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黃金科學技術》
關注()【雜志簡介】
《黃金科學技術》創刊于1986年,系由國家科委批準的綜合性科技期刊。由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主辦。本刊印刷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光盤版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網絡版由《中國期刊網》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hinaInfo)數字化期刊群》出版。為了使刊物內容最能反映當前我國黃金科技發展的水平,推動我國黃金科學技術向前發展,《黃金科學技術》將注重宣傳報道我國及世界黃金科學技術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新產品、新介紹并進行學術交流等。本刊設綜述評述、地質找礦、采·選·冶技術、新技術、新方法、黃金經濟信息報道等欄目。本刊適合黃金科研、企業、礦山技術部門及生產和管理人員、勘探和選冶工作者、黃金材料及金融工作者、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閱讀。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資源勘探、技術前沿、 科學焦點、專利介紹、信息導航、黃金經濟信息報道。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馬達加斯加金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研究 楊喜安,劉善寶,趙憲東,YANG Xian,LIU Shanbao,ZHAO Xiandong
豫西次級拆離斷層對金礦成礦的控制作用--以河南槐樹坪金礦為例 梅秀杰,張參輝,楊顯道,郭玉溪,MEI Xiujie,ZHANG Canhui,YANG Xiandao,GUO Yuxi
CSAMT法在甘肅寨上金礦區南礦帶找礦中的應用 鄭振云,劉召軍,鄭潔,ZHENG Zhenyun,LIU Zhaojun,ZHENG Jie
廣西龍頭山金礦床賦礦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張春鵬,曾南石,ZHANG Chunpeng,ZENG Nanshi
混合稀釋劑法測定巖石樣品中Sr-Nd同位素組成--以新疆松喀爾蘇銅金礦區含礦花崗斑巖為例 王斌,張棟,范俊杰,張峰,潘愛軍,朱鵬,WANG Bin,ZHANG Dong,FAN Junjie,ZHANG Feng,PAN Aijun,ZHU Peng
安徽省黃金行業全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內蒙古朝不楞鐵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吳興泉,王治華,王梁,常春郊,叢潤祥,張慧玉,WU Xingquan,WANG Zhihua,WANG Liang,CHANG Chunjiao,CONG Runxiang,ZHANG Huiyu
江西省推進黃金產業發展 中國黃金網
南秦嶺金龍山金礦床金屬礦物學研究 趙淑芳,劉新會,楊登美,ZHAO Shufang,LIU Xinhui,YANG Dengmei
招金礦業數字礦山項目通過驗收
浸蝕法在陽山礦區金屬礦物鑒定中的應用 李有偉,LI Youwei
全充填嗣后連續采礦法在緩傾斜薄礦脈礦柱回采中的應用 于常先,付其銳,劉成鵬,吳若菡,YU Changxian,FU Qirui,LIU Chengpeng,WU Ruohan
基于蒙特卡洛模擬的有色多金屬礦山邊界品位動態優化管理 鐘旭東,陳建宏,劉浪,ZHONG Xudong,CHEN Jianhong,LIU Lang
膜結構論文發表:淺談膜結構的發展及應用
摘要:膜結構是建筑結構中最新發展起來的一種形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膜結構已成為結構設計選型中的一個主要方案,并逐漸應用于體育館、商場、展覽中心、交通服務設施等大跨度建筑中。
關鍵詞:膜結構,膜材,建筑
膜結構是一種以性能優良的織物為材料,或是向膜內充氣,由空氣壓力支撐膜面,或是利用柔性鋼索或剛性支撐結構將面繃緊,從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剛度、能夠覆蓋大跨度空間的結構體系。
黃金科學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滇東北碎屑巖中金牛廠鉛鋅礦床成因探討————作者:周賁;龔紅勝;程遷群;陳剛;馬玲;姚永盛;
摘要:川滇黔鉛鋅多金屬成礦域內存在大量賦存于碎屑巖中的鉛鋅礦床(點),這些礦床(點)已成為當前找礦預測的重要目標之一,顯示該區找礦潛力巨大。金牛廠鉛鋅礦床位于川滇黔成礦域的西南部,礦體賦存于下寒武統筇竹寺組泥質、鈣質粉砂巖中,明顯不同于區內其他賦存于碳酸鹽巖中的鉛鋅礦床,其成因研究直接關系到礦床深邊部找礦預測和區域鉛鋅成礦系統研究。通過系統采集代表性金屬硫化物樣品開展微量元素分析,結果表明:(1)EPM...
