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水文》
關注()【雜志簡介】
《水文》雙月刊是由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主辦,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我國水文水資源專業(yè)技術性刊物。
雜志的宗旨是:宣傳國家的水文工作方針和技術政策,報道水文水資源技術經驗和成果,介紹國外先進技術,探討水文水資源科技發(fā)展方向和理論,促進水文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科技現(xiàn)代化。
雜志的報道范圍是:水文水資源基礎理論研究,水文站網規(guī)劃設計,水文測驗技術,水文資料處理與服務,水文水資源分析計算,水文情報預報,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質監(jiān)測與預測,新技術在水文水資源方面的應用,測驗儀器設備的研制,國內外水文水資源科技進展綜述、信息和動態(tài)等。其讀者對象是:從事水文水資源工作的廣大科技人員、相關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有關大專院校的師生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Caj-cd規(guī)范獲獎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shù)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和“萬方數(shù)據——數(shù)字化期刊群”入網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論文、區(qū)域水文、暴雨洪水、業(yè)務水文信息、國外科技信息等。
雜志優(yōu)秀目錄參考:
河流洪水數(shù)值預報在流體力學基礎上的論證 龐炳東,PANG Bingdong
氯離子質量平衡法應用問題芻議 袁瑞強,龍西亭,王鵬,宋獻方,YUAN Ruiqiang,LONG Xiting,WANG Peng,SONG Xianfang
地區(qū)線性矩法估算的暴雨頻率設計值空間連續(xù)性問題探討 李敏,林炳章,邵月紅,陳宏,吳俊梅,LI Min,LIN Bingzhang,SHAO Yuehong,CHEN Hong,WU Junmei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GPU并行化及快速模擬技術 劉永和,馮錦明,徐文鵬,LIU Yonghe,F(xiàn)ENG Jinming,XU Wenpeng
西湖總磷模型構建及內循環(huán)引水效果分析 滑磊,尤愛菊,韓曾萃,騰輝,朱軍政,HUA Lei,YOU Aiju,HAN Zengcui,TENG Hui,ZHU Junzheng
亞熱帶典型河流水化學特征、碳通量及影響因素 于奭,杜文越,孫平安,黃婕,羅惠先,李幼玲,何師意,YU Shi,DU Wenyue,SUN Pingan,HUANG Jie,LUO Huixian,LI Youling,HE Shiyi
中小型湖庫型飲用水水源地污染負荷總量控制探討 于鳳存,方國華,徐佳,張衛(wèi),YU Fengcun,F(xiàn)ANG Guohua,XU Jia,ZHANG Wei
中國內陸TRMM降水數(shù)據質量評估 鄧斅學,葉愛中,毛玉娜,朗楊,徐靜,DENG Xiaoxue,YE Aizhong,MAO Yuna,LANG Yang,XU Jing
南水北調進京后的北京市水資源短缺風險研究 劉曉,王紅瑞,俞淞,馬東春,梁媛,來文立,高媛媛,LIU Xiao,WANG Hongrui,YU Song,MA Dongchun,LIANG Yuan,LAI Wenli,GAO Yuanyuan
土壤水分常數(shù)的測定 鄒文安,姜波,顧李華,ZOU Wenan,JIANG Bo,GU Lihua
《水文》雜志征訂啟事
后灣水庫以上流域下墊面變化對洪水影響分析 楊豐源,劉惠霞,王永亮,YANG Fengyuan,LIU Huixia,WANG Yongliang
沉降區(qū)水位改正方法探討 趙德友,戈禮賓,黃廣勇,ZHAO Deyou,GE Libin,HUANG Guangyong
化工工程師論文:CS3000系統(tǒng)在連續(xù)重整裝置的應用
【摘 要】連續(xù)重整技術的出現(xiàn)使催化重整技術發(fā)生了革命性突破,與傳統(tǒng)半再生式催化重整相比,它無需停工即可將反應器中的催化劑送至再生器內再生,無需擔心催化劑因結焦而失活。中石化荊門分公司60萬噸/年連續(xù)重整工藝使用的是美國UOP公司開發(fā)的CCR Platforming工藝,裝置控制系統(tǒng)多樣,不僅有機組及裝置緊急停車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催化劑再生控制系統(tǒng),因此對DCS控制要求相對較高。橫河CS3000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該裝置各種復雜控制回路方案要求,能完成與其他系統(tǒng)間的通訊,實現(xiàn)了工藝參數(shù)和基本狀態(tài)的監(jiān)視、控制及操作。
【關鍵詞】連續(xù)重整,DCS系統(tǒng),通訊,復雜控制回路
1 工藝流程和系統(tǒng)簡介
中國石化荊門分公司60×104t/a連續(xù)重整裝置以蒸餾裝置直餾石腦油和少量加氫焦化石腦油經過加氫預處理后,再經過重整反應,生產高辛烷值汽油組分,并副產氫氣及液化氣;副產的氫氣送入氫氣管網,供加氫裝置作氫源。本裝置重整反應和催化劑再生部分使用美國環(huán)球油品公司(UOP)的第三代連續(xù)重整CycleMax工藝專利,所有工程設計全部由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SEI)完成。裝置主要設備有重整四合一加熱爐及余熱鍋爐、預加氫進料爐及重沸爐,重整四合一反應器、催化劑再生器,5臺往復式壓縮機、1臺離心式透平壓縮機,進口閥門及關鍵設備儀表等。
水文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LSTM神經網絡模型的河道洪水反流向演算————作者:王安琪;易民;趙含雪;陳璐;任金秋;
摘要:河道洪水反流向演算在庫群-河道聯(lián)合防洪調度中具有重要作用,若直接采用馬斯京根進行反向演算,存在演算結果不穩(wěn)定、精度不佳等問題,難以運用于工程實際。提出一種基于LSTM神經網絡模型的河道洪水反流向演算方法,建立河道上、下游斷面的流量非線性映射關系模擬模型,并通過歷史實測洪水資料對模型進行訓練,進而實現(xiàn)由下游斷面洪水過程反推上游斷面入流過程。模型應用于漢江下游河段,結果表明,基于LSTM神經網絡模型的...
