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自從1983年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CSSTLP)成立以來,1991年創刊了《中國安全科學學報》,它已經成為促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領域不斷進步,完善安全科學技術學科體系,傳播科研成果及制定有關政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載體。它是中國安全科學技術(一級學科)領域的高層次學術性刊物,具有理論性、創新性、應用性及信息性等特點。 大幅度擴版后,它以嶄新的面目出現,進一步拓寬了報道的范圍,增加新的欄目及頁數(2006年為144頁),更廣泛的反映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經驗和各種見解;增加了社會和行為科學及生活安全、環境安全等方面的報道,如災害預防和減災,風險評估、職業安全健康體系標準化、產業安全、大眾安全、社區安全、安全文化建設等,使原來本刊所報道的傳統的職業安全健康所涵蓋的內容進一步得到延伸。 在報道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報道相關政策的論述,其宗旨是引導公眾對安全與健康政策安全科技實踐、安全活動技能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為大眾安全生產、安全生活、安全生存及其活動提供科學可行的依據;并鼓勵和指導公眾能掌握安全與健康的規律,能過上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適、更和諧的生活。對于能提高對各種安全問題的了解和認識,以及解決問題方法的研究成果、原著仍將放在報道的重點。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第一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安全科學基礎理論及學科建設、安全科學技術原理及其應用、安全工程、衛生工程、工業安全與安全產業、安全管理工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安全人性學的方法論研究 李美婷,吳超,LI Mei-ting,WU Chao
校車兒童安全氣囊安全性仿真分析 葛如海,陳珣,張學榮,應龍,GE Ru-hai,CHEN Xun,ZHANG Xue-rong,YING Long
煤礦生產物流系統安全資源配置隨機規劃模型 王金鳳,杜雪珂,馮立杰,翟雪琪,WANG Jin-feng,DU Xue-ke,FENG Li-jie,ZHAI Xue-qi
連續型空間故障樹中因素重要度分布的定義與認知 崔鐵軍,馬云東,CUI Tie-jun,MA Yun-dong
水幕稀釋罐區LNG泄漏擴散試驗與模擬研究 譚蔚,程潮,杜荒,劉麗艷,TAN Wei,CHENG Chao,DU Huang,LIU Li-yan
空氣相對濕度對煤自燃特性的影響研究 肖旸,李青蔚,魯軍輝,XIAO Yang,LI Qing-wei,LU Jun-hui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撲滅風電機組艙內火災試驗研究 張晉,徐大軍,田亮,薛崗,ZHANG Jin,XU Da-jun,TIAN Liang,XUE Gang
雙控下翻式車窗逃生裝置設計及試驗研究 林育茲,鄭偉,牛聰民,陳毅龍,李永鮮,LIN Yu-zi,ZHENG Wei,NIU Cong-min,CHEN Yi-iong,LI Yong-xian
超前支架邁步過程穩定控制方法研究 謝苗,劉治翔,魯啟通,田豐旭,毛君,XIE Miao,LIU Zhi-xiang,LU Qi-tong,TIAN Feng-xu,MAO Jun
巖溶塌陷傾向性等級的KPCA-SVM預測模型 邵良杉,徐波,SHAO Liang-shan,XU Bo
航天器總裝事故原因事件重要度分析 陳文瑛,CHEN Wen-ying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液化石油氣灌裝站安全評價 曹喆,汪彤,呂良海,謝昱姝,CAO Zhe,WANG Tong,LYU Liang-hai,XIE Yu-shu
動載下高密度全尾砂膠結充填體穩定性試驗研究 張欽禮,楊偉,楊珊,王新民,ZHANG Qin-li,YANG Wei,YANG Shan,WANG Xin-min
考慮保護層響應的煉化過程系統風險動態轉移模型 胡瑾秋,曹雅琴,張來斌,蔡戰勝,HU Jin-qiu,CAO Ya-qin,ZHANG Lai-bin,CAI Zhan-sheng
政法期刊論文發表:政治效能感理論的前世今生
【摘 要】政治效能感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態度,對公民政治行為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更是測度公民政治參與水平的重要指標。經過多年的發展,對政治效能感影響因素的研究形成了眾多重要的命題。在文章中,結合前期的調研,筆者對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及性別與年齡等西方共識理論的本土適用性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政治效能感,政治參與,影響因素
政治效能感是民眾在與政治系統相互作用基礎上形成的關于自身政治影響力和政治系統回應力的內在的、比較穩定的評價系統,是一種特殊的政治態度。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態度,其形成變化與變化受到了社會經濟地位、受教育程度、年齡、性別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并形成了諸多共識理論。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應對自然災害的城市應急組織協同網絡演變————作者:李華;白樂;申宇恒;
摘要:為剖析機構改革歷程中城市應急組織的協同關系,首先以西安市24部自然災害類專項應急預案為數據樣本,引入社會網絡分析法(SNA)分析參與自然災害應急響應、處置和救助的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狀態;然后從時序視角探究網絡結構的動態變化軌跡,判定密度、集中度、平均距離等指標特性;最后以“核心度-限制度”二維框架劃分機構角色,從機構特征、功能定位、組建模式3個維度分析機構角色變遷歷程;采用迭代相關收斂(CONCOR...
