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關注()【雜志簡介】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原名《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創刊于1981年3月,1995年經科技部和新聞出版署批準更名,并公開出版。我刊是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協主管的學術性期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我刊的辦刊宗旨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報道國內外有關礦物學、巖石學、地球化學和沉積學最新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綜合述評,交流信息和指導學會工作。
該刊的特點是:快速、新穎,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成果報道準確、科學價值突出,起到了作為學會與會員聯系的橋梁作用,是學會會員學術活動的園地。近幾年來,緊跟國際前沿,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和有關數據規范,嚴格審稿制度,強化編輯部內部管理機制,實行主編和編輯委員會負責制,是第一批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的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源期刊(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CSCD),被中國期刊網(CNKI)、維普、萬方和臺灣華藝等檢索數據庫收錄;同時被美國化學文摘(CA)和Elsever Geo Abs等國際著名數據庫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成果、綜述、專題討論、學會之聲、地學論壇、侯德封獎獲獎者論文、新技術新方法新觀點、學術動態。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編者的話--寫在《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改版之時
特約主題:新生代火山
大興安嶺-太行山重力梯度帶以西的第四紀火山活動 樊祺誠,趙勇偉,陳生生,李霓,隋建立,FAN Qi-cheng,ZHAO Yong-wei,CHEN Sheng-sheng,LI Ni,SUI Jian-li
中國東部新生代火山巖研究回顧與展望 徐義剛,樊祺誠,XU Yi-gang,FAN Qi-cheng
火山溫室氣體釋放通量與觀測的研究進展 郭正府,張茂亮,孫玉濤,成智慧,張麗紅,劉嘉麒,GUO Zheng-fu,ZHANG Mao-liang,SUN Yu-tao,CHENG Zhi-hui,ZHANG Li-hong,LIU Jia-qi
年輕火山巖年代學研究進展、問題及展望 楊列坤,王非,YANG Lie-kun,WANG Fei
我會第15屆學術年會在長春召開,千余代表與會交流
長白山火山研究進展 劉嘉麒,陳雙雙,郭文峰,孫春青,張茂亮,郭正府,LIU Jia-qi,CHEN Shuang-shuang,GUO Wen-feng,SUN Chun-qing,ZHANG Mao-liang,GUO Zheng-fu
磁鐵礦單礦物研究現狀、存在問題和研究方向 陳華勇,韓金生,CHEN Hua-yong,HAN Jin-sheng
白宮科學展覽節--優等生計劃
金屬元素同位素異常 秦禮萍,Qin Li-ping
隕石中鋯石對地球總體 Lu-Hf 同位素組成和早期殼幔分異演化的制約 劉勇勝
云南者桑金礦床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代鴻章,陳翠華,劉家軍,張燕,何朝鑫,DAI Hong-zhang,CHEN Cui-hua,LIU Jia-jun,ZHANG Yan,HE Chao-xin
我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五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長春召開 龔超穎
江西相山礦田硫鉛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 楊慶坤,黃強太,孫清鐘,YANG Qing-kun,HUANG Qiang-tai,SUN Qing-zhong
5.2億年前生命就開始自由地呼吸了
礦業論文發表:礦渣微粉遠程集中發貨系統改造
摘 要:對礦渣微粉現有發貨系統進行改造,將現有的三維散裝機的控制系統接入現有PLC系統,實現遠程計算機控制。改造的主要內容包括三維散裝機控制柜改造,PLC柜改造,地中衡數據采集改造,PLC程序修改,地中衡數據采集改造,計量軟件升級,上位機監控畫面設計。新增車號識別系統,發貨點車號識別,車輛監控,車輛信息記錄、數據管理及數據查詢,報警功能等,通過改造提高發貨系統的自動化程度,降低發貨系統人員配備,改善操作人員工作環境,提高勞動效率,為工廠創造了一個安全、文明的勞動環境。
關鍵詞:礦渣微粉,發貨系統自動化,計量軟件升級
用礦渣微粉作為混凝土摻入料不僅可等量取代水泥,降低混凝土成本,又綜合利用了冶金固廢高爐水渣,為國家節約了大量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因而是一種“環境協調型綠色建筑材料”。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最新期刊目錄
西南喀斯特后寨河流域農田土壤農藥殘留分布特征及其生態風險————作者:李科研;葛金鳳;孟令辰;戚羽霖;
摘要:本研究選取位于中國西南喀斯特地球關鍵帶地區的后寨河流域及其子流域——陳旗流域為研究區域,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UPLC)檢測土壤中殘留的45種典型農藥,并定量分析研究該地區農田土壤中農藥殘留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態風險。結果表明,陳旗地區農田土壤的農藥濃度水平高于后寨地區,尤其是在表層土壤中。土壤中農藥殘留的濃度范圍為未檢測到(ND)~102.7μg/kg。降雨事件對農藥殘留分布有顯著影響,...
