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工業水處理》
關注()【雜志簡介】
《工業水處理》1981年創刊已滿二十余年,國家一級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海內外公開發行。訂戶遍及化工、石油、冶金、機械、電力、電子、紡織、印染、制藥、輕工、醫院、食品、飲料釀酒、造紙、環保等系統,自來水公司、污水處理廠、水處理設備工程公司,以及大專院校等。讀者對象為技術主管、技術人員、采購主管、經理人。
本刊是經國家科委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天津化工設計院、國家工業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國化工學會工業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專業性科技刊物。
本刊注重報道水處理領域內最新的科技動態、研究和應用成果,對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具有導向性,是本行業最具權威性的雜志。
本刊以節水、節能、保護設備及防治水體污染為目的,專門報道國內外循環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及工業廢水的水處理技術動態、科研成果、實踐經驗及科學管理等內容。
本刊涵蓋領域廣闊、技術內容豐富,知識理論新穎,信息反映快捷,是反映當代水處理技術面貌的權威性雜志。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01年天津市優秀期刊獎
本刊進入第五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期刊專業技術類前五名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
俄羅斯文摘雜志
美國化學文摘
【欄目設置】
本刊設有專論與綜述、試驗研究、分析與監測、經驗交流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硫酸鹽還原氨氧化反應研究進展 蔣永榮,劉成良,劉可慧,秦永麗,黎海清,陸冬云,郭丹妮,孫振舉,盧青青,李良劍,Jiang Yongrong,Liu Chengliang,Liu Kehui,Qin Yongli,Li Haiqing,Lu Dongyun,Guo Danni,Sun Zhenju,Lu Qingqing,Li Liangjian
高級氧化法處理農藥廢水研究進展 李姍姍,劉峻峰,馮玉杰,Li Shanshan,Liu Junfeng,Feng Yujie
無機粒子改性PVDF膜處理油田含油廢水的研究進展 余宗學,曾廣勇,何毅,梁靈,馬瑜,呂亮,Yu Zongxue,Zeng Guangyong,He Yi,Liang Ling,Ma Yu,L Liang
地下水硝酸鹽氮污染原位修復研究進展 藍梅,董萌,吳宏舉,Lan Mei,Dong Meng,Wu Hongju
2,4-二叔丁基苯酚對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毒性研究 馬雄飛,王靖飛,田在鋒,康全影,徐元強,Ma Xiongfei,Wang Jingfei,Tian Zaifeng,Kang Quanying,Xu Yuanqiang
植物和基質級配對水平流人工濕地處理污染河水的影響 熊家晴,杜晨,鄭于聰,王曉昌,Xiong Jiaqing,Du Chen,Zheng Yucong,Wang Xiaochang
O3/H2O2深度處理煤氣化廢水的實驗研究 王蘭,喬瑞平,俞彬,徐大偉,魏祥甲,耿翠玉,于豐瑋,曾華湘,Wang Lan,Qiao Ruiping,Yu Bin,Xu Dawei,Wei Xiangjia,Geng Cuiyu,Yu Fengwei,Zeng Huaxiang
Mn/CdS光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 崔玉民,姜欣宇,李慧泉,苗慧,陶棟梁,孫倩,Cui Yumin,Jiang Xinyu,Li Huiquan,Miao Hui,Tao Dongliang,Sun Qian
微電解-Fenton氧化法預處理新諾明合成廢水 李立,劇盼盼,李偉,李貴霞,趙俊娜,Li Li,Ju Panpan,Li Wei,Li Guixia,Zhao Junna
磁性陰離子交換樹脂(MIEX誖)再生工藝的研究 王冠寧,王亮,張朝暉,楊曉明,董冰潔,陳倩倩,Wang Guanning,Wang Liang,Zhang Zhaohui,Yang Xiaoming,Dong Bingjie,Chen Qianqian
AgBr/Ag3PO4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褚亮亮,董斌,周建偉,羅永陽,魏林霖,Chu Liangliang,Dong Bin,Zhou Jianwei,Luo Yongyang,Wei Linlin
節能工程師論文:第三種熱的導體發現與液體導熱機理揭秘
熱的導體不僅有熱的良導體,還有熱的不良導體,這是目前科學界已知的,而今天我要介紹第三種熱的導體——處于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相互轉換的導體。我把它叫做介熱導體,也叫介熱定律。并且通過數據研究和分析,水(自來水、沸水、蒸餾水)具有介熱定律。
目前,氣體與固體的導熱機理已經為科學界所公認,但是液體的導熱機理還存在很大的爭議,因此,本實驗將以研究水(自來水、沸水、蒸餾水)為例子,揭秘液體導熱機理以及介熱定律。
工業水處理最新期刊目錄
濕式催化過氧化氫氧化處理環氧氯丙烷生產污水研究————作者:李海帆;馮華良;張召基;
摘要:環氧氯丙烷生產污水具有高有機物、高鹽度和可生化性差等特點,處理難度較大,尋求高效的有機物削減工藝及探究相關難降解有機物轉化機制是該工業污水亟需解決的基礎技術與科學問題。本研究對比了過硫酸鹽氧化(SAOPs)與濕式催化過氧化氫氧化工藝(CWPO)處理環氧氯丙烷生產污水的效果,并利用全二維氣相色譜-質譜(GC×GC-MS)對CWPO處理過程中有機污染物轉化特性進行了分子層面的解析。結果表明CWPO的T...
