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關注()【雜志簡介】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1989年創刊,1995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逢雙月25日出版,以從事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監理和環境科研、環境教育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干部,教師及其他環境科技工作者為服務對象,從多角度向讀者介紹國內外環境保護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新經驗。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
全國優秀環境期刊二等獎(第一屆)
江蘇省一級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管理與改革、環境監理、專論與綜述、研究報告、調查與評價、監測技術、工作經驗、爭鳴與探索。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鎮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及案例分析 黃葉飛,劉旸,HUANG Ye-fei,LIU Yang
羽絨工業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實例 趙前信,ZHAO Qian-xin
流域環境風險評價研究進展 艾矯燕,蔡亞娟,鄧超冰,吳宗書,韋宗明,AI Jiao-yan,CAI Ya-juan,DENG Chao-bing,WU Zong-shu,WEI Zong-ming
大氣氣溶膠中痕量金屬元素的研究進展 亓魯,陳敏東,馬嫣,QI Lu,CHEN Min-dong,MA Yan
大氣中有機胺類物質反應機理和消除過程研究 夏京,王興,XIA Jing,WANG Xing
某鹽湖水中鈾的形態分布研究 王妍力,羅明標,牛建國,徐志良,柯麟,WANG Yan-li,LUO Ming-biao,NIU Jian-guo,XU Zhi-liang,KE Ling
松花江哈爾濱段主干流常規污染物動態衰減速度系數的測算研究 盧小燕,萬魯河,劉碩,張羽威,LU Xiao-yan,WAN Lu-he,LIU Shuo,ZHANG Yu-wei
基于環境一號衛星的氣溶膠光學厚度反演技術研究 喻義勇,陸曉波,朱玉霞,YU Yi-yong,LU Xiao-bo,ZHU Yu-xia
蟒蛇河水域浮游植物調查與水生態評價 葛偉,張婷,牛志春,馬晶晶,蔡琨,GE Wei,ZHANG Ting,NIU Zhi-chun,MA Jing-jing,CAI Kun
長治市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周邊土壤環境質量調查 常惠麗,李云玲,劉瑞祥,CHANG Hui-li,LI Yun-ling,LIU Rui-xiang
田灣核電站廠區及周圍環境大氣氣溶膠中總α和總β放射性水平監測 陳亮,CHEN Liang
高分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地下水中稀土元素 程青,蔡述偉,李華玲,蔡小虎,白曉,CHENG Qing,CAI Shu-wei,LI Hua-ling,CAI Xiao-hu,BAI Xiao
農業科技論文范文: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造成的危害
摘 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水文地質問題在相關領域中受到了較為顯著的重視。地下水作為巖土體的重要構成元素,也是構成水文地質的關鍵性元素,對于巖土工程的特征將會產生直接影響。本文主要對水文地質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危害進行探討,從根本上提升工程地質勘察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問題,危害
在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水文問題很容易受到忽略,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之間的關系較為緊密,并且相互之間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并且會對工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以及耐久度產生影響。在現代工程勘察活動中,其最終結果中的數據很少會涉及到水文中的實際參考值。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DPSIR和CRITIC-RSR模型的低碳發展綜合評價及障礙因素研究————作者:蘇墩煌;連艷瓊;施生旭;
摘要:以華東地區6省1市為研究區域,基于2010—2022年省級面板數據,應用DPSIR模型構建低碳發展指標體系,通過CRITIC-RSR組合模型對該地區低碳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及障礙因素診斷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低碳發展近年呈現更加積極的發展態勢,WRSR均值由2020年的0.567增長到2022年的0.582,增長率為2.65%,其中江西省增長幅度最大,從0.503增長到0.554,增長率達到10....
面向水質目標管理的排污許可制實施技術路徑探究————作者:潘明婕;操慶;顧爐華;劉偉京;王靜;尤本勝;
摘要:排污許可制是對排污單位的排污權利進行約束的一種基礎環境管理制度。將固定源排放許可控制與水質改善有效銜接,是當前我國排污許可制實踐和探索的重點和難點。實施面向水質目標管理的排污許可制面臨著污染源排查基礎不扎實、環境容量計算精度不夠和容量分配對高質量發展導向不強等困難。結合國際上基于水質的排污許可管理經驗,并以太湖流域為例分析顯示,面向水質目標管理的排污許可制需兼顧水環境質量改善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雙重...