滇東北早寒武世羊場磷礦沉積環境及稀土富集特征淺析————作者:楊海英;趙志芳;王濤;米云川;周騫;孫濤;
摘要:華南地區發育大范圍的早寒武世磷礦床,隨著近年來磷塊巖型稀土礦床被廣泛關注,羊場磷礦作為近年來發現的超大型礦床,其成礦環境及稀土元素+釔(REY)地球化學特征亟待揭示。本研究對羊場磷礦開展了礦相學、元素地球化學和原位微區地球化學等分析,以查明其REY組成特征,揭示形成環境及其對REY富集的制約。結果表明,羊場磷礦全巖REY含量(∑REY)平均為454.12×10–6,最高達12...
華南花崗巖中暗色微粒包體的巖組特征和成分分異:以江西靈山巖體為例————作者:朱孔陽;孫云浩;董傳萬;沈忠悅;佘琳琳;饒燦;夏群科;陳漢林;楊樹鋒;
摘要:本文以江西靈山花崗巖為例,利用宏觀X射線熒光掃描分析(MA-XRF)和X光CT技術,結合暗色微粒包體-花崗巖的成分分析,探討華南花崗巖中暗色微粒包體的巖組特征及其與花崗巖的相互作用過程。結果表明,靈山花崗巖中的暗色微粒包體與寄主花崗巖的礦物形狀優選定向基本一致,說明兩者曾以巖漿狀態共同運移,存在巖漿混合過程。包體與花崗巖之間存在顯著的物質交換,改變了兩者的礦物組合及化學組成,如包體邊緣虧損鉀長石而...
古太平洋板塊俯沖與幕式巖漿作用:來自粵東蓮花山復式花崗巖基的證據————作者:趙夢婷;夏炎;徐夕生;何建強;麻志旺;譚竹;
摘要:中國東南沿海晚中生代幕式巖漿作用是解析古太平洋板塊俯沖動力學的關鍵窗口,相較于浙閩沿海,對粵東巖漿作用的研究仍較為薄弱。本文對粵東蓮花山斷裂帶周邊花崗巖及其中的暗色包體開展了詳細的巖相學、鋯石U-Pb定年、全巖主微量元素及Sr-Nd-Hf-O同位素研究,結合已有的相關定年資料,厘定出粵東晚中生代的四期巖漿作用:早侏羅世(192~180 Ma)、中晚侏羅世(172~150 Ma)、早白堊世早期(14...
馬里亞納弧前Fantangis?a蛇紋巖泥火山形成的數值模擬————作者:李敏;陳琳瑩;陳多福;
摘要:馬里亞納弧前蛇紋巖泥火山是認識板塊俯沖作用的直接窗口,為了解該類型泥火山形成的動力學過程,針對Fantangis?a蛇紋巖泥火山,建立了形成動力學數值模型。模擬結果表明,蛇紋巖泥火山的泥漿源深度約8.4 km,蛇紋石化地幔厚度約為4 km,泥漿源區超壓約為1.91×10~7Pa,泥火山流體運移通道半徑約為1.12 m,平均流速約為66.00×10~4m3/a,泥火山累計噴發活...
中越邊境龍脖河–新泉Fe-Cu成礦帶:基本特征、時空格架及成因進展————作者:陳偉;劉磊;
摘要:沿中越邊境哀牢山–紅河剪切帶分布的元古宇中發育了一系列礦化特征類似的Fe-Cu礦床,形成了長約百公里的龍脖河–新泉Fe-Cu成礦帶。這些礦床均具有早期Fe礦化(磁鐵礦)和晚期Cu-REE-Au礦化(黃銅礦、富稀土褐簾石等)的特征;在蝕變類型上以成礦前區域Na化、Fe礦化期Na-(Ca)化及Cu礦化期鉀化等為特點,與世界上典型鐵氧化物-銅金礦床(IOCG)極為類似。最新定年數據表明,該成礦帶賦礦火山...
