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太陽能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太陽能學報》是我國新能源領域的國家級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太陽能學會主辦,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承辦,自1980年創刊以來,為我國新能源領域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及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做出了貢獻。主要報道我國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氫能、海洋能及地熱能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登載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實驗儀器和實驗技術、技術札記、簡報及綜述性論文!短柲軐W報》編輯嚴謹,被《EI》收錄比例高。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1992年北京新聞出版局評比全優期刊獎
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國外數據庫收錄:美國化學文摘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實驗儀器、實驗技術、技術札記、簡報、綜述性論文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β-O-4型木質素二聚體模型化合物熱解機理研究 張陽;蔣曉燕;王賢華;陸強;董長青;楊勇平; 265-273
2 生物質與石油焦混燒熱重試驗研究 田紅;廖正祝; 274-279
3 石化污泥與煙煤混合共熱解特性實驗研究 張號;金晶;郭明山;劉磊;張傳美;蔣杰; 280-284
4 未脫毒汽爆玉米秸稈高底物濃度的同步糖化和乙醇發酵 李云;王震;高凱;田沈;楊秀山; 285-288
5 HAU-M1光合產氫細菌的生理特征和產氫特性分析 蔣丹萍;韓濱旭;王毅;王素蘭;尤希風;張全國; 289-294
6 基于開放池培養的微藻生物柴油經濟成本分析 楊艷麗; 295-304
7 制動工況下風電齒輪傳動系統的動力學特性分析 秦大同;白溫毓;張福平; 305-312
8 基于狀態反饋的雙饋風電機組傳動鏈動態扭轉載荷控制 劉穎明;馬奎超;姚興佳;朱江生;王曉東;郭慶鼎; 313-318
9 基于EEMD和模糊C均值聚類的風電機組齒輪箱故障診斷 王軍輝;賈嶸;譚泊; 319-324
10 低速弧形翼氣動性能實驗研究 姜鑫;宋力;蘇猛;田瑞; 325-328
11 基于柔性多體動力學的風電機組LPV建模方法 張丹;李玲蓮; 329-335
12 風力機近尾跡葉尖區域氣動噪聲變化規律的數值研究 代元軍;李保華;徐立軍;任常在; 336-341
13 雙饋風力發電矩陣式變流系統動態解耦研究 李生民;張玉坤;何歡歡;鄭元; 342-348
14 風力機葉片高升力系數法的氣動設計研究 張同鑫;宋文萍;鄧磊;許建華; 349-354
15 復雜地形風場CFD模擬計算域的討論 趙永鋒;康順;梁思超; 355-361
16 基于量化指標和概率密度分布的風電功率波動特性研究 萬書亭;萬杰; 362-368
17 大型風電機組隔振器動剛度測試的一種新方法 沈超明;宋向榮;劉春岐; 369-375
18 大型水平軸風力機塔筒頂部焊縫強度研究 龍凱;毛曉娥;劉雨菁; 376-381
國家級電力期刊投稿:高壓試驗中的斷路器拒動故障和絕緣故障分析處理
摘 要:本文以斷路器的基本特性為切入點,簡要分析了高壓試驗中的斷路器故障,主要包括由拒分而引起的拒動故障、由拒合而引起的拒動故障、由斷路器本體而引起的拒動故障、絕緣故障等,進而據此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處理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壓試驗,斷路器,故障,處理對策
1 斷路器的基本特性以及具體分類
斷路器的結構共分四部分,即是導流結構、絕緣機構、操作機構、滅弧結構。斷路器屬于低壓電器的范疇,主要作用是對線路與電源進行有效保護。在斷路器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之時,其額定電流與額定電壓是基本相等的,不存在顯著的差異,這也是確保整個電力系統如常運行的關鍵前提之一。
太陽能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CAWR-LSTM-TRF模型的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作者:潘鵬程;張帥;劉暉;陳子介;
摘要:為提高風電超短期預測精度,提出一種長短期記憶神經網絡(LSTM)算法與Transformer(TRF)模型相結合的超短期風電功率組合預測模型。為避免預測模型陷入局部最優解,引入余弦退火熱重啟(CAWR)策略對模型進行優化。首先,利用噪聲密度聚類(DBSCAN)和隨機森林(RF)進行異常數據清洗與填補。其次,采用CAWR-LSTM-TRF組合模型提取風電功率特征。最后,進行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研究結...
