧秘、探索頻道、趣味大自然、人與自然、人文大觀、探險指南、古往今來、知識金頁、自然與文化、自然與生活、自然與社會、科技前沿、百科知識、讀者熱線、博覽之窗。
大自然探索最新期刊目錄
為什么ATM機的鍵盤都是金屬的?
摘要:<正>ATM機的鍵盤又硬又難按,為什么不換稍微軟點的鍵盤?其實,金屬鍵盤有防止泄密的用處!手指在按密碼時會改變按鍵的溫度。一般的鍵盤熱導率低,溫度變化慢,在手指敲按結束后的短時間內,如果有人用熱感應相機拍下鍵盤,就可能根據按鍵的溫變程度推測出密碼。金屬鍵盤熱導率高,按完后溫度瞬間就能恢復至室溫,用熱感應相機很難分辨哪些鍵剛被按過
善于預測的大腦————作者:賴月;
摘要:<正>大腦是用來思考的?這可能是你對它的一個誤解……當你口渴難耐時,如果能咕嘟咕嘟喝上幾口水,幾秒內你就會覺得不那么渴了。這看起來很平常,但事實上,你喝下去的水平均需要20分鐘才能進入血液,不可能幾秒內就解了你的渴。那么,是什么緩解了你的口渴?答案是大腦的預測。著名神經科學家巴瑞特認為
大腦里有“防沉迷”開關?
摘要:<正>當我們感到壓力倍增時,往往會想從“吃”上獲取安慰和快樂,尤其是吃垃圾食品,似乎真的能讓我們心情變好,這正是為什么可樂被稱為“肥宅快樂水”的原因。那么,為什么我們會在壓力大的時候沉迷于垃圾食品呢?關于這個問題,科學家最近有了新的發現:人之所以在壓力大的時候愛吃垃圾食品,是因為大腦里一個叫作“外側韁核”的腦區異常關閉了
卷發之謎————作者:荷葉;
摘要:<正>卷發在人類進化早期是很大的生存優勢。小時候,我們可能都玩過自己的頭發,比如,你可以用手指甲掐住一根發絲,然后快速劃過,結果直發就神奇地變卷了。指甲快速劃過會給頭發造成螺旋形的機械損傷,頭發因此變卷。當然,要想獲得一頭卷發,肯定不能靠這種方法。美發行業采用高溫對連接毛發蛋白質的雙硫鍵進行破壞與重建,從而達到讓直發變卷的目的
單一飲食健康嗎?————作者:劉希;
摘要:<正>那些只盯著少數食物吃的人,有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們……民以食為天,食物不僅是人體能量的來源,而且與健康緊密相連。我們的身體需要七大營養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蛋白質和脂肪還是我們身體(大腦、皮膚、肌肉等)的組成物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則參與了人體的代謝活動
臀肌會“死掉”
摘要:<正>人在坐著的時候,屁股上的肌肉會放松。如果長期久坐,臀肌就會“忘記”復原,使不上勁兒。科學家稱這種現象為“死臀綜合征”。死臀綜合征不僅會讓臀部變得扁平松弛,有礙美觀,還會引發腰、膝疼痛等問題。所以,別一直坐著,多站起來動動吧
物種觀察筆記之無患子————作者:來斕;
摘要:<正>在杭州,要是錯過了最美行道樹之一——無患子的花期,那就太可惜了。每年6月,是無患子開花的時候。在杭州,幾乎走到哪里都有無患子,我住的小區附近就有好幾棵。我的運氣實在太好,其中有一些無患子枝條垂下來剛好到我眼前的高度,方便觀察,于是我“打卡”了5次無患子
向遠海要風能————作者:徐寧;
摘要:<正>關于遠海浮式風電平臺,你需要知道的知識。2023年5月20日,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電網,為海上油氣田注入了綠色能源。“海油觀瀾號”位于距海南文昌136千米的海上油田海域,裝機容量7.25兆瓦,由風力發電機、浮式基礎、系泊系統和動態纜組成,整體高度超200米,通過9根鋼纜系泊固定在水下120米的海床上。其產生的綠色電力通過5千米長的海底電纜接入海上油田群電...
植物能去除空氣中的致癌物
摘要:<正>大多數人9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因此提高室內空氣質量成為當務之急。當下,連汽車尾氣都成為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了。辦公區和居民區經常直接與車庫相連,比如通過門或電梯井連通。許多建筑物也會受到來自附近道路上的汽車尾氣影響。短期吸入汽車尾氣會導致肺部刺激、頭痛和惡心
食物會爆炸————作者:郝雨;
摘要:<正>一不留神,食物就炸。冰凍汽水很“危險”夏天,很多人喜歡來一罐冰凍汽水,但是注意了,冰凍汽水在打開的瞬間可能爆炸。當汽水被放到冰箱里冰凍的時候,水會結冰,體積會變大,擠占更多的瓶內空間。此外,汽水里含有二氧化碳,水一旦結冰,二氧化碳就會從汽水里跑出來
說“屁話”的鯡魚
摘要:<正>當眾放屁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但鯡魚卻把屁玩出了新高度:用屁交流。一般我們所說的屁是腸道內細菌在分解食物時產生的氣體,但鯡魚的屁不一樣,它不是食物分解產生的。鯡魚在水面附近吞下空氣后,將其存儲在魚鰾中,想“放屁”時,空氣就由肛管釋放出來
荷蘭風車:排澇、磨面粉和切割木材
摘要:<正>提起堂吉訶德,很多人會聯想起荷蘭的風車磨坊。如今,荷蘭保留了超過1000座風車磨坊,其中不少仍在運行。風車最早起源于中東,傳入歐洲后,這種能夠利用風力的大型設施被荷蘭人用來排澇。荷蘭國土面積很小,地勢又低,其北部沿海地區經常被北海的海水倒灌,形成鹽沼。風車的使用讓排空海水不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讓荷蘭擁有了更大面積的耕地。隨后,風車又被用于磨面粉和榨油
頭足綱動物丟盔棄甲的背后————作者:邵峰;
摘要:<正>頭足綱動物告訴我們,永遠沒有最好的結構,只有最適應環境的結構。章魚的保命之道一頭餓了很久的大白鯊挑中了一處合適的海床,這里遍布各種美味的軟體動物。鯊魚的來臨,迫使雙殼類軟體動物紛紛躲進自己的硬殼。同樣是軟體動物,章魚卻無殼可鉆。鯊魚是章魚的天敵,它們能有效控制章魚的數量
美到“令人窒息”的泉!
