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煤炭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煤炭學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煤炭學會主辦,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承辦的關于煤炭及相關領域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1964 年創刊(季刊),“文革”中曾一度停刊, 1979 年隨著中國煤炭學會首屆代表大會的召開而復刊(季刊); 1993 年改為雙月刊, 2007 年改為月刊。主要刊載煤田地質與勘探、礦井建設、煤礦開采、煤礦機電工程、礦山測量、煤礦安全、煤炭加工利用、煤礦環境保護、煤炭經濟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讀者對象為煤炭系統及相關領域的科研、設計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以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
40 多年來,特別是 1979 年復刊以后,《煤炭學報》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于出版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推動煤炭科技進步,培養煤炭科技人才為宗旨,緊密圍繞煤炭工業現代化的實際,為繁榮我國煤炭科學技術,辛勤耕耘煤炭科學界這塊可貴的園地,孜孜不倦,春花秋實,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1979 年復刊后至今,共刊出 172 期,發表涉及煤炭科學技術各專業領域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共 3447 篇。
創刊以來,在廣大讀者、作者的關心與支持下,在歷屆編委會及審稿專家和編輯部的共同努力下,《煤炭學報》不斷發展,影響日益顯著,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被列為礦業類第一名,一直被國際六大檢索系統中的美國《工程索引》( EI )、俄羅斯的《文摘雜志》、日本的《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收錄,總被引頻次一直名列礦業類核心期刊首位。勵精圖治,《煤炭學報》于 1992 年和 1996 年分別獲首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于 1999 年獲首屆中國期刊獎; 2001 年被新聞出版署授予“雙獎期刊”; 2004,2007年分別入選第三、第六屆“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8年被評選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1992年首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1997年全國第二屆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
1999年首屆國家期刊獎
國外數據庫收錄
美國化學文摘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題述評、問題探討、試驗研究、經驗交流、醫療衛生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割縫擾動區裂紋擴展模式及能量演化規律 林柏泉,劉廳,鄒全樂,朱傳杰,閆發志,LIN Bai-quan,LIU Ting,ZOU Quan-le,ZHU Chuan-jie,YAN Fa-zhi
煤與瓦斯共采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的應用 梁冰,秦冰,孫福玉,王巖,孫雅楠,KHUONG Phuclo,LIANG Bing,QIN Bing,SUN Fu-yu,WANG Yan,SUN Ya-nan,KHUONG Phuclo
采動過程中瓦斯抽采流量與煤層支承應力的相關性 尹光志,何兵,李銘輝,曹偈,秦虎,李文璞,YIN Guang-zhi,HE Bing,LI Ming-hui,CAO Jie,QIN Hu,LI Wen-pu
