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巖石礦物學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巖石礦物學雜志》是由中國地質學會巖石學專業委員會、礦物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屬地質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雙月刊,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逢單月25日出版。
本刊的前身是《巖石礦物及測試》,此刊創刊于1982年。1986年根據國家科委的文件(85)國科發策字662號,《巖石礦物及測試》分成兩個刊物:《巖石礦物學雜志》和《巖礦測試》。自創刊以來始終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辦刊方針,堅持普及與提高并舉的辦刊宗旨,開展學術交流和討論,以廣大地學科研、教學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為加速現代化建設服務。
據權威機構檢索,目前《巖石礦物學雜志》被《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自然科學技術版)、《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等、俄羅斯文摘雜志以及美國《BibliographyandIndexofGeology》(BIG)、《ChemicalAbstracts》(CA)、《GEOREF》、《劍橋科學文摘》等收錄,并一直是《中國地質文獻數據庫》、《中國地質文摘》以及《中國地質文摘》(英文版)的核心期刊,還分別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數據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及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收錄為統計源期刊,已連續四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年版)選定為地學類中文核心期刊。本刊除印刷版外,還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MI)和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等收錄。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被《全國報刊索引數據庫》(自然科學技術版)、《中國地質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等、俄羅斯文摘雜志以及美國《Bibliography and Index of Geology》(BIG)、《Chemical Abstracts》(CA)、《GEOREF》、《劍橋科學文摘》等收錄,并一直是《中國地質文獻數據庫》、《中國地質文摘》以及《中國地質文摘》(英文版)的核心期刊,還分別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引文分析數據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重慶維普)及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思博網收錄為統計源期刊,已連續四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1996,2000,2004年版)選定為地學類中文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專題研究、綜述與進展、方法與應用、問題討論、綜合資料、環境礦物學、簡訊。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西藏廳宮斑巖銅礦床地質、蝕變及礦化特征研究 杜等虎,楊志明,劉云飛,曲煥春,李秋耘,許博,巴登珠,DU Deng-hu,YANG Zhi-ming,LIU Yun-fei,QU Huan-chun,LI Qiu-yun,XU Bo,BA Deng-zhu
西藏邦鋪斑巖矽卡巖礦床成礦流體特征——來自流體包裹體及C-H-O同位素的制約 趙曉燕,楊竹森,周金勝,裴英茹,張雄,徐玉濤,ZHAO Xiao-yan,YANG Zhu-sen,ZHOU Jin-sheng,PEI Ying-ru,ZHANG Xiong,XU Yu-tao
西藏玉龍銅礦床成礦斑巖的厘定及地質意義 孫茂妤,曲煥春,李秋耘,周利敏,楊志明,劉申態,劉永剛,SUN Mao-yu,QU Huan-chun,LI Qiu-yun,ZHOU Li-min,YANG Zhi-ming,LIU Shen-tai,LIU Yong-gang
德興朱砂紅斑巖銅(金)礦床蝕變-礦化系統流體演化——來自H-O同位素的制約 張天福,潘小菲,楊丹,李巖,趙苗,ZHANG Tian-fu,PAN Xiao-fei,YANG Dan,LI Yan,ZHAO Miao