啤酒廢水納管排放對污水處理廠的影響研究————作者:楊智翔;李計珍;姜浩;閆凱瑞;徐征和;朱衛強;
摘要:啤酒廢水有機物濃度較高,直接排放會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通常需要在啤酒生產企業內部對廢水進行處理以達到排放標準。這不僅增加了運營成本,也會導致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以某啤酒生產企業(啤酒年產量4×108 L)產生的啤酒廢水為例,將在廠區內經格柵攔截、pH調節、厭氧預處理后的啤酒廢水直接納管排放到臨近污水處理廠,省去了啤酒廢水的后續處理工序。本實驗采用基線對比分析等方法,基于污水處理...
粉煤灰負載聚硅酸鋁鐵絮凝劑的制備及混凝機理研究————作者:黃光法;陶鑄;任驪;謝建麗;胡詩昱;李鋆;衛國英;
摘要:粉煤灰已成為我國排放量最大的工業固廢之一,因其含有硅和金屬氧化物,使其被回收制備絮凝劑的研究成為熱點,但實際應用卻受限于復雜的流程及成本控制。本實驗通過正交試驗確定了粉煤灰基聚硅酸鋁鐵(PSAF)絮凝劑的最佳制備工藝,并將此工藝制備出的初產品再與粉煤灰摻混負載,制得一種新型粉煤灰負載PSAF絮凝劑,有效改進了混凝效果,降低了成本。研究表明,初產品液體粉煤灰基PSAF的最佳制備條件為:堿灰比(n 基于可解釋集成機器學習預測典型電廠循環冷卻塔濃縮排水水質————作者:萬勇杰;張贏;童鵬;田幸;何漢華;陳振國;汪曉軍; 摘要:以廣東省某發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建立預測模型與因果分析框架探討發電廠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排水水質與補水水質關系,并研究構建“濃縮倍數+進水水質+排水水質”預測模型,對循環水排水水質進行主要貢獻因素分析,以便為后續循環冷卻水排水的污染控制提供科學指導。經過篩選選取5種相對成熟可靠的機器學習模型,包括時序卷積網絡(TCN)、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卷積神經網絡(CNN)、極限梯度提升(X... 基于BiLSTM-GRU模型的石化工業過程鍋爐水質預測————作者:陳瑤;陳正茜;劉昌偉;劉慶潔;王艷;王勝楠; 摘要:為有效掌握石化工業過程鍋爐水質情況并優化水處理,研究結合雙向LSTM(BiLSTM)與門控循環單元(GRU)的BiLSTM-GRU模型,實現高效精準的水質預測。該模型通過BiLSTM學習水質指標的時序特征,結合GRU提升訓練效率,實現對鍋爐水質中pH、溶解氧、磷酸鹽和高濃度硅酸鹽指標的精準預測。實驗結果表明BiLSTM-GRU模型的平均絕對誤差(MAE)和均方根誤差(RMSE)優于LSTM和LST... 礦井水懸浮物特征及其初始濃度對體系沉降性能影響研究————作者:張斯博;袁可;王林芝;李宇昕;張家貴;袁進; 摘要:針對礦井水懸浮物濃度時空波動性顯著、預沉池表面負荷設計缺乏理論依據導致處理效能不穩定問題,通過對煤礦礦井水靜置分區取樣結合激光粒度、X射線衍射及掃描電鏡-能譜分析手段解析懸浮物物化特性,并基于礦井水濃度梯度沉降實驗探究懸浮物濃度對體系沉降性能影響規律以及預沉優化路徑。結果表明:礦井水上部及下部沉淀區域顆粒物均由黏土礦物(44%~58%)、煤粉(24.7%~38.1%)、石英(7.3%~7.7%)、... 污泥秸稈基活性炭制備及其吸附性能分析————作者:陳傳帥;孫浩程;回軍;吳巍; 摘要:以脫水污泥為基底原料,開展了熱解-活化法制備高品質的污泥秸稈活性炭的研究。通過分析活性炭的成分組成、孔隙結構、表面形貌和特征官能團等優化KOH和水稻秸稈的添加量。結果表明發現污泥秸稈熱解炭/KOH為1/1時制備出高吸附性能的污泥秸稈活性炭(K73),其中污泥秸稈熱解炭為向干化污泥中添加質量分數30%干燥水稻秸稈所制備。K73的比表面積和孔容分別為1 122.0 m2/g和0.... 