基于時序卷積特征過濾模型的地下水位預測方法————作者:孫均雨;徐佳磊;張黎明;王在泉;文金浩;
摘要:針對神經網絡模型預測長時地下水位準確度低、運算資源消耗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時序卷積特征過濾網絡的地下水位預測方法,該方法能保持水文時序數(shù)據信息的完整性,擁有比卷積神經網絡更大的感受野,能夠精準捕捉地下水位的復雜時空關系。首先對水文數(shù)據進行預處理,然后采用空洞因果卷積方法作為特征提取器,結合注意力過濾模塊提取水文數(shù)據特征,最后引入殘差連接緩解模型訓練過程中存在的網絡層數(shù)過深、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問...
基于二維卷積神經網絡的城市暴雨內澇積水模擬預報研究————作者:柴永豐;陳敏;郝彥龍;肖家清;鄧蔚珂;呂凱;師鵬飛;
摘要:城市內澇災害頻發(fā),開展精準高效的預報、預警和預演對于城市內澇防控和防洪排澇規(guī)劃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水動力學模型的城市雨洪模擬面臨計算效率低、建模資料需求大等問題,難以支撐“四預”實現(xiàn)。本研究以揚州新城河片區(qū)為研究區(qū),建立時空數(shù)據(降雨和地形)驅動的基于二維卷積神經網絡的城市內澇積水預測模型,實現(xiàn)研究區(qū)全域網格的逐時段模擬。結果表明,模型對積水時空預測性能表現(xiàn)優(yōu)異,卡帕系數(shù)等空間性能指標高于0.80,...
珠江三角洲典型聯(lián)圍地區(qū)防洪潮工程方案優(yōu)化與影響分析————作者:高慧琴;李彬權;靳高陽;朱三華;
摘要:珠江三角洲聯(lián)圍地區(qū)經濟高度發(fā)達,但受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及泄洪格局變化綜合影響,防洪潮形勢嚴峻。以廣州市南沙區(qū)為典型聯(lián)圍研究對象,剖析上游西江、北江泄洪格局演變及外海潮位變化對防洪潮的影響,分別提出防洪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和防潮能力提升的工程方案,構建河網一維非恒定流數(shù)學模型進行方案分析論證。結果表明:(1)1990年后北江三水站分流比顯著增加(均值由15.5%升至21.8%),疊加河道下切與洪水歸...
中文水文學名詞出現(xiàn)及早期學科傳播新證————作者:季山;張保祥;李舍梅;王玲;
摘要:彌補中文水文學名詞溯源及早期學科傳播研究不足的問題。廣泛搜集有關英漢字典、書刊及高校教學文件等,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另辟蹊徑,對中文水文學一詞由何時何人何載體首現(xiàn)進行溯源探索,并對中文水文學早期學科傳播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梳理研究。得出中文水文學一詞首現(xiàn)于1915年詹天佑編纂的《新編華英工學字匯》,中文水文學早期學科傳播開始于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和河海工科大學,并于國立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焦作工學院...
岷江上游降水數(shù)值模擬研究————作者:陶潔;趙啟家;趙陽;王興平;王慧亮;郭元;
摘要:利用WRF模式模擬岷江上游2018—2022年5場降雨,選取FNL和ERA5數(shù)據作為初始場,對降雨的空間分布、小時過程及模擬誤差進行分析,評估下墊面對降雨過程模擬的影響。結果表明:相較于原始的初始場數(shù)據和實測資料,WRF模式能模擬出多時間分辨率的降水序列過程,可提高降雨量級和分布預測,但對峰值的模擬能力不足,實測累積雨量和面雨量被低估;時空分辨率為0.25°×0.25°,3h的初始場數(shù)據在岷江上游...
