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地球與環境》
關注()【雜志簡介】
《地球與環境》由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主辦,原名為《地質地球化學》,創刊于1973年,為一份報道國內外地質地球化學最新研究進展的情報刊物,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本刊主要報道與人類生存環境密切相關的地球大氣-生物-土壤-水-巖石圈層之間物質運移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以及人類、生態系統和地球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主要包括:(1)表生環境中物質分布、遷移、交換與富集的過程與機制;(2)人類活動導致的大氣、水和土壤污染;(3)危險或影響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的地質地球化學過程;(4)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礦物和巖石材料;(5)(古)地質環境的數據信息系統及其應用;(6)地質環境研究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7)其他。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中國地學類核心期刊
美國CA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設有專題綜述、研究成果、應用研究、實驗研究、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問題討論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選擇與生態適應性 張軍以,戴明宏,王臘春,蘇維詞,曹立國,ZHANG Junyi,DAI Minghong,WANG Lachun,SU Weici,CAO Liguo
太原市大氣PM2.5中鉛同位素特征研究 閆雨龍,郭利利,張桂香,何秋生,王新明,YAN Yulong,GUO Lili,ZHANG Guixiang,HE Qiusheng,WANG Xinming
貴陽市秋、冬季PM2.5中碳組分污染特征及來源分析 王珍,郭軍,陳卓,WANG Zhen,GUO Jun,CHEN Zhuo
貴陽市城區大氣顆粒物PM2.5的污染特征與季節變化規律 梁隆超,仇廣樂,陳卓,LIANG Longchao,QIU Guangle,CHEN Zhuo
遼寧省典型城市空氣質量現狀與污染原因分析 李夏,李長波,邱峰,LI Xia,LI Changbo,QIU Feng
東江流域表層土中全氟化合物的空間分布及來源解析 劉寶林,張鴻,謝劉偉,王艷萍,王鑫璇,LIU Baolin,ZHANG Hong,XIE Liuwei,WANG Yanping,WANG Xinxuan
齊齊哈爾市土地利用變化及其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 崔健,都基眾,李霄,李旭光,朱巍,馬宏偉,岳明新,CUI Jian,DU Jizhong,LI Xiao,LI Xuguang,ZHU Wei,MA Hongwei,YUE Mingxin
煤基膠體對草甘膦的吸附特征研究 許端平,李慧建,王鵬,石萍,XU Duanping,LI Huijian,WANG Peng,SHI Ping
山地城市災害系統模糊風險評價 王龍,徐剛,楊娟,WANG Long,XU Gang,YANG Juan
基于GIS和RUSLE的三峽庫區小流域土壤侵蝕量估算研究 俱戰省,文安邦,嚴冬春,史忠林,JU Zhansheng,WEN Anbang,YAN Dongchun,SHI Zhonglin
粵北某礦橫石河流域周圍土壤重金屬預測與生態風險預警評估 邱錦泉,付善明,肖方,宿文姬,王道芳,常向陽,QIU Jinquan,FU Shanming,XIAO Fang,SU Wenji,WANG Daofang,CHANG Xiangyang
城市規劃論文:城市道路景觀中園林色彩的思考
摘 要:城市道路景觀中色彩的應用對道路交通的導向性、標識性、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而在道路景觀中占主導地位的當屬植物景觀。道路景觀在植物色彩應用方面根據道路的交通狀況以及道路的功能性差異等原因,在配置搭配方面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植物色彩配置的特點:植物的色彩使用必須與道路的安全性、順暢性和汽車行駛的誘導性緊密聯系;道路景觀的尺度大,在縱深方向長,色彩設計要體現它的連續性以及韻律感;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和自然狀況不同,要根據其地域特色在色彩設計以及樹種的選擇上要體現和協調這些特征。
關鍵詞:城市道路景觀,色彩效應,植物色彩
地球與環境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TEM對城市森林公園秋冬季節氣溶膠單顆粒研究————作者:程振宇;丁潤萍;幸嬌萍;陳飛鳳;陸國繁;胡鵬;張暘雯;葉清;張林平;劉苑秋;王燕;宋曉焱;
摘要: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環境質量及氣候變化有著重要影響,因而一直是空氣污染研究的重點。城市森林公園作為重要的生物源,不僅含有豐富的天然成分,還更容易受到周邊人為排放污染物的影響。本文采用單顆粒方法和后向軌跡分析梅嶺國家森林公園大氣單顆粒的形貌、來源及老化特征。研究發現,梅嶺國家森林公園中單顆粒類型主要為富硫顆粒(30.2%)和混合顆粒(43.8%),其次為煙塵顆粒(13.3%)、有機顆粒(6.6%)...