深部煤與瓦斯共采中的優質瓦斯通道及其構建方法 馬念杰,李季,趙希棟,趙志強,劉洪濤,賈后省,MA Nian-jie,LI Ji,ZHAO Xi-dong,ZHAO Zhi-qiang,LIU Hong-tao,JIA Hou-sheng
煤粒瓦斯吸附規律的實驗研究及數值分析 秦躍平,劉鵬,QIN Yue-ping,LIU Peng
煤體吸附-解吸瓦斯變形特征實驗研究 聶百勝,盧紅奇,李祥春,李麗,呂長青,NIE Bai-sheng,LU Hong-qi,LI Xiang-chun,LI Li,L(U) Chang-qing
淺埋煤層超大采高開采柱式崩塌模型及失穩 薛東杰,周宏偉,任偉光,劉亞群,陳超凡,XUE Dong-jie,ZHOU Hong-wei,REN Wei-guang,LIU Ya-qun,CHEN Chao-fan
近距離煤層群圍巖碎裂特征與裂隙分布關系 劉洪濤,趙志強,張勝凱,劉國保,白毅,LIU Hong-tao,ZHAO Zhi-qiang,ZHANG Sheng-kai,LIU Guo-bao,BAI Yi
采動裂隙煤巖體應力與瓦斯流動的耦合機理 張東明,齊消寒,宋潤權,尹光志,ZHANG Dong-ming,QI Xiao-han,SONG Run-quan,YIN Guang-zhi
工程資料管理論文:礦井地質工作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重要性
【摘要】“安全第一,預防為先”,這是煤礦生產永恒的主題。煤礦安全事關礦區社會穩定和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據統計,我國煤礦發生較多的事故主要是頂板事故,占我國煤礦事故四成以上,造成死亡人數較多的事故中,以瓦斯為主體,其死亡人數占我國煤礦事故的近一半左右。而這些事故中,都與礦井地質工作有很大的關聯性。礦井地質工作是所有煤礦技術和工藝的前提。尤其是于煤礦的安全生產,礦井地址工作更加彰顯重要性。良好的礦井地質工作能夠有效防止很多礦井事故的發生,對礦井的安全生產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加強礦井地質工作,可以有效預防或避免類似事故的發生,降低煤礦生產的安全風險,促進煤礦安全生產,以保護建設單位財產和員工的生命安全。
【關鍵詞】礦井地質工作,煤礦安全生產,重要性
一、礦井地質工作與煤礦安全生產之間的關系
煤礦生產要以國家的相關法規和程序為基礎,而礦井地質工作所收集的資料和技術成果是這些規范制定的前提條件。只有對煤層的狀態、結構、水文等特征達到準確的了解,才能提出合理的設計,保證生產的安全、有效、有序的完成。
煤炭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深部煤層氣儲層各向異性巖石物理建模及應用————作者:龔飛;彭蘇萍;程績偉;鄒冠貴;張釗基;王國偉;劉毅;
摘要:巖石物理建模作為一種定量刻畫油氣儲層性質的重要手段,鮮少應用于煤層氣儲層,已建立的巖石物理模型大多針對中淺部煤層氣儲層,主要考慮煤層氣的賦存狀態和水平裂縫的影響,忽略了煤層氣儲層固有各向異性的影響。本文基于深部煤層氣儲層特征與微觀物性特征,聚焦深部煤層氣儲層復雜的孔隙結構難以表征和固有各向異性成因不明的問題,提出了一套適用于深部煤層氣儲層的雙重孔隙各向異性巖石物理模型,并通過超聲實驗數據和實際測井...
超高工作面上覆厚硬巖組破斷運動規律與多重動載產生機理————作者:王家臣;王兆會;孫文超;李猛;張鑫;李家龍;侯東鑫;
摘要:大采高開采技術具有高產、高效、高采出率等優點,成為榆神礦區厚煤層開采的技術首選。大采高工作面采出空間和裝備功率成倍增加,采動效應急劇增強,特別是超大采高與厚硬頂板并存條件下,強礦壓現象頻發,威脅生產安全。為提升超高工作面圍巖控制效果,以曹家灘122104工作面為工程背景,采用現場實測、室內試驗、理論分析等手段研究了10 m超大采高工作面厚硬頂板破斷運動規律與支架載荷演化特征,探究強礦壓產生機理及控...
基于機器學習的煤自燃預測研究進展及展望————作者:鄧軍;楊成;任立峰;李鑫;王彩萍;白祖錦;
摘要:煤炭開采面臨著煤自燃災害的嚴重威脅,預測作為防治煤自燃災害發生的重要環節之一,可以提前發現潛在的煤自燃風險,從而采取措施確保煤炭安全開采。機器學習方法,能夠很好的分析與處理煤自燃與各項預測指標之間復雜關系,在煤自燃預測方面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因此,對機器學習在煤自燃預測中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的綜述,分析其在預測中面臨的難點并展望其發展方向。首先,分析機器學習在煤自燃溫度、危險性及其他方面預測的主要預測指...
