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沙漠》
關注()【雜志簡介】
辦刊宗旨:本刊是以沙漠學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側重報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在沙漠科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沙漠學及相鄰學科研究的前沿
理論;注重區域性和綜合性、可持續發展研究,關注資源研究與全球變化等重大課題在沙漠學科上有創新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學說;促進沙漠科學研究和整治水平進一步提高以
及國內外學術水平的交流。
學科定位:研究寒旱區陸地表層系統的格局過程及關系,以西部干旱、高寒的特殊環境為背景,開展以冰川、凍土、沙漠、高原大氣、寒旱區水土資源、脆弱生態與農業為主要領域的科學研究,為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工程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和關鍵技術,為西部大開發的國家目標服務。
讀者對象:從事防沙治沙,環境保護,地質地埋學,生態學,農、林、牧,交通學等有關專業的廣大研究人員和大專院校的師生以及沙漠地區建設的廣大干部。
本刊1999年獲“第二屆全國優秀地理期刊獎”;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三等獎”;2001年進入“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2003年獲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出的2002年度“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獎。《中國沙漠》是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多家數據庫的來源期刊。是日本和俄羅斯等國的“文摘雜志”收錄的期刊。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全國優秀地理期刊
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研究綜述、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實驗技術。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近地表風沙輸移路徑及強度 張克存,屈建軍,牛清河,安志山,井哲帆,張偉民,Zhang Kecun,Qu Jianjun,Niu Qinghe,An Zhishan,Jing Zhefan,Zhang Weimin
沙丘動力學數值模擬研究方法綜述(Ⅰ):沙丘周圍流場模擬 呂萍,董治寶,Lü Ping,Dong Zhibao
基于起跳初速度分布的沙顆粒濃度廓線的數值模擬 黃新成,劉博,王旭峰,熊英,Huang Xincheng,Liu Bo,Wang Xufeng,Xiong Ying
沙漠-綠洲過渡帶典型下墊面風速脈動特征——以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策勒綠洲為例 王雪芹,楊東亮,馬洋,劉進輝,Wang Xueqin,Yang Dongliang,Ma Yang,Liu Jinhui
柴達木盆地風沙地貌區風況特征 鮑鋒,董治寶,張正偲,Bao Feng,Dong Zhibao,Zhang Zhengcai
敦煌-格爾木鐵路高大沙丘區的風沙環境特征及風沙危害綜合防護體系 姚宏樂,Yao Hongle
毛烏素沙地南緣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叢沙堆形態特征 陳東,張宇清,吳斌,秦樹高,張舉濤,高浩,Chen Dong,Zhang Yuqing,Wu Bin,Qin Shugao,Zhang Jutao,Gao Hao
荒漠草原帶沙源及灌叢對灌叢沙堆形態的影響 謝國勛,羅維成,趙文智,Xie Guoxun,Luo Weicheng,Zhao Wenzhi
1958-2013年華南海岸沙地利用變化及其驅動因素——以福建海岸為例 王金華,董玉祥,Wang Jinhua,Dong Yuxiang
騰格里沙漠南緣末次間冰期5e亞段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氣候 孟潔,溫小浩,李保生,牛東風,趙占侖,孫業鳳,楊慶江,Meng Jie,Wen Xiaohao,Li Baosheng,Niu Dongfeng,Zhao Zhanlun,Sun Yefeng,Yang Qingjiang
末次冰盛期時吉蘭泰鹽湖的湖泊狀態與古氣候特征 賈宛娜,黃小忠,范育新,彭衛,劉思絲,陳發虎,Jia Wanna,Huang Xiaozhong,Fan Yuxin,Peng Wei,Liu Sisi,Chen Fahu
湖北鄖縣遼瓦店黃土剖面風化特征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崔天宇,龐獎勵,黃春長,查小春,周亞利,吳帥虎,楊建超,Cui Tianyu,Pang Jiangli,Huang Chunchang,Zha Xiaochun,Zhou Yali,Wu Shuaihu,Yang Jianchao
內蒙古溫帶草原典型草地生態系統生產力對水分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響應 郭群,李勝功,胡中民,趙瑋,王敏,Guo Qun,Li Shenggong,Hu Zhongmin,Zhao Wei,Wang Min
職稱論文代發:基于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論述
摘 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線,水利工程質量已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大熱點,工程質量責任重于泰山。加強水利工程質量管理,確保工程質量是水利建設永恒的主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質量仍然是當今的一個重要課題。文章結合作者多年水利工程施工經驗,總結分析了質量管理的環節,并提出了施工質量管理與控制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質量控制
隨著擴大內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國家加大了水利建設的投資規模,我國水利工程質量總體水平雖有較大提高,但質量問題仍然不少。質量水平發展不平衡,一些工程的質量隱患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暴露出來,質量事故時有發生,危害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水利事業的發展。
中國沙漠最新期刊目錄
黃河流域旅游-生態-公共服務協調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張仲伍;王倩;祁佳瑤;王詩宇;
摘要:探究旅游、生態和公共服務的耦合協調規律,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借助耦合協調模型、核密度估計、馬爾科夫鏈模型和XGboost模型探究三者協調演化的時空特征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1)黃河流域旅游時間上表現為先持續上升后短暫下降,空間上呈現高高集聚、低低集聚的特征;生態在2008—2022年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空間上呈現經濟發達城市領跑的格局;公共服務呈現波...
