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陜西環境》
關注()【雜志簡介】
《陜西環境》是陜西省唯一的環境保護正式刊物,是宣傳陜西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窗口,始終立足陜西,體現陜西特色,研究環境問題和環境對策,放眼世界,開展環保學術交流,培養環境人才,普及環境教育,已成為陜西省環保系統權威性的環?。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2000年獲全國環境期刊評比三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環境管理、環境研究、環境監測、環境教育、環境科普、領導論壇、環境理論、基層環保。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陜西漢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丹江口水庫的影響 馬乃喜,周文濤,孫綱
2.試論自然保護區分級管理體系 黃建軍,李雪梅,薛曉煊
3.樹立“循環經濟”理念實現韓城可持續發展 劉新興
4.對計量認證評審工作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沈炳崗,張甫風
5.渭南“三查”、“三思”、“五禁”活動規范環保執法行為
6.環境監理行風監督員制度是加強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 姜萬河
7.城鎮建設中“天地隔絕”現象對環境的影響 任中興,趙建奇,王紀山
8.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與中國西部開發的法律思考 韓利琳
9.試論我省環境監測技術人才的管理與使用 高燕
10.淺議環境審計 樊淑萍
11.環境信息化模型探討 祝春華,林宣雄
12.略陽縣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13.試論自然生態的道德關懷 樊小賢
14.空氣污染對文物的危害 于群力
15.西安曲江新區旅游環境容量研究 陳妍珊,楊林
16.淺談公路綠化設計與環境保護 王耀軍
17.漢江洋縣段地表水水質污染狀況淺析 王麗萍
18.麗水市酸雨污染特征分析 林植華,陳蘇曉
19.“咸陽環保”網站開通
《陜西環境》雜志編輯部投稿須知: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核心期刊論文代發: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文化產業互動發展策略
[提要] 建設新型城鎮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的要素內容非常豐富,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可以通過提升文化水平,彰顯區域特色,提高城鎮生活品位。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之間存在互動的關系,我們需要形成文化元素與城鎮品質提升的聯動效應,把推進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促進城鎮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建設,文化建設,特色文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就明確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重視文化建設是符合時代要求和人們日益發展的精神需求的。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推進文化建設,將有利于特色城鎮的建設與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文化建設之間存在著彼此互助的良好互動關系。
陜西環境最新期刊目錄
我國生態保護應當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摘要:一是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要體現積極主動的保護,以最低的代價,取得最佳的保護效果,避免走先破壞、后治理的老路。二是堅持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的原則。只有堅持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的原則,實行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才能有效地防患于未然。三
陜西漢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對丹江口水庫的影響————作者:馬乃喜,周文濤,孫綱
摘要:南水北調工程是我國合理調配水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偉大工程。其中中線工程主要供水目標是京、津、華北地區。近期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沿唐白河平原北部及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布設自流輸水總干渠,溝通江、淮、黃、海四大流域,供水范圍跨京、津、冀、豫、鄂五省市
試論自然保護區分級管理體系————作者:黃建軍,李雪梅,薛曉煊
摘要:我國現行分部門管理自然保護區的體制,帶來了管理職責不清、挫傷建設自然保護區積極性和投資渠道不暢等問題。該文提出了自然保護區分級管理體系以及相應的管理模式、投資體系,并且結合管理實際提出了制定分級管理辦法、動員社會參與和嚴格執法等具體措施,以逐步實現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管理
樹立“循環經濟”理念 實現韓城可持續發展————作者:劉新興
摘要: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既走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為我們在新世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韓城是資源開發型城市,以
對計量認證評審工作的一些體會和思考————作者:沈炳崗,張甫風
摘要:該文結合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和我省二、三級環境監測站貫徹執行計量認證新準則,順利通過計量認證評審的體會,提出了計量認證準備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和思考,希望對我省各級環境監測站計量認證工作有所幫助
渭南“三查”、“三思”、“五禁”活動規范環保執法行為————作者:馬雷云