摘要:<正>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有一汪直徑十多米的泉——艾肯泉,其泉眼中的泉水不斷上涌,始終狀如沸騰。關于其形成原因,有專家認為或與深大斷裂、含水層發生傾斜有關,但具體成因還有待考察。艾肯泉富含硫元素和鐵元素,流經區域寸草不生,周圍土壤在泉水長年侵蝕下形成紅褐色環狀帶。似“瞳孔”的泉眼與紅褐色環狀帶一起形成了獨特的景觀,猶如一只鑲嵌在戈壁荒原上的眼睛,艾肯泉因此被稱為“大地之眼”或“惡魔之眼”
熱木星是什么星?————作者:邵峰;
摘要:<正>發現系外行星,讓我們意識到太陽系是多么單調。在開普勒望遠鏡近年來新發現的數百顆系外行星中,有一類被稱為熱木星的行星顛覆了天文學家對于行星的認識,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奇怪了。比如,人類發現的首顆熱木星“飛馬座51b”擁有接近木星的質量和大約兩倍于木星的體積,卻運行在距離其母恒星只有0.05天文單位(1天文單位為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的軌道上,幾乎是貼著母恒星運行——哪怕再近一點,它都會被來自母恒星...
“鏡子行星”————作者:吳青;
摘要:<正>這樣的行星實屬罕見——一年只相當于地球上的19小時。科學家最近辨識了迄今已知反射率最高的系外行星——LTT9779b。這顆溫度極高、看上去像海王星的系外行星,將其母恒星射到其表面的光線中的80%都反射出去。與之相比,地球對太陽光的反射率只有30%。太陽系中最亮的行星——金星,對太陽光的反射率為75%
小果蠅大貢獻————作者:王安逸 ;文瑩;
摘要:<正>不起眼的果蠅如何推動科學向前發展。看不見、摸不著的壓力不僅確實存在,而且會顯著影響動物的健康和壽命。根據2023年6月的一項研究,黑腹果蠅在感知到附近有同類尸體的情況下,會因為壓力表現得更孤僻,它們的體脂逐漸下降,運動能力逐漸喪失。黑腹果蠅一般能活60天,但那些目睹到同類尸體的黑腹果蠅平均壽命僅為45天,感知到同類死亡帶來的壓力加速了黑腹果蠅的衰老
螞蟻也會噴絲————作者:曉陽;
摘要:<正>春蠶運籌帷幄,利用噴出的潔白絲線織繭,以此保護羽化前的柔弱身軀。而蜘蛛則凌空揮灑著細膩的絲線,編織出天空中的藝術品。不僅如此,一些通體黑亮的螞蟻,也會為尋找美食或躲避敵害而噴絲。螞蟻也會噴絲?昆蟲王國中,會噴絲的螞蟻早已不再是稀罕的新物種。它們身軀中蘊藏著神奇的能量,能夠自發地產生某種膠狀物質,并以噴射的方式將這種膠狀物質噴吐出來。因此,人們賜予它們“噴絲螞蟻”之名
飛蠅釣所模仿的昆蟲————作者:楊寧祥;
摘要:<正>小小“飛蟲”,手工打造,借風順水,環保餌釣。一身拉風行頭站在淺溪中,洞悉判斷、精準拋投。五顏六色又惟妙惟肖的魚鉤,經過釣線的牽引,模仿飛行中落水的昆蟲,引誘魚類對它們進行攻擊、捕食,這就是飛蠅釣。制作飛蠅釣的魚鉤經常要用到鳥兒羽毛,所以飛蠅釣手一般管魚鉤叫毛鉤。要讓毛鉤多多吸引魚,就得知道魚兒們喜歡吃什么蟲
吃便便的豬籠草————作者:駱炯;
摘要:<正>真香!不吃蟲子改吃便便。豬籠草大概是最著名的食蟲植物,它們的葉片長有特殊的瓶狀器官,由于一些猴子會飲用這個瓶裝器官盛接的雨水,豬籠草又名“猴水瓶”。這個“水瓶”真正的作用很多人都知道,主要是“捕蟲”。然而,如今一部分豬籠草已經不再捕食昆蟲,而是當起“公共廁所”,吃起了小動物的便便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