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海洋環境科學》
關注()【雜志簡介】
《海洋環境科學》系我國海洋環境科學與研究領域里惟一的學術期刊,由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暨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和中國海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創刊于1982年,每期80頁,國內外公開發行!逗Q蟓h境科學》同時出版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理工B輯》)、電子版、并入網“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主要內容有:海洋環境調查與研究、監測與監視、環境法學與環境管理、測試技術、綜述和研究簡報及學術動態等。
本刊系我國環境科學類核心期刊和海洋學類核心期刊,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國家海洋局首屆科技期刊三等獎。本刊為國內外著名檢索機構的來源期刊之一,其中包括美國《化學文摘》(CA)、《動物學記錄》(ZR)和《劍橋科學文摘》(CSC),俄羅斯《文摘雜志》(AJ)以及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國內主要有《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海洋文摘》、《中國水產文摘》、《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中國人文社科數據庫》和《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第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第一屆全國環境期刊一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調查與研究、技術與方法、海洋環境管理、綜述。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富營養化對兩種海洋微藻吸收銅和鎘的影響 徐邦玉;張霞;倪志鑫;黃小平641-646+653
苯并[a]芘(BaP)暴露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P4501A1、P-gp、HSP70基因表達的影響 許高鵬;蔣玫;李磊;袁騏;吳慶元;?∠;沈新強647-653
廣西紅樹林沉積物對諾氟沙星的吸附特征研究 賴俊翔;姜發軍;王一兵;許銘本;張榮燦;雷富673-679
東、黃海生源要素的埋藏通量及其時空分布特征 楊茜;孫耀680-685
有機碳驅動的人工基質表面菌群結構組成及其動態變化 張真真;董宏標;段亞飛;李卓佳;文國樑;鄭忠明;張家松686-691
2012年秋季廟島群島南部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與水環境的關系 石洪華;李艷;王媛媛;霍元子;鮑國泰;李捷;鄭偉692-699
光滑河藍蛤酶活性對結冰前水溫變化響應試驗數據的分析與擬合 李潤玲;丁君;沈妍;常亞青;李志軍706-712
全球SST的季節特征及長期變化趨勢分析 孫成志;鄭崇偉;陳璇713-717
基于現場光譜的黃河口濕地蘆葦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丁蕾;馬毅718-722+728
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源地30a的季節和年代際變化 秦麗娟;董慶;薛存金723-728
灤河口水文環境要素季節性變化特征及動力響應關系 陳斌;印萍;高飛;劉金慶729-735
基于時空一體化的海洋大數據快速展示平臺 黃冬梅;季麗偉;袁小華;王振華743-748
海藻中多肽(PC_2~PC_4)的測定及對Zn~(2+)誘導響應 李景喜;高麗潔;尹曉斐;曹為;鄭立;王江濤;王小如754-758
海洋環境質量控制目標研究——以渤海海域為例 于春艷;鮑晨光;許妍;蘭冬東;李冕;劉亮;梁斌759-762
基于時空同步監視的三維海洋災害預警輔助分析系統 宋立松;鄭毅;程海洋;盧美763-768
象山港大型底棲生態狀況的多指數互校法評價與分析 魏永杰;楊耀芳;費岳軍;張海波;葉然769-776
高工論文發表:自動化生產線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應用探析
摘 要: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智能程度,從自動化生產線上的各個生產環節中減輕工人的工作量,從整體上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工作效率,有效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應用必須做好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保證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能夠有效的滿足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要求,避免計算機控制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線應用過程中的不合理現象。本文將針對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進行分析,進而針對自動化生產線上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相關應用進行具體的探析和闡述。
關鍵詞:自動化生產線,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
計算機控制技術是當前科學技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技術結晶,其囊括了包括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應用技術等諸多技術內容,同時使用計算機控制技術作為核心控制技術,綜合應用可編程控制技術、單片機技術以及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內的多種技術,有效的提升了生產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精密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和自動化,對于提升生產技術的生產質量、生產標準以及生產效率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將計算機控制技術應用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同樣能夠有效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可控制性,更進一步的提升自動化生產線的相關特性,而想要充分的發揮計算機控制技術的相關性能,首先就需要完成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設計工作。
海洋環境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小樣本生成對抗網絡的光學遙感影像溢油語義分割————作者:劉川;馬玉娟;范劍超;
摘要:光學衛星遙感具有高時空、高光譜分辨率的特點,可實現海洋溢油災害的有效監測。而光學影像易受天氣影響,導致利用光學衛星影像進行智能提取的數據極為缺乏。針對以上問題,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光學衛星遙感數據的海洋溢油智能提取方法,構建小樣本生成對抗網絡(small sample generation adversarial network, SSGAN)對光學衛星影像中溢油區域進行語義分割,解決溢油光學衛星影...