基于微震多參數和PSO-CatBoost算法的硬巖巖爆短期預測————作者:孫露;黃麟淇;侯成錄;魏云峰;劉奕男;李夕兵;
摘要:為提高深部硬巖開挖過程中短期巖爆風險預測的準確性,提出了一種基于微震多參數和粒子群優化分類增強算法(CatBoost)的新模型。首先,以103組微震樣本數據作為基礎,通過分析各微震參數與巖爆等級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評價指標的選取;其次,引入CatBoost集成學習算法,利用PSO對超參數尋優,構建PSO-CatBoost預測模型,并與其他模型進行對比,以驗證其效果,最后,將該方法應用于幾個硬巖巖爆...
基于數值仿真的超大斷面扁平結構隧道洞口偏壓優化分析————作者:孟陳祥;林厚權;李響;陳國政;劉建坤;
摘要:針對超大斷面扁平結構礦山法公路隧道洞口段偏壓問題展開研究,利用數值仿真技術對所提出的反壓回填加固方案進行分析,且在數值模型中考慮了雙線隧道不同開挖順序對偏壓問題的影響。數值仿真結果表明:反壓回填能夠有效解決淺埋偏壓隧道的拱頂塌落、不均勻沉降、水平變形大和不對稱應力分布等問題,驗證了反壓回填方案的可行性。綜合評價結果表明:反壓回填后先開挖深埋側隧道對圍巖變形的影響更小。在此基礎上,結合現場施工方案深...
MIL-101(Cr)@SBA-15復合材料制備及其吸附金屬礦山CO2特性研究————作者:范文濤;楊思奧;朱泉霖;牟宏偉;張永亮;
摘要:為實現“雙碳”目標,建設低碳環保的綠色礦山體系,通過原位合成法成功地組裝了一種由MIL-101和介孔二氧化硅組成的新型雜化材料,并研究其CO2吸附性能和應用效果。試驗結果表明:SBA-15與MIL-101復合并未改變彼此的基本結構,如骨架構型和孔道結構等;SBA-15中均勻細長孔道的引入可以增大孔容和孔徑,復合材料的孔容由MOF基材料的0.428 cm3...
甘肅大店溝金礦床金礦物的賦存狀態及成因研究————作者:司明揚;劉家軍;張斌;曹瑞榮;來召;樊榮;于謙;杜佰松;
摘要:為研究大店溝金礦床金的賦存狀態及成因,采用反光顯微鏡和電子探針等技術手段對樣品進行了觀察和分析,明確礦石物質組成及金礦物的賦存狀態,進而探討其成因機制。將大店溝金礦床成礦階段劃分為黃鐵礦—石英階段(階段Ⅰ)、石英—鐵白云石—硫化物—碲鉍化物階段(階段Ⅱ)和石英—方解石階段(階段Ⅲ)3個階段。金礦物的賦存方式有裂隙金、粒間金和包裹金,且以裂隙金為主。盡管金礦物的粒度以顯微極微粒金(0.0050~0....
CSAMT在膠東前垂柳礦區金礦資源調查評價中的應用————作者:張利峰;段留安;王志軍;李子永;劉飛;王小天;韓小夢;
摘要:膠東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金礦產地,是巨型礦集區。膠萊盆地東北緣位于膠東東部,廣泛發育有金多金屬礦床。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具有勘探深度大、分辨率高和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在礦產勘查工作中。通過在膠萊盆地東北緣前垂柳金礦區開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測量工作,并結合礦區地質資料和巖石電阻率特征,查明了前垂柳礦區構造破碎帶的厚度、走向以及花崗巖接觸帶的深部發育特征,CSA...