多尺度特征融合算法及其在智能成礦預測中的應用————作者:楊娜;
摘要:智能成礦預測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挖掘多源地質找礦大數據與礦床位置耦合關系以探尋潛在成礦區域。深度學習自主提取深層次成礦相關特征,有助于發現隱含的重要找礦信息。其中,卷積神經網絡保留多源控礦因素局部空間信息,對探尋找礦位置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討了卷積神經網絡應用于智能成礦預測的任務轉化與主要挑戰:轉化為含礦、不含礦多源控礦因素圖像樣本的二分類任務,以含礦概率量化成礦潛力;存在成礦相關特征提取單一而不能...
基于數據挖掘的安山巖構造環境判別研究————作者:劉欣雨;張成立;
摘要:準確識別巖漿巖形成的構造環境對揭示地質歷史和板塊構造演化具有關鍵作用。安山巖傳統上被視為弧環境的指示劑,然而大數據研究表明其構造環境屬性具有多樣性。本文基于GEOROC和PetDB數據庫全面整理了新生代洋中脊安山巖(MORA)、洋島安山巖(OIA)、大洋弧安山巖(OAA)、大陸弧安山巖(CAA)和大陸裂谷安山巖(CRA)數據。根據數據降維可視化結果,采用數據挖掘分步構筑了3組安山巖構造環境判別圖:...
新疆東準噶爾A型花崗巖與錫成礦:年代學和地球化學制約————作者:唐紅峰;蘇玉平;
摘要:新疆東準噶爾卡拉麥里造山帶發育與富堿(堿長或堿性)花崗巖共生的卡姆斯特、干梁子、貝勒庫都克和薩惹什克4個獨立錫礦床。為深入揭示錫礦床和花崗巖的成因,利用高精度鋯石原位U-Pb定年、元素和同位素組成測定方法,獲得了喀拉薩依(300±2 Ma)、卡姆斯特(301±2 Ma)、干梁子(296±3 Ma)、貝勒庫都克(300±2 Ma)4個巖體的成巖年齡,以及與錫礦共生的花崗巖和干梁子錫礦螢石的元素和Nd...
邯邢地區富鐵礦成礦巖體的物理化學特征及其對成礦的約束————作者:張景輝;梁賢;張聚全;韓成;孟祥熙;王金貴;張君伍;汪方躍;
摘要:巖漿的物理化學性質對鐵成礦和勘查具有指示意義。本文旨在用巖漿在不同演化階段的物理化學性質來研究邯邢地區中部帶大型矽卡巖型鐵礦床的成因。以邯邢地區的礦山巖體為研究對象,采用成因礦物學方法,對其中二長巖中的角閃石及其包裹的磷灰石進行電子探針分析及物理化學計算。角閃石溫壓計計算結果顯示,巖漿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三種角閃石形成的平均深度分別為14.1、4.7和1.6 km,對應熔體的平均氧逸度分別為?NNO...
峨眉山大火成巖省火山活動與中-晚二疊世之交生物滅絕的耦合關系————作者:鄧富昌;
摘要:峨眉山大火成巖省(ELIP)火山活動與中-晚二疊世之交的生物滅絕事件間的耦合關系是地質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從古生物年代學、磁性地層學、同位素年代學等方面歸納了ELIP火山噴發起止時間,討論了可能引起此次生物滅絕事件的成因機制,分析了ELIP火山活動與此次生物滅絕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上研究表明,ELIP火山噴發從260.55 Ma左右開始,至少持續到257.10 Ma左右,中...
俯沖板片撕裂——東亞板內巖漿作用的根本原因?————作者:陳立輝;周中彪;
摘要:東亞地區發育大量的新生代板內玄武巖,這些玄武巖具有與洋島玄武巖(Ocean Island Basalts,OIB)類似的地球化學特征,空間上與滯留在地幔過渡帶中的太平洋俯沖板片相對應。本文在梳理東亞新生代板內巖漿作用基本特征和近年來主要研究進展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最近在中國東北東部的雙鴨山地區開展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綜合研究后提出的“滯留板片撕裂誘發地幔上涌”成因模型,并總結出該模型在解釋東亞新生代...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表格數據的存儲和分析:從本地到云端————作者:呂洋;何燦;趙健銘;張舟;
摘要:隨著分析測試儀器的迅速發展,地球化學數據的規模急劇增大。大型數據集的應用成為推動地球化學研究進步的新動力。目前,有機地球化學、礦床地球化學、水文地球化學、大氣地球化學、礦物巖石地球化學等細分方向均涌現出一批數據驅動型研究新成果。礦物巖石地球化學作為地球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表格數據集的存儲和分析,對地球化學數據驅動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領域的數據存儲正向著共享、規范、高效、可...
