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水資源保護》
關注()【雜志簡介】
《水資源保護》雜志是一份以技術性為主兼顧學術性和管理性的技術性期刊,是我國水資源保護領域中惟一的專業性期刊。其主要任務是探討我國水資源保護的技術政策、科學技術及實踐中的重大問題,及時反映國內外在水資源保護領域中的新穎實用技術和科技信息,推廣全國各地在水資源保護工作中的成果和經驗,報導有關國內外學術會議、技術交流等消息動態。
本刊自1985年創刊以來,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章,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和關注。我國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已將《水資源保護》雜志列為長期保存的館藏核心期刊。本刊1995年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期刊,現已成為中國數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入編期刊。
《水資源保護》雜志從2001年起已全面更新版面,增加頁碼,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受聘擔任本刊的新一屆編委或顧問。本刊自2001年起將在網上定期更新每期內容,向廣大讀者呈現最新的內容。
水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命線,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水資源保護將是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長期奮斗目標,從事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深感任重而道遠。本刊編輯部的全體同仁,愿藉《水資源保護》這一席之地,以自己的辛勤耕耘為全國廣大水資源保護工作者提供一個科技交流的園地和汲取先進技術知識的寶庫,成為廣大讀者和科技工作者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益友。
我們的刊物,在廣大讀者的信任和支持下,必將更上一層樓。以積極進取的精神,以穩健的步伐走在新世紀的光輝大道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江蘇省一級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題評述、科學研究、監測分析、管理研究、政策法規、調查報告、監測、水環境污染治理。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鄱陽湖流域河水、湖水及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分析 陳建生,彭靖,詹瀘成,張時音,CHEN Jiansheng,PENG Jing,ZHAN Lucheng,ZHANG Shiyin
含水層中重金屬溶質運移動力學模型研究進展 陶安,劉曙光,婁廈,代朝猛,TAO An,LIU Shuguang,LOU Sha,DAI Chaomeng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南陽市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郝光玲,王烜,李春暉,張力小,朱潔,HAO Guangling,WANG Xuan,LI Chunhui,ZHANG Lixiao,ZHU Jie
滄州市地下水開采-地面沉降數值模擬 馬青山,駱祖江,MA Qingshan,LUO Zujiang
豫東平原扶溝等地高氟地下水成因和富集條件探討 劉海風,鄧斌,古艷艷,LIU Haifeng,DENG Bin,GU Yanyan
灤河沖洪積扇上部河流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擬 馬紅宇,黃勇,MA Hongyu,HUANG Yong
基于河道徑流可變區間的河流水資源可開發利用率分析 張錦,徐琳瑜,ZHANG Jin,XU Linyu
南盤江流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趙曉晨,廉浩,陳德敏,ZHAO Xiaochen,LIAN Hao,CHEN Demin
陽宗海浮游生物群落結構研究 謝永紅,李春永,楊中蘭,XIE Yonghong,LI Chunyong,YANG Zhonglan
1990-2013年湖南四水入洞庭湖汛期徑流量的變化規律 劉培亮,毛德華,周慧,鄧曉磊,LIU Peiliang,MAO Dehua,ZHOU Hui,DENG Xiaolei
酒類企業對赤水河流域水環境的影響 張叢林,王毅,喬海娟,孫凌凱,董磊華,ZHANG Conglin,WANG Yi,QIAO Haijuan,SUN Lingkai,DONG Leihua
珠江流域省界緩沖區水質超標影響評價方法 歐陽昊,劉晨,林嫻,OUYANG Hao,LIU Chen,LIN Xian
南通地區地下水咸化機理分析及改良措施 周慧芳,譚紅兵,高將,張文杰,ZHOU Huifang,TAN Hongbing,GAO Jiang,ZHANG Wenjie
水利工程論文發表:水利工程施工常見的技術風險與其預防措施
摘 要:建筑工程項目施工技術風險是指技術條件的不確定性而引起可能的損失、或工程項目目標不能實現的可能性、主要表現在工程方案的選擇、工程設計、工程施工過程中在技術標準的選擇、分析計算模型的采用、安全系數的確定等問題上、出現偏差而形成的風險。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風險,預防措施
1.風險原因分析
防水工程基本采用三道設防、即混凝土結構防水(自防)、外包柔性防水層和灰土回填防水層;炷两Y構自防水、是以工程結構本身的密實度實現防水功能的一種防水做法。在施工中由于受條件的影響、防水工程將受到地下水的毛細作用、滲透作用和侵蝕作用等有害作用對建筑結構的滲透與侵蝕、這一工序如果做不好、即易出現漏水、滲水。外包柔性防水層一般為具有資質的分包單位施工、因此對于進場材料的抽驗和施工方案的編審等主要技術環節比較忽視、而且在施工中、總包單位監督和檢查力度相對于結構施工要較小、許多細部節點施工較多、導致工程完工即出現漏水和滲水、嚴重的直接影響使用。因此,防水工程施工中應以預防為主、多道設防、剛柔相濟的原則和細部構造精心施工的原則。
水資源保護最新期刊目錄
西線工程不同水源區來水豐枯遭遇特征及其對調水的影響分析————作者:王智元;劉歡;胡鵬;王建華;賈仰文;王小辣;王宣宣;
摘要:量化評估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不同調水方案下的徑流豐枯遭遇特征及其影響,是支撐西線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研究聚焦西線工程三種調水方案,創新構建基于Vine Copula方法的上下線斷面徑流豐枯聯合分布模型,系統分析各調水方案下的徑流豐枯遭遇特征,提出調水適配度指標并開展不同調水方案下的有利調水概率分析,多維度探究不同調水方案對西線工程整體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方案一的豐枯同步概率(52.0%...
