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寧夏社會科學
關注()《寧夏社會科學》社科期刊論文發表,創刊于1982年,是由寧夏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
辦刊宗旨:
《寧夏社會科學》積極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應用研究和基礎相結合,既突出應用研究,又重視基礎理論研究,不斷提高刊物質量和學術水平,力求把刊物辦得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獲獎情況: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欄目:
哲學、經濟學、民族宗教學、科學社會主義、政治學
期刊收錄:
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知網收錄(中)萬方收錄(中)社科雙效期刊
寧夏社會科學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寧夏社會科學根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的要求,敬請作者投稿遵照以下標注格式。
1.寧夏社會科學通過電子信箱投稿。各欄目及編輯部設有電子信箱,請按所標示的電子信箱投稿。
2.來稿請附英文標題;列出反映論文內容的關鍵詞3~5個及200字左右的內容摘要,并譯成英文;若為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及編號。
3.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用圓圈標注①②……置于文尾。
4.引文出處列入文末“參考文獻”,著錄方式為:
(1)普通圖書、會議錄、學位論文、報告等。[序號]著者.書名[文獻類型標志:普通圖書M、會議錄或論文集C、匯編G、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數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電子公告EB].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2)期刊。[序號]著者[J].刊名,年卷(期):頁碼.
(3)專著中析出的文獻。[序號]析出文獻的著者.篇名[M]//原文獻著者.原文獻篇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4)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序號]析出文獻的著者.篇名[A].原文獻著者.原文獻篇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5)報紙文章。[序號]著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6)未定義文獻。包括資料、語錄、文件匯編、古籍等。[序號][Z].原文獻著者.原文獻篇名.頁碼.
(7)外文譯著、譯文。[序號]﹝原作者國別﹞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中文譯者.中文本的出版地:中文出版者,出版年.或中文報刊名,年卷期號.
(8)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的年月日.
二、本刊采用專家匿名審稿制度,由各專欄責任編輯對作者信息與電子文稿進行分離處理。請作者將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聯系電話等信息另頁附上。
三、編輯對采用稿件有刪改權,作者不同意刪改請在來稿中申明。
四、逾期2個月未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五、本刊倡導良好學風,嚴格遵守學術規范,杜絕抄襲剽竊和弄虛作假行為。如發生侵犯他人著作權及人身權行為,作者應承擔全部責任并賠償一切損失。
閱讀推薦:社會科學論壇
全年出版第1至24期。每期208頁,異型16開。單數期每月10日出版,雙數期每月20日出版。 從2010年第1期起,本刊將做重大改版。屆時,封面學術氣息將更加濃厚,裝幀設計(包括開本)將更加大氣,期號標示將更加規范,欄目設置將更加科學,所刊文章及編校印質量將更加上乘。取消原上半月期學術評論卷和下半月期學術研究卷的形式。
寧夏社會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創新型產業集群對綠色發展的影響及機制分析————作者:賀茜;戴宏偉;
摘要:綠色發展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但與創新型產業集群存在何種關系尚需進一步探討。將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政策作為“準自然實驗”,基于2006—2021年全國28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面板數據,使用多時點雙重差分模型檢驗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政策對綠色發展的影響及機制。研究發現,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政策具有顯著的綠色經濟效應,并通過科技創新效應、產業集聚效應、信號傳遞效應等提高綠色發展水平。異質性分析表明,創新型產業集...
全球數字貿易規則體系變革發展趨勢及對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影響與對策研究————作者:李猛;
摘要:目前,數字貿易成為全球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然而,保障數字貿易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構建平等互惠、包容互鑒、協調統一的全球數字貿易規則體系。通過對《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和“印太經濟框架”(IPEF)中的國際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的梳理分析和比較研究發現,在全球數字貿易規則體系構建中,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方面具有更高標準...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的文學地方性寫作————作者:彭嵐嘉;沙莎;
摘要:在近年的文學創作中,地方性寫作作為一種方法和路徑,主要呈現內生的主體性、動態性和世界性的新內涵與新訴求。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地方性寫作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即建構人民性、在地性與總體性互為一體的復調美學,實現以“文學地方”通達“總體中國”的“超地方性”敘述。“地方性”資源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地方性寫作進行美學賦形,在語言和文體方面構成與“文學地方”和時代語境相匹配的言說方式。更重要的是,地方性...