高溫高壓下MgSiO3的結構相變與物性研究進展————作者:王子興;任政勇;柳雷;
摘要:MgSiO3是地球地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在不同深度以不同結構形式存在,如上地幔的斜方輝石或單斜輝石、下地幔的鈣鈦礦和后鈣鈦礦結構。高溫高壓技術的出現為在實驗室模擬地球的內部環境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持。利用金剛石對頂砧和各式大腔體壓機,并結合先進的同步輻射技術,使在實驗室研究在數百萬個大氣壓和數千攝氏度下礦物的結構與物性成為可能,為理解地球內部的各種物理現象提供了關鍵的線索...
基于深度學習的目標分割在巖石智能識別上的應用————作者:何陸灝;周永章;張燦;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度學習在圖像處理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特別是在目標檢測和目標分割方面。傳統的巖石識別方法受限于復雜的背景和巖石的多樣性,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深度學習的快速發展為巖石智能識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本研究旨在應用深度學習模型YOLOv8-seg于巖石智能識別任務中,評估其在目標檢測和分割任務中的識別效果和穩定性,以期為地質勘探和地質資源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研究采用YOLOv...
浙江芙蓉山復式破火山的形成與巖漿演化:巖石學與年代學制約————作者:賀振宇;顏麗麗;陸天宇;張進;
摘要:中國東南沿海晚侏羅世-白堊紀火山活動強烈,以分布廣泛且類型多樣的硅質破火山為顯著特征。本文對代表性的浙江芙蓉山破火山開展了野外調查、巖石學、鋯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等研究,以期深入探討其形成機制與巖漿系統演化過程。芙蓉山破火山以環形斷裂為界與圍巖并置,其內部火山碎屑流相凝灰巖、同火山碎屑流滯后集塊巖及沉凝灰巖的分布表明,芙蓉山破火山是經歷了兩次不對稱塌陷(類似蹺蹺板)的復式破火山。對破火山形成...
花崗巖問題兩百年:爭論、演進與啟示————作者:馬昌前;
摘要:花崗巖(廣義)作為地球上最常見且極具標志性的巖石,其巖石成因問題長期以來是地質學研究的核心議題。圍繞花崗巖問題的爭論貫穿了地質學發展的兩個多世紀,不僅催生了多個理論學派,也推動了地質學理論的演進與技術方法的革新。本文系統梳理了花崗巖問題的科學爭論與發展歷程,并探討其對地質學理論與學科發展的深遠影響。首先回顧了花崗巖問題的五個主要爭論階段:從18世紀末水成論與火成論的對立,到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變...
基于不同架構神經網絡的煤系氣合采產能預測與模型性能對比研究————作者:李映潔;楊永國;李耿;尚福華;張連昆;
摘要:煤系氣具有儲量豐富、熱值高、清潔環保等優點,被認為是理想的清潔能源。科學合理的產能預測是提升煤系氣合采開發效益的關鍵環節,有助于優化生產計劃、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深度學習以其在處理復雜數據模式方面的能力而著稱,其中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因其在捕捉時間序列中的長期依賴關系方面的優勢而被廣泛研究和應用。本研究通過對煤系氣合采方案的深入分析,設計并比較了單層與多層LSTM、單向與雙向LSTM以及L...
滇東南南秧田鎢礦床成因:來自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證據————作者:張慶鴿;趙曉瑜;鄧明國;李文昌;陳應華;
摘要:位于滇東南老君山Sn-W多金屬礦集區的南秧田鎢礦是云南省境內規模最大的鎢礦床。該礦床是否存在受控于印支期區域變質和燕山期巖漿-熱液活動的多期疊加成礦作用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本文通過對南秧田鎢礦床不同礦化類型中的主要硫化物進行原位微量元素及S同位素分析,識別多類型礦化物質來源以及成礦物理化學條件差異。硫化物的S同位素組成(δ34S值主體介于4‰~10‰)以及黃鐵礦中普遍較...
北部灣潿洲島第四紀火山活動:對噴發形式和地幔源區的限定————作者:劉磊;溫潔;幸雪連;王昕婷;夏睿;賈悅;
摘要:北部灣中的潿洲島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本文探討了其火山噴發形式和巖漿的地幔源區性質,以期為華南和南海地區最近的構造-巖漿作用過程提供制約。潿洲島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動以溢流式噴發為主,熔巖流由橫路山火山口向四周漫溢,形成盾形火山錐,是潿洲島的造島主體;晚更新世(36~13 ka)火山噴發以巖漿-射氣噴發形式形成南灣瑪珥式火山口,最后的巖漿物質沿鱷魚山火山口噴發,奠定...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