高降壓比LLC諧振變換器————作者:艾建;沈曄豪;楊賢彬;畢愷韜;樊啟高;
摘要:傳統LLC諧振變換器的降壓比受變壓器匝比以及開關頻率范圍限制,且高壓側器件電壓應力高,無法適用于高降壓比場合。本文針對該問題提出一種新型高降壓比LLC諧振變換器,其降壓比是全橋LLC諧振變換器的4倍,并具有實現軟開關、輸入電容電壓自平衡、高壓側器件電壓應力低以及控制方法簡單等優點。文中詳細闡述了其工作模態及運行機理,并在開關管延時關斷的條件下,詳細分析了變換器輸入電容電壓自平衡機理。最后,通過搭建...
V形交錯布局對群體撲翼捕能特性的影響————作者:董璐;朱建陽;宋振宇;鄧江洪;
摘要:采用數值分析和田口方法相結合的方法系統研究V形交錯布局對撲翼捕能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相對于單翼,田口試驗方法優化后的V形交錯布局撲翼的捕能效率提高16.48%。所研究的5個特征參數對撲翼捕能性能的影響程度依次為:?>Lx>Ly>θ0>f*,表明前后撲翼間的相位差對撲翼性能的影響最大,撲動頻率對撲翼性能的影響最...
融合MHSA的鋰電池SOC估計————作者:高俊東;馬志強;劉廣忱;寶財吉拉呼;李宏勛;劉宇龍;
摘要:提出在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基礎上融合多頭自注意力機制(LSTM-MHSA)的方法估計動力電池荷電狀態(SOC),將動力電池的電流、電壓和溫度作為LSTM模型輸入,通過帶有記憶功能的門控單元選擇和遺忘歷史數據特征;LSTM處理長序列數據會將所有數據特征同等對待,不能對SOC影響較大的數據特征有效表示,MHSA單元根據數據特性確定特征關注的焦點,提升模型在時序數據中全局和局部的特征提取能力,改進...
壓氣儲能地下洞室密封鋼襯-圍巖之間循環接觸傳力行為的數值模擬————作者:傅丹;伍鶴皋;李鵬;張米高楊;
摘要:地下淺埋硬巖儲氣庫中密封鋼襯與襯砌混凝土(圍巖)之間為接觸傳力關系,是決定鋼襯-襯砌-圍巖聯合承載狀態與鋼襯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托國內人工開挖的硬巖地下儲氣庫工程,基于ABAQUS平臺開展氣壓-氣溫作用下鋼襯-混凝土循環接觸傳力行為與結構周期性力學響應特征研究。結果表明:氣壓會導致圍巖頂部和底部出現較大塑性區,卸壓后圍巖不可恢復的變形導致鋼襯-混凝土之間的縫隙增大,且在重力影響下集中出現在鋼襯頂...
基于一致性算法的飛輪儲能群組雙層分布式協同控制————作者:李佳玉;魏樂;房方;王冰玉;李子健;
摘要:針對直流微電網中的飛輪儲能群組,提出一種基于一致性算法的雙層分布式協同控制策略:一次控制層基于磁場定向控制和空間矢量脈寬調制算法,由電壓電流下垂方程提供設定值;在此基礎上加入分布式二次控制層,通過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平均電壓觀測器和飛輪能量狀態觀測器,僅依靠相鄰儲能單體之間的通信實現對下垂控制的修正。該策略不僅能有效調節下垂控制導致的電壓偏差,還能克服傳統集中式控制存在的單點故障和擴展性受限的問題。仿...
計及新能源波動平抑的儲能電站日前-實時運行決策————作者:李青春;徐君威;張紹強;張建;張曄;李愛魁;
摘要:針對用于波動平抑的新能源側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的運行決策策略問題,基于現有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政策,提出一種新能源側儲能電站平抑波動剩余容量參與電能量市場與調頻市場的應用模式,日前階段制訂運行計劃,實時階段滾動優化儲能電站運行決策,考慮調頻市場需求不確定性以及調頻功率越限對儲能調頻收益的影響,以新能源功率與電價預測曲線為輸入條件,構建計及新能源波動平抑的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日前-實時運行決策策略模型...
