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巖土工程技術》
關注()【雜志簡介】
辦刊宗旨:促進學科理論發展和學術交流、傳播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刊登巖土工程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學術論文、綜述性論文、報道、實物(裝置、系統、產品、材料等)、技術方法、工程實錄以及其他有實用價值的文章等。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獲獎情況
1996年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1992年獲部級三等獎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技術開發與創新、技術探索與研究、深基坑工程技術、復合地基技術、樁基技術、地基處理技術、地下水、隧道工程技術。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巖土工程技術》雜志社論文著作權轉讓書 106
2 鄰近既有隧道的超限高邊坡支護設計實例分析 黃承忠; 109-113
3 巖石相似材料水理性質研究 肖杰;劉保國; 114-117
4 CFG樁復合地基沉降三維數值模擬研究 周宸;李寶強;王健; 118-121+131
5 CFG樁復合地基承載力計算新公式研究 張欽喜;王曉杰;陶韜; 122-126+162
6 振沖碎石樁處理軟土地基效果分析 李向群;楊豐年;王海鵬; 127-131
7 雙排樁樁間土加固對支護效果的影響分析 樊繼良;劉秀鳳;李軍; 132-134
8 水平荷載作用下群樁效應中P因子的理論研究 王健;王建華; 135-137+157
9 重力式擋土墻截面的優化研究 胡孝平; 138-140+143
10 燒結法赤泥工程性狀及工程地質分層初探 頡鐸鈴;牛軍賢; 141-143
11 青島嶗山風景區崩塌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探討——以大平嵐危巖體崩塌治理工程為例 李玉雯;王妮妮;朱明; 144-148+152
12 某基坑排樁加單層支撐支護結構的數值分析 李自偉;劉春;孟秀敬; 149-152
13 沈陽城區深層砂土、碎石土地基承載能力的研究 劉旭;舒昭然;劉忠昌; 153-157
14 旋噴加筋水泥土樁錨支護技術在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 陶鑄;范欽建;宋德鑫; 158-162
設計類論文范文:淺析裝潢藝術的設計理念及中國文化的融合
摘要:裝潢設計作為實用藝術設計,既具有一般藝術設計的共性特點,又具有獨特的個性設計特點。如何很好地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通過創造性的個性反映其藝術共性,這是裝潢設計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裝潢藝術,理念,中國文化,設計類論文范文
一、裝潢藝術的設計理念
(一)實用性
裝潢設計屬于現代設計范疇。據有關專家研究,將現代設計劃分為產品設計、環境設計和視覺設計。而裝潢設計在這三大類設計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現代設計又與建筑藝術、園林藝術、工藝美術等,共同構成實用藝術。因此,實用性乃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巖土工程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海底隧道機械化配套施工及圍巖穩定監測研究————作者:郭永建;代鎮洋;
摘要:為提高超長海底隧道的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逐漸由傳統隧道施工方法轉化為采用大型機械化配套施工。為全面推廣應用機械化配套施工工法,依托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從設備選型、合理施工空間規劃到隧道安全性評價等對超長海底隧道機械化配套施工試驗段進行全方面分析。其中北線隧道Ⅲ級圍巖采用全斷面施工、南線隧道Ⅲ級圍巖和所有Ⅳ級圍巖穩定地段段采用臺階法施工,現場監測結果表明機械化配套施工現場初支變...
機場地基處理的施工振動傳播及衰減特性分析————作者:徐西永;王恩國;李曉楠;張金鋼;吳樹杭;
摘要:為探究地基處理施工對機場建筑物的影響,依托濟南機場巖土工程專項研究項目,針對強夯和液壓夯引起的振動問題開展試驗研究,分析了2種地基處理方式的振動響應,提出了振動速度峰值與距夯點距離的數學模型,研究了施工振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2種地基處理方式的振動峰值持續時長在0.1 s左右,振動作用總時長約為1 s;振動速度衰減近似負指數函數關系,呈現出近夯點快,遠離夯點慢的特點,且夯擊能量越大,振...