福建全省海洋藻類養殖區高精度智能提取方法研究————作者:陳紅梅;吳婷;林萬強;陳蕓芝;羅冬蓮;
摘要:為建立適合省級尺度的海洋藻類養殖區高精度智能提取方法,推進海洋藻類養殖面積的準確測算和變化監測,本文基于國產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對海洋藻類養殖區遙感智能提取方法進行研究。對比U-Net模型、DeepLab V3+模型、MSUResUnet模型在典型海洋藻類養殖區提取的結果,MSUResUnet模型提取的準確率(accuracy)、召回率(recall)、平均交并比(m IoU)、F1分數(F1-sc...
基于改進SOLOv2算法的海灘影像水邊線提取研究————作者:龐坤;朱君;王楠;孔騰飛;戚洪帥;雷剛;尹航;劉根;
摘要:海灘水邊線的提取是海洋科學和海岸工程領域的一項重要研究任務。為緩解傳統方法在處理該任務時存在的噪聲敏感、閾值不穩定、需手動調參等問題,本文對影像數據進行了極值預處理,并提出了基于可變形卷積的改進SOLOv2水邊線提取算法。本文探討了特征提取網絡深度和可變形卷積(DCN)應用層數對算法精度與速度的影響。隨著特征提取網絡深度的增加,水邊線提取算法的精度逐漸提高,但速度明顯降低,實際特征提取網絡深度以5...
基于灰度共生矩陣的航海雷達圖像海面風向反演算法————作者:王慧;于大濤;李詩語;邱海洋;朱志宇;智鵬飛;
摘要:針對現有航海雷達圖像空間域反演海面風向算法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種基于灰度共生矩陣角度估計的海面風向反演算法。首先,對小尺度風條紋特征所有像素點進行分類,獲取優勢像素類別。其次,利用高斯濾波方法獲取主要趨勢所在像素,并對其進行再分配。最后,利用灰度共生矩陣進行角度估計,根據小尺度風條紋與海面風向關系確定出海面風向信息。在進行計算時矩陣的空間分布發生變化,自動解決了海面風向反演的180°模糊問題。為了驗...
防城港核電廠溫排水對紅樹林群落特征影響分析————作者:李英花;何斌源;賴廷和;李夢;莫珍妮;朱婷;黃中堅;寧秋云;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紅樹林保護的關注度很高,但有關核電廠溫排水對紅樹林群落特征影響的研究較少,多數研究僅限于實驗室條件下模擬極端溫度對紅樹植物生長、生理特性等的影響。本文以國投欽州電廠溫升區的紅樹林為參照系,對照分析防城港核電廠溫排水影響區域的紅樹林群落特征,分析預測核電廠5號、6號機組溫升因素對紅樹林的影響程度,可為后續濱海電廠對紅樹林影響評價研究奠定基礎,為相關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導。研究結果表明:...
互花米草入侵對廣西北部灣鹽沼濕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作者:徐惠民;陳振華;王俊健;譚沉艷;蒙泓吉;戴夢菁;張燕;叢丕福;
摘要:為探究互花米草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機制,在廣西北部灣鹽沼濕地選擇4組互花米草鹽沼濕地土壤和光灘鹽沼濕地土壤對照站位,采集土樣進行16S rDNA測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差異,利用典范對應分析方法(CCA)研究微生物與理化因子間的關系。結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廣西北部灣鹽沼濕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優勢種發生改變,豐度(門水平)居前5位的微生物為Proteobacteria> Aci...
高溶氧對黃鐵礦-生物炭基人工濕地處理海水養殖尾水的影響研究————作者:邵月威;呂劍;王建華;張翠;武君;鄧傳燕;初聞武;
摘要:本研究搭建以黃鐵礦-生物炭為基質的人工濕地,分析了溶氧濃度對海水養殖尾水處理效果的影響。當進水溶氧濃度為3~5 mg/L和6~8 mg/L時,人工濕地對TN的去除率為20%~30%;當進水溶氧濃度為0~2 mg/L時,TN去除率在40%以上,但生成的NO2-N濃度達到5.07 mg/L,危害生物健康。高溶氧濃度更有利于磷酸鹽的去除(PO4-P),當進水P...