面向風浪聯合發電系統的混合儲能控制策略————作者:朱軒毅;黃宣睿;肖曦;
摘要:針對應用混合儲能平抑風浪聯合發電系統功率波動的典型場景,采用二階低通濾波法對超級電容器與鋰電池功率進行初步分配,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一種包括功率修正與能量管理模塊的新型功率分配控制拓撲。其中,功率修正模塊主要從穩定直流母線電壓、補償儲能內阻損耗與功率限幅需求出發,動態調整混合儲能系統的功率分配初值以提升儲能穩定運行能力;能量管理模塊采用一種可免于荷電狀態(SOC)滯留的變濾波時間常數法,通過設置能量緩...
微網儲能側DC-DC變換器的強化學習自抗擾控制策略————作者:馬幼捷;劉熠銘;周雪松;王博;陶瓏;問虎龍;
摘要:直流微電網電壓穩定性研究是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關鍵問題。針對微電網系統中直流母線電壓波動大和抗干擾能力弱等缺陷,該文提出一種由Q-learning算法賦能的DC-DC變換器自抗擾控制策略。通過引入線性擴張狀態觀測器,實現對模型內部攝動與外部擾動量的精確估計與補償,利用Q-learning算法實現控制策略參數自適應優化,從而更高效地維持輸出電壓穩定。基于理論分析,推導范數意義下的Q-learning算...
面向船舶余熱回收的TEG-ORC聯合循環變底循環比及過熱工況輸出性能研究————作者:孫德平;李怡然;喬廣超;石飛雄;封星;柳長昕;
摘要:選用R245fa作為有機朗肯循環(ORC)底循環工質,比較工質在飽和蒸汽狀態與過熱蒸汽狀態時的聯合循環系統性能,并研究特定過熱度工況下TEG/ORC底循環比的變化對系統性能的影響。試驗結果表明,在TEG-ORC聯合循環中,提高工質過熱度能提高系統輸出功率;在工質過熱狀態下,增加底循環比能顯著增加聯合循環系統輸出功率的同時降低其發電成本、提高工質流量,有助于提升聯合循環系統的性能
鋰離子電池儲能單元溫度均勻性與熱管理系統能耗研究————作者:王鈺潔;鐘子琦;許諾;
摘要:鋰離子電池作為新能源電力系統中的儲能單元之一,其溫度控制和均勻性以及熱管理系統能耗是提升新能源電力系統可靠性的關鍵。該文建立鋰離子電池生熱與傳熱模型,進行單電池溫升驗證。提出一種側凹型液冷板,建立計算流體動力學(CFD)三維數值模型,分析流向及流速、進口豎向流動面積和流道橫向流動面積對液冷板散熱性能的影響,對3種液冷板進行性能對比。結果表明增大流速能提高散熱性能但會顯著增加能耗,雙正流向轉角處無液...
基于自適應等效能耗最小的燃料電池船舶能量管理策略————作者:許曉彥;曹偉;韓冰;
摘要:為實現等效能耗最小策略中等效因子的實時調整,提出一種基于自適應等效能耗最小的能量管理策略。首先,設計一種基于多種群自適應協同粒子群優化算法的最優等效因子提取方法,該方法為雙層優化的結構。在上層優化中,以船舶的運行成本、儲能系統最終電量和初始電量誤差最小為目標函數,求解燃料電池系統和儲能系統的最優運行軌跡;在下層優化中,建立等效因子的優化模型,提取最優等效因子的分布。然后,建立以系統狀態參數為輸入、...
氫氣快速加注過程建模與分析————作者:薛龍昌;鄧佳佳;黃靖鐘;劉斌;庹中蘭;
摘要:采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建立大規模快速加氫站的整體加注流程模擬分析模型,分析快速加注過程不同加注參數對列車儲罐內氫氣情況的影響特性。結果表明:三級壓縮是最經濟合理的壓縮方式;當加注速度相差108 kg/h時,加注結束后儲罐內氫氣溫度相差約5 K,與環境換熱功率相差約20 kW;預冷溫度對氫氣溫度和加注時間均有影響;當初始壓力相差3/5 MPa時,加注時間相差約40/60 s
考慮光伏跟蹤裝置的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統優化與評價————作者:徐姝影;張哲;袁佳偉;李平;丁德;徐象國;
摘要:從技術、經濟、環境3個維度選取8個評價指標,利用層次分析法(AHP)和熵權法,構建一個綜合評價框架,利用該綜合評價框架對浙江省建德市某城市居民社區的實例進行研究,分析評估不同跟蹤裝置對城市社區級離網型光伏-風力機-蓄電池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統的光伏組件出力和系統配置的影響。結果表明,案例中采用雙軸跟蹤裝置(TA)的系統光伏組件出力最大,無跟蹤裝置(NT)的系統綜合評價得分最高,說明從技術、經濟、環境3...
