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船舶設計通訊
關注()《船舶設計通訊》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主辦單位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船舶研發設計能力國內領先,多項船舶基礎研究成果已達到國際依靠水平。自創刊以來,本刊專注于傳播我國船舶和海洋平臺先進的研發設計理念和技術,憑借緊貼市場的優勢,靈活跟蹤業內動態,緊盯熱點問題,深刻剖析新規范規則。本刊匯聚大量引領市場的新船型研發和設計的實用性論文,專業技術水平高。本刊選登的大量船舶都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本刊現已成為船舶行業新船型研發和設計的風向標,是船舶設計人員人手一冊的必備好刊,為推動技術交流,加快技術轉移作出突出貢獻。
《船舶設計通訊》2000年起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主辦 1972年有試刊2期 1988年起公開發行 半年刊 2004- 季刊 1982-03 不定期 1972-81 上海圖書館有。
船舶設計通訊雜志欄目設置
綜述、船舶設計研究、船舶動力、船舶電氣、船舶舾裝、軟件與計算、船舶艙容計算
船舶設計通訊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船舶設計通訊雜志社征稿要求
(一)《船舶設計通訊》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船舶設計通訊》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船舶設計通訊》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四)摘要和關鍵詞所有論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用第三人稱撰寫,分目的、方法、結果及結論四部分,完整準確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以15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一般3~6個。
(五)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六)計量單位、數字、符號文稿必須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符號。
(七)參考文獻限為作者親自閱讀、公開發表過的文獻,只選主要的列入,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按其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編號,列于文末,并依次將各編號外加方括號置于文中引用處的右上角。書寫格式為:作者.文題.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頁.網上參考材料序號.作者.文題網址(至子--欄目).上傳年月。
為保證本刊的權威性,杜絕任何形式的抄襲稿。稿件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作必要的修改。文稿在3個月內未收到退修或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另投他刊。未被錄用的稿件一般不退稿,請自留底稿。
閱讀推薦:船舶力學
《船舶力學》是經國家科委批準,由七○二所和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于1997年聯合創辦的學術性期刊,其前身是《艦船力學情報》(月刊)和《艦船性能研究》(季刊)及不定期的對外交流英文報告《CSSRC Reports》。本刊主要報道我國在船舶和海洋工程流體力學,結構力學,振動與噪聲及其測試技術,海洋工程研究與開發技術及其計算機應用等方面對船舶力學有一定實用價值的創新理論試驗研究成果以及國內外有關發展動向的綜述文章和信息,本刊是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界廣大學者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一個重要學術園地和論壇,也是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界與國際同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橋梁。本刊著重刊登我國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界的科學著作、學術論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等。本刊熱誠地為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與設計及有關大專院校師生服務。本刊中、英文并具。
船舶設計通訊最新期刊目錄
第三代1100 TEU集裝箱船優化設計————作者:朱冬健;王德安;黃茜;劉洋浩;
摘要: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第三代1100 TEU集裝箱船在保留母型船載重量大、重箱數多等優點的基礎上,對快速性、油耗、裝載量、振動等各項指標進行優化升級。采用本院最新的S-Bow線型、優化螺旋槳、安裝節能裝置進行快速性優化。通過主機選型和提高螺旋槳效率進行油耗優化。通過調整雙層底高度、艙口圍高度和艙蓋厚度,在總噸不超10 000的前提下,進行貨艙高箱裝載優化。尾機型改成中尾機型,在上建后方增加1個20英尺...
數智化技術在大型LNG運輸船上的應用————作者:時光志;石峰;李萌;周毅;夏華波;
摘要:根據航運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發展需求,結合航運業對效率、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以及LNG船舶的特點,對融合了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的7個應用方向——智能集成平臺、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貨物處理、智能機艙系統、智能運維服務、智能航行控制以及智能輔助靠離泊技術進行分析。總結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特征優勢,以及各船級社對智能船舶的標準,進一步探討數智化在LNG船舶上的具體應用情況
整體貨艙式瀝青船隔熱系統設計與建造特點————作者:王東;葉桂興;許芹;
摘要:梳理整體貨艙式瀝青船隔熱系統的設計及安裝要點,通過具體算例介紹整體貨艙式瀝青船的溫度場及熱應力計算方法,給出整體式貨艙瀝青船隔熱絕緣的選用和敷設工藝流程,為整體式貨艙瀝青船的設計和建造做了技術積累
70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振動響應預報————作者:鄭旭;嚴衛祥;馬亞成;周涵;
摘要:以7 000車雙燃料汽車運輸船為對象,對該船在設計階段的振動響應和控制展開預報分析。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方法,建立局部和全船振動分析模型,計算壓載和滿載兩種工況時目標船的固有頻率,以及在主機和螺旋槳激振力作用下的強迫振動響應,旨在評估目標船在設計階段的結構振動風險和振動響應水平。計算結果表明,第十甲板尾部板架超出衡準,對其進行結構優化后,目標船在兩種裝載工況下振動性能良好,滿足ISO 6954:20...