海河流域氣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傳遞時間和閾值評估————作者:張未;趙安周;相愷政;柴鈺瑩;徐瑞皓;
摘要:分析氣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的傳遞時間和閾值對于地下水干旱早期預警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氣象站點數(shù)據、重力恢復與氣候試驗衛(wèi)星GRACE數(shù)據以及全球陸面數(shù)據同化系統(tǒng)GLDAS數(shù)據,構建2002—2020年海河流域標準化降水蒸散發(fā)指數(shù)SPEI和地下水干旱指數(shù)GGDI,在此基礎上利用Copula函數(shù)與貝葉斯條件概率確定氣象干旱向地下水干旱傳遞的時間、風險以及閾值。主要研究結論:(1)GRACE數(shù)據反演的地下水...
基于ConvAttLSTM-KF混合模型的城市洪澇實時校正方法研究————作者:張?zhí)煲?李瀟;陳曉宏;何坤龍;屈洋洋;
摘要:隨著城市洪澇災害頻發(fā),通過實時校正方法提高預報的精度成為城市防澇的關鍵。以廣州市天河區(qū)車陂涌流域為研究對象,使用一種基于ConvAttLSTM-KF混合模型的實時校正方法對SWMM模型的預報結果進行校正并與傳統(tǒng)卡爾曼濾波技術的校正結果對比。研究表明,ConvAttLSTM-KF模型在洪峰流量的誤差范圍小于卡爾曼濾波;在峰現(xiàn)時間誤差方面,ConvAttLSTM-KF模型的平均誤差為2.5min,而卡...
基于Budyko假設的珠江流域年徑流變化歸因————作者:張玙璠;王文婷;楊陽;
摘要:本研究采用中國天然徑流量格點數(shù)據集(CNRD v1.0)和中國區(qū)域地面氣象要素驅動數(shù)據集(CMFD),在對珠江流域徑流特征分析的基礎上,結合Mann-Kendall(MK)檢驗與Budyko假設,探究珠江流域1979—2018年年徑流深(R)的變化趨勢,并對其變化進行歸因。結果表明:(1)珠江流域平均R為887.7 mm,呈東多西少的分布格局;產流效率較高,平均徑流系數(shù)為57.8%。(2)流域東部...
面向“23·7”華北特大暴雨過程的降水類型分析————作者:劉欣鑫;趙銅鐵鋼;熊少堂;徐偉新;
摘要:為了理解不同天氣系統(tǒng)對降水的影響機制,利用ERA5再分析資料和全球大氣河數(shù)據集,結合天氣系統(tǒng)客觀識別方法和降水歸因方法,分析了“23·7”華北特大暴雨過程的環(huán)流背景、水汽輸送特征和降水類型演變特征,量化氣旋、鋒面和大氣河三種天氣系統(tǒng)及其組合對降水的貢獻。結果表明:雙臺風“杜蘇芮”和“卡努”以及高壓壩的協(xié)同作用為此次暴雨過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輸送,大氣不穩(wěn)定條件為對流提供了有利環(huán)境。在華北暴雨前期,“...
青藏高原季節(jié)凍土凍融過程對土壤呼吸的影響————作者:聶婷;余鐘波;江鵬;次旦多杰;童凱;鞠琴;
摘要:凍融過程中的土壤溫度和水分條件的變化,顯著影響季節(jié)凍土的土壤呼吸動態(tài),同時土壤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通過加劇溫室效應影響氣候,從而改變降水、蒸散過程等關鍵水文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因此,量化季節(jié)凍土的凍融過程與土壤呼吸之間的關系,對預測區(qū)域氣候和水文循環(huán)的動態(tài)平衡十分關鍵。以瀾滄江上游類烏齊縣的季節(jié)凍土為研究對象,基于土壤呼吸和凍融過程連續(xù)原位測量數(shù)據,建立不同凍融階段的土壤呼吸單因子模型,分析凍融過程中土壤溫度...
渭河下游干流水沙變化特征分析————作者:劉佳昕;王新;劉博偉;耿菲;田世民;田偉超;
摘要: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加劇導致渭河流域產流產沙條件發(fā)生明顯變化,研究該區(qū)域水沙變化特性對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和流域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渭河干流代表水文站華縣站和咸陽站1960—2021年共62年的實測水沙資料,采用集對分析、Mann-Kendall非參數(shù)檢驗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渭河下游徑流量和輸沙量的年內及年際變化特征。結果表明:華縣、咸陽站水沙變化季節(jié)性明顯,華縣站...