德興朱砂紅礦床含輝鉬礦巖石樣品Re-Os定年及地質意義 曲煥春,周利敏,楊志明,QU Huan-chun,ZHOU Li-min,YANG Zhi-ming
河北木吉村斑巖銅礦輝鉬礦Re-Os定年、成礦斑巖鋯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組成研究 申志超,侯增謙,陳志寬,李秋耘,周玉謀,王志敏,SHEN Zhi-chao,HOU Zeng-qian,CHEN Zhi-kuan,LI Qiu-yun,ZHOU Yu-mou,WANG Zhi-min
一個與巖漿作用有關的獨立鉛鋅成礦系統的建立——以西藏納如松多鉛鋅礦床為例 劉英超,紀現華,侯增謙,田世洪,李振清,趙曉燕,周金勝,馬旺,楊竹森
巖漿演化對成礦作用的控制——以西藏岡底斯北緣鉛鋅礦帶為例 周金勝,紀現華,楊竹森,侯增謙,莊亮亮,ZHOU Jin-sheng,JI Xian-hua,YANG Zhu-sen,HOU Zeng-qian,ZHUANG Liang-liang
礦山機械期刊投稿:工程地質鉆探過程中鉆孔技術的應用
摘 要:自從改革開放實行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快速發展起來了。隨之而來的工程地質鉆探項目也快速發展起來。鉆孔技術是地質鉆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是為了采集到有關地質勘探的各項資料,方便地質工程項目的順利施工。本文闡述了鉆孔技術的分類,并就其應用和發展趨勢展開了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地質鉆探,鉆孔技術,應用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持續推動工程地質鉆探技術進步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發展著這一技術。地質鉆探的關鍵環節就是鉆孔技術,所以必須大力加強對鉆孔技術的全方位的研究和開發,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從而實現其重要的社會價值。
巖石礦物學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白云鄂博主礦霓石型鈮-稀土-鐵礦石中鈮的賦存分布特征————作者:羅曉鋒;楊占峰;曹釗;王振江;王其偉;王艷艷;
摘要:鈮是一種稀有金屬和戰略資源,在現代工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白云鄂博Nb-REE-Fe礦床中鈮資源儲量巨大,但鈮礦物細、散、稀,利用常規手段難以達到研究目的。本文在巖相學和能譜(EDS)分析的基礎上,利用礦物自動定量分析系統(AMICS)和電子探針(EPMA)對白云鄂博主礦深部霓石型鈮-稀土-鐵礦石中鈮的賦存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該類型礦石Nb2O5...
四川李家溝鋰輝石礦床Ⅰ號脈成因——來自稀有元素空間分布特征及原位結晶模擬的證據————作者:羅小龍;席世強;譚華;費光春;蔡云華;李佑國;袁彥偉;劉榆;李云強;馬志平;趙恒兵;
摘要:為查明四川省金川縣李家溝鋰輝石礦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偉晶巖成因及深部找礦潛力,從東到西,對李家溝鋰輝石礦床規模最大的Ⅰ號脈2、5、9、11號勘探線上的探槽和鉆孔的含礦偉晶巖、不含礦偉晶巖和圍巖中的稀有元素進行了統計分析,并對可爾因二云母花崗巖和Ⅰ號脈含礦偉晶巖進行了原位結晶模擬計算。研究結果表明,Ⅰ號脈稀有元素以Li為主,共伴生有Be、Rb、Nb、Ta、Sn等元素,與甲基卡X03號脈稀有元素特征相...
從工藝礦物學角度分析鏡鐵山式難選氧化鐵礦石選礦工藝優缺點————作者:張麗麗 ;孫洪碩 ;何躍 ;張雙愛 ;朱霞麗 ;王倩 ;王彩虹 ;
摘要:酒鋼鏡鐵山鐵礦屬于典型的復雜難選氧化鐵礦石,原礦鐵品位低,鐵礦物種類多,共生關系復雜,礦石極其難選。為了提高鏡鐵山式難選氧化鐵礦石鐵精礦的品位、回收率、過濾性能等指標,從工藝礦物學角度入手,分析酒鋼鏡鐵山礦原礦與焙燒礦在嵌布粒度、硬度、密度、磁性等方面的差異及其可選性特征,診斷現用選礦流程的優缺點,并在此基礎上,結合不同選礦工藝各自的特點、礦石特性、生產成本、精礦質量和過濾性能等因素,推薦了智能預...
垃圾發電廠滲濾液UASB系統管路結垢特征及生成機制————作者:戴藍蘭;劉曉吉;黃智;謝巧勤;陳天虎;周躍飛;孫巖松;張瑩瑩;周陽;張德家;
摘要:升流式厭氧污泥反應器(UASB)處理垃圾滲濾液過程中,微生物礦化產物會在循環管路、沼液排出管路沉積造成管路堵塞。頻繁更換管路來清除堵塞的方法勞動強度大,而且影響系統穩定運行。本文利用礦物學表征方法研究UASB系統管路結垢的礦物學和微觀結構特征,探討管路結垢形成機制,為UASB反應器管路阻垢、抑垢以及管路結垢清洗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管路結垢為微生物礦化產物夾雜有機物的復合體,基本為酸可溶物,主要...