浙江省土地利用類型與河流水質關系的空間尺度研究————作者:王新宇;梅琨;時浩南;吳宇鵬;
摘要:以浙江省為研究區,劃分不同空間尺度的圓形與河岸帶緩沖區,建立多元線性回歸(MLR)與地理加權回歸(GWR)模型,探討不同空間尺度下各土地利用類型對河流水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圓形緩沖區下水質與土地利用類型的相關性高于河岸帶緩沖區;pH值在500 m圓形緩沖區下與草地相關性最高,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總磷在1 500 m圓形緩沖區下與森林相關性最高,氨氮在1 000 m圓形緩沖區下與建設用地相關性最高...
不同補水模式下芒硝鹽巖風化物水鹽運移試驗研究————作者:尹亞敏;李迎陽;陳進春;孔維博;李榮亮;彭爾瑞;
摘要:以云南祿豐黑井驕子山隧洞工程中的芒硝鹽巖棄渣場風化物為研究對象,通過現場調研和取樣開展室內土柱模擬試驗,研究芒硝鹽巖風化物堆積體在降雨入滲、降雨后蒸發和潛水蒸發等3種不同補水模式下的水鹽運移規律。結果表明:降雨入滲情況下總體上呈現鹽隨水走、向下聚集的趨勢;降雨后蒸發情況下總體上呈現鹽隨水走、水去鹽存的趨勢,鹽分隨水分進行遷移與所含易溶鹽溶解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空隙有關;潛水蒸發情況下總體上呈現鹽隨...
鄱陽湖大湖池與修河的河湖關系分析————作者:陳明華;徐志文;龔磊強;羅浩;劉戀;
摘要:通過對2010年、2013年、2014年、2021年和2022年鄱陽湖大湖池和修河的日水位實測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大湖池與修河的河湖關系。結果表明:修河吳城站水位高于16.36 m呈現“高水似湖”,低于16.36 m呈現“低水似碟及低水似河”;水位為10.36 m~16.36 m時,大湖池的水位變化由閘口人為控制,大湖池與修河隔離(2013年、2014年)或連通(2010年、2021年、2022年)...
淡水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監測數據質量的風險管理————作者:趙越;高欣;李曌;張翔;鄭彪;田爽;孫冰皎;
摘要:基于風險管理方法,從質量管理體系和監測過程兩個角度,梳理識別影響淡水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監測數據質量的風險事件。通過專家問卷調查對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度評級,建立風險矩陣開展風險綜合評價,并制定防控對策。結果共識別出24個風險事件,5個高風險事件,主要與專業技能有關;18個中風險事件,主要與標準規范執行力度和工作經驗有關;1個低風險事件,與實驗室標準化建設有關。從風險分布上看,高、中風險事件集...
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工程環境監測方案————作者:方興斌;
摘要:分析了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整治施工中廢氣、廢水、固體廢物、噪聲等4個環境因子的產生環節和可能引發的環境影響,總結了環境整治過程的環境監測方案,明確了監測布點方式和數量、指標和頻次、執行的排放標準等要求,提出了建立宣傳聯絡機制、實時了解輿情動態、借助媒體力量、開展科普宣傳等建議
海洋發光菌的分離培養研究進展————作者:劉青;李琦琦;李潔;楊鍵;
摘要:綜述了海洋發光菌的分離培養技術,以及甘油、無機鹽、溫度、鹽度、酸堿度和滲透壓等對海洋發光菌生長和發光的影響。目前分離的海洋發光菌主要為弧菌屬、另類弧菌屬、發光桿菌屬、希瓦氏菌屬和小浴氏菌屬,分析了其物種多樣性和生境來源。歸納總結了海洋發光菌在環境監測、生物醫學、通信遙感、生活照明等4個方面的應用,提出了在海洋發光菌培養基中加入特定的營養物質或調控底物、利用自動化和機器學習進行高通量微生物培養、對培...