基于LIBS技術的巖石礦物﹣強度轉換模型及快速批量測試單軸抗壓強度的工程應用————作者:張慶賀;王曉蕊;王傳兵;李維國;宮鳳強;章新生;李井國;
摘要:由于深部工程災害的復雜性和突發性,巖石的力學參數特別是單軸抗壓強度在穩定性分析和風險評價、支護參數設計優化及智能化施工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巖石強度的快速定量化。從礦物學角度實現巖石單軸抗壓強度的快速定量表征,基于激光誘導擊穿光譜(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技術建立了光譜﹣元素﹣礦物預測模型,提出了一種礦物﹣強度快速定量轉換...
煤基固廢膠結充填體沖擊動力學特性試驗研究————作者:楊科;馮小伍;何祥;張繼強;何淑欣;于祥;魏龍強;張子龍;
摘要:煤基固廢膠結充填體的沖擊動力學特性是開展井下充填防治沖擊地壓研究的基礎。為探究動態荷載作用下煤基固廢膠結充填體的力學響應特征、能量耗散規律與損傷破壞特征,選取煤矸石、粉煤灰、水泥等試驗材料制備充填體試件,采用SHPB試驗系統,開展了5組沖擊氣壓下(0.32、0.34、0.36、0.38和0.40 MPa)的單軸沖擊試驗,探究充填體力學特征參數、能量演化及破壞特征隨沖擊氣壓的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
暴雨作用下排土場邊坡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減流減沙效益————作者:張宇寧;呂剛;張泰瑜;熊姝臻;
摘要:露天煤礦排土場具有坡度較陡、結構松散、穩定性較差的特點,在暴雨作用下水土流失強度較大,以往采用布設植物籬等方法對減少邊坡水土流失具有積極作用,但植被未達到預期覆蓋度時邊坡的土壤侵蝕依然嚴重,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相較植物措施施工時間短,竣工后即可達到最大水土保持效益,可快速控制水土流失。研究為探明不同雨強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平溝、土工袋)對排土場邊坡產流產沙的影響,以海州露天礦排土場邊坡幾何參數為基...
煤瀝青基多孔炭在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進展————作者:汪同栓;劉冬;王建成;米杰;岳魯超;馮宇;
摘要:煤瀝青作為煤熱轉化的衍生物不僅含碳量高、成本低且產量大,為煤瀝青基多孔炭電極的研發提供了廣闊前景,有望破解目前超級電容器投資成本高、大規模生產難的困境。綜述了煤瀝青基多孔炭電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和性能提升策略及其在超級電容器領域中的應用,為利用煤瀝青開發低成本且性能優異的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提供參考。首先介紹了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儲存機制并列舉了影響超級電容器多孔炭材料電化學性能的結構因素及規律,總結了評價...
超大采高工作面厚硬頂板壓裂卸壓技術研究及應用————作者:雷亞軍;馮彥軍;康紅普;趙福堂;尚曉光;王銳;王鵬;張震;任建超;趙凱凱;鄭仰發;劉曉剛;
摘要:針對超大采高厚硬頂板綜采工作面面臨的超大開采空間、強礦壓顯現及超高煤壁穩定性控制等難題,以世界首個10m超大采高綜采工作面-曹家灘煤礦122104工作面為研究背景,系統開展了厚硬頂板壓裂卸壓機制、真三軸水力壓裂裂縫重構實驗、三維裂縫擴展流固耦合數值模擬、大流量復合壓裂技術與工藝、水力壓裂效果監測與評價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厚硬頂板水力壓裂卸壓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結構調控、應力轉移、能量釋放、強...
生物降解對煤分子結構及甲烷吸附性能的影響————作者:呂航;夏大平;岳利嬌;王永龍;簡闊;蘇鵬飛;
摘要:為探究不同煤階煤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微觀機制變化。選擇內蒙古呼倫貝爾東明地區的低階褐煤A和新疆昌吉康龍地區的煙煤B作為實驗對象。實驗通過煤與微生物厭氧發酵過程,采用低溫液氮吸附、X射線衍射、核磁共振譜及X射線光電子能譜技術對煤樣在不同厭氧發酵階段的特性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分子力學、分子動力學和吸附理論,探討煤分子結構對厭氧發酵過程的響應。結果表明:(1)在生物降解過程中,甲烷的產生量與最可幾孔徑和半高...