CO2/N2配比及O2體積分數對煤低溫氧化特性的影響————作者:吳春雷;史波波;薛勇;郭慶旭;
摘要:為優化采空區混合惰氣防滅火技術,研究CO2/N2配比和O2體積分數對煤低溫氧化特性的影響;以甘肅東峽礦長焰煤為研究對象,采用程序升溫試驗系統,結合氣相色譜分析,開展不同CO2/N2配比(0∶10~10∶0)和O2體積分數(6%、10%、14%、18%)條件下的低溫氧化...
考慮時間窗與公平性的應急物資調配多目標動態規劃模型————作者:宋晗;崔娜;張艷萍;
摘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隔離社區的物資調配需求激增,面對總供給不足、分配公平性以及特殊分配需求等問題,采用“物資供應點-分配中心-隔離社區”逐級調配模式,研究多周期、多物資種類、跨區域的應急物資動態調度問題。通過需求時間窗來表征隔離社區對應急物資送達時間的現實要求;以老齡人口為例,著重考慮弱勢群體的緊急需求,綜合經濟性、物資分配滿足率和分配公平性3個層面,建立非線性多目標動態規劃模型;采用Epsilon...
油氣管道事故應急失效原因及社會網絡分析————作者:宮運華;張喆;
摘要:為避免因應急失效導致油氣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問題,基于人為因素分析與分類系統(HFACS)模型,分析國內外27起油氣管道事故中的應急失效原因。依據扎根理論(GT)統計編碼分析結果,得到油氣管道事故應急失效原因分類模型;應用社會網絡分析(SNA)方法構建油氣管道事故應急失效原因關系網絡,利用核心-邊緣分析、中心性分析和關聯方向指數分析識別油氣管道事故應急失效原因分類模型中的核心因素及具有高關聯性和強媒...
高預緊力應力均布型錨桿在靜-動載作用下的力學響應————作者:侯俊領;李垂宇;黃童李;袁琳;劉世陽;黃平;
摘要:為解決因深部采動巷道強采動應力影響導致錨桿斷錨、失錨現象發生的問題,有效提高錨桿預緊力,設計一款可施加高預緊力的應力均布型錨桿,綜合采用理論分析、靜載拉拔和落錘沖擊試驗、數值計算以及數字散斑相關法(DIC)等研究錨桿靜載拉拔過程中載荷-位移分布特征,得到錨桿應力集中位置;采用Ansys數值模擬落錘沖擊試驗和霍普金森壓桿(SHPB)沖擊試驗,研究錨桿在動載作用下的力學響應特征。研究結果表明:普通錨桿...
基于改進YOLO模型的中緬油氣管道遙感圖像高后果區識別方法————作者:姜垣良;任慶瀅;任遠;劉海鵬;董紹華;
摘要:為解決中緬油氣管道國外段外界環境敏感且復雜多變、人工巡檢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的問題,提出一種改進的高后果區目標檢測算法。首先通過引入卷積注意力模塊(CBAM)自適應地學習通道和空間注意力,以增強網絡的感知能力和泛化能力;然后使用精確邊界框回歸的高效交并比(Focal-EIoU)損失全面考慮目標特征和相互關系,處理類別不平衡問題,減少易分類樣本的干擾,增強模型魯棒性;最后將改進模型應用至中緬油氣管線遙...