基于NDVI和SIF的云南植被變化及預測研究————作者:張琳;朱大明;韓楊;姜昀呈;周鵬;
摘要:選取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云南省作為研究區,對歸一化差異植被指數(NDVI)和日光誘導葉綠素熒光(SIF)數據進行監測和預測,揭示兩者在監測植被變化中的差異性和互補性,通過相關性分析探討云南省植被驅動機制,并采用BP神經網絡模型和CA-Markov模型對云南省植被變化進行時空預測。結果表明:時間上,NDVI和SIF均呈上升趨勢;空間上,在較高植被覆蓋地區SIF存在飽和現象。SIF在地形復雜區域對植被的...
寧夏某工業園周邊農田土壤重金屬分布特征及風險評估————作者:童曉玉;郭靜靜;高瑞麗;陳林;薛斌;高鋒;
摘要:采集寧夏黃灌區某工業園區周邊農田土壤樣品,測定樣品中8種重金屬全量和TCLP提取態含量,并采用土壤綜合質量指數法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土壤樣品中Mn、As、Pb、Cd、Cu、Ni、Zn和Hg的平均值分別為667.3 mg/kg、12.31 mg/kg、24.56 mg/kg、0.091 mg/kg、24.32 mg/kg、29.72 mg/kg、74.96 mg/kg和0.050...
南四湖流域常規水污染物多源遙感監測系統設計————作者:邢軍;崔賓閣;李鵬;王曉輝;宋麗娟;
摘要:提出一種多源遙感監測方法,用于南四湖流域常規水污染物監測系統設計。超分辨率處理后的Sentinel-2 L2A衛星多光譜數據可實現流域水質的大范圍監測,利用無人機多光譜/高光譜數據可實現入湖河流水質的精細化監測,地物光譜儀高光譜數據能夠實現湖、河岸邊帶水體的水質反演精度修正,基于多源遙感影像光譜特征與非光敏水質參數的相關性分析,建立光譜特征數據庫。相比半經驗法,結合機器學習法后,總氮、總磷反演的平...
開放式工業區域碳排放氣體監測布點優化————作者:郭鵬桃;丁寧;蔣汶廷;郗硯恒;蘇俊;
摘要:利用高斯大氣擴散模型,結合工業區域環境氣象信息,對開放式場景下工業區域碳排放進行分析計算,構建開放式區域的監測曲面。基于粒子群算法,在監測曲面上以經濟性與覆蓋率為目標函數進行求解,獲得監測裝置最優布點數量及坐標。以成都市某工業區域為例,通過數學建模及仿真分析驗證該方法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分別采用通信范圍為50 m和100 m的監測裝置進行監測,當監測點數量為32時,其最優覆蓋率分別超過32%和83%...
有機碳源投加對厭氧氨氧化過程的影響————作者:黃夢真;李衛華;薛同站;張萍;劉曉吉;孟堯;
摘要:通過外加碳源試驗研究不同種類有機碳源對厭氧氨氧化過程的影響,采用三維熒光光譜與平行因子分析對厭氧氨氧化反應器出水的熒光組分進行解析。結果表明:低濃度有機碳源能夠消耗體系中多余的電子供體,有利于增強厭氧氨氧化菌活性,隨著有機碳源濃度的不斷升高,反硝化菌活性逐漸增強。4種有機碳源對厭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為葡萄糖>乙酸鈉>淀粉>丙酸鈉。平行因子分析表明,類蛋白質和類富里酸為反應器出水中主要熒光組分,后期...
寧德核電廠周邊海域海水中3H活度濃度水平分析————作者:王春梅;
摘要:以2014—2022年寧德核電廠周邊海域每半年1次的采樣監測數據為基礎,對比分析3H的放射性分布情況,利用Spearman秩相關系數法、線性回歸模型對海水中3H的活度濃度進行趨勢分析。結果表明:研究期間寧德核電廠周邊海域3H的活度濃度呈現緩慢的增長趨勢;正常工況下,3H的活度濃度短期內仍將保持緩慢增長趨勢,經過...