摘要:旨在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執法能力的職業操守教育,目前在渭南市環保系統全面展開,通過“三查”、“三思”、“五禁”活動,規范環保執法行為,健全執法程序,樹立起良好的環保執法形象。全市環保系統職業操守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和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堅持與評議行政執法和
環境監理行風監督員制度是加強廉政建設的有效措施————作者:姜萬河
摘要: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需要政府職能部門進一步提高執政為民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改進領導方式,建立和完善以民為本、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建立規范、協調、公正、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推動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改進工作作風,促進政務公開,加強廉正
咸陽建設十大綠色文明支柱為“創!敝————作者:徐剛
摘要:咸陽市在實施全民環境教育創建綠色文明工程活動中,從“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村莊、綠色企業”起步,成立了由李永民副市長任主任,宣傳、環保、教育、民政、農業、婦聯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創建綠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動組委會。形成了教育部門抓學校、民政部門抓社
城鎮建設中“天地隔絕”現象對環境的影響————作者:任中興趙建奇,王紀山
摘要:該文論述了城鎮建設中大面積采用水泥柏油硬化地面形成的“天地隔絕”現象,指出了這種現象造成的環境危害,并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
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與中國西部開發的法律思考————作者:韓利琳
摘要:該文分析了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產生和發展,認為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發展的趨勢,我國現有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存在的問題是環境影響評價適應的范圍局限性問題、缺乏替代方案的問題和滯后于新經濟要求的問題。西部開發實施戰略環境影響評價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是貫徹預防為主、合理布局原則的重要基礎,是實現人類環境權的重要措施。提出了西部開發實施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的立法構想
試論我省環境監測技術人才的管理與使用————作者:高燕
摘要:隨著經濟建設與環保事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省環境監測技術隊伍日益壯大,監測技術手段和技術力量也有較大提高。據省環保局統計資料顯示:全省現有二、三、四級監測站共67個,其中二級站1個,三級站11個,四級站55個。在崗人員1357名,其中高、中級職稱專業
淺議環境審計————作者:樊淑萍
摘要:1環境審計的含義在我國,環境審計對于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民間審計來說都是一個新內容。保護和治理環境,遏制環境惡化,實現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環境審計工作涉及面廣,環境審計評價、鑒證工作難度大,我們的構想是環境審計應以
環境信息化模型探討————作者:祝春華,林宣雄
摘要:該文主要針對在推進環境信息化中存在的若干問題進行了闡述,建設性的提出了關于環境信息化實施工程中的最佳模型——啞鈴型模型,在提出模型之后,對該模型在環境信息化中的作用及相關應用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并給出了應用的簡例,旨在推動中國環境信息化的進程
略陽縣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作者:張捷
摘要:近年來,略陽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與建設,持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從而使城區大氣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據監測資料顯示,2003年城區大氣環境中的主要污染物SO2和NO2和TSP年
試論自然生態的道德關懷————作者:樊小賢
摘要:文章闡述了近現代人對待自然生態的兩種基本倫理觀點,分析了其弊端,指出應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理念相結合,建立人與自然生態和諧相處的道德觀
空氣污染對文物的危害————作者:于群力
摘要:該文闡述了幾種主要空氣污染物的來源和特性,以及它們對各類文物的危害機理,從而提出了文物保護面臨的新問題。并對文物場所環境空氣質量的治理闡述了設想和意見
西安曲江新區旅游環境容量研究————作者:陳妍珊,楊林
摘要:該文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旅游環境容量的概念、特性和影響因子,根據旅游環境容量的限制因子和數學模型,定量地給出了曲江新區的旅游環境容量值,并且提出了調整曲江新區旅游環境容量的措施,為曲江旅游度假區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依據,也可以為其他旅游區環境容量的確定提供參考
淺談公路綠化設計與環境保護————作者:王耀軍
摘要:1概述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公路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及景觀協調是這一基本國策的主要組成部分。公路環境保護應貫徹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遵守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并結合工程設計開發利用環境,盡可能地改善和提高公路環境質量。公
漢江洋縣段地表水水質污染狀況淺析————作者:王麗萍
摘要:該文主要介紹洋縣地表水污染現狀,分析污染成因,探討了防止地表水污染對策
麗水市酸雨污染特征分析————作者:林植華,陳蘇曉
摘要:對1999年-2002年大氣降水監測資料的分析:麗水市降水pH值逐年降低,酸雨頻率逐年增加,其pH最小值達到3.60,酸雨頻率增加到88.12%。麗水市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性降水主要發生在春冬季節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