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現代礦業》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現代礦業》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現代礦業》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現代礦業》傳播現代礦業技術,拓展先進技術在礦業領域的應用范圍和層次,提升我國傳統礦業工程技術水平,活躍學術思想,傳播礦業科技成果和技術改造經驗,以市場為導向,密切聯系現場實際,對象:礦業企事業單位、科研設計單位、礦業院校、礦業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經理、廠長、工程技術人員及國外相關礦業企業駐華機構工作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期刊,萬方數據庫上網期刊,SCI、EI、CA定期檢索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綜述、數字礦山、專家論壇、技術交流、采選工程、國外資源、市場研究報告。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3.曼家寨露天采場西幫邊坡原位直剪試驗研究 李誠,項宏海,段蔚平,Li Cheng,Xiang Honghai,Duan Weiping
4.某金礦回采過程數值模擬 王長新,王占軍,Wang Changxin,Wang Zhanjun
5.不同神經網絡在巖體質量分級中的應用與比較 馬明輝,孫祥鑫,Ma Minghui,Sun Xiangxin
6.基于Mathews圖解法的采場圍巖穩定性分析 范育青,李學鋒,李偉明,張敬中,魏艷敏,Fan Yuqing,Li Xuefeng,Li Weiming,Zhang Jingzhong,Wei Yanmin
7.遼寧海城某低品級菱鎂礦脫硅脫鈣除鐵試驗 付亞峰,印萬忠,肖烈江,曹少航,Fu Yafeng,Yin Wanzhong,Xiao Liejiang,Cao Shaohang
8.梅山鐵礦鐵精礦降硅選礦工藝試驗 勾金玲,徐望華,Gou Jinling,Xu Wanghua
9.輪斗挖掘機在露天礦的應用 繆偉,Miao Wei
10.露天礦邊坡破壞機理數值模擬分析 趙慶,繆偉,侯曉志,李國明,Zhao Qing,Miao Wei,Hou Xiaozhi,Li Guoming
11.玲瓏金礦高應力硐室錨噴網支護斷面位移分析 王兵,張祥紅,杜鑫,李海磊,生顯軍,Wang Bing,Zhang Xianghong,Du Xin,Li Hailei,Sheng Xianjun
12.急傾斜煤層回采巷道礦壓顯現規律研究 徐健,覃世福,李小亮,Xu Jian,Qin Shifu,Li Xiaoliang
13.受鄰近工作面采動影響的巷道加固研究與實踐 李宇龍,丁國峰,馬海濤,馮建志,Li Yulong,Ding Guofeng,Ma Haitao,Feng Jianzhi
14.鋼鐵企業事故致因的動態灰色關聯分析 楊濤,吳紅霞,Yang Tao,Wu Hongxia
15.楊樹溝鉬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成礦物質來源分析 時培哲,冀建軍,李芬香
省級期刊論文發表:新產業格局下的技術創新模式及變化
摘要:當前,產業格局和制造業格局正進入新時代,同時大數據技術正以開放、平等、參與的方式重構產業模式和人的行為方式。在此背景下,技術驅動與需求驅動是相輔相成而非厚此薄彼的新產品開發動因,基于此新產業格局下的技術創新模式及其變化趨勢更應受到關注。紡織企業需要借鑒、采用新的技術創新模式,密切關注創新模式的新變化,找到適應自身的最佳創新路徑。
關鍵詞:省級期刊論文發表,技術創新,產業格局,紡織工業,產品開發
現代礦業最新期刊目錄
廣東清遠砂巖礦馬鞍山礦區智慧礦山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作者:韋志東;劉夢杰;王孟來;蔣宏偉;李小雙;
摘要:為了推動礦業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解決傳統礦山開發面臨的資源利用率低、安全隱患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針對礦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進行了智慧礦山建設。以清遠市清城區石角鎮馬鞍山礦區為例,提出了一種基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自動技術控制等技術面向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智能化管理解決方案。通過“1+1+1+N”智能平臺架構,結合礦區實際條件,構建了涵蓋礦山勘探、開采、生產、運輸、環境...