額濟納綠洲1980—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變化————作者:馬小紅;馮起;蘇永紅;常博;
摘要:額濟納綠洲是中蒙邊境極端荒漠中的一個孤島式綠洲,其生態恢復/退化受土地利用方式的直接影響,而生態輸水工程前后的土地利用變化過程仍不清楚。基于遙感影像數據,利用空間信息技術和數理統計方法,研究生態輸水前(1980—2000年)、后(2000—2020年)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格局、過程及其影響下的荒漠化進程。結果表明:(1)土地利用/覆被結構穩定,荒漠、草地、林地、水域、耕地及建設用地分別占總面積的79...
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同地表輸沙率和粒徑特征————作者:張文慧;潘凱佳;王思琦;雷云竹;張正偲;
摘要:塔克拉瑪干沙漠(簡稱“塔干”)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中國乃至東亞的主要沙源地。輸沙率和粒徑特征是表征風沙活動的核心參數,但目前對塔干不同地表的對比觀測較少,難以闡明其分布規律。本文對塔干8個監測站的輸沙率和粒徑進行野外觀測,探究其時空分布規律。結果表明:(1)塔干各站點的輸沙率隨高度的增加呈指數規律遞減,衰減速率受地表類型調控,由大到小依次為戈壁、線性沙丘、格狀沙丘和灌叢沙堆。(2)塔干運動沙...
細長柔性植株瞬態阻力的風洞模擬————作者:李艷敏;亢力強;
摘要:為揭示柔性植株變形導致的瞬態阻力變化特征,在風洞內對細長柔性植株在不同風力作用下的瞬態阻力進行了測量,阻力采集時間間隔為0.01 s,分析了瞬態阻力、瞬態阻力系數的統計參數隨來流風速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細長柔性植株瞬態阻力和阻力系數隨時間呈明顯的波動。植株的平均阻力和均方根脈動阻力均隨來流風速的增加而增加,而由于柔性變形的影響,植株的平均阻力系數、均方根脈動阻力系數隨來流風速的增加而減小。植株的...
甘肅黑河流域生態網絡構建與優化————作者:許澳康;吉天琪;石晶;
摘要:生態網絡識別與優化是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研究手段。對于生態脆弱的內陸河流域而言,生態網絡優化對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和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和電路理論構建了黑河流域甘肅段的生態網絡,并對區域的現存問題以及保護重點提出相應的策略。結果表明:(1)識別出重要生態源地10個,面積為17 649.16 km2,占源地總面積的...
植物固沙最低蓋度的理論計算————作者:王洋;王振亭;
摘要:人工植被作為傳統防風固沙措施的核心,其最低蓋度是治沙工程設計與施工的關鍵參數。本文利用前人建立的植被與生物土壤結皮耦合動力學模型,計算地表穩定狀態下的最低植被蓋度。主要結論:(1)該模型可望成為植物固沙的理論依據;(2)當輸沙勢高且降雨量低時,存在以植物或生物土壤結皮覆蓋為主的兩種穩定地表,植物固沙的最低蓋度為0.02~0.12;(3)根據年降水量與輸沙勢,可將河西走廊沙區劃分為自然恢復、植物固沙...