協同治理視角下中國水治理效能的演變特征與貢獻測量研究————作者:吳丹;陳江南;
摘要:從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協同治理視角開展水治理效能評估,對于貫徹系統治理思路和檢驗中國水治理實踐成效意義重大。為此,本研究明晰經濟社會與水治理交互機制,構建評估指標體系與綜合評估模型。通過明確中國水治理效能演變特征,測量各關鍵因素對水治理效能的貢獻,驗證了指標體系與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發現,1980-2022年中國水治理效能歷經緩慢提升、快速提升、增速減緩三個階段,各階段特征明顯。第一階段集約利用能...
鄂北工程對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組成影響研究————作者:肖洋;劉金珍;陳諾;王中敏;翟紅娟;宋宏炎;
摘要:識別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優勢種,分析鄂北工程對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組成影響,可為鄂北工程實施后封江口水庫富營養化風險防患提供依據。本文以封江口水庫為研究區域,開展豐、平、枯水期浮游植物采樣與監測工作,分析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組成結構特征和多樣性水平;采用對比分析法和均勻混合模型分析丹江口水庫與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群落組成差異,并預測鄂北工程實施后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密度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封江口水庫浮游植物...
基于MSWEP數據的缺資料小流域雨量推求研究————作者:劉連;胡慶芳;蔣寧;于兵兵;陳鈞;陳志博;
摘要:眾多小流域未得到地表雨量站網的有效覆蓋、難以直接獲取地表雨量信息,而衛星遙感、大氣再分析等全球性降水數據為獲取缺資料流域降水時空分布信息提供了新途徑,但目前在小流域的應用尚不多見。鑒于此,以浙江省溫州市仰義水庫控制流域為例,開展了基于高分辨率全球性降水數據—MSWEP的缺資料小流域長系列降水過程和設計雨量推求研究。結果表明,在日、月和年三種時間尺度上,MSWEP盡管存在一定誤差,但對1979~20...
重金屬和營養鹽污染下饒河沉積物細菌群落差異的主導因素及生物標志物識別————作者:張順清;柳志會;高寒;張晶晶;黃曉宇;胡斌;陳娟;
摘要:沉積物細菌是河流生態系統功能的重要驅動者,探明其分布特征及環境響應是開展河流健康評估的基礎和關鍵。本研究以受采礦等人類活動影響的鄱陽湖典型入湖河流為研究對象,采用16S rRNA基因擴增子測序技術,解析饒河入湖段、北支昌江和南支樂安河沉積物細菌群落的分布特征和影響因素,甄別生物標志物。結果表明,饒河入湖段沉積物細菌α多樣性低于昌江和樂安河,細菌群落結構在不同河段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共現網絡分析顯示,...
基于混合指數算法的黃河流域典型湖庫水體面積變化及歸因分析————作者:陶潔;任磊;梅曉敏;師晨;左其亭;
摘要: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對地表水面積開展動態監測有助于明晰流域水資源的分布狀況與變化趨勢。基于GEE云平臺、Landsat5/7/8數據與JRC數據集,利用混合指數算法提取并分析了1986-2021年黃河流域及典型湖庫水體面積時空分布特征,采用累積斜率變化分析方法,對氣象因素和人類活動對永久性水體面積變動的影響貢獻進行定量評估。結果表明:混合指數水體提取算法的整體識別率為0.8785,展現出較高的提取...