懸浮磁化焙燒爐四腔室反應器內氣固流動數值模擬研究————作者:范成軍;李志明;周陽;雷順林;唐志東;
摘要:懸浮磁化焙燒技術作為一種高效處理復雜難選鐵礦資源的新工藝,具有傳熱傳質效率高、能耗低、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四腔室反應器作為懸浮磁化焙燒爐的核心裝置,涉及氣固兩相流動和礦物轉化等復雜的物理化學耦合過程。為了研究四腔室反應器內的氣固流動特性,基于歐拉雙流體模型進行了數值模擬,并通過改變流化風速、松動風速和給料速率等操作參數,分析了這些參數對四腔室反應器內顆粒流動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流化風速、松動風速...
高轉速高磁場強度的干式永磁磁滾筒的研制————作者:黃玉琴;陳健;鄧詩義;劉志良;雷曉龍;劉勝;劉顯輝;
摘要:針對普通干式磁選機磁場強度低、轉速低等問題,提出采用COMSOL MULTIPHYSIC多物理場仿真軟件對磁系排列、磁場梯度等磁系特征進行模擬仿真的方法來設計新的磁系,并通過采用高分子復合材料作為筒皮材質解決了磁滾筒高速旋轉過程中的發熱問題,成功研制出φ800mm×1 800mm新型粉末干式永磁磁滾筒。研制結果表明:新設計的磁系結構在模擬和試制中筒體表面磁場強度均可達到800mT,同時有效保證了磁...
難處理金礦石預處理技術研究現狀及展望————作者:劉佳興;王攀志;高云;韓百歲;
摘要:隨著易處理和高品位金礦資源的逐漸枯竭,難處理金礦已成為黃金行業的主要生產來源。難處理金礦中的金通常以微細粒形式存在,與硫化物、碳質物等雜質形成復雜的化合物或包裹體,導致常規氰化浸出法難以有效提取金。為了提高金的浸出率,預處理技術成為關鍵。系統綜述了難處理金礦的預處理技術研究現狀,重點介紹了熱壓氧化法、焙燒氧化法、生物氧化法、超細磨工藝、堿浸預處理及超聲波技術等預處理方法的原理、優缺點;并指出,針對...
某露天轉地下礦山智能化體系建設與應用————作者:姜小峰;
摘要:針對廟溝鐵礦露天轉地下開采過程中現有系統設備老化,集控中心空間狹小無法滿足礦山井下智能化開采要求等問題,從礦山地面與井下智能化建設角度出發,對該礦地表環網主干網絡、地表風機房、井下中央水泵房、破碎系統與電機車遠程駕駛系統進行了智能化建設研究,形成露天轉地下礦山綜合一體化智能建設體系。礦山智能化建設完成后,非計劃停工時間大幅降低,設備操作人員減少了30人,總體經濟效益為255萬元,有效提高了開采的綜...
基于PCS7系統的磨礦過程自動化控制優化研究————作者:汪檠;鄒立超;李然;
摘要:為實現磨礦過程的精確控制優化,通過PCS7系統采集球磨機的進水量、加礦量、加球量等多項關鍵數據,以及現場運行情況和歷史數據,分析了磨礦過程各變量之間的影響關系。針對泵池液位波動導致旋流器流量和壓力不穩定等問題,提出了泵池液位的控制優化、旋流器流量和壓力的控制優化以及磨機進水量、加礦量和加球量的協調控制等方法。通過現場運行數據表明,這些控制優化策略有效提高了磨礦系統的運行穩定性、磨礦效率和產品質量。...
基于AI巡檢機器人的配電室智能運維研究————作者:任學勤;王征;楊洋;胡亞雄;李聰;楊永磊;
摘要:配電室作為電力系統的重要節點,其安全運行對電力的穩定傳輸和高效分配至關重要,傳統人工巡檢方式存在效率低、易漏檢、隱患發現不及時等問題。提出了基于AI巡檢機器人的配電室智能運維方案,從系統架構、軟硬件設計到具體應用展開深入分析。設計了一套模塊化、高效的運維系統,涵蓋了巡檢機器人系統架構設計、數據采集傳輸以及智能運維管理平臺。通過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設備狀態與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故障預...
某地下鐵礦大直徑下向深孔爆破振動研究————作者:楊翎;楊賽群;
摘要:為研究某地下礦山大直徑下向深孔爆破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通過控制-220 m水平605礦房一次爆破總藥量,獲得不同特征的爆破振動信號,結合MATLAB中小波包分析方法,對不同起爆藥量下,爆破振動信號的各頻帶質點峰值速度(PPV)、總能量、各頻帶能量的分布特征及衰減規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地下大直徑下向深孔爆破的PPV和振動總能量與一次爆破總藥量呈線性關系,且質點峰值速度在2頻帶時達到最大值,一次爆...