哈密市典型煤礦區重金屬污染特征、生態風險評價及來源解析————作者:李澤龍;汪亙;王永莉;魏志福;張婷;馬雪云;張小梅;陳建珍;吳保祥;吳應琴;秦小光;
摘要: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區域生態環境通常造成不同程度污染,探明典型煤礦區重金屬污染狀況及其來源,可為區域土壤污染防治和綠色礦山建設提供有效建議。對哈密市典型煤礦區及周邊水體、植被和土壤砷(As)、鎘(Cd)、鈷(Co)、鉻(Cr)、銅(Cu)、錳(Mn)、鎳(Ni)、鉛(Pb)、鋅(Zn)、鐵(Fe)含量進行測定,系統分析重金屬含量特征和空間分布規律,基于單因子污染指數、內梅羅綜合污染指數、地累積指數...
荒漠綠洲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硅氮化學計量學及內穩定性特征————作者:康建軍;張東梅;趙麗雯;楊帆;
摘要:荒漠綠洲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種群的發育特征和規律性受環境變化的顯著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硅(Si)、氮(N)化學計量特征。本文以河西走廊荒漠綠洲5種蘆葦景觀生境(沙丘、草灘、丘間低地、鹽化草地和濕地)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蘆葦Si、N化學計量學及內穩定性特征。結果表明:生境土壤Si含量和Si/N,蘆葦各生育期和器官Si、N含量及Si/N存在顯著差異。蘆葦Si(Si O...
放牧強度對紅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叢土壤碳氮磷化學計量比及繁殖性狀的影響————作者:汪正蛟一;陳敏;王懷海;白浩江;宋兆斌;張曉雪;
摘要:荒漠草原生態系統在維持生態平衡和防止土地退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脆弱性,易受到放牧等人類活動的影響。植物通過從土壤中獲取并分配資源來確保生長和繁殖。然而,不同放牧條件下土壤養分含量及其化學計量比對植物繁殖性狀的影響仍不明確。本研究通過在內蒙古烏拉特荒漠草原的長期試驗,探討了禁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強度對荒漠草原優勢物種紅砂(Reaumuria soongorica)灌叢土壤化學計量比及繁殖特...
基于蒲公英優化隨機森林模型的沙漠土壤Fe2O3含量高光譜遙感反演————作者:胡昕;買買提·沙吾提;張峰;崔錦濤;艾尼玩·艾買爾;阿斯婭·曼力克;
摘要:沙漠土壤光譜與氧化鐵(Fe2O3)含量之間的關系尚不明確,且缺乏有效監測方法。以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研究區,采集沙漠樣本,獲取其Fe2O3含量和光譜數據。通過對原始光譜進行分數階微分(FOD)和連續小波變換(CWT),利用相關性分析確定了沙漠土壤Fe2O3含量的最優...
呼倫貝爾沙化草地不同放牧潛力階段群落特征————作者:王百竹;白建華;薩拉;王丹雨;楊曉暉;朱媛君;時忠杰;
摘要:草原是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分布最廣的植被類型,是畜牧業生產的關鍵基地。近年來呼倫貝爾草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沙化問題,威脅著草原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以呼倫貝爾沙化草地為研究區,分析了不同放牧潛力下物種組成、植物功能群以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呼倫貝爾沙化草地在中放牧潛力階段具有更多的物種數量,隨著放牧潛力的降低,存在度(蓋度)Ⅰ(0~10%)、Ⅱ(10%~20%)的物種數減少,存在度Ⅳ(40%...
甘肅景泰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土壤生態化學計量特征————作者:郭思淼;周曉雷;任菊;王潤龍;樊玉科;劉銳;張曉瑋;
摘要:生態化學計量學是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養分循環動態的科學,是生態學的重要領域。以甘肅景泰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表層土壤(0~20 cm)為研究對象,依據8類典型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布設24組樣點,采集土壤樣品,分析土壤有機碳(SOC)、全氮(TN)、全磷(TP)及全鉀(TK)之間的相關性及差異性,旨在揭示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土壤生態化學計量特征(SOC、TN、TP、TK、C/N、C/P、N/P、N...
荒漠綠洲過渡帶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下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空間格局————作者:王佳琪;王國華;緱倩倩;
摘要: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荒漠綠洲過渡帶人工林下的關鍵類群,分析其空間格局有助于揭示群落結構特征,深入認識其生態過程、種內種間關系及對環境的適應機制。以河西走廊荒漠綠洲過渡帶5、10、20、30、40年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下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霧冰藜(Bassia dasyphylla)、白莖鹽生草(Halogeton a...
