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環境化學》
關注()【雜志簡介】
《環境化學》(雙月刊)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創刊以來,為推動我國環境化學學科的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迄今為止,它是我國環境化學學科的惟一科技期刊。
本刊主要刊登報道我國環境化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的研究和技術成果以及國外環境化學研究趨勢。范圍涉及大氣、水體、土壤、生態、工程技術和環境與健康等各個層面,包括大氣、水和土壤的環境化學、環境分析化學、污染生態化學、環境與健康、污染控制和綠色化學等方面。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本刊被美國的《化學文摘》、《中國化學文摘》、《中國化工文摘》、《中國環境科學文摘》、《中國醫學文摘(衛生學分冊)》、《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收錄,并在《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全文網上刊登。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論文、環境分析園地、環境監測。
四川化工雜志投稿:石化企業培訓理念創新探索與實踐
摘 要:隨著我國對能源的需求增大,石化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企業和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重要。然而,傳統的石油化工企業的培訓理念已不能滿足全球經濟一體化,企業想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必然少不了創新。創新能力的大小決定了石化企業在新時期下的市場地位和未來潛力。因此,筆者從石化企業培訓理念的作用展開討論,分析新時期下石化企業培訓應如何進一步有效提高。
關鍵詞:四川化工雜志投稿,石化企業,培訓理念,創新
一、石化企業培訓的作用與目標
1.石化企業培訓的作用
企業文化是整個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它明確了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思想和員工行為標準。企業內部的培訓就是要將企業的主要戰略方針、總體目標以及先進的石化生產技術和安全知識傳授給企業員工,通過培訓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實現員工的自身價值。企業培訓促進了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提高企業的整體水平,對于石化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環境化學最新期刊目錄
S-P-R異味風險感官評估方法及在污水處理廠中的應用————作者:李佳音;李偉芳;楊偉華;張妍;
摘要:異味作為特殊的大氣污染問題,具有明顯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為優化管理資源,強化異味污染預警控制,須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分級評價體系.研究根據異味從暴露到產生投訴這一全過程,綜合考慮源潛力(S)、流通效率(P)及受體敏感度(R)3個指標,提出合理的指標等級劃分標準,構建S-P-R異味風險感官評估方法.在此基礎上,以天津市某污水處理廠為例,對該廠周邊敏感點的異味風險等級進行了評估,并將評價結果與該地區近3...
一次性PLA餐具的模擬遷移物對腸道菌群潛在影響的研究————作者:馬國為;高筱萌;陳禹婷;李韓飛;陳克旭;段詩如;張繼坤;趙婷婷;封棣;
摘要: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已被廣泛應用于一次性餐具.當一次性PLA餐具在與食品接觸時,其遷移物對人類腸道菌群的潛在影響尚不清楚.研究以市售PLA水杯和餐盒為研究對象,利用紅外光譜分析確定了產品的主要材質,并測試了樣品在不同浸泡條件下的總遷移量,結果表明總遷移量均小于10 mg·dm-2.通過體外消化模擬并結合16S微生物多樣性分析,評估了PLA餐具在油脂...
微塑料溶解性有機質對小麥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作者:周源;都嬌嬌;馬雙龍;化黨領;黃巖;高博強;宋佳;王競偵;
摘要:微塑料(MPs)作為一類新污染物,人們對其老化過程中浸出的微塑料溶解性有機質(MPDOM)及其對作物生長的影響知之甚少.本實驗選擇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藍色聚苯乙烯、綠色聚苯乙烯、黑色聚苯乙烯以及口罩和塑料瓶為研究對象制備相應的MPDOM,并將其作為小麥種子的培養液,研究了不同類型MPDOM對小麥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種類MP...
不同污水處理廠微塑料排放特征及對受納流域水體的生態風險————作者:付宏煜;李博聞;盧琦園;羅偉鏗;劉瑞涓;陳思帆;林煜峰;馬璐;鄭晶;任明忠;
摘要:微塑料是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纖維,近年來在環境科學領域得到廣泛關注.污水處理廠作為它的重要匯集點和排放源,是水環境微塑料來源的重要途徑.本研究選取重慶市長江流域周圍工業污水處理廠(n=6)、生活污水處理廠(n=6)和垃圾填埋場(n=6)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微塑料特征和對周邊受納水體產生的生態風險展開研究.結果顯示,工業和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中的微塑料平均豐度分別為(5.26±...