分子視角下煤對O2/CH4混合氣體的競爭吸附研究————作者:賀姝靜;彭程陽;康建宏;張耕顯;
摘要:為深刻理解煤表面對O2/CH4混合氣體的競爭吸附特性,基于巨正則蒙特卡羅法(GCMC)分析煤表面孔隙分布和化學結構;采用分子模擬研究不同濃度、不同壓力、不同溫度下O2/CH4混合氣體競爭吸附過程中的吸附量和吸附熱變化特征,并通過吸附選擇性揭示O2/CH4混合氣體在煤表...
計算機網絡安全虛擬化技術發展思考——評《計算機網絡安全及其虛擬化技術研究》————作者:劉慕博;
摘要:<正>數字化時代,計算機網絡已成為現代社會運轉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其安全性直接關系著數據保護、業務連續性和國家安全。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虛擬化技術作為提升網絡安全性和靈活性的重要手段,正逐步成為研究和應用的熱點。網絡安全是計算機技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發展趨勢探索——評《計算機網絡管理與安全技術研究》————作者:劉瓔川;殷建艷;
摘要:<正>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絡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網絡安全技術在維護國家安全、支撐產業轉型、服務社會發展、保護公眾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愈加凸顯。然而,網絡攻擊、數據泄漏等安全事件頻發,使得網絡安全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背景下,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成為業界和學術界共同關心的話題
物聯網表箱智能網關的安全威脅與防護策略——評《智能電網信息安全風險與防范研究》————作者:趙強;李峰;
摘要:<正>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不斷深入,物聯網技術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日益廣泛。物聯網表箱智能網關作為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數據采集、傳輸和管理的關鍵角色。然而,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其面臨的安全威脅也日益增多。智能電網作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其信息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壓力交變載荷作用下儲氣庫注采管柱疲勞裂紋擴展研究————作者:張宇;張罡;張強;馬群;秦曉杰;賈蕊;
摘要:為提高注采管柱安全風險預測的準確性,首先,采用聯合仿真分析方法,開展直通型缺口緊湊拉伸試樣疲勞裂紋擴展過程有限元驗證;然后,建立儲氣庫含外表面裂紋注采管柱疲勞裂紋擴展有限元模型,在壓力交變載荷作用下,研究儲氣庫注采管柱的疲勞裂紋擴展行為。研究結果表明:試樣模擬結果與疲勞裂紋試驗結果基本吻合,表明聯合仿真法在疲勞裂紋擴展分析方面具有較高精度;在注采管柱疲勞裂紋擴展過程中,初始裂紋的長深比越大或應力比...
建筑施工安全氛圍的量化分級及演化分析————作者:雷恬;田震;
摘要:為探究建筑施工安全氛圍的演化特征及其提升的最佳聯合策略,借助莫比烏斯環結構,從建筑工人對安全的認知、行為及其所處環境3個維度,構建基于認知-行為-環境的建筑施工安全氛圍三因子結構模型;根據建筑施工安全氛圍三維空間結構模型劃分等級標準,利用動態貝葉斯網絡(DBN)研究建筑施工安全氛圍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就影響因素而言,安全激勵對建筑施工安全氛圍及其演化的影響程度最大;就維度而言,行為維度的影...
不同認知負荷下施工現場隱患識別的視覺行為研究————作者:鄧宏澤;孔媛媛;徐晟;
摘要:為探討認知負荷對工人隱患識別行為的影響,首先,基于眼動追蹤技術設計一套施工現場隱患識別認知試驗,引入N-digit任務增加被試的認知負荷;然后,采集注視和掃視數據分析被試識別隱患時的注意力靜態分配情況,挖掘掃描路徑中的注意力動態轉移特征;最后,以復視概率(RP)、移出概率(TP)和切換概率(SP)作為量化參數值對被試的掃描模式分類,從視覺行為表現層面探究認知負荷對隱患識別的具體影響。結果表明:認知...