草地土壤N2O排放對人為干擾的響應研究進展————作者:方海富;陳翔;楊紅玲;程莉;李玉霖;
摘要:氧化亞氮(N2O)濃度的上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近年來,中國面臨草地沙化嚴重擴張的現象,研究草地土壤N2O排放響應日益增多。然而,人為干擾對草地土壤N2O排放的作用,在土壤理化性質、微生物和環境因子等方面尚缺乏系統研究。因此,本文綜述了草地土壤N2O排放對不同干擾因素的響應機制。結果表明:銨態氮(NH4...
石墨烯添加對干旱區牧草生長及土壤養分的影響————作者:牧仁;喬俊;徐光甫;韓進夫;俞瀟;孔垂玖;李新樂;
摘要:石墨烯能夠有效吸附土壤水分和養分離子,對干旱區土壤改良具有積極作用。為探究石墨烯對干旱區牧草生長和土壤養分的影響,對盆栽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老芒麥(Elymus sibiricus)和披堿草(Elymus dahuricus)分別添加0(C0)、25(C1)、50(C2)、100(C3 內蒙古沙區2000—2020年人地系統可持續性————作者:薩仁高娃;趙媛媛;耿鑫智;王岳;高廣磊; 摘要:掌握沙區人地系統可持續性狀態和發展趨勢,對于科學防沙治沙、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十分重要。本研究選擇毛烏素沙地烏審旗、渾善達克沙地正藍旗和科爾沁沙地奈曼旗為研究區,構建包括人類活動強度、資源-能源狀態惡化、環境污染程度和調控能力等4個維度的人地系統可持續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組合賦權-TOPSIS和三角模型相結合的方法評估2000—2020年研究區人地系統可持續性水平和發展趨勢。結果表明:(1)200... 毛烏素沙地東北部典型林場新疆楊(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液流特征————作者:馬啟民;羅旭冉;趙人瑰;王增艷;余文莉;賈曉鵬; 摘要:理解新疆楊(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耗水特征對制定沙地人工林科學用水灌溉策略以及林場經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采用包裹式樹干莖流儀測定新疆楊液流,并對毛烏素沙地的環境因子進行長期監測。結果表明:新疆楊晴天液流速率最大,陰天次之,雨天最小,日液流累計量分別為16.38、12.56、2.22 L,晴天和陰天的液流速率接近。5、6、7、8、9、10月的日平均液流量分別為1... 2000—2020年干旱梯度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植被突變及歸因————作者:鐘詩瑤;李傳華;喬鵬飛; 摘要:干旱區及干旱梯度下植被突變及其驅動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研究植被突變及其影響因子對科學制定旱地生態系統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義。基于2000—2020年增強型植被指數(EVI)序列數據,采用多模型軌跡診斷方法探測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植被突變,通過閾值參數判斷植被突變方向,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結構方程模型(PLS-SEM)進行歸因分析。結果表明: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有21.99%區域的植被發生突變,其中正向突變占78... 庫姆塔格沙漠南北兩側中砂至粗粉砂礦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作者:金秉福;于健;吳波;張云吉;哈斯額爾敦;蘇志珠;孔德庸;韓旭嬌; 摘要:對采自庫姆塔格沙漠核心區南北兩側的51個點位、73個風沙樣品(表層、次表層和淺剖面)進行了粒度分析、密度測試以及1~5Φ寬粒徑多粒級碎屑礦物重液分離和顯微鑒定。結果顯示:庫姆塔格沙漠中的流動沙丘主要成分是中細砂,沉積物的平均密度為2.63 g·cm-3,暗色顆粒約30%是重組分,以巖屑為主,含有少量重礦物。沉積物中的重組分含量、礦物種類數,石英、碳酸鹽類、閃石族、簾石族、穩定... 荒漠生物土壤結皮碳降解菌株的篩選鑒定及特性分析————作者:趙麗娜;謝燚諦;賀子康;柴夢洋;高源婧坤;吳影;張杰;古紹彬; 摘要:生物土壤結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是荒漠生態系統的關鍵組成,其中蘊含的豐富多樣的碳降解菌株能夠將有機碳轉化為無機碳形式,在促進有機質分解和維持荒漠生態系統碳循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沙坡頭固沙植被區的生物土壤結皮為研究對象,旨在篩選并鑒定具有不同碳源類型降解能力的功能菌株,并評估其酶活性。結果顯示:菌株D7、D8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分別為1.52、1.69 U·m...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