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巷道高強預應力錨網索支護研究與應用————作者:楊威;
摘要:為解決復雜地質條件下,煤礦掘進巷道中存在的穩定性減弱、采礦工程質量與進度受影響等問題,深入探討高強預應力錨網索支護的原理與應用。基于巷道實際情況,通過爆破卸壓、鋪設金屬網、錨桿打入及預緊、中空注漿錨索等多個關鍵步驟,對巷道進行高強預應力錨網索支護施工。研究結果顯示,巷道頂板離層變化量和圍巖表面位移量顯著降低,且均小于最大限值,完全符合支護施工質量規范。此技術特別適用于地質條件復雜、穩定性要求高的巷...
某鐵礦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優化————作者:李寧;劉海林;王雨波;李鴻飛;李鵬程;劉帥;趙宗正;
摘要:針對某大型鐵礦采用單階段空場嗣后充填采礦法存在采切工程量大、底柱回收難、開采成本高、礦石回采率低等問題,提出了并階段連續開采嗣后充填采礦方法,結合礦體賦存條件和井下生產現狀進行并階段采礦方法優化設計,并開展現場工業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優化后的單采場采出礦量增加113.4%,礦石回采率提高了6個百分點,單位礦石開采成本下降10.8%,獲得了較好的技術經濟指標,對礦山后續生產和經營具有較好的綜合效益
大結構采場充填體邊幫安全控制爆破技術研究與實踐————作者:高興紅;楊應迪;
摘要:在大結構高分段采場開采時,充填體邊幫經常出現垮塌現象,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了有效降低充填體垮塌,減少充填體混入,提高回采安全性,通過分析影響大結構高分段采場充填體邊幫安全的主要因素可知,爆破振動及損傷是影響充填體垮塌的直接因素,且控制單段最大起爆藥量、優化起爆順序、留設合理厚度的保護礦柱是控制充填體邊幫安全的有效措施。開展工業試驗進行驗證,采用數碼電子雷管,逐孔起爆,微差間隔時間25 ms,單段...
井下作業面過斷層回采及支護方案研究————作者:楊飛飛;
摘要:為解決某礦4021作業面在過斷層時綜采效率低、巷道圍巖變形量大等問題,結合井下地質條件,提出深孔爆破回采、注漿+錨索棚綜合支護方案,對過斷層施工及破碎頂板支護要點等進行分析。根據實際應用表明,深孔爆破能夠實現對巖體的預裂,提高采煤機的破巖效率和安全性,注漿+錨索棚綜合支護能夠提升破碎區域的支護效率和可靠性,井下回采效率提升了31.4%,巷道頂板變形降低了67.4%,兩幫變形量降低了72.6%,首次...
裕興煤礦綜采工作面應力集中區順槽冒落機理及控制技術————作者:張鑫;
摘要:裕興煤礦15208工作面回采期間受集中應力影響,工作面超前應力段回風順槽頂板出現斷裂、冒落等現象,導致回風順槽應力區變形、收斂嚴重,為了保障后期工作面安全快速回采,從煤層結構、地質構造、采空區以及支護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回風順槽冒落機理,并根據回采現狀,對冒落區采取人工假頂支護,對冒落區附近圍巖采取“注漿加固+水力膨脹錨桿+π型棚支護”聯合支護。通過現場實際應用效果來看,采取聯合支護后,后期回采中未出...
基于PFC3D模擬的卸荷巖柱破壞規律研究————作者:王尚想;李寧;
摘要:為分析深部開采中巖柱在不同方向主應力卸載下的破壞及沖擊規律,使用PFC3D軟件設計六面加載—雙面卸載的應力路徑,進行巖石試樣三軸壓縮試驗模擬。通過卸載中間或最小主應力,模擬卸荷巖柱實際應力路徑變化過程,進而探究其在不同方向卸荷下的宏觀應力應變特征及破壞規律,并分析內部裂紋的細觀擴展形態。結果表明,在宏觀層面上,隨著非臨空面應力的增加,試樣的峰值強度不斷提高,峰值點軸向應變不斷...