魯西新太古代末期構造演化——來自徂徠山二長花崗巖的U-Pb年齡和巖石化學證據————作者:劉偉;靳立杰;閻海青;周永剛;張振飛;高繼雷;王剛;王輝;李春稼;王子圣;
摘要:魯西地區是開展華北克拉通東部早前寒武紀地質演化的最佳地區之一,賦存有豐富的地球早期地殼演化和太古宙板塊構造信息。本文對徂徠山地區的二長花崗巖進行了系統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華北克拉通東部魯西地區前寒武紀地殼演化歷史。LA-ICP-MS鋯石U-Pb同位素測年顯示,二長花崗巖形成于約2.48 Ga,該年齡同時約束了徂徠山地區深熔作用的時限。巖石主量元素分析顯示其高Si,富Na和K,低P,A/CNK=0.9...
奈曼凹陷北部義縣組-九佛堂組沉積-地球化學環境恢復及其意義————作者:劉海艷;劉興周;蔡國剛;裴家學;冉波;楊雪;王輝;崔向東;何紹勇;李秀明;王智勇;李麗;李德華;
摘要:為了確定奈曼凹陷北部下白堊統義縣組-九佛堂組地球化學特征及古沉積環境,選取北部位于沉積中心附近的N10、NA-2井進行了巖相學分析,并對其中泥巖和蒸發巖樣品進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和有機碳、熱解、族組成等測試,系統分析了研究區的古氧化-還原條件、古鹽度、古水深、古氣候以及湖泊水體封閉性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奈曼凹陷北部義縣組沉積早期為火山巖相,沉積中期和末期主要為扇三角洲-湖相沉積體系,沉積...
承德哈叭沁鐵礦中硫化物特征及成因————作者:劉文美;鄭建平;
摘要:由于成因上的差異,巖漿型硫化物和氧化物礦床很少相伴出現,因此研究兩者的共存機制對于了解幔源巖漿的成礦作用有重要意義。河北承德是我國重要的巖漿型礦產資源富集區,哈叭沁鐵礦中出現了磁鐵礦-硫化物共存的現象,前人對磁鐵礦開展了較深入的研究,但對硫化物的研究很少。為此本文在對其寄主角閃石巖開展巖相學工作的基礎上,進行了硫化物主、微量和S同位素以及角閃石和磷灰石的Sr同位素等測試,以揭示硫化物的成因。角閃石...
景德鎮古瓷原料瓷石的礦物組成和結晶過程————作者:楊薇;信迪;王書遙;
摘要:瓷都景德鎮制瓷產業早期使用的是單一原料——瓷石。在瓷業發展過程中,景德鎮制瓷先人發明了二元配方工藝:將瓷石與高嶺土按一定比例混合組成制瓷原料,極大提高了瓷器品質和制瓷效率。然而我們至今仍不清楚古代瓷石為何能成為合適的制瓷原料。為此本文對取自高嶺山瓷石古采坑巖壁上的瓷石樣品開展了詳細的顯微結構研究、電子探針礦物成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高嶺山瓷石為一種特殊的淡色花崗巖,其礦物組合包括鈉長石、鉀長石、石...
俯沖碳酸鹽再循環過程及其研究意義————作者:梁俊琪;國增利;杜瑾雪;喻錦泓;陳舟倩;
摘要:碳酸鹽是俯沖板塊輸入地球深部含碳物質中的關鍵成分。俯沖碳酸鹽的再循環被認為是俯沖帶深部碳循環的重要過程。在俯沖過程中,碳酸鹽經歷脫碳反應,釋放含碳流體或熔體進入地幔,這對地幔的物質組成和氧化還原狀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目前對俯沖碳酸鹽再循環過程的理解主要依賴于有限的(超)高壓變質巖和深源地幔捕虜體的研究,以及通過高溫高壓實驗巖石學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法進行探索。深入了解俯沖碳酸鹽再循環過程對于揭示碳...