MR型油船貨艙分段劃分局部優化————作者:史久偉;彭洪強;何科明;劉滸超;
摘要:為了研究分段劃分對現代造船工藝的影響,提高船舶的建造效率,結合傳統油船的分段劃分,對MR油船貨艙區分段劃分進行調整,并進行優缺點對比分析。結果表明,通過對分段劃分和局部結構的優化,降低了現場的建造難度,減少了錯誤返工,從而達到縮短生產周期,實現降本增效。本船的一些工藝改進觀點也為同類型油船提供參考
大型LNG運輸船自動化系統關性分析————作者:杜小良;
摘要:LNG運輸船舶作為世上建造難度和安全要求最高的三類船型之一,電氣設備和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功能也是非常重要并且需要全程重點關注的焦點之一,尤其是選用GTT薄膜艙系統時更能突顯重要性,聚焦LNG液貨艙的安全需求,探討5個主要關聯要素:船舶壓載水系統與LNG液貨裝卸過程中的自動調載控制、LNG液貨艙壓力與相關主輔機設備的聯動控制、LNG液貨艙對周圍結構空艙的溫度影響、船岸裝卸應急切斷(ESD)系統、電站...
基于縱傾優化的節能技術及數據驗證————作者:王揚理;劉康立;伍東陽;李永念;王玖媛;
摘要:為了研究船舶縱傾姿態對船舶航行的影響,為船舶操作人員在面臨復雜的裝載工況下提供船舶姿態調節指導,從而提升船舶的運營效率,設計一種船舶能效優化系統,結合船舶航次計劃、裝載工況等信息,以某1 100 TEU集裝箱船為實船對象,通過CFD技術、船模水池試驗、智能船舶數據等3種方式分析驗證該型船舶在不同縱傾下的阻力值或油耗,驗證其不同工況下的縱傾優化空間。結果表明,若合理采用能效優化系統,能夠達到較大的縱...
32000 DWT多用途船舷側可移動甲板安全工作海況預報————作者:樊祥棟;陸紅干;王德安;溫保華;
摘要:通過耐波性分析對32000 DWT多用途船的舷側可移動甲板開展工作狀態下的最大波面升高預報研究,并從安全性評估角度出發,給出可移動甲板安全工作時的限制海況等級,以確保其營運時不會受到海浪的拍擊載荷作用,同時通過模型水池試驗進一步驗證該結果
6600 DWT火箭運輸集滾船結構設計————作者:李中揚;李健;楊慶和;
摘要: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設計的6600 DWT火箭運輸集滾船解決了法國阿利亞納6號重型運載火箭分段斜跨大西洋從法國運送到法屬圭亞那的問題。以該船為研究對象,基于BV規范,對總體干舷甲板的設置高度對結構構件的影響進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手段,對船體梁結構突變處及大開口升降平臺處的結構形式進行優化,解決總縱強度與局部強度同時影響下的應力集中的問題;通過板格屈曲計算,發現規范要求之外的縱艙壁板的屈曲不足問題...
HYSYS在氨燃料供給系統模擬中的應用————作者:申沛;孫興利;朱晨;
摘要:基于氨燃料在船舶上應用的需求,針對采用奧托循環的氨發動機設計氨燃料供給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氨蒸發氣處理和液態氨蒸發兩部分。基于HYSYS進行氨燃料供給系統流程模擬,模型中植入液氨儲罐、閥門、分離器、壓縮機和換熱器等設備模塊,其中,氨的物性計算采用Peng-Robinson模型,水乙二醇的物性計算采用NRTL模型。穩態模擬結果可以反映每個設備進出口物流的壓力、溫度和流量狀態,以及給出相關設備的參數。...
低速主機軸帶發電機的節能減排效果評估————作者:郭晟江;王國強;董治強;王涵波;
摘要:綜合考慮軸發機械效率、電力效率、主機單位燃油消耗率等要素,結合一型甲醇雙燃料散貨船,定量分析低速主機軸帶發電機的綜合效率、船舶EEDI指標和船舶CII評級等能效內容,得到其對節能減排的影響。研究表明:在保持航速不變的條件下,軸發綜合效率較柴油發電機低,船舶日油耗量的節約不明顯,對CII評級的貢獻輕微,;在主發受限于原動機技術而未能燃用低碳/零碳燃料時,EEDI有明顯改善;對于本身就需要通過限制主機...