三山島金礦中深孔爆破參數混沌優化反演研究————作者:劉國棟;于鵬輝;劉偉軍;張雙俠;
摘要:為了獲得三山島金礦中深孔采礦的最佳爆破技術參數,提出了89和102 mm 2種炮孔直徑的多組孔網參數爆破技術方案,用40組爆破技術參數為學習樣本,建立了三山島金礦中深孔爆破BP神經網絡模型,用訓練后的BP神經網絡模型和混沌優化原理對爆破參數進行反分析,獲得了最佳的爆破技術參數。研究表明:三山島智能開采爆破技術方案的神經網絡模型預測值與試驗值誤差均在4.61%以內,以炸藥單耗0.40 kg/t為優化...
單孔多參數自動采集系統在礦區地下水監測中的應用————作者:李貴仁;平措朗加;張明科;張超;
摘要:礦區地下水監測是掌握礦區地下水動態、開展礦區水資源管理和保護、科學防治礦產資源開發引起地質環境問題等工作的基礎。為提高礦區地下水監測效率及監測因子集成化、自動化、數字化水平,針對現階段礦區地下水監測因子單一、效率不高的問題,研發了一體化無線采集終端設備,該設備具有多種傳感器參數集中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處理及無線遠傳發送等功能,并利用網絡平臺將測量數據進行遠距離上傳,實現單孔對地下水位、水溫、水質(...
外部動力擾動誘發含結構面深部洞室巖爆機制研究————作者:安文彤;
摘要:為研究巖爆自發性靜—動狀態突變行為,解決深部巖體動力災害發生過程不明、機理不清等問題,探究含軟弱結構面的深部洞室巖爆機理,通過有限元軟件研究了不同結構面長度和擾動幅值對洞室圍巖穩定性的影響,綜合分析了爆坑深度、釋放能量及振動速度,并定量表征巖爆烈度。結果表明:隨著結構面長度的增大,圍巖微破裂數和總釋放能量(TERR)都呈現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非線性趨勢,可用來識別和判定工程中的巖爆烈度等級;巖爆...
噴淋系統對礦井掘進巷道火災演化規律影響研究————作者:李冰;
摘要:為研究噴淋系統作用下掘進工作面火災溫度場的分布規律,通過數值模擬分析無噴淋系統作用下煙氣的溫度分布和運動速度,研究噴淋系統對掘進巷道溫度場的影響。研究得出,隨著火災發展,無噴淋系統下掘進工作面高溫煙流的運動可細分為循環渦流、渦狀高溫、斜線高溫、斜線高溫與循環渦流混合4個形態和階段;在靠近火源區域,水噴淋柔性屏障的介入引發煙氣顯著聚集,進一步導致高溫區域擴大和煙氣濃度加劇,在遠離火源的高溫區域顯著收...
鐘九鐵礦石選礦試驗研究————作者:陳克峰;鄧杰;翁金紅;趙振明;
摘要:為了開發利用安徽鐘九鐵礦石,在對鐘九鐵礦石性質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原礦(-12 mm)粗粒濕式磁選拋廢—階段磨礦階段磁選與原礦(-12 mm)粗粒濕式磁選拋廢磨礦—弱磁選—精礦篩分—分粒級再選試驗流程對比。結果表明:礦石鐵品位為34.01%,硫含量為1.01%;礦石中鐵主要以磁鐵礦形式存在,分布率達85.65%;礦石脈石礦物主要為碳酸鹽類礦物方解石和氧化物石英;常規階段磨選流程與一段磨礦—弱磁選—精...
內蒙古某銅鉬混合精礦浮選分離試驗————作者:張作金;李東鋒;郭小飛;賈瓊;李鵬飛;李志堅;
摘要:為提高內蒙古某銅鉬礦選礦廠鉬精礦的鉬品位和金屬回收率,以銅鉬混合精礦為研究對象,在工藝礦物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銅鉬分離浮選試驗。銅鉬混合精礦可回收元素主要為鉬和銅,品位分別為5.65%和1.47%,鉬主要以硫化鉬形式存在,分布率為97.70%;銅主要以黃銅礦形式存在,分布率為98.91%。在磨礦細度為-0.045 mm占84.6%的條件下,以水玻璃為分散劑、巰基乙酸鈉為抑制劑,經4次精選、2次精掃...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