含硫與脫硫尾砂充填體力學特性試驗研究————作者:文瑤;孫偉;張盛友;張攀科;丁凡煜;
摘要:為深入探究含硫和脫硫尾砂充填體的力學特性,以某礦山含硫和脫硫尾砂作為充填骨料,水泥作為膠凝材料制作充填體試塊,通過單軸壓縮及巴西劈裂試驗對含硫和脫硫充填體的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探討不同灰砂比、質量濃度和養護齡期對2種充填體強度的影響規律,并通過擬合試驗數據建立兩兩之間的定量關系,最后對其敏感程度進行研究。試驗結果表明:(1)脫硫尾砂充填體強度始終大于含硫尾砂充填體強度,其中,脫硫尾砂的單軸抗壓強度較...
基于核磁共振技術的砂巖孔隙結構凍融損傷演化規律試驗研究————作者:王文通;郭沙;李治興;李治國;劉傳舉;
摘要:為研究寒區受凍融影響砂巖的細觀和微觀孔隙結構損傷特性,以砂巖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核磁共振試驗,獲得了砂巖在不同凍融循環次數下的巖石質量、孔隙度和T2譜曲線分布特征;結合分形理論與Coats滲透率模型,討論了凍融作用下巖石孔隙和孔喉變化規律,建立了不同孔隙結構、孔隙分形維數、滲透率及孔隙度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揭示了對凍融損傷影響最大的孔隙類型。結果表明:砂巖孔徑呈三峰分布,隨著凍...
兩孔間導向孔對爆炸裂紋擴展方向控制的數值模擬————作者:繆廣紅;孫文翔;張旭;孫偉波;
摘要:為了研究導向孔控制爆破裂紋擴展方向的作用機理,以有機玻璃(PMMA)作為爆炸介質,采用ANSYS/LS-DYNA軟件,分別對兩孔之間無導向孔、有圓形導向孔和帶切槽導向孔的爆破裂紋擴展進行了二維數值模擬研究,對比分析了3種情況下兩孔之間爆破裂紋的擴展方向和貫通情況,研究了各導向孔孔壁上測點的應力時程曲線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帶切槽導向孔與炮孔間距為12.5 cm、15.0 cm和17.5 cm時裂紋均...
碳質金精礦與Fe2O3真空焙燒—磁選—浸出工藝試驗研究————作者:石嘉俊;宋永輝;張亮;朱斌;王澤宇;郎世磊;
摘要:以Fe2O3為氧化劑,采用真空焙燒—磁選技術對碳質金精礦進行預處理,試驗考察了最佳工藝及技術參數。研究表明:在焙燒溫度為1100℃,磁場強度為0.20T,再磨細度(-0.074mm占比)約為100%,碳質金精礦與Fe2O3的質量比為1∶10的條件下,金浸出率達到81.6%,鐵回收率為97.27%。焙燒過程中碳質...
基于RT-DETR的露天礦區路面障礙物檢測————作者:陳良;
摘要:露天礦無人駕駛是智慧礦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露天礦無人駕駛的核心在于保障車輛安全行駛,然而現階段礦區道路上存在的落石、水坑和車轍等障礙物嚴重影響了礦車的行駛安全。針對現有算法檢測這類密集障礙物精度受限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RT-DETR的露天礦區路面障礙物檢測算法。RTDETR算法通過在編碼器階段引入RepViT網絡,提升了模型的特征提取效率,在解碼器中通過通道壓縮剪枝操作提升了模型的檢測速度。此...