工程擾動下某鋼鐵廠地下水流場及污染物變化特征————作者:丁冉;徐超;丁浩然;田德金;吳騰;陳成;鄭劉根;
摘要:以安徽省某廢棄鋼鐵廠為例,分別使用GMS軟件和反距離權重插值法(IDW)構建相應的地下水數學模型,開展研究區土壤修復工程對地下水流場的擾動影響及區域污染物空間變化特征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工程施工完畢初期,研究區阻隔墻2右側的基坑降水使得周邊地下水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降低,阻隔墻上游地下水位出現0 m~0.25 m的壅高,下游地下水位出現0 m~0.40 m的下降;工程完成半年后,工程施工對地下水流場...
污泥秸稈生物炭的制備及其重金屬吸附性能分析————作者:朱康健;林夢婉;曹燃;王翔翔;
摘要:以花生秸稈與農村污水污泥為原料,在不同熱解溫度、熱解時間、秸稈和污泥配比條件下制備生物炭,并對制得的生物炭理化性質進行表征,通過吸附試驗考察生物炭對重金屬離子Cu2+、Pb2+、Cr6+的吸附性能。結果表明:當熱解溫度為400℃、熱解時間為4 h時,純秸稈制備的生物炭為最佳,該條件下生物炭的產率為35.91%,灰分為28.49%,制...
基于MODIS-EVI的四川植被覆蓋度空間分布影響因子探測————作者:朱林富;楊華;謝世友;夏軍;楊金燕;
摘要:以四川為研究區,基于2000—2015年MODIS-EVI數據,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布指數和地理探測器定量分析地形、生態及人為因子對不同地貌區植被覆蓋度空間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四川植被覆蓋度以中覆蓋度為主,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山地和巫山、大婁山,低覆蓋度主要分布在西昌和雅礱江,高覆蓋度主要分布在盆西平原、米倉山、大巴山、峨眉山、涼山、龍門山和若爾蓋,劣覆蓋度主要分布在石渠色達、沙魯里山和金沙江東...
苯系物好氧降解菌株ZX-1的分離鑒定和降解特性————作者:張華;王水;張曉旸;呂良華;喬文靜;李夢雅;蔣建東;
摘要:從某化工污染土壤中分離出一株苯系物好氧降解菌ZX-1,通過形態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鑒定菌株,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菌株降解特性,用頂空-氣相色譜法監測污染物降解效果。結果表明,菌株ZX-1為紅球菌屬(Rhodococcus),最適接菌量≥3%、溫度為30 ℃、pH值為6~8,對青霉素、復方新諾明、氨芐西林、紅霉素具有抗性。菌株ZX-1具有降解高濃度苯系物復合污染能力,60 h內,對9...
和田河流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關鍵影響因子————作者:彭欣陽;趙遠娥;任嘉敏;賈賢德;呂海英;
摘要:通過2023年10月(秋季)和2024年4月(春季)對和田河流域水質理化參數和浮游植物進行調查,并運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影響優勢功能群的關鍵因子。結果表明,共鑒定出浮游植物6門91屬298種,相對豐度組成以硅藻-綠藻-藍藻為主;雖然浮游植的密度和生物量兩季差異不顯著,但是和田河流域中游和下游均顯著高于上游。浮游植物共劃分為22個功能群,秋季至春季時間演替為LO/D/H1/P→L...
基于深度學習的遙感圖像城市苫蓋提取————作者:孫建欣;孫中平;李成芳;郭文婷;孫浩;曹飛;張帥;
摘要:基于高分一號和高分六號衛星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利用深度學習DeepLabv3+模型實現城市苫蓋識別,并與U-Net、Seg-Net、PSP-Net等方法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城市苫蓋樣本的最佳裁剪尺寸為256像素×256像素,裁剪方式為隨機裁剪;DeepLabv3+模型對苫蓋識別的準確率為98.40%、召回率為98.08%、IoU為96.54%,均優于U-Net、Seg-Net、PSP-Net等方法的...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