運城盆地平原區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健康風險評價————作者:郭禛;馮民權;李星;
摘要:為明確運城盆地地下水水化學特征與健康風險,綜合運用數理統計、Piper圖、Gibbs圖、離子比值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的水化學特征及控制因素,根據蒙特卡羅(Monte Carlo)方法對地下水的NO3-的潛在風險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研究區內地下水整體呈弱堿性,優勢陽離子和陰離子分別為Na+和HCO3 頭發中四溴雙酚A和有機磷酸酯及其代謝產物的同步分析檢測方法————作者:王匯陽;李宗睿;黃璐璐;葉冠希;向明燈;張六一;于云江; 摘要:頭發作為有機污染物人體暴露生物檢測材料,具有采樣無創傷、易運輸儲存,并且可以反映長期或慢性暴露的優點,已被廣泛用于多種有機污染物的人體暴露評估.然而,目前少有研究同時對頭發中的有機污染物及其代謝產物進行同步分析檢測,大大低估了有機污染物的人體暴露風險.本研究基于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HPLC-MS/MS)建立了頭發中四溴雙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 污染物對海洋微藻光合固碳影響機制研究進展————作者:李娜;于婕;楊曉文;薛丹;王巖;楊軍; 摘要:大氣中溫室氣體(CO2)濃度不斷上升,為了保護全球氣候變化穩定和生態系統健康,我國提出了“雙碳”目標.近年來,隨著海洋固碳潛力被逐步發掘,“海洋碳匯”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作為海洋初級生產者的微藻被認為是我國實現碳中和路徑上重要的一環,然而海洋是污染物主要匯聚地,不同污染物能夠改變微藻的固碳效果,從而影響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因此評估污染物對微藻固碳影響具有重要的生態學研究意義.本... 雙陰離子空位增強BiOBr光催化CO2還原和光降解MO的性能————作者:賈靜蕾;劉錫鵬;王中佳;王瑞芬;宋金玲;包金小; 摘要:光催化CO2轉化和光催化凈化技術是實現能源轉化和環境凈化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效率高低取決于使用的催化材料.本文以硝酸鉍和四丙基溴化銨為原料,通過調變Bi3+與Br-的比例,在室溫下以沉淀法制備了系列BiOBrx.當Bi3+:Br-為6:5時,構建的含氧空位和溴空位(VO... 溶解性炭黑對環境新污染物遷移和轉化的影響————作者:彭紅波;常可鑫;王思瑤;胡馨月;趙婧;熊國美;李純陽;劉洋;儲剛; 摘要:生物質和化石燃料經不完全燃燒產生的固相富碳殘留物統稱為黑炭.溶解性炭黑(dissolved black carbon,DBC)是黑炭的水溶性組分(其粒徑尺度小于0.45μm),被視為全球溶解有機碳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針對它的結構與功能、行為與歸宿已有研究,但DBC在環境中的產生、遷移、轉化等過程對有機污染物環境行為的影響關注仍顯不足.因此,綜述了DBC的分布特征,從元素組成、碳質結構、基團性質和... 珠江廣州段干支流地表水中藥物和殺生劑的時空分布特征與生態風險————作者:區暉;劉益;湯志杰;胡立新;劉有勝;應光國; 摘要:藥物和殺生劑類化合物屬于新污染物,進入受納水體對水生生態系統和人體健康都會產生潛在危害.珠江廣州段是重要的水源地,為摸清廣州市地表水中藥物和殺生劑的污染特征和環境風險,采集珠江干流廣州段、流溪河、石井河、獵德河和沙河等重要地表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的枯水期和豐水期地表水樣品,采用固相萃取-高分辨質譜技術,靶向定量檢測了39種藥物和殺生劑的污染水平.結果表明,兩季共檢出31種藥物和殺生劑,檢出濃度范圍為... 一種NO3及N2O5標準氣動態發生系統————作者:張田甜;馬璟鈺;劉彤;林偉立;左澎;葉春翔; 摘要:NO3自由基和N2O5在夜間大氣化學和細顆粒物的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高活性、短壽命和低濃度的特點.現有的監測技術由于性能和損耗的不同,測得的數據往往存在差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并提高監測數據的可比性,本研究設計了一個氣體動態生成NO3/N2O5的標準源系統,并... 