黑水城所出的一篇遼代佚文————作者:聶鴻音;
摘要: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收藏的A26號抄本原出黑水城遺址。書的主體部分是遼代通理大師恒策解說佛教思想的兩篇作品,卷尾抄寫了一封11世紀末沙門恒潤寫給恒策的感謝信。信件用駢儷文體寫成,充斥著禪宗的“心性”觀念。接下來附有他創作的四首曲子詞,以一字到七字成聯,格律頗顯別致。最后是一篇駢體的跋語。這封信和曲子詞不見此前編纂的詩文總集收錄,可用以補遼文之缺
國際傳播的“地方轉向”:理論、資源與實踐路徑————作者:趙月枝;王欣鈺;
摘要:作為經驗來源或是擴張對象的“地方”,其實從未外在于西方國際傳播與社會科學的本體與視野。然而,這種對“地方”的片面呈現既帶有西方中心的普遍主義傲慢,又充滿對全球南方的霸權色彩。這一基于全球南方立場的跨學科深度去西方化理論反思,不僅為一種真正彰顯地方性知識主體性、以人民為中心的全球知識生產和國際傳播的“地方轉向”提供了認識論和價值論基礎,而且能充分調動深藏于地方的豐厚歷史、文化、革命、發展和情感等多重...
國家的全球性媒介觀: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政治溯源與建構實踐————作者:洪宇;
摘要:中國基于互聯網已展開新全球化實踐,圍繞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實施相應的政治經濟政策與外交舉措。從傳播物質性的視角看,關乎空間塑造與關系締結的表達、連接、積聚是新全球化實踐的核心,將對互聯網媒介域這個全球化的核心組織形態產生建構性影響,從而對未來的全球社會政治秩序產生影響。研究通過對多維性能力到歷史性政治意識再到建構性傳播實踐的疊合式解析,著重揭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倡議背后中國國家的全球主義向度。在...
《寧夏社會科學》2024年總目次
摘要:<正>~
數字“復生”逝者:譜系、風險與法律規制————作者:林威宇;
摘要:數字“復生”逝者具有技術性、虛擬性、交互性以及權利多元疊加性的特征。根據AI技術應用的深度以及“復生”的完整程度,可將數字“復生”逝者劃分為音像“復生”、風格“復生”以及思想“復生”三種類型。基于數字“復生”逝者之類型譜系,動搖社會價值基石之倫理風險、威脅社會公共安全之技術風險以及社會規制效能式微之法律風險隨之呈現。要想最大限度防范化解既有風險,須以法律規制為著力點。在抽象層面,應當劃定數字“復生...
“記憶之場”的建構:論《阿娜河畔》的故鄉書寫及歷史想象————作者:史玉豐;
摘要:《阿娜河畔》是一部圍繞“記憶”進行的故鄉書寫及歷史想象的長篇小說,在故鄉的消逝和自我認同危機的背景下,小說建構了“阿娜河畔”這個多維的“記憶之場”。阿舍運用個體記憶和集體記憶的相互交融進行宏大歷史和個人命運史的書寫,呈現一種繼政治賦予歷史之“正”、先鋒解構和消費主義虛化歷史之“反”后以記憶重建歷史的“合”的寫作范式,為新時代歷史書寫重新賦能,使《阿娜河畔》具有了審美的、情感的與教化的歷史書寫特點。...
從“爭取中間地帶”到“對話烏班圖”:中非傳播交往的范式、情境與版圖————作者:胡正榮;景嘉伊;
摘要:中非傳播合作關系的深化調整及其共同造就的全球信息流動景觀,不僅深刻影響著非洲地區地緣秩序與價值板塊的分化重組,也促使國際傳播權力格局在全球南方這一關鍵版圖上實現再平衡。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中國自身發展階段以及對外交往關系的變動調整,中非傳播交往范式呈現從單向性政治聲援到有限領域的制度化交往再到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階段性變化。當前,全球歷史范式加速轉移、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迭代升級、價值觀...
《性海圓明鏡知足》與遼代佛教思想對西夏的影響————作者:吳宇;
摘要:遼代通理大師恒策著有《性海圓明鏡知足》一部,今漢文本佚失,黑水城出土其西夏文譯本為目前所見孤本。基于對該西夏譯本的首次全文解讀,認為其以心性思想為核心,以禪釋教、借教明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遼代末年燕云地區菩薩戒的流行和法眼禪宗傳入后與華嚴、唯識、天臺、律宗等諸宗融合的佛教發展狀況。通過比較恒策法系和西夏國師鮮卑寶源的著作可以看出,遼代的心性思想和戒律思想對西夏佛教產生了影響
努力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作者:鄒廣文;
摘要:現代化進程是當代文化哲學研究關注的歷史課題。從人類全球化的大背景看,資本主義開拓了世界市場,促進生產力發展以及工業化大生產,使人類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人類在普遍交往中彰顯文化多樣性,加速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馬克思作為對資本主義最為激烈的批判者,置身于現代化時代的最前沿,在民族性與時代性的雙重關切中構建其現代性理論。馬克思通過解構“資本”邏輯,反思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本質,表明東方世界的特殊性與開放...