萃取改造對煤體多尺度孔隙結構與甲烷吸附動力學的影響機制————作者:王亮;鄭思文;付沈光;
摘要:水力化技術作為煤層瓦斯治理的重要手段,常輔以有機化學抑制劑注入,通過抑制瓦斯的吸附行為來提升煤層瓦斯的抽采效率。為了探明有機試劑對煤體理化性質的改造作用及甲烷吸附動力學行為受到有機組分的影響機制,利用有機試劑二氯甲烷(DCM)、四氫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乙醇(EA)對試驗煤樣進行有機組分萃取和孔隙結構改造,綜合采用FT-IR、SEM-EDS、Raman、XPS、...
煤矸石資源化利用現狀及發展趨勢————作者:仲國龍;鄧小偉;房朝軍;張耀;陳運來;張傳祥;刑寶林;陳志超;柴華彬;張合兵;
摘要:在“節能降碳”與煤炭多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煤炭生產總量近些年仍保持增長,但增速已明顯放緩,在煤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煤矸石對煤炭工業發展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一方面,其大量堆積不僅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同時對環境造成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結合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現狀,煤矸石產/存量居高不下,而煤矸石中賦存豐富的有價組分仍未被充分開發利用。為實現煤矸石的資源化利用,減少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本文針對煤矸石資源...
深部煤巖儲層地質力學影響機制及控制因素——以鄂爾多斯盆地大吉區塊為例————作者:閆霞;熊先鉞;徐鳳銀;喻岳鈺;李曙光;王峰;劉敬壽;馮延青;唐志潭;魏振吉;
摘要:深部煤層巖石力學特性及微構造、頂/底板巖性組合、煤層厚度、夾矸厚度對其應力影響機制不清,制約了差異化氣藏工程設計、大規模壓裂改造設計參數優化和單井產量的大幅提升。采用三軸抗壓實驗、巴西劈裂實驗、三軸抗剪實驗及陣列聲波測井曲線,確定了靜態巖石力學參數單井分布特征,通過差應變實驗方法明確了研究區煤層、頂底板現今地應力大小,基于力學實驗結果,構建了三維地質力學模型并開展了不同條件下的應力模擬,獲得了不同...
基于反射透射槽波聯合的采煤工作面斷層斷距定量探測方法研究————作者:楊睿;王保利;金丹;李羽墨;
摘要:槽波地震勘探因為具有分辨率高、探測距離遠的特點,在煤礦井下地球物理勘探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技術可探測斷層位置、走向等,但無法實現斷層斷距的定量探測。為實現斷層斷距的定量判識,從理論推導與數值模擬的角度,分析不同斷距的斷層對Love槽波頻散特征及能量分配模式的影響,解析了能量分配的影響因素;通過定量計算Love波振幅分布曲線、頻散曲線,并與理論數據對比分析,提出了等效反射系數(反射槽波能量與反射...
高位關鍵層整層預裂下巖層結構隨塊度演化模式及卸壓效應————作者:高歆于;郝憲杰;季金一;呂衛東;楊懷翔;李航;褚夫樂;李一涵;
摘要:針對堅硬頂板型沖擊地壓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影響范圍廣的特點,主動卸壓防沖成為煤礦堅硬頂板型沖擊地壓區域應急解危的重要措施。在地質條件復雜的多關鍵層工作面中進行低位卸壓時,易面臨卸壓范圍有限導致的卸壓效果差等問題,為此創新性地提出高位關鍵層整層預裂卸壓技術,分析了不同預裂塊度下的頂板關鍵層結構模型和演化過程,提出了隨著預裂塊度的變化,高位預裂層存在“砌體梁”-“短砌體梁”-“失穩結構”-“碎裂層”的...