基于人體舒適度指數的高峰季節空調負荷預測方法————作者:韓平平;丁靜雅;吳紅斌;仇茹嘉;徐斌;吳家毓;
摘要:提出一種基于綜合人體舒適度指數的高峰季節空調負荷預測方法,從而獲得更加準確的空調負荷數據參與電網調控。首先,考慮到不同季節的負荷增量影響和數據樣本范圍,分別利用最大負荷比較法和基準負荷比較法得到更具可信度的空調負荷數據;其次,計算包含溫度、相對濕度和風速指標的主客觀綜合權重,構建考慮時空分布特性的人體舒適度模型,并驗證其與空調負荷之間的關聯性;最后,基于綜合人體舒適度指數提取建模樣本數據,并將其作...
基于無跡變換法的靜態電壓穩定域概率分析及應用————作者:齊越;劉道兵;
摘要:為反映可再生能源不確定性對靜態電壓穩定性的影響,提出一種基于無跡變換法的靜態電壓穩定域(SVSR)概率分析方法。首先,根據光伏和風力發電的概率模型構建SVSR概率模型;然后,采用基于對稱采樣策略的無跡變換法將概率問題轉換為確定性問題,得到有限個采樣點,進一步計算出SVSR的期望和標準差指標并構建其概率邊界;再通過概率指標分析系統靜態電壓穩定性的概率特征,并基于概率指標建立多目標優化模型提升系統靜態...
考慮儲能損耗的水光充儲配電網節點碳排放特性分析————作者:龍川;韓宇奇;王湘;葉圣永;楊新婷;魯宗相;
摘要:針對現階段配電網各節點碳排放特性不清晰的問題,以含有分布式小水電和分布式光伏等分布式發電、充電負荷和儲能系統的水光充儲配電網為研究對象分析配電網節點碳排放特性。首先根據碳排放流與潮流的耦合關系,提出基于配電網潮流計算的碳排放流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針對儲能系統充放電的損耗對應產生碳排放的問題,建立儲能系統碳排放模型,提出將儲能損耗均攤到儲能放電量的計量方法。最后以典型水光充儲配電網為算例,采用碳排放...
基于特征頻次諧波電壓的孤島檢測方法————作者:高淑萍;郭芳賓;宋國兵;李曉芳;蔚坤;
摘要:當分布式電源與主電網失去連接時應切斷對本地負荷的供電,為迅速可靠地檢測到這種狀態,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以三相分布式電源并網逆變器的孤島檢測技術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種基于分布式發電(DG)側和電網側特征頻次諧波電壓的被動式孤島檢測新方法。首先,對公共連接點處兩側諧波責任進行劃分,根據諧波責任劃分結果選取兩側對公共連接點處諧波電壓影響最大的特征頻次諧波用于孤島檢測并給出整定判據。其次,對孤島前后公共連...
一種新型交錯并聯準Z源高增益變換器————作者:張濤;李云飛;張麗;韓慶林;張亞飛;白文龍;
摘要:針對傳統交錯并聯高增益變換器往往需要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達到較高輸出電壓的問題,提出一種新型交錯并聯準Z源高增益變換器(IPSCN-QZS)結構,通過將傳統的交錯并聯高增益變換器的電感元件更改為準Z源網絡同時加入開關電容單元共同構成升壓結構,實現高電壓增益。首先,詳細分析IPSCN-QZS變換器的工作原理,推導出電壓增益,二極管以及開關管電壓應力。然后,搭建一個947 W的試驗樣機進行驗證,實驗結果...
中置雙面光伏百葉幕墻系統的熱電性能研究————作者:方移;彭晉卿;譚羽桐;張強志;李博佳;肖哲;
摘要:將雙面光伏百葉與雙層玻璃幕墻相結合,提出一種中置雙面光伏百葉幕墻(bPVB-DSF),建立數值模型并通過實驗對模型進行驗證,開展敏感性分析以明確影響中置雙面光伏百葉幕墻系統性能的關鍵參數,最后對比不同類型幕墻系統的熱電特性。研究表明,模擬及實測結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室外側玻璃、雙面光伏百葉以及室內側玻璃溫度的均方根誤差分別為1.32、1.49和0.66℃;隍炞C后的數值模型開展參數敏感性分析發現...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