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生命意蘊————作者:常江;
摘要:在文化哲學語境中自覺推動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以及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塑造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化根基,弘揚中華文化生命體的哲學智慧及其“活的靈魂”,塑造具有民族性、時代性、人類性的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由此,面對歷史向世界歷史的深度轉變,我們更加需要以原創性思想元素與歷史主動精神,領會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德性修養的“心學智慧”、“觀其會通”的生命體悟、共享...
數字時代個人信息行政保護的法理基礎與制度完善————作者:黃锫;
摘要:數字時代個人信息行政保護的法理基礎來自“個人信息的雙重公共性”。個人信息所具有的準公共物品性是第一層次公共性,它提供了個人信息行政保護的必要性。個人信息在促進數字時代人們之間合作關系方面具有的社會公共性是第二層次公共性,它提供了個人信息行政保護的正當性。我國個人信息行政保護制度體系中,主要存在職責主體的碎片化和責任設定的缺失性兩方面的制度缺陷。對于職責主體碎片化的問題,可以將網信部門作為個人信息保...
中華文化主體性的闡釋與建構————作者:吳云志;許嘉誠;
摘要:中華文化主體性在時間的長河中逐漸形成,從軸心時代開始,歷經現代化轉型,形成了“榫卯型”文化結構。在“兩個結合”的指引下,中華文化主體性既回歸了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又敞開了現代維度。通過探討中華文化主體性的內在邏輯與外在表現,從內涵闡釋、價值旨趣、實踐路徑等角度入手,搭建起中華文化主體性的建構框架。深入闡釋和分析何為中華文化主體性,為何以及如何建構中華文化主體性,突出強調中華文化主體性在推動文化自信...
“新的文化生命體”之精神生產:理論邏輯與實踐展開————作者:胡菊華;
摘要:經由“兩個結合”生成的“新的文化生命體”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進一步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新的文化生命體”應以其傳承歷史、引領未來的使命擔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堅定文化...
推進國有資本充當耐心資本促進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作者:曾憲奎;
摘要:以長期投資為主要特征的耐心資本是促進我國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我國國有資本在充當耐心資本方面具有突出優勢,一方面國有資本具有突出的社會責任屬性,不以短期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另一方面耐心資本投資能夠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并有利于強化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性地位。當前,我國國有資本在充當耐心資本時,需要著重解決好理順企業運行與投資機制、防止國有企業通過以銀行貸款為基礎籌集資本、防止...
《資本論》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收入觀的分析及其啟示————作者:劉新剛;張恩箔;
摘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收入分配問題作出重要部署,為了更好地落實這一部署,需要我們從學理高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從收入的現象層面出發提出了資本—利潤、土地—地租、勞動—工資的“三位一體公式”,認為利潤、地租、工資構成收入來源,市場供需關系決定收入水平,資源稟賦差異造成收入差異,這構建了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收入觀。在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推動下,這一收入觀被多國效仿。在其影響下,全球收入不平等、...
城鎮化進程中村莊人口規模的變化規律————作者:熊萬勝;王詩瑋;
摘要:研究重新審視并修正傳統的推拉理論與生命周期說的預設,以期更全面地解釋中國人口遷移現象。傳統理論通常預設了城鄉空間的二元區分,忽略了空間分布及城鄉多層次體系和融合的影響。通過修改“結構約束下的推—拉”理論預設,強調社會保護體制的城鄉二元結構對農民工生命周期的影響,指出這可能導致村莊人口得到補充。從多角度驗證人口流出地區存在人口恢復的可能及影響,從區位差異角度發現呈現“鞍形分布”和“梯度分布”,并且討...
馬克思“結合勞動”概念的方法論探析——以《資本論》及手稿為中心————作者:余慧君;林密;
摘要:“結合勞動”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勞動的重要概念,旨在揭示勞動與資本的矛盾關系。在《資本論》及手稿中,馬克思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歷史觀,否定資本主義永恒論,闡明結合勞動的歷史前提與獨特性。針對資產階級勞動觀的形而上學邏輯,馬克思基于結合勞動社會化進程,闡釋其社會總體性;針對其實證主義路徑及辯護傾向,立足歷史辯證法,點明無產階級的主體能動性。通過一系列的批判和超越,馬克思構建起結合勞動的科學分析架構,...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