沈陽市PM2.5和O3的協同關系分析————作者:竇子依;蘇樅樅;祖彪;費羅蘭;于興娜;
摘要:利用2020年沈陽市大氣PM2.5和O3逐小時質量濃度的觀測數據,研究不同時間尺度下PM2.5和O3(P-O)的協同關系,利用相關系數對P-O關系進行分析,并評估化學組分和氣象條件對這一關系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小時尺度上,春秋冬季P-O關系為負相關(P<0.01),而夏季無顯著相關性;在日均尺度上,春夏季P–O...
武漢城市湖泊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分布、風險評估及源解析————作者:龐婷婷;金紫依;占寧;王翌昕;陳路鋒;陰永光;梁勇;
摘要:沉積物作為湖泊系統重金屬重要的“匯”和二次“源”,通過影響重金屬的形態轉化、遷移與釋放等,對重金屬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選取15個典型的武漢城市湖泊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表層沉積物中9種重金屬的分布特征,并評估了其污染現狀和生態風險,識別了沉積物中重金屬的主要來源及貢獻。結果表明樣品中的Cd、Zn、Cu和Pb濃度分別有80%、73%、60%和47%約為背景值的2倍,地累積指數法和潛在生...
貴州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優先保護區的識別及空間分異————作者:楊姝;楊恩林;趙翠薇;羅光杰;冉晨;張思蕊;熊練;杜朝超;羅青;張小蕓;李明會;沈曉倩;白曉永;
摘要:基于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識別優先保護區對生態規劃及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貴州是長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生態系統復雜,生物多樣性豐富。然而,大多數研究都是基于生物多樣性或生態系統服務單個目標來劃定保護區,往往忽略了將兩者結合。因此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通過結合生物多樣性和3種生態系統服務,確定基于雙重目標的優先保護區。研究發現生物多樣性的優先保護區位于貴州省西南一帶,生態系統服務的優先保護區在東部...
礦山地區生態環境質量變化及對土地利用的響應研究————作者:李婷;李朝奎;毛艷;從政;馮媛媛;韓添;
摘要:理清礦山地區生態環境質量變化的總體邏輯,對于指導區域生態保護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湖北大冶礦區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遙感生態指數(RSEI)、SEN+Mann–Kendall和Hurst指數,評價2003—2023年間生態質量演變及趨勢,并利用隨機森林算法提取了包含采礦用地在內的土地利用數據,進一步探討生態質量變化與土地利用類型轉換的定量關系。研究發現:(1)20年間,大冶礦區...
喀斯特河流筑壩對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及展望————作者:郭甜;鄭志宏;廖鵬;陳敬安;郭雯;
摘要:在水利工程大規模建設的背景下,喀斯特筑壩水庫對生源要素遷移轉化具有顯著的調控作用,本文系統闡述了喀斯特筑壩對流域碳氮磷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喀斯特獨特的碳酸鹽巖分布及地表水–地下水頻繁交互等特征使得喀斯特水庫生源要素的循環與非喀斯特水庫存在顯著差異,主要體現在:1)喀斯特筑壩水庫CO2排放通量[14.24 mmol/(m2·d)]遠低于非喀斯特...
生物炭和膨潤土混合施加對水稻吸收甲基汞的影響研究————作者:呂文強;湛天麗;趙蕾;孟博;
摘要:汞是毒性最強的重金屬之一,尤其是甲基汞的毒性最強。食用大米是我國南方內陸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徑。因此,減少水稻對甲基汞的吸收富集對保障居民健康至關重要。本研究基于盆栽實驗,揭示了不同比例的生物炭(BC)與膨潤土(BT)混合施用對水稻吸收富集甲基汞的阻控效應。結果表明:(1)生物炭與膨潤土的聯合施用促進了稻田土壤中無機汞的甲基化過程,使得土壤中甲基汞的含量升高;土壤甲基汞含量主要受生物炭施用量的影...