深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連墻水土壓力監測與分析————作者:翟天琦;
摘要:針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中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問題,以地下連續墻施工引起的水土應力變化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和現場監測數據對比,探討了基坑圍護結構土壓力的計算方法和實際變形規律。研究發現,地連墻水土壓力監測值能夠有效反映基坑圍護結構的實際受力狀態。通過在某深基坑工程中應用鏟狀地層應力監測裝備,對基坑開挖過程中坑內外水、土壓力變化進行監測,并與設計計算值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靜止狀態下基坑設計土壓力...
橢球膨脹法在高海拔地區建立獨立坐標系的應用————作者:王振方;
摘要:分析工程控制網投影長度變形產生的原因及消除長度變形的方法,詳述橢球膨脹法原理和計算橢球長半徑變化量的四種方法。以高海拔地區某工程GNSS控制網為實例,使用平均曲率半徑法、卯酉曲率半徑法、平面解析法、廣義微分法四種不同的橢球長半徑變化量計算方法建立獨立坐標系,比較分析四種方法計算得出的橢球長半徑變化量、控制點的緯度及大地高變化量,結合全站儀實測距離的驗證,認為四種計算方法獲得的高斯平面坐標精度基本一...
基于現場浸水試驗的大厚度馬蘭黃土濕陷性評價————作者:張森安;王小龍;張秦琦;時軼磊;
摘要:蘭州工程建設場地向黃土梁峁區的大厚度濕陷性黃土地域擴展。蘭州地區黃土濕陷特性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低階地黃土狀粉土,黃土梁峁區馬蘭黃土(Q3eol)有別于低階地區黃土狀粉土。為合理地評價黃土梁峁馬蘭黃土地濕陷特性,以蘭州地區黃土梁峁的馬蘭黃土(Q3eol)為對象,基于現場浸水試驗成果并結合室內試驗成果,探討蘭州地區...
黃土古土壤互層下黃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模型研究————作者:賀海超;南亞林;姚淼;薛君豪;王仲毅;郭鑒輝;李靜;郭東欣;羅冬;
摘要:為準確測量黃土古土壤互層下各土層的飽和程度,對黃土古土壤互層下黃土剖面含水率分布修正,用壓力板法測得銅川地區黃土和古土壤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線,進而用midas GTS NX軟件進行非飽和滲流數值模擬,根據模擬數據建立含水率修正模型,并與現場浸水試驗實測數據進行對比。研究表明:相同地質年代,不同古土壤受水分下滲的影響相對一致,但是不同地質時期,受影響的差異性變得明顯;構建的含水率修正模型的計算值和實測...
基于雨水泵站結構特征的基坑換撐優化設計————作者:黃學剛;趙偉;馬軍英;
摘要:某雨水泵站基坑深16.16 m,采用支護樁+4道鋼管內支撐支護。泵站地下二層高8.9 m,原設計方案第三道支撐拆撐未設置有效換撐,第三道支撐拆除后將導致地下二層側墻處于懸臂狀態,嚴重影響基坑和泵站結構的安全。結合雨水泵站的結構特征,采用永臨結合的換撐方案,在(2)—(5)軸側墻第三道支撐下1 m處設置暗梁和永久混凝土梁作為換撐,既解決了基坑的換撐問題,又不影響泵站的使用功能,避免了有限空間內拆換撐...
天津地區粉質黏土水土壓力計算方法研究————作者:杜占磊;劉曉磊;
摘要:以天津地區為例,分析天津地區粉質黏土發育分布及工程特性,開展了基坑影響范圍內5個粉質黏土層的剪切指標相關關系研究,給出了各粉質黏土標準層的抗剪強度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公式及剪切指標統計結果;結合天津地區多個典型工程案例,分析粉質黏土水土分算、水土合算的安全性、經濟性,并通過基坑實測變形對比分析,探討了天津地區粉質黏土直快水土合算、固快水土分算的適用性。研究結果表明:(1)天津地區粉質黏土層剪切指標C<...