基于變分貝葉斯卷積單控記憶網絡的徑流概率預報研究————作者:張振東;戴會超;張清;余意;
摘要:可靠高精度的徑流長預見期概率預報可為水庫調度和決策提供信息。本文圍繞如何僅采用歷史降雨、蒸發(fā)和徑流數(shù)據完成長預見期預報、提高徑流預報精度、量化預報不確定性等開展研究。采用最大平移相關系數(shù)法分析上游站點流量演進到下游站點的傳播時間;然后將上游、下游、支流歷史流量以及區(qū)間歷史降雨與蒸發(fā)變量構建為三維張量形式;提出基于卷積單控記憶神經網絡(ConvSCM)的確定性預報模型,并結合變分貝葉斯推理框架構建徑...
水庫及引調水工程影響下漢江中下游水位和流量演變分析————作者:王雪;李雨;劉秀林;蔣正清;
摘要:受丹江口等梯級水庫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綜合影響,漢江中下游水文情勢的演變對于工程的調度運用、水旱災害防御和水資源管理等均至關重要。本研究選擇漢江中下游干流4個典型水文站歷史水文序列,通過特征因子統(tǒng)計分析、IHA-RVA水文特征改變度評價等方法,分析了工程綜合影響下漢江中下游水位和流量演變。研究表明:(1)南水北調中線運行后,沿程各水文站水位整體呈降低趨勢,水位年內分布整體趨于坦化;(2)受丹江口...
考慮誤差異分布的贛江流域徑流概率預報————作者:蔣曉蕾;沈靜;郭洛夫杰;羅鳳春;付曉雷;梁忠民;
摘要:以贛江流域為研究對象,基于CN05.1降水數(shù)據和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Model)模型,進行確定性徑流預報,在此基礎上,分析預報誤差規(guī)律,采用考慮誤差異分布的HRD(Heterogeneous Residual Distribution)方法,通過誤差標準化模塊和高斯變換模塊消除流量對誤差的影響,構建高斯誤差的時間序列關系,估計誤差的概率分布,進而...
離散求和法在多分區(qū)洪水地區(qū)組成中的應用研究————作者:曾強;馬順剛;張軍良;余春濤;李玉瓊;樊明蘭;
摘要:洪水地區(qū)組成分析是受梯級水庫群調度影響的下游斷面設計洪水計算的基礎。離散求和法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guī)范》(SL44-2006)推薦的洪水地區(qū)組成計算方法之一。在使用該方法之前需要對各分區(qū)變量進行獨立性檢驗和轉換,但規(guī)范未明確給出三個及以上分區(qū)情況下的獨立性轉換方法,在分析多分區(qū)洪水地區(qū)組成時只能逐級進行離散求和。基于協(xié)方差矩陣LDLT分解的多變量獨立變換方法,提出...
水文科技熱點
摘要:<正>2024年12月,國際水文科學協(xié)會中國委員會(CNC-IAHS)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戰(zhàn)略和水利高質量發(fā)展,提出水文科學探索和水文技術應用領域15個熱點問題。1.氣候變化影響下流域水文循環(huán)規(guī)律及水資源演變特征2.基于陸氣相互作用的極端水文氣象事件演變機理及中長期預測方法3.全球變暖背景下冰凍圈變化的水文生態(tài)效應與洪水孕災機理4.高強度調控下地表-地下水系統(tǒng)交互作用及其對污染物運移的影響機...
《水文》2024年(第44卷)總目錄
摘要:<正>~
梯級水庫間短期入庫流量預報技術及應用————作者:趙龍慶;黃馗;穆振宇;艾學山;
摘要:入庫流量是水庫調度最重要的依據之一,梯級水庫群相鄰水庫間干流水流演進及區(qū)間來水過程預報的準確性對提高梯級水電站的整體調度水平、充分發(fā)揮流域水能資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梯級各水庫區(qū)間資料缺乏的問題,提出將梯級非龍頭水庫入庫流量過程分為“上庫出流”和“區(qū)間入流”兩部分;上庫出流采用馬斯京根流量演進方法推求到下庫;對區(qū)間入流,首先通過引入修正系數(shù)對根據水量平衡和水流時滯反推得到的區(qū)間流量過程進行...
寧波市地表水資源時空演變規(guī)律分析————作者:張馨予;劉為鋒;張學功;鐘平安;
摘要:寧波市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開展寧波市地表水資源時空演變規(guī)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將寧波市劃分為3個分區(qū),基于1956—2022年地表水資源長系列資料,開展寧波市地表水資源多時間尺度、分單元演變規(guī)律分析,在時間尺度上開展了年度、汛期、非汛期3個時間尺度的趨勢性、周期性和突變性分析;在空間尺度上分析了地表水資源空間遭遇規(guī)律。結果表明:(1)全市和各分區(qū)的地表水資源量枯季上升趨勢顯著而汛期上升趨勢不明顯;(...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