不同水文路徑下巖溶洞穴水DOC動態變化的驅動因素及水文響應————作者:王小朵;周忠發;董慧;熊勇;丁圣君;汪繼娟;張葉;黃義;
摘要:為了探究洞穴水中溶解有機碳(DOC)在不同運移路徑下的水文響應,本研究對麻黃洞中5個洞穴水點進行了系統的野外監測。研究分析了不同水文路徑下洞穴水DOC動態變化的驅動因素,并探討了其對古氣候重建的潛在意義。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水文路徑的洞穴水DOC表現為MH2(1.81 mg/L)>MHJJ(1.66 mg/L)>MH5(1.46 mg/L)>MH3(1.26 mg/L)>MH4(1.17 mg/L)...
黔南典型喀斯特地質高背景區某村農作物鎘污染特征與人體健康風險評估————作者:吳雙成;胡海燕;黃強;閆海魚;趙鵬;
摘要:為了解典型喀斯特鎘(Cd)地質高背景區主要農作物Cd人體生物可給性及健康風險,本文選取黔南羅甸縣某村為研究區域,分析了該區域6種農作物(大米、玉米、辣椒、茄子、南瓜葉、豆類)樣品中Cd含量和污染特征,利用生理原理提取法(PBET)研究了農作物中Cd在胃階段和小腸階段的生物可給性,進而評價其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結果表明:6種農作物中Cd的含量大小依次為:茄子>辣椒>大米>豆類>玉米>南瓜葉,其中,辣椒...
氣候變化下陜西秦嶺植被碳利用率時空變化及其驅動因素————作者:劉引鴿;郭慧君;羅紫薇;姚川;徐程;侯玉君;包江川;
摘要:秦嶺是中國重要的植被碳匯功能區,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MODIS數據估算了2001—2020年陜西秦嶺碳利用效率(CUE),結合氣象數據,輔以趨勢分析、相關分析及定量分析等方法探究陜西秦嶺植被CUE時空變化特征,并分析其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關系。結果表明:(1)研究期間陜西秦嶺植被CUE呈減少趨勢,減少區域和增加區域分別占全區面積71.68%和28.32%。高值區主要位于鳳縣、太白縣...
外源有機酸添加對水稻幼苗富集甲基汞的影響————作者:劉婭敏;王建旭;滿意;邢英;
摘要:水稻甲基汞污染是我國汞礦區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但是,目前對水稻富集甲基汞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認識仍有限。土壤和植物體內存在多種有機酸,它們通過螯合等作用能調控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和轉運。目前,仍不清楚有機酸是否影響水稻對甲基汞的富集。本研究通過水培試驗探究了檸檬酸、蘋果酸和草酸添加對水稻幼苗吸收和轉運甲基汞的影響。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草酸和檸檬酸添加顯著增加了水稻幼苗根系的干重,而蘋果酸添加未改...
某典型氯堿場地附近水體中汞的分布特征、來源和生態風險評價————作者:者愛娟;孫廣義;尹宏倩;李欣宇;張寬寬;饒春艷;姚珩;
摘要:氯堿廠是人為汞污染的重要排放源,其關停后遺留的污染場地可能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危害。本研究選取云南某廢棄氯堿場地為研究對象,分析該場地及周邊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汞的形態和含量,并進行生態風險評估,探討該區域水體汞的分布特征、來源和生態風險。結果表明:場地內地下水總汞濃度為0.03~35.60μg/L,超過了中國地下水Ⅲ類水質標準(1 000 ng/L),但與污染最嚴重時期相比已大幅降低(0.003~3 6...
碳中和生物固碳降污效應與應用策略————作者:歐陽少虎;陳敬安;周啟星;
摘要:工業化以來,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熱點問題;谧匀唤鉀Q方案,碳中和生態系統在增強固碳降污和提升生態質量及碳匯功能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碳中和生物生態系統與環境介質耦合是生態地球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生物固碳和生態修復各自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影響,并已取得一些廣泛認可的成果。在應對氣候變化耦合環境污染雙重挑戰時,碳中和生物固碳降污效應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
重慶市永川區表層土壤鍺地球化學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作者:鄧帥;齊小兵;段佳輝;寧墨奐;蒙麗;蒲剛;謝桃園;鄭培佳;蔣尚智;
摘要:鍺是一種對環境和人體十分重要的微量元素,富鍺土壤具有廣泛的開發利用價值。永川區是重慶市重點農業區,為查明區內表層土壤鍺的地球化學特征和影響因素,本文以永川區表層土壤為研究對象,基于永川區土地質量地質調查結果,對鍺含量的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分析探討。結果表明,區內表層土壤鍺含量變化范圍為0.10~8.47 mg/kg,平均值為1.43 mg/kg,與其他典型富鍺區域相比,研究區局部表層土壤鍺含量總體水平...