改進YOLOv5s的路面坑槽目標檢測模型————作者:趙江平;王欣然;吳立舟;
摘要:為提高道路安全巡檢工作中路面坑槽隱患的檢測效率和自動化水平,降低交通事故發生概率,構建一種基于改進YOLOv5s的路面坑槽隱患智能檢測模型。在原YOLOv5s網絡中加入自適應空間特征融合(ASFF)模塊,將主干網絡替換為FasterNet網絡,引入輕量通道注意力(ECA)模塊;通過消融試驗分析改進模塊對檢測模型性能的影響,驗證目標檢測效果,并開發交互式可視化檢測界面。結果表明:改進后的模型精度、召...
基于VR技術的施工安全教育效果認知試驗————作者:丁超;張向軻;王琨;宋紫薇;郭曉文;
摘要:為彌補虛擬現實(VR)技術在安全教育中理論支撐和實際效果檢驗的不足,以影響工程安全教育效果的相關影響因素為切入點,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構建安全教育影響因素分析框架,并開展認知試驗以評估實際效果。結果表明:教育頻率、教育方式、個體主動性、內容趣味性以及過程舒適性是影響施工安全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VR+講授”的混合模式是試驗效果最好的教育方式,但使用VR技術仍需要人員輔助;教育頻率的最佳周期建...
基于控制試驗的行人流特性模型及失穩研究————作者:鄭韜;周繼彪;毛新華;董升;張振亞;
摘要:為探究行人流失穩的閾值條件,開展雙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種不同場景的控制試驗,構建考慮碰撞擠壓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過無人機與壓力傳感設備采集試驗數據,分析得到行人軌跡、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間碰撞擠壓力的變化特征;在此基礎上,利用分段Hermite三次插值法,探究速度、密度對碰撞擠壓力大小的影響;基于Van Aerde模型,引入碰撞擠壓力參數,構建力-速度-密度-流量四維模型...
基于WSR-可拓云理論的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評估————作者:湯青慧;劉碩;張瑾;
摘要:為解決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評估過程中模糊性、隨機性等問題,以有效提升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水平,構建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可拓云理論的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評估方法。首先,以WSR方法論為基礎,圍繞“物理”“事理”“人理”分析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影響因素,結合韌性吸收、抵抗、恢復和適應能力,從設備因素、環境因素、組織管理、物質技術和人員因素5個方面構建地鐵車站火災安全韌性評估指標體系;其次,...
基于車距保持的公路隧道反光條設置及駕駛模擬研究————作者:梅家林;杜志剛;賀世明;王首碩;
摘要:為減少駕駛人在公路隧道中追尾風險,首先根據隧道反光條提供深度知覺信息的特性,建立隧道反光條設置間距的計算模型;其次通過駕駛模擬試驗,探討隧道反光條設置間距對車距保持的影響;然后選取制動車頭時距、最小車頭時距、跟馳車頭時距和最小碰撞時間作為評價指標。結果表明:前車以40~80 km/h速度行駛,而后車以高于前車20 km/h的速度接近時,若讓后車駕駛人在與前車的距離小于最小安全距離之前,接受3~4次...
舊工業建筑再生施工粉塵運移特性數值模擬研究————作者:田衛;馬睿浩;關小杰;高明哲;譚嘯;
摘要:為探究舊工業建筑再生施工過程中產塵工序與環境流體對粉塵時空分布的影響,利用現場試驗與數值模擬方法,研究不同工序及背景風速作用下施工區域內部的粉塵運移特性。通過分析大量粉塵數據,明確舊工業建筑再生施工主要工序的塵源特征類型;選取具有典型舊工業建筑特征的某待改造工業廠房,開展打磨和鏟運2類工序的現場試驗;使用數值模擬方法分析5種入口風速與2種產塵工序下的粉塵質量濃度分布,明確舊工業建筑再生施工空間粉塵...
本質安全、行為安全、過程安全與功能安全的比較研究:基于安全管理范式轉換————作者:佟瑞鵬;王露露;許素睿;王智浩;連芳菲;
摘要:為闡明本質安全、行為安全、過程安全與功能安全的本質特征與區別聯系,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運用文獻綜述法與比較分析法,基于安全管理范式轉換視角探析四者的基本內涵與演進歷程、相互關系、現實挑戰與發展路徑。結果表明:本質安全象征著安全的理想化存在形式,行為安全是涉及安全科學與行為科學等學科理論與方法的一門交叉性學問,過程安全在全生命周期內運用系統性方法保護人類、機械設備與環境,功能安全旨在...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