顆粒污泥系統中群體感應對環境因素的響應及其對EPS的調控機制————作者:趙生娟;劉莎莎;宋佳宇;李晉;王慶宏;陳春茂; 摘要:信號分子介導的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 QS),在污泥顆粒化及維持顆粒結構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總結了顆粒污泥系統中典型信號分子的結構、來源、作用位點以及QS作用機制。闡釋了環境因素對顆粒污泥系統中QS的影響。從微生物物質代謝、能量代謝以及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生物合成蛋白的角度,綜述了QS調控EPS的合成機制... 地下水非水相液體去除方法研究進展————作者:左世偉;師新閣;樸洪偉;趙健; 摘要:石油污染的地下水中的非水相液體(NAPL)普遍存在,其源自油氣勘探、開采、運輸、鉆井平臺以及煉化等相關化學工業生產,嚴重危害水生生物安全與人類身體健康,處理需求十分迫切。常見的處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多相抽提技術以及膜分離法等,其中,物理法處理較為徹底,需開挖處理,工作量大;化學法需耗費大量藥劑,且易造成次生污染;生物法受環境變化、水文條件影響大;多相抽提技術能耗高,效率不高,且成本居高不下... 利用農業廢棄物碳源促進低碳氮比廢水生物脫氮過程研究————作者:段亦鵬;吳永明;張興爾;湯愛萍;鄧覓;劉亞軍; 摘要:碳源不足是導致低碳氮(C/N)比污水脫氮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5種農業廢棄物發酵液為碳源,考察其對低C/N污水的脫氮效果。結果表明:葡萄糖處理組總氮(TN)去除率最高,達到92.83%,其次是玉米秸稈(88.76%)、臍橙皮(88.55%)、油菜秸稈(83.60%)和水稻秸稈(82.47%),甘蔗渣(42.95%)最低。水稻秸稈(5.41)和玉米秸稈(5.78)在外源反硝化階段(EXD)反硝... 兩性型醚化淀粉絮凝劑CMSG的合成、性能及穩定性————作者:李海花;高玉華;張亞澤;劉展;李娜; 摘要:以玉米淀粉為原料,2,3-環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銨(GTA)和氯乙酸(CAA)分別為陽離子和陰離子醚化劑,一步法合成兩性型醚化淀粉CMGS。采用ATR/FTIR、1H NMR和SEM對產物結構進行表征,并研究了該產物對高嶺土和市政廢水的絮凝性能。結果表明,CMGS-2最佳投加量為12 mg/L,透光率可達90.6%,絮凝窗長度為26 mg/L。對CMSG的穩定性進行了評價,產物的... 堿性水熱法高效降解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作者:張強;彭宇華;張靜;馬軍; 摘要: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是一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化學性質穩定,難以降解。目前水和土壤等環境介質中均能檢出PFAS,且PFAS能由食物鏈累積至人體,毒害生殖和免疫等系統,因此如何高效降解PFAS受到廣泛關注。堿性水熱法(Hydrothermal alkaline treatment,HALT)利用亞臨界水(170~350℃... Bi2O3基復合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水處理中的應用進展————作者:靳亞斌;徐甜甜;趙德中;張樂;萬振杰;張高明; 摘要:光催化技術在工業廢水處理中展現出極大潛力,開發在可見光下高效的光催化劑成為了目前廢水處理領域研究的熱點。Bi2O3具有特殊的電子結構和良好的光吸收性能,使其在光催化領域表現出極大的應用潛力。介紹了Bi2O3基催化劑光催化機理,并在此基礎上綜述了Bi2O3的多種改性策略... 