云南發現超大規模稀土礦,潛在資源達115萬噸
摘要:<正>據1月16日報道,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云南省紅河地區發現超大規模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潛在資源達115萬噸,其中,鐠釹鏑鋱等關鍵稀土元素超過47萬噸,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中重稀土礦床。這是1969年在江西首次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以后,我國離子吸附型稀土找礦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夯實我國稀土資源優勢、完善稀土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中重稀土資源領域的戰略優勢
我國攻克鈮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
摘要:<正>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湖北省人民政府針對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區廟埡超大型鈮—稀土礦開展綜合利用技術攻關,攻克了鈮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核心技術,將盤活鈮資源92.9萬t,實現廟埡超大型鈮—稀土礦床經濟利用
亞洲超深礦井掘進突破1800 m
摘要:<正>據2月20日報道,中國中煤承建施工的亞洲超深立井——山東三山島金礦副井掘進突破1 800 m,連續8個月刷新亞洲最深紀錄。該項目位于山東省煙臺地區,處于金礦富集區萊州灣畔,是全球首座開采海底金屬資源的礦山,也是當今罕見的特大型金礦。礦井凈直徑為10.5 m,設計深度為1 915 m,礦井水患和巖爆等災害風險突出,施工技術復雜、難度高
基于DEMATEL-ISM的采空區穩定性模糊評價————作者:劉艷彪;劉子涵;王瑞強;徐帥;
摘要:針對采空區穩定性分析影響因素多、定量化評價困難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決策實驗室分析(DEMATEL)—解釋結構模型(ISM)的采空區穩定性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利用DEMATEL-ISM模型分析了3個維度共12個主要危險因素間的復雜關系,識別關鍵因素和因素間的影響路徑,進行了因素的層次劃分和權重確定。同時,將權重集引入模糊綜合評價體系,建立了一種新型采空區穩定性評價模型,實現了采空區穩定性分級。依托某...
黑龍江高松山金礦賦礦圍巖年代學及巖石地球化學特征————作者:張春鵬;韓仁萍;畢中偉;王杰;李雪峰;
摘要:高松山金礦床是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北麓地區的一處大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金礦體主要以細脈狀和脈狀形式分布于下白堊統板子房組和寧遠村組的火山巖地層中。為探究賦礦圍巖的成因及形成時代,開展了系統的同位素年代學和元素地球化學研究工作。研究結果顯示:板子房組英安巖獲得206Pb/238U表面年齡分布于112.1~115.9 Ma,板子房組安山巖中斜長石40Ar-39...
廣東河臺金礦Cu-Zn互化物和自然鎳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作者:阮班朗;焦騫騫;朱平平;呂恒;田樂源;戴家潤;張露;
摘要:河臺金礦是目前廣東省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金礦床。由于金礦體均產于剪切帶中,因此被認為是典型的剪切帶型金礦。基于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SEM)礦相學觀察,利用電子探針(EPMA)對礦物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在河臺金礦發現了Cu-Zn互化物和自然鎳。Cu-Zn互化物中主要含有Cu和Zn,以及少量的Fe、Au和Pb,其中,Cu含量為58.63%~62.14%(平均值為60.41%),Zn含量為35.55%~3...
青藏高原新發現銅礦資源量2000余萬噸
摘要:<正>1月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獲悉,我國在青藏高原取得找礦重大突破,累計新增銅資源量2 000余萬噸,預測資源潛力達1.5億噸,青藏高原將成為世界級銅資源基地。據介紹,目前青藏高原銅礦資源占全國的2/3以上。中國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玉龍、多龍、巨龍—甲瑪和雄村—朱諾4個千萬噸級的銅礦資源基地
湖北省地質局2024年新發現礦產地28處
摘要:<正>2月11日,湖北省地質局舉行2025年全局工作會,總結了全局2024年工作,通報了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等情況。湖北省地質局聚力主責主業優服務,在地質找礦、地災防治等多個方面有新突破。在找礦方面,全年新發現礦產地28處、找礦靶區37處,轉化支撐85%的省地勘基金項目,服務支撐全省2024年83.9%的礦業權出讓,鄂西頁巖氣新發現和鈮資源綜合利用上榜自然資源部“雙十大”成果,助推建成國家級能源...
西藏羅布真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地質特征及金銀賦存狀態————作者:劉曉峰;次瓊;吳松;李淼;侯依濤;孫文博;歐陽海濤;
摘要:羅布真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礦床位于岡底斯成礦帶西段,金資源量約為8 t,礦體分布在英安巖與花崗閃長巖接觸的強硅化蝕變帶。該礦床成礦作用可劃分為3個階段:石英—黃鐵礦階段(Ⅰ)、石英—多金屬硫化物階段(Ⅱ)和石英—碳酸鹽脈階段(Ⅲ)。通過毒砂溫度計相圖估算出Ⅰ階段和Ⅱ階段的形成溫度為(366±4)℃和(263.5±80.5)℃。電子探針分析結果表明:羅布真礦床銀主要以可見銀賦存于碲銀礦中或以不可見銀賦...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