洪水序列變異組分對頻率分析的影響及其潛在成因機制————作者:雷興碧;莫崇勛;陸彥婕;黃瑩娜;阮俞理;
摘要:洪水序列受大氣環流和變化環境等因素的作用而存在周期與趨勢變異組分,但這些變異組分對洪水頻率分析的影響仍需探究;诖,以平陸運河工程欽江水文控制斷面為例,引入經驗模態分解法提取洪水序列變異組分信息,而后通過序列重構、時頻域信息對比等方法評估變異組分對頻率估計的影響,并進一步通過小波相干分析、物理成因探討等手段探究其潛在的成因機制。結果表明:欽江年最大1日洪水流量存在減小趨勢和3~21年周期,周期性...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鄱陽湖流域入湖水沙變化的貢獻率分析————作者:趙雅楠;黃國鮮;童思陳;王志超;許新發;李友輝;
摘要:為量化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對鄱陽湖入湖水沙變化的貢獻率,基于1957—2023 年鄱陽湖流域五河水文站水沙實測資料,結合Mann-Kendall檢驗法、累積距平法分析入湖水沙演變趨勢及突變點,利用SWAT模型模擬流域突變點前后的水沙過程。結果表明:鄱陽湖流域入湖年均徑流量總體呈不顯著(P>0.05)增加,入湖年均輸沙量呈顯著(P<0.01)減少。1990年為鄱陽湖入湖水沙突變點,以1957—1989...
基于CNN-Attention-LSTM神經網絡的地下水位預測——以河南某地為例————作者:李小根;劉泓辰;付景保;王安明;毛新宇;
摘要:面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水資源短缺,準確地預測地下水位是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一步。為提高地下水位預測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本研究將一種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注意力機制(Attention)和長短時記憶網絡(LSTM)的CNN-Attention-LSTM模型應用于地下水位預測,并通過某市17處觀測井的實測數據驗證模型,與CNN、LSTM、CNN-LSTM、Attention-LSTM模型進行對...
黃河流域三維極端降水時空動態演變機制————作者:任立良;萬儀欣;袁山水;朱榴駿;劉懿;楊肖麗;季芳;
摘要: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加劇背景下,極端降水事件頻率和強度顯著增加,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危害加劇。為了更好地應對極端降水災害,提出了一種動態識別極端降水新算法,并構建了降水三維動態分析框架:利用Copula函數耦合流域三維降水事件歷時、強度和總量。結果表明新型極端降水指標可以更準確捕捉極端降水的時空遷移軌跡,并考慮極端降水發展過程中弱降水事件的累積貢獻。降水三維動態識別方法和三維極端降水指標可以為極端降水事...
基于SBAS-InSAR的天津市地表形變對第二含水層組地下水位響應研究————作者:曹永強;張寧月;么嘉棋;常奐宇;劉子華;
摘要: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地表形變已成為最普遍的地質災害之一,科學評估地表形變與地下水變化的關系尤為重要。本文以天津市作為研究區域,通過小基線集干涉測量技術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簡稱SBAS-InSAR)獲取地表形變監測數據。運用季節性分解算法將2018—2022年地表形變...
基于電導率質量守恒的南方丘陵山區基流分割及其時空變化特征研究————作者:郭玉雪;江梓欣;許月萍;管澤鑒;陳思維;梁霄;
摘要:基流在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和生態環境維護中至關重要,F有的通用基流分割方法(如數字濾波和HYSEP法)存在參數選擇敏感性和信息損失等缺陷,影響了分割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陔妼寿|量守恒(CMB)的基流分割方法因其明確的物理意義,能夠有效提高分割精度并揭示水文過程的動態特征。然而,關于CMB的研究多集中于大流域,缺乏小微流域以及對降雨、電導率與流量之間復雜時空關系的深入探討。本文以浙江省永安溪流域...
基于機器學習的遙感蒸散發估算應用進展————作者:陳圖強;李晗;黃津輝;于宗遠;
摘要:圍繞實際蒸散發(ET),結合文獻計量分析,從基于機器學習的多尺度回歸預測、多源數據融合和物理機制耦合三方面,對機器學習在遙感ET估算中的應用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概述了目前常用的遙感反演參數,系統闡述了各類主流機器學習算法的原理、優缺點和適用場景等。未來研究應聚焦數據質量、算法優化和模型機理,提升輸入數據質量,減少遙感反演產品的不確定性,推動可解釋性機器學習算法發展,并加強物理機制與機器學習模型的耦合...