1100 TEU集裝箱船輪機設計介紹————作者:王翊;曲維平;林鋆各;黃茜;高晶;
摘要:1100 TEU集裝箱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最新推出的第三代中日航線集裝箱船,該系列船是成熟經典船型,第三代1100 TEU在繼承原設計優秀基因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升級。介紹該船機艙布置、貨艙通風、艙室噪聲優化、甲醇ready設計的特點,針對設計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珊瑚Marine與NAPA Designer建模對比————作者:孫輝;張晨雅;陳海林;宋娜;熊宇飛;
摘要:計算機應用與數字化模型的發展推進了船舶三維技術的提升和普及,為達到中國擁有全面自主可控的船舶工業數字化工具的目標,國產船舶三維設計軟件珊瑚Marine正進入測試階段,通過與發展多年的一流成熟產品NAPA Designer對比探討,分析兩款軟件界面功能、操作邏輯、軟件交互等方面的特點,珊瑚Marine存在差距但具備優化船舶設計流程的能力,能夠成為中國自主加快船舶全流程數字化生產設計的重要工具,將提升...
6600 DWT火箭運輸集滾船輪機設計————作者:高晶;王翊;楊軍;
摘要:為滿足火箭部件的載運要求,6600 DWT火箭運輸集滾船在機艙布置、推進系統、通風系統以及冷卻水系統設計時采用了不同于常規船舶的設計方案。闡述機艙布置、SCR布置、軸發不同模式的應用、貨艙通風以及壓載冷卻系統的設計,指出臥式SCR的布置方案適用于煙囪狹窄的機艙;當電力負荷以及推進功率需求變化大時,可通過軸發進行調配;可通過組合不同數量風機以滿足不同貨品通風需求;壓載冷卻系統可有效應對淺吃水工況下泥...
9800DWT瀝青船總體設計————作者:鄭文澤;孫海曉;徐勇杰;
摘要:9800DWT瀝青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開發的新型9 000噸級煤焦油型瀝青船,可載運部分2類化學品煤焦油及煤焦油瀝青,具有化學品船船級符號,性能指標優秀。該船設計采用新型瀝青船貨艙型式,圍繞貨品載運要求、分艙布局、貨艙型式、船舶浮態、破艙穩性、節能環保展開論述,介紹該船總體設計方面的主要特點
半潛船艉部線型方案對比————作者:王水;王冬;張雨新;李輝;
摘要:目前半潛船尾部線型設計主要分為尾支架式和雙尾鰭式兩種型式。針對上述兩種尾部線型型式,以9萬噸級大型半潛船為例,從快速性、動力定位能力、航向穩定性以及軸系安全等方面開展研究,對兩種尾部線型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研究結果表明,雙尾鰭型式的尾部線型對于快速性、航向穩定性和軸系安全比較有利,而尾支架型式則在動力定位方面有更好的表現
基于Babylon.js圖形引擎的船舶3D模型輕量化顯示————作者:王志剛;石光偉;蔣秋申;趙正彬;郭凌華;
摘要:探討船舶總體設計過程中模型輕量化顯示的重要性及其實現方法,以提升設計效率與質量,并促進數字化增值業務的拓展。提出一種基于Babylon.js開源幾何顯示引擎的船舶總體設計過程中模型輕量化顯示技術。該技術通過實現模型的瀏覽器端跨平臺顯示的便攜性,使得設計團隊能夠隨時隨地查看模型,并有效擺脫對國外3D模型輕量化顯示領域商業軟件的依賴;同時,支持將多源異構平臺模型整合展示,便于校驗設計準確性。此外,輕量...
《船舶設計通訊》2024年(總第168~169期)總目次
摘要:<正>~
LNG雙燃料8100 TEU集裝箱船總布置關鍵技術————作者:莫繼華;李坤;鄭天祥;
摘要:8100 TEU集裝箱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獨立自主開發設計的一型LNG雙燃料集裝箱船。介紹該船總體布置概況,從總布置設計、危險區域劃分以及LNG燃料艙設置等3個方面詳細闡述在總體設計中的關鍵技術,并對涉及的部分技術問題和解決方法進行詳細分析,為以后設計此類船型提供參考
非對稱結構形式大型半潛船波浪載荷預報————作者:楊洋;都光明;桂滿海;趙文斌;王利明;
摘要:4島式半潛船因具有滿載水線以下艏部外飄結構,所以船體結構是非對稱形式,研究其所受波浪載荷具有一定意義。采用基于三維線性頻域勢流理論,通過分布源方法計算浮體在波浪中的載荷分布,對4島式半潛船和常規對稱船體半潛船波浪載荷進行長期預報,得到波浪載荷極值,并與規范值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預報4島式半潛船波浪載荷時應將浪向角設置在0°~360°,否則會造成結果偏差,另外4島式半潛船艏部外飄結構會造成船體所受波...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