近直立特厚煤層采動應力分層分區特征及對礦壓活動的影響規律————作者:李浩蕩;盧安良;劉旭東;楊立韓;周雨;宋大釗;李振雷;
摘要:明確近直立特厚煤層采動應力時空演化特征是研究礦壓顯現規律和防治沖擊地壓的關鍵科學問題。以烏東煤礦為研究背景,綜合采用數值模擬和現場監測分析的方法,系統研究了近直立特厚煤層水平分段開采的采動應力空間分布特征、微震活動時空演化規律及其與沖擊顯現的耦合機制,結合現場微震監測數據與5次典型沖擊案例,驗證了數值模擬結果的可靠性。討論了近直立煤層礦壓活動的原因,并定量對比了與水平/緩傾斜煤層在應力分布模式、震...
真三軸四氫呋喃水力壓注作用下煤體孔隙多重分形特征實驗研究————作者:薛生;韓飛林;鄭春山;劉帥麗;柳炳俊;
摘要:煤層氣抽采效率與孔隙結構多重分形特征密切相關,理清化學溶劑水力壓注作用下煤體孔隙結構的變化機制對煤儲層溶劑改造具有理論意義。本研究采用真三軸水力壓注與滲流測試實驗平臺,開展了四氫呋喃溶液(THF)和清水壓注煤體實驗,基于低溫液氮吸附和壓汞測試結果,結合Barrett-Joyner-Halenda模型、Washburn方程和多重分形理論,研究了水力壓注后煤體孔隙結構的非均質性變化規律和多重分形特征,...
10m超大采高液壓支架關鍵結構及其承載特性研究————作者:韓會軍;雷亞軍;張金虎;韓存地;曾明勝;
摘要:針對10m超大采高綜采工作面圍巖控制需求,研發了ZYA29000/45/100D兩柱掩護式超大采高液壓支架。闡述了超大采高采場圍巖垮落及礦壓顯現特點,總結了10m超大采高工作面注重頂板、煤壁防護及承受強動載的支護需求;在此基礎上研發了10m超大采高液壓支架,給出液壓支架結構關鍵參數,配套雙層伸縮梁+三級協動護幫、Φ630mm大缸徑抗沖擊立柱等創新結構,具備斷面全防護、結構抗沖擊、架體自穩定等技術特...
超大斷面巷道支護關鍵技術及采動應力演化規律研究————作者:程利興;王銳;張鎮;李增林;任建超;汪占領;賈金河;
摘要:針對超大斷面巷道圍巖變形控制難題,以曹家灘煤礦超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為研究背景,研究了曹家灘煤礦頂板巖層分布規律,分析了“高+低層位厚硬頂板”結構特征,明確了動壓巷道圍巖變形呈現非對稱性、分區性、持續性的特征及其形成機理。采用數值計算分析了巷道斷面尺寸對圍巖穩定性的影響及支護預應力場分布特征,確定了合理的錨桿支護參數,提出了高預應力錨桿支護提高近場圍巖穩定性、頂板水力壓裂降低遠場礦壓動載的協同控制...
煤炭資源四元開發模式創新與實踐————作者:張吉雄;張強;周楠;李猛;巨峰;
摘要:我國煤炭開采技術經歷了多次革新,煤炭生產集約化、現代化水平持續提升。為實現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煤炭資源低碳化開發和清潔化利用勢在必行。提出了契合能源高質量發展的煤炭資源四元開發模式,即在井下構建井巷掘進(掘)、煤炭開采(采)、煤矸分選(選)及固廢充填(充)四元一體的統籌開發體系,形成了井下掘-采-選-充協調生產系統布局。建立了四元開發理論與技術框架,在理論方面,包含礦井四元開發系統布局方法、充填...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