濕度變化對黃土微觀結構的影響研究————作者:曹磊;楊利國;吳江;張曉聰;
摘要:原狀黃土具有顯著的水敏性特征,為探究含水率變化對原狀黃土微觀結構的影響,通過多個含水率條件下原狀黃土的掃描電鏡試驗,對黃土的微觀特征進行定性分析;通過IPP6.0軟件對SEM圖像進行了二值化處理,對原狀黃土的孔隙面積、孔隙直徑、孔隙形態與孔隙角度分布規律進行了定量描述;利用皮爾森相關性分析方法對原狀黃土含水率與微觀結構指標進行了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含水率變化會顯著影響黃土的顆粒形態與孔隙分布特征...
軟土地基中傾斜樁水平承載特性研究————作者:杜燁;郭勝忠;劉永超;衛超群;王淞;陸鴻宇;
摘要:為深入研究傾斜樁在軟土地基中的水平承載特性,在天津軟土地基開展傾斜樁水平承載試驗,并利用ABAQUS數值軟件深入分析傾斜樁的受力變形特性。研究結果表明:負斜樁的水平承載性能優于正斜樁,負斜樁的水平承載能力與傾角成正比,正斜樁則相反;水平荷載作用下,傾斜樁樁身位移的主要發生區域為0~12 d(d為樁徑)范圍,樁身彎矩和軸力極值點皆位于距樁頂約6~8 d范圍,與正斜樁相比,負斜樁的承載性能受傾角變化的...
近距離雙孔隧道地表沉降預測與應用————作者:李曉峰;王炳華;徐建航;張先萌;
摘要:預測近距離雙孔地鐵隧道施工時地表沉降位移及變形,對于預防施工過程中地表沉降所引發的動態災害具有重要意義。對隨機介質理論進行研究,綜合考慮隧道斷面收斂模式、隧道空間位置和隧道不同斷面類型的情況,提出了隨機介質理論優化算法。結合三個工程案例對比分析隧道施工中沉降監測數據與理論預測值的準確性。研究表明:隨機介質理論優化算法適用條件為間跨比(L/B)小于7;優化算法預測曲線與沉降監測曲線變化趨勢及最大沉降...
全長灌漿錨固系統失效模式分析————作者:劉秀軍;付文光;
摘要:隨著巖土錨固技術的飛速發展,灌漿錨固技術因其低成本且安裝方便等優勢在錨固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以往有關灌漿錨固系統的研究工作側重于錨固系統承載性能的研究,對錨固系統的失效模式研究的還不夠深入。基于此,本文開展了以下工作:(1)對全長灌漿錨固系統進行重新定義;(2)分析了全長灌漿錨固系統的錨固作用機制;(3)梳理出了全長灌漿錨固系統的8種失效模式,并分析了各失效模式的產生原因;(4)分析了全長灌漿錨...
順層巖質邊坡的潰屈和傾倒機制研究及工程分析————作者:幸芊;洪兆遠;劉成章;謝新春;劉劍;
摘要:大量工程實踐表明,非滑動破壞的順層邊坡可能存在潰屈和傾倒的變形、破壞機制。為研究兩種特殊機制的產生機理和支護方案,通過離散元數值模擬方法和典型工程項目的相關數據分析,結合層狀巖體的破壞試驗,研究了順層邊坡產生潰屈和傾倒的基本條件及變形、破壞規律。結果表明:對于順層高邊坡,當邊坡坡角與巖層層面傾角相同或接近時,在表層層狀巖體自重作用下,坡腳可能出現屈服并產生淺表垮塌,進而引發邊坡產生潰屈破壞;當邊坡...
地連墻及十字板接頭平面外受彎模型試驗研究————作者:李帥科;甘文舉;張慶云;
摘要:地下連續墻是常用的深基坑支護結構,隨著近年在港口、碼頭工程中格形地連墻的廣泛應用,其平面外受力更具研究意義。地下連續墻的接頭部分是地下連續墻的薄弱部分,水平荷載下受彎研究較少。通過模型試驗對比了無接頭部分與十字板接頭地連墻的受彎破壞過程及形態,發現十字板接頭地連墻受彎承載力較低,且受拉側易開裂,當接近極限荷載時,鋼板與混凝土連接處發生脆性破壞,現象表明十字板接頭平面外受彎能力較低宜視為鉸接點,其應...