水產養殖中孔雀石綠的高靈敏度熒光檢測————作者:高立娣;徐棲笛;高宇;陳默;雷金鑫;胡春奇;秦世麗;趙明;初紅濤; 摘要:采用溶劑熱法,以ZrCl4為金屬源、四[4-(4’-羧基苯基)苯基]乙烯(H4ETTC)為配體,制備了形貌規則、結晶度高、發光強度大且穩定的熒光金屬有機骨架材料(PCN-128),并將其作為熒光探針應用于水產養殖水和淡水魚肉中獸藥孔雀石綠(MG)的痕量殘留檢測.結果表明,PCN-128對MG不僅表現出優異的選擇性(13種獸藥)和良好的抗干擾性(16種陰、... 冬季積雪期燃煤排放的人為氯對大氣ClNO2的貢獻————作者:謝勝金;齊虹;修艾軍;張學磊;盧露;蔣金攀;劉一鳴;李思婷; 摘要:五氧化二氮(N2O5)和硝酰氯(lNO2)已被確定為污染的對流層中重要的活性氮物質.ClNO2是高活性氯自由基的前體,影響大氣的氧化過程.本研究開展了N2O5和ClNO2的長時間序列野外觀測,并結合CAMx三維數值模型,對京津冀和東北地區積雪期C... 基于地理探測器和隨機森林模型對城市大氣降塵影響因素研究:以“2+26”城市為例————作者:趙英帆;王郁聰;許瑞廣;王虹宇;裴波妮;王麗濤;汪慶;劉景云;贠晨曦;馬丁;侯悅; 摘要:為研究“2+26”城市大氣降塵量的地域性分布和影響因素,本文運用地理探測器和隨機森林模型來分析降塵量時空分布規律及主要的驅動因素.結果表明,“2+26”城市春季降塵超標極其嚴重,5月達11.3 t·km-2·30 d-1,超標率達25.56%.夏季和秋季降塵減少,12月降塵最低,達到4.7 t·km-2·30 d-1
氧氟沙星分子印跡電化學傳感器的制備及應用————作者:胡文英;張琪琪;楊磊;李丹;
摘要:以氧氟沙星(OFL)為模板分子,鄰苯二胺(OPD)為功能單體,聚合溶液pH7.0,采用電聚合方法在玻碳電極表面制備對OFL具有特異性識別的分子印跡電化學傳感器.通過掃描電鏡(SEM)、循環伏安法(CV)、差分脈沖伏安法(DPV)和電化學阻抗法(EIS)對該傳感器形貌、電化學性能以及對氧氟沙星的識別機理進行研究.對該印跡電極的最佳制備工藝條件OFL與OPD的物質的量比、聚合圈數、洗脫劑及洗脫時間、p...
UV-329對海洋青鳉魚成魚的免疫系統毒性效應————作者:凌云哲;李佩潤;陳楊;梁川;劉佳豪;徐炎華;劉志英;
摘要:以UV-329為代表的紫外光吸收劑在水體環境中廣泛存在,對生態系統構成了潛在威脅.本研究通過海洋青鳉魚(Oryzias melastigma)成魚28 d暴露實驗,系統評估了不同濃度UV-329(5、50、100、200、500、1000、2500μg·L-1)對其免疫系統的毒性效應.通過ELISA分析,UV-329暴露顯著抑制了腸道、腎臟及肝臟中免疫相關因子AhR和CYP1...
秦皇島市秋季PM2.5中碳質組分濃度特征及來源解析————作者:高玉濤;樊超;任明涵;甘金河;李嘉儀;周秀艷;王文華;
摘要:為探究秦皇島市秋季PM2.5中碳質組分污染特征及來源,于2023年10月14日至11月2日運用中流量采樣器采集了PM2.5樣品,并利用OC/EC分析儀測定了樣品中有機碳(OC)和元素碳(EC)的質量濃度.結果表明,采樣期間PM2.5、OC和EC的日平均濃度分別為(44.04±33.25)μg·m-3、(8.15...
我國東部某港口城市夏季大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作者:張翼翔;賈岳清;姚志梟;楊勇杰;周瑞;陳春榕;周宇光;時進鋼;張國忠;
摘要:為探明我國東部某以石油儲運港口、石油化工為特點的沿海城市夏季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特征和來源,基于2021年4月—6月該城市環境空氣中115種VOCs在線監測數據,開展組分特征分析、臭氧生成潛勢分析、來源解析和區域傳輸影響分析.結果表明,該城市夏季VOCs呈現雙峰特征,體積分數平均值為(31.48±34.79)×10-9,組分以烷烴、鹵代烴和含氧揮發性有機物(OVOCs...
新安江黃山段表層水體和沉積物中微塑料的賦存及分布特征————作者:章小杰;程勁;王寧;王忠兵;程樺;
摘要:近年來河流湖泊的微塑料環境狀況逐漸成為研究熱點,但在安徽省內的研究區域主要集中在皖北和皖中一帶,針對皖南區域的研究較少.以黃山市內的新安江為例,在2023年12月對表層水和沉積物進行取樣分析.結果表明,新安江表層水體中微塑料含量在350—3700 n·m-3之間,粒徑0—0.5 mm占33.93%,比例最高,形狀以纖維狀為主,占59.83%,顏色中彩色占50.27%;沉積物中...
2020—2022年蘇州市城區PM2.5水溶性離子變化特征及來源分析————作者:周民鋒;魏恒;繆青;熊宇;
摘要:為探究蘇州市大氣細顆粒物(PM2.5)水溶性離子(water soluble inorganic ions,WSIIs)變化特征及其來源,對2020—2022年PM2.5水溶性離子分析,結果表明,2020—2022年蘇州市PM2.5中年均ρ(WSIIs)分別是PM2.5的43.8%、39.5%和42.7%,水溶...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