貴州省典型富硒區土壤重金屬地球化學分布特征及生態風險評價————作者:潘自平;潘昌濱;郭雙燕;瞿榮;張南;?〗;張金發;游茜;袁溢璐;駱城;
摘要:為探究貴州省富硒區土壤重金屬地球化學分布特征及生態環境風險,選取貴陽市久安硒異常區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典型農作物耕地土壤和作物的調查及樣品采集,運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和原子熒光法(AFS)測定重金屬元素和Se含量,并利用污染指數法和潛在生態危害指數法對重金屬污染生態風險進行評價。研究顯示,該區土壤pH在4.07~5.69之間,屬酸性土壤,硒平均含量達2.18 mg/kg,所有采樣...
重慶石筍記錄的全新世千年尺度的季風變率————作者:葛曉艷;楊勛林;龔萌;周文明;王思楠;
摘要: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6.0~4.0 ka)對應著中國的五帝時代,是中國史前文明發展的關鍵階段,重建這個時段的氣候變化歷史,對于我們理解人類文明演化至關緊要。來自重慶的4根全新世石筍δ18O及其合成記錄顯示,在軌道尺度上東亞夏季風(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跟隨太陽輻射的變化趨勢,從全新世早期到晚期逐漸減弱;以2.0 ka的時間段為單位進行線...
基于鍶和氫氧同位素方法解析富鍶礦泉水中鍶的來源————作者:徐昌乾;何鐘強;刁玉山;黃鑫;郭靜;胡峰;羅安平;張子茵;張曉博;
摘要:富鍶礦泉水作為湟水河流域重要的飲用水源,其鍶的富集機理以及不同鍶來源的貢獻率,是水文地球化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本文以湟水河流域為典型研究區,基于Pearson相關分析、因子分析和水化學分析研究手段,分析了區內典型富鍶礦泉水中鍶的分布特征,識別了鍶的來源并揭示其在礦泉水形成過程中的富集機理;通過不同來源礦泉水的鍶同位素建立了三元混合模型,計算了不同鍶來源的貢獻率。水化學分析結果表明,HCO 山西朔州源子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楊永強;李帆;杜倩倩;韓志強;韓自強; 摘要:源子河流經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沖積平原,屬海河流域永定河上游桑干河谷,區域地形為黃土高原的典型代表,黃土層具有高度均質性和深度的厚度。為深入研究流域地下水水化學特征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在平魯區豐水期和枯水期共采集地下水42組,綜合利用描述性統計,Piper圖和Gibbs圖,氫氧同位素和相關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了研究區地下水水化學特征和主要離子來源及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研究區地下水整體呈中性至弱... 中國東南沿海亞熱帶地區花崗巖風化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制約因素————作者:李超強;韓龍;楊嬌;高健磊;呂鑌; 摘要:風化殼稀土元素的分異富集與化學風化作用密切相關。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廣泛分布著大面積的花崗巖風化殼,研究該區域風化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探討稀土元素在風化成土過程中的遷移轉化以及富集機制能夠為理解表生過程關鍵元素的地球化學行為提供理論基礎。本研究選取了中國東南沿海亞熱帶地區的典型原生花崗巖風化剖面,對剖面不同層位和不同風化程度下的稀土元素含量和輕重稀土分餾規律展開研究,同時對比了亞熱帶地區強烈風化條... 濱海廢棄鹽田復墾后土壤鹽分和養分的空間變異特征————作者:韓偉濤;馮葉;劉文全; 摘要:濱海鹽漬土是我國重要的耕地后備資源,對國家糧食安全和拓展耕地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以廢棄鹽田復墾區為研究對象,利用經典統計學和地統計學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復墾年限下土壤鹽分和養分的變化趨勢及空間分布特征。結果表明:復墾一區土壤含鹽量均值為1.16 g/kg,處于輕度鹽漬化水平;復墾二區土壤含鹽量均值為2.70 g/kg,處于中度鹽漬化水平。2個研究區土壤有機質、銨態氮、速效磷和CEC含量基本一...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