大面積高填方紅黏土地基強夯處理現場試驗研究————作者:王幫團;楊龍;劉文連;肖海東;眭素剛;周艷飛;徐鵬飛;
摘要:以云南碳中和示范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面積高填方工程為研究背景,針對紅黏土回填地基填筑工藝及強夯處理效果開展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在5000 kN·m能級條件下,強夯法處理紅黏土土石分層堆填地基效果顯著,4種填筑工況中,工況2(采用石料粒徑≤300 mm、土石體積比5:5的土石分層堆填)的地基強夯加固效果最優,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可達240 kPa以上,變形模量大于14 MPa。根據本次強夯試驗測...
《巖土工程技術》期刊評價與學術影響力分析————作者:商曉旭;謝宇瑩;林忠偉;
摘要:介紹《巖土工程技術》近10年期刊出版及數字化建設進展,總結稿件來源、出版周期、學科分布情況。基于期刊近10年影響因子和計量指標統計,分析《巖土工程技術》期刊評價與學術影響力。分析表明,《巖土工程技術》來稿量與發文量連年增長,但稿件處理周期相對較長,一定程度上影響稿件發表的時效性;論文關注度有明顯增加,但影響因子、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等計量指標與科技核心期刊平均值仍有一定差距。期刊未來工作應立足于...
基于GIS+BIM+數字孿生技術的海域勘察數字管理平臺研發及應用————作者:王曉偉;王章;徐四一;
摘要:針對海上工程范圍廣、風險高、調度難、信息雜、理解難的問題,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統)、BIM(建筑信息模型)、數字孿生、IoT(物聯網)等技術,研究以信息技術賦能勘察管理,開發海域勘測數字管理平臺,優化管理模式,提高勘察作業管理及成果應用的效率,實現數字化成果交付,并在長江口區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
海陸多功能勘探平臺研發及應用————作者:王曉偉;王章;徐四一;
摘要:沿海勘察過程中可能遇到既有構筑物、淺灘等特殊情況,往往導致作業風險大、作業成本高、工作難開展。針對該難題研發海陸多功能勘探平臺,實現海陸全地形行走、支腿遙控升降、作業面智能調平、同步多功能勘探等功能,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業風險、減少成本投入、規范作業流程等目的
淺埋超大斷面隧道扁平率優化和工法比選研究————作者:孟陳祥;林厚權;李響;張曉功;劉建坤;
摘要:對于淺埋超大斷面扁平結構隧道而言,合理的斷面設計和工法選擇關乎隧道建設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差分計算軟件FLAC 3D對深汕合作區通港大道2號隧道進行扁平率和工法優化設計。研究了4種不同扁平率和2種不同工法對隧道圍巖變形和應力分布的影響,運用熵權法確定塑性區面積、拱頂沉降、地表沉降等指標的權重,對各方案進行綜合評分和比選,提出所研究隧道工程的最優扁平率和工法匹配方案。數值模擬結果表明:采用扁平率為0....
高速液壓夯處理改擴建公路地基加固效果與施工工藝研究————作者:呂斌;房彥宏;宮海霞;劉亞珍;陳健;張宏博;孫兆云;
摘要:針對高速液壓夯處理改擴建公路地基的技術不確定性,依托濟廣高速改擴建工程,通過調整夯擊能、夯擊次數、夯間距等施工參數,對高速液壓夯處理粉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與施工工藝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高速液壓夯技術可有效提高地基的加固深度及密實度;夯擊能和夯擊次數是影響加固效果的主要施工參數,夯后土體加固效果隨夯擊次數與夯擊能的增加均呈線性增加趨勢;夯后土體側向位移量隨深度呈現拋物線變化趨勢,各夯間距工況下土體側向...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