單顆粒鋯石不同束斑LA-ICP-MS原位微區U-Pb年齡對比測定及其應用研究————作者:孟重天;郝宇杰;李予晉;王世昌;任楓荻;張宇婷;商青青;張峻碩;李澤宇;羅煒丞;
摘要: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利用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LA-ICP-MS)鋯石U-Pb定年方法,通過進一步改進測試流程、優化儀器參數及增加氮氣等輔助氣體增敏設備,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靈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餾效應。對此,本文對Qinghu、Ple2ovice、Tanz 3個標準鋯石在束斑直徑分別為32μm、24μm和16μm條件下進行了定年研究。實驗結果顯示:在32μm小束斑條件下,標準...
滇東北羊場磷礦區寒武系梅樹村組沉積演化特征及古環境對磷成礦的制約————作者:胡清華;夏建峰;周騫;趙勇;王楓;劉和松;黃太平;
摘要:羊場磷礦床賦存于揚子陸塊西南部梅樹村組(?1ms)淺海相地層中,研究區梅樹村組沉積環境演化對區域找礦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巖石地球化學分析方法,對羊場磷礦區梅樹村組的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分析,探討礦區梅樹村組地層沉積演化過程及磷礦富集部位。結果表明,礦區梅樹村組的主量元素總體CaO、MgO含量較高,并具較高的燒失量。同時上部富含P2O...
柴達木盆地馬海鹽湖厚層芒硝沉積特征及其成因————作者:賀薈文;趙艷軍;阮壯;王楠;崔子豪;胡宇飛;
摘要:柴達木盆地馬海鹽湖含鉀地層下部沉積了厚層芒硝。與鉀鹽通常形成于干熱氣候不同,芒硝是典型的冷相鹽類礦物,因此厚層芒硝的沉積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對認識古環境演變過程及其對鉀鹽成礦影響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柴達木盆地馬海礦區發育的厚層芒硝的地層剖面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取樣開展薄片鑒定、化學組分、礦物類型和硫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剖面化學組分、礦物類型和硫同位素的變化規律。結果顯示,該剖面的鹽類礦物主要有石鹽、石膏...
ID-TIMS高精度U-Pb年代學的發展————作者:朱志勇;唐索寒;王彥斌;李津;
摘要:時間是描述一個地質過程或者地質事件的基本物理參數,以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為標尺,以地球與行星樣品為研究對象,形成了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地質事件的發生和地質過程持續時間可以約束其發生的原因和形成機制,它是地質研究的前提。高精度的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迄今已經發展出了多種同位素體系,然而最早制約地球準確年齡、最成熟完善且具有雙衰變體系的首推U-Pb年代學體系。從早期溶液法分析發展至現今的激光微區分析或者二次離...
南極煤系地層特征及其對岡瓦納大陸裂解的啟示————作者:張浩;崔迎春;宗師;陳紹聰;馬立杰;王偉軒;王雪嬌;李升貴;劉晨光;
摘要:南極的煤系地層資源潛力巨大但研究十分有限。目前已發現的煤系地層主要為二疊紀地層,少量中、新生代地層,基本分布于橫貫南極山脈及東南極查爾斯王子山脈地區,部分見于西南極。橫貫南極山脈富煤地層主要為貝肯超群的二疊紀-三疊紀維多利亞群,查爾斯王子山脈富煤地層主要為埃默里群的二疊紀貝恩梅達特煤系。南極的煤具有高熱階特征,多為熱變質煤。橫貫南極山脈區域的煤多為無煙煤、超無煙煤或天然焦炭,具有高蝕變特征;查爾斯...
云南老君山片麻巖穹隆中含綠柱石石英脈的顯微構造與流體特征及地質意義————作者:李清松;曹淑云;李孝文;田韻;劉忠;范建偉;王淑婷;
摘要:綠柱石是重要的鈹鋁硅酸鹽礦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和工業價值。老君山片麻巖穹窿位于華南陸塊與印支陸塊的結合部位,經歷了多期構造-巖漿作用,并發育有錫、銅、鋅等多金屬礦床與祖母綠礦床。本研究重點針對區域中出露的綠柱石及其共生石英脈開展了詳細的宏觀與微觀構造特征分析,并結合流體包裹體與石英EBSD組構開展了形成與變形溫度環境限定。研究結果表明,綠柱石與石英中都保存有豐富的流體包裹體,其中綠柱石中存在低溫-高...