北部灣北岸近海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結構與生態質量評價————作者:曾鴻濱;董建宇;劉偉豪;李北興;王學鋒;
摘要:為探究中國北部灣北岸近海大型底棲動物群落特征,評估其生態質量,并為北部灣生態保護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本研究于2022年秋季(11月)在北部灣北岸近海布設12個站位進行大型底棲動物調查。本次調查共鑒定出大型底棲動物30種,其中,多毛類種類最多,為12種,其次為軟體動物(8種)和甲殼類(6種),棘皮動物和其他類群種類較少。大型底棲動物的平均豐度和生物量分別為148 ind./m2...
煙臺芝罘區北部海域表層沉積物粒度特征及其對沉積動力環境的指示作用————作者:馬志穎;王洪松;袁慶政;董華洋;何騰;
摘要:本文對煙臺芝罘區北部海域的80個表層沉積物樣品進行了粒度組分、粒度參數、沉積物類型及輸運趨勢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區共有兩種沉積物類型,分別是粉砂質砂和砂質粉砂,粒級組成以砂、粉砂和黏土為主,其中粉砂占據了優勢地位,沉積物的平均粒徑介于3.46Φ~6.10Φ。研究區沉積物東南部粒徑較粗,分選較差,正偏,峰態尖銳;西北部粒徑較細,分選較差,正偏,峰態更尖銳。通過研究區粒度多元統計以及輸運趨勢分析,將研究...
南海西部不同粒級浮游動物碳氮穩定同位素研究————作者:張文博;黃洪輝;鞏秀玉;劉華雪;
摘要:本文根據2018年夏季在南海西部海域采集的不同粒級浮游動物樣品(大型:>500μm;中型:380~500μm;小型:180~380μm),對其生物量、δ13C和δ15N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浮游動物生物量變化范圍為0.25~8.44 mg/m3,δ13C變化范圍為-26.73‰~-14.84‰,δ...
欽州灣與上游河流的微塑料時空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作者:鄧明月;朱靜敏;王薛平;厲國梁;張超文;魯棟梁;
摘要:本研究在中國南方養殖海灣欽州灣及其上游河流欽江和茅嶺江開展了4個季度的微塑料污染調查,范圍覆蓋了從河流上游偏遠地區到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城市。研究結果顯示,欽江和茅嶺江的微塑料年平均豐度分別為3.94個/L、1.63個/L,欽州灣河口區域(茅尾海)和外灣的微塑料年平均豐度分別為1.76個/L和1.50個/L。微塑料全年平均污染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欽江、茅尾海、茅嶺江、外灣。欽州灣微塑料豐度的季節差異顯著...
廣西典型海灣表層沉積物重金屬賦存形態及潛在生態風險————作者:趙淑雯;蘇瓊源;黃亮亮;溫彩霞;朱祖浩;鄭晶貝;盧佳妮;李楠;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廣西典型海灣表層沉積物8種重金屬(As、Cd、Cr、Cu、Hg、Ni、Pb和Zn)的賦存形態,采用改進的三級連續提取法對不同形態的重金屬進行提取,并探究沉積物重金屬形態與理化性質之間的相關性,基于可利用形態重金屬含量計算次生相與原生相比值(ratio of secondary phase to primary phase, RSP)和風險評估編碼(risk assessment cod...
新不列顛海溝軸部沉積物的放射性核素分布————作者:孫詩晴;張芬芬;王亞松;許云平;杜金洲;
摘要:深淵海溝是深海中重要且特殊的漏斗型地貌區域,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深!盎哪。近年的研究表明,深淵海溝區域不僅是深海沉積物的匯,也存在著活躍的深淵生態系統,并且是深海有機碳發生埋藏的重要場所。本文對采集于新不列顛海溝軸部的沉積物短柱樣進行實驗分析,利用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bex、226Ra、238U、232T...