1956-2022年黃河入海水量演變特征及其歸因分析————作者:朱翰林;何國華;趙勇;王建華;何凡;李雯晴;王宣宣;
摘要:入海水量是判斷黃河健康狀態的關鍵指標,對黃河水量分配方案調整、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規劃決策等重大問題具有指示性意義。針對Budyko假設在人工-自然二元復合流域存在的不足,將經濟社會耗水納入計算過程,利用還原后的天然徑流數據,識別了斷流之前(1956-1971年)、斷流時期(1972-1998年)和斷流之后(1999-2022年)黃河入海水量演變的驅動因素。結果表明:過去67年,黃河入海水量呈現顯著下...
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鄱陽湖入湖水質驅動特征————作者:王華;徐浩森;鄧燕青;吳小毛;曾一川;閆雨婷;
摘要: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鄱陽湖入湖水質及流域土地利用數據,分析了流域土地利用變化對鄱陽湖入湖水質的驅動特征。結果表明:入湖河流總氮與總磷濃度顯著上升,其中總氮增幅尤為突出,2010年后總氮平均濃度較前期增加83.2%以上,總磷則在2010年后90%的時段超過湖庫Ⅲ類標準。流域內耕地向建筑用地的轉化是土地利用變化主導類型,建筑用地的擴張90%來自對耕地的侵占,其中贛江流域建筑用地年均增長量為6...
基于參數全局敏感性分析的LID設施空間布局優化研究————作者:何旸;程麒銘;蘇義鴻;劉非;吳洋;饒燁;謝魯;朱鋼;陳垚;
摘要:針對多目標進化算法求解低影響開發(LID)設施空間布局優化問題時因參數過多而導致算法性能下降的問題,基于LID設施空間布局優化模型的參數全局敏感性分析,提出了一種用于空間布局優化求解的新方法。以重慶秀山海綿城市建設區為研究區,建立LID設施空間布局優化模型,采用多元逐步回歸法和SOBOL法對比分析了LID設施空間布局參數對節點溢流的影響,進而探明敏感性參數;最后采用PlatEMO4.0平臺的NSG...
湖北省水資源空間均衡評價與水網優化布局研究————作者:劉為鋒;郭旭寧;李云玲;唱彤;閆佳銘;劉奇;王冬;吳永妍;
摘要:為科學構建“荊楚安瀾”現代水網,以水資源空間均衡評價為抓手,基于湖北現狀水資源空間均衡狀態,面向全省研究提出水資源優化調配應對方案、現代水網優化布局與組網方案,以提升湖北省水資源空間均衡水平和水安全保障能力。結果表明:現狀情景下湖北全省水資源空間均衡處于不均衡狀態,其中鄂東南、鄂西北和鄂西南3個水網規劃分區為高質量均衡狀態,鄂中南、鄂東北和鄂北3個水網規劃分區為不均衡狀態。隨著節水水平進一步提高,...
含沉水植被斑塊明渠水流流速衰減區長度研究————作者:張維樂;吳時強;吳修鋒;薛萬云;高昂;於思瀚;
摘要:預測流速衰減區長度對估算斑塊內沿程流速和指導生態工程實踐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水槽試驗,分析不同高徑比、植被體積分數及淹沒度影響下的沉水植被斑塊沿程流速分布特性,得到流速衰減區長度變化規律;通過特征值近似方法得到流速衰減區長度預測公式。結果表明:(1)沉水植被斑塊流速衰減區長度、體積分數和淹沒度呈負相關關系,在高度相同情況下,隨著斑塊寬度呈正相關關系。(2)提出沉水植被斑塊流動影響下的三維流阻因子C<...
干旱半干旱區跨流域調水對供水格局的影響————作者:邢姝穎;劉德地;程玉菲;王軍德;
摘要:構建跨流域水資源調配綜合模擬模型CWatM-IITA,系統性考慮天然水循環過程與人類用水過程的動態互饋,實現分布式水資源調配并模擬跨流域調水參與水循環的轉化過程。分析不同典型年氣候條件下引洮工程對供水格局和水資源量時空分布的影響。結果表明,跨流域調水有效提升了受水區生活和工業供水保障,嚴重干旱年生活、工業和灌溉缺水率分別下降15.9%、19.1%和34.3%;跨流域調水提升供水保障的程度與受水區水...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長江流域極端徑流的影響————作者:楊肖麗;張佳樂;黃星怡;曹段冉;吳凡;
摘要: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近年來長江流域極端水文事件頻發,造成大量的社會經濟損失,因此定量分析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長江流域極端徑流的影響貢獻程度尤為重要。本研究運用PCR-GLOBWB模型模擬長江流域自然情景和人類活動情境下的月徑流過程,使用M-K突變檢驗劃定研究基準期和影響期并基于標準化徑流指數和廣義極值分布計算兩種情景不同重現期下的極端高流和低流變化差異,定量評估長江流域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