中國脈石英礦成礦特征及成礦區帶劃分————作者:王波;郝文俊;詹建華;張徐;陳軍元;于海軍;
摘要:高純石英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光伏、光通訊、電光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世界稀缺、我國短缺的資源。脈石英是加工高純石英砂的理想原料之一,本文在廣泛收集和研究脈石英勘查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脈石英礦床的大地構造環境、分布特征、成礦特征和控礦因素,劃分了中國脈石英礦床的成礦區帶,并對各個成礦區帶的成礦特征做了簡述;總結了中國脈石英礦床成礦規律。脈...
個舊花崗巖體北緣銦成礦帶發現及其意義————作者:葉彬;王加昇;鄭曉軍;洪鑫科;江小均;王蓉;周耘東;李浩宇;
摘要:稀散元素銦(In)屬于關鍵金屬,是新興產業技術和國防安全領域的重要原料。我國是銦資源大國,滇東南地區是我國最重要的銦資源基地。本文對云南個舊花崗巖體北緣普雄鉛鋅成礦帶中的掙財洞和老鷹窩等典型礦床開展了銦分布規律和賦存形式研究,閃鋅礦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測試結果表明,掙財洞礦床閃鋅礦中銦的含量在37.71×10-6~403.88×10-6之間,均...
川西李家溝花崗偉晶巖型鋰礦床熔-流體演化及成礦時代——來自白云母和錫石微區成分及U-Pb同位素的約束————作者:韓警銳;冉鳳琴;多吉;彭勃;陳燃;唐波;奉大博;顧春進;楊陽;趙媛;楊德劍;趙恒兵;陳浩;
摘要:李家溝花崗偉晶巖型鋰礦是川西地區的超大型礦床。目前李家溝礦床偉晶巖中鋰的富集機制仍不明確。本文以李家溝礦床偉晶巖中白云母和錫石為研究對象,開展顯微結構觀察、電子探針(EPMA)、LA-ICP-MS分析以及錫石U-Pb定年等測試工作。經研究,將偉晶巖中白云母劃分為3種類型:①原生白云母(Ms),巖漿階段產物,Li含量相對較低,介于2089×10-6~4561×10-6...
鄂東南石頭咀矽卡巖型Cu-Fe礦床石榴子石原位成分、U-Pb測年及其地質意義————作者:匡華;張銘;趙巖巖;嚴子清;楊黎;
摘要:石頭咀Cu-Fe礦床是鄂東南地區典型的矽卡巖型礦床,目前其成礦時代不明,成礦流體演化過程尚不清楚。本文根據野外調研和巖相學觀察,識別出該礦床發育3個世代的石榴子石,并利用原位EMPA、LA-ICP-MS微量和U-Pb定年分析技術對石榴子石開展了系統的研究。結果表明,Grt1(Adr61~68Grs28~36)成分變化小、不發育環帶,由擴散交代作用形成;G...
阿拉善朱拉扎嘎地區構造的樣式、演化及其指示意義————作者:王東升;江思宏;陳雷;劉翼飛;宮江華;季根源;閆鵬程;張博輝;
摘要:地塊邊緣構造的研究是探索地塊間相互作用的關鍵。阿拉善地塊東緣朱拉扎嘎礦區附近巖石構造樣式的解析不僅有助于理解構造控礦的過程,而且可揭示阿拉善地塊及華北板塊的相互作用,為探討二者關系提供構造證據。朱拉扎嘎地區主要分布中元古代地層增隆昌組及上覆的阿古魯溝組,野外地質調查結果顯示兩者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中元古代地層具體的構造樣式為:① 主體地層構成開闊的復式背斜,軸面傾向東,樞紐向南南西或南南東緩傾伏,褶...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