動態聲吶在遼東灣近岸海域水母監測中的應用————作者:王濤;關春江;代賢軍;寇金鑫;滕文良;王憲法;楊璐;張警方;康君峰;姜倩;
摘要:為研究動態聲吶在核電冷源取水海域水母監測中的應用,2023年7月23日至8月5日,在遼東灣東部核電站冷源取水口監測站位(JFQSK)使用動態聲吶對水母生物量進行監測,并同步使用網具法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動態聲吶法測得的水母生物量與網具法變化趨勢一致;聲吶法水母生物量可依據聲吶視頻顯示的水母個數、水深、海流流速及水母單體重量四個要素計算得出;在遼東灣東部近岸海域核電冷源保障監測預警中,動態聲吶法...
無居民海島保護性開發過程中生態脆弱性格局的時空演變——以珠海三角島為例————作者:黃心怡;楊旭楠;張翠萍;林海慶;徐曉龍;許玫英;
摘要:海島保護性開發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開發過程對海島的生態環境影響機制有待研究。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的遙感數據,構建生態脆弱性評估模型,利用空間自相關分析法和地理探測器,探究三角島保護性開發過程中生態脆弱性的時空演變和影響因素。結果表明,2011年三角島生態系統呈重度脆弱狀態(EVI2011=0.912,WQI2011=0.034),且空間分布高度...
2010-2021年三都澳富營養化變化及污染物來源分析————作者:林建國;
摘要:海水富營養化會導致海水赤潮、缺氧及酸化等環境問題,是評價近岸海域水質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研究分析了寧德三都澳2010-2021年水質數據,評估了三都澳海水富營養化的變化情況,對影響水質的污染源進行核算,并以2020年的數據為例,構建了污染源清單,分析了影響海水水質及富營養化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三都澳水體出現由中度向重度富營養化發展的趨勢,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氮、磷輸入量的增加?傮w來說,海水養...
基于粒子相對離散探測海洋中的物質輸運結構——以海州灣為例————作者:劉耀民;向旭昇;張學慶;于金珍;熊瑛;
摘要:探究海洋流體中隱藏的物質輸運結構對了解物質輸運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區域海洋模擬系統(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ROMS)和粒子追蹤模型模擬時變雙螺旋流場和海州灣水動力場的物質輸運過程,并通過四粒子相對離散(relative dispersion,RD)方法探測隱藏在流體中的物質輸運結構。結果表明,四粒子RD方法能夠有效識別出近海流場的物質混合屏障及物質...
石油-黏土團聚體的特性及在溢油污染控制中的應用————作者:夏文香;王凱玫;武書曉;董亦奇;侯佳穎;王明麗;
摘要:頻繁發生的海上溢油事故對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海洋中廣泛存在的黏土顆粒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較強的吸附性能,它們可以與溢油發生相互作用生成石油-黏土團聚體。本文回顧了石油-黏土團聚體的研究歷程,分析了其形成條件及影響因素,探討了環境特性對石油-黏土團聚體生成的影響,總結了其在溢油污染岸灘和海洋溢油修復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介紹了利用黏土顆粒物修復溢油污染的最新進展。本文有助于認識溢油進入海洋后與黏...
氯消毒過程pH變化對典型藥物氯化降解動力學的影響————作者:李文杰;王進;劉華英;孫冬茍;李英杰;
摘要:藥物類污染物在各類水體中普遍被檢出,對人體和生態健康造成極大威脅。氯消毒技術是去除水中藥物的有效方法,pH是影響氯消毒過程中氧化性物種分布與污染物去除的重要參數。以往研究多采用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調節體系的初始pH來研究其對污染物降解的影響,但在實際水體氯化消毒過程中,pH是不斷變化的,且具有高度非線性和時滯性,進而對污染物降解的影響可能更為復...
陸海統籌背景下的新污染物環境多介質空間分異模型————作者:解懷君;劉昱宏;閆振輝;李雪花;陳景文;
摘要:新污染物治理及風險防控是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新污染物治理需評估其環境暴露,然而利用環境監測手段評價大尺度區域污染特征所需成本高,且難以全面、系統地反映污染物的環境歸趨。多介質環境模型可以對新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及環境歸趨進行準確描述,是進行新污染物環境暴露評價的有效工具。與傳統多介質環境模型相比,環境多介質空間分異模型具有分辨率高、精度高、可反映污染物分布的空間差異性等優點。海洋是新污染物重要的匯,構...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