介孔硅/海藻酸鈉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對放射性Sr2+的去除————作者:江惟;蔡蕭蝶;文昕宇;陳思莉;王勁松;張政科; 摘要:核能的廣泛使用給廢水處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亟待開發具有應用前景的吸附材料處理含放射性元素廢水。通過包埋法構建介孔硅(HMSS、MCM-41、SBA-15)/海藻酸鈉(SA)復合材料,探究原料配比、溶液pH、吸附時間、初始Sr2+質量濃度、吸附劑投加量、競爭離子對復合材料吸附Sr2+性能的影響。通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 混凝處理對煤礦礦井水溶解性有機污染物的影響研究————作者:李秋宇;袁可;袁進;李洋;任重遠;李曉姣; 摘要:通過不同孔徑膜分級分離煤礦礦井水混凝處理進出水,并采用三維熒光光譜尋峰法及熒光區域積分法對混凝處理進出水溶解性有機物進行解析,以探究混凝沉淀處理對礦井水溶解性污染物組分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PAC投加量350mg/L條件下混凝處理效果最佳,煤礦礦井水中膠體態溶解性有機物(1 nm~0.45μm)可通過混凝沉淀去除(去除率97.78%),涉及的膠體態溶解性有機物包括富里酸類、微生物代謝產物及腐殖質類... 濃海水吸收CO2分步沉淀鈣鎂離子————作者:沈魯濱;武桂芝;張成;劉杰;楊興濤;李珂;梁俊哲;王鈞;劉旭陽; 摘要:濃海水吸收CO_2沉淀鈣鎂離子的過程中,使用MgO調控溶液的pH在6.5~7.2,沉淀濃海水中的鈣離子,鈣離子沉淀平衡后,使用NaOH作為第二步沉淀的pH調節劑,沉淀溶液中的鎂離子,從而得到兩種純度較高的碳酸鹽沉淀。通過單因素實驗對第一步反應中MgO添加量、氣體流量、溫度和第二步反應中氣體流量、溫度、pH等對沉淀的影響進行研究,初步確定了適宜的實驗條件,之后分別對第一步和第二步反應條件進行響應面優... 什么是水的酸度? 摘要:<正>水的酸度是指水中所含能提供H+與強堿(如NaOH、KOH等)發生中和反應的物質總量。這些物質能夠放出H+,或者經過水解能產生H+。水中形成酸度的物質有3部分:1)水中存在的強酸能全部離解出H+,如硫酸(H2SO4)、鹽酸(HC1)、硝酸(HNO3
高COD含氟廢水的處理研究————作者:唐向陽;萬軍;孫建陽;閆巖;
摘要:針對高COD含氟有機廢水難以處理的問題,開發了一種新型復合除氟劑TS-F1,在相同條件下考察TS-F1、CaCl2、AlCl3對不同COD的含氟有機廢水的去氟效果,并考察了TS-F1投加量、反應時間、反應溫度對TS-F1去除含氟有機廢水中氟離子效果的影響。結果發現:TS-F1除氟劑具有較高的除氟率,優于傳統的CaCl2和AlCl 鋰電池生產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和運行實例————作者:楊偉球;史廣宇; 摘要:針對鋰電池生產廢水水質特征,采用陰極廢水預處理去除重金屬離子后和陽極廢水合并,然后通過電Fenton-混凝反應-DF-厭氧反應器-AO組合工藝對鋰電池生產廢水進行處理。研究結果表明,該工藝對鋰電池廢水中的污染物有較高的去除率,對Ni2+、CODCr、BOD5、NH3-N、TN、TP和SS的去除率分別達到了89.... 添加劑對DBD處理亞甲基藍模擬廢水的影響————作者:韓雨璇;倪志嬌;盧洪偉; 摘要:采用柱狀降膜介質阻擋放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反應器處理初始質量濃度為100 mg/L的亞甲基藍(MB)模擬廢水,通過研究放電電壓、液體流速對降膜DBD降解MB的效果,確定最佳反應條件為放電電壓70 V,泵轉速100 r/min。在最佳反應條件下,對比了添加酸、堿對MB降解率的影響,結果表明:H2SO4的加入...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