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299 時間: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聲學學報
關注(299)声明:①本页面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当做参考资料.如果您要投稿、要查稿,请移步至期刊官网.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③如果需要期刊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服务详情
《聲學學報》核心期刊,兩刊,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主辦,中國聲學學會、聲學學報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學術性刊物,刊載具有創造性的聲學研究論文、實驗性論文和重要應用性論文(包括實驗工作、理論和應用研究、儀器研制)。
《聲學學報》本刊中、英文兩刊多年來在全國聲學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在中科院聲學所及聲學所領導、中國聲學學會及學會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作者、審者、讀者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并得到大家的肯定,已成為聲學界和期刊界所公認的“精品期刊”。
聲學學報(中文版)雜志欄目設置
技術簡報、快報、國內外學術動態及聲學消息等
聲學學報(中文版)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EI 工程索引(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SA 科學文摘(英)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劍橋科學文摘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文摘與引文數據庫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科雙效期刊
聲學學報(中文版)雜志社征稿要求
1.稿件所述工作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法規,尤其是保密法和著作權法。
2.保證稿件內容是與聲學基礎或聲學應用基礎有關的原創性科研成果,要內容真實、數據準確、結果無誤,要完整、可重復。
3.請給出PACS數:文章的分類采用美國物理學會學科分類方法,可從聲學學報每年最后一期分類索引中查找,也可從編輯部索取。
4.要求有完整的題目(中、英文)、全部作者名(按順序)、作者單位或地址。
5.稿件所用名詞、術語、數學公式、圖、表等的表達要遵從國家標準,無標準的按同行慣例,且要明了無誤。一般數學變量用斜體,矢量、矩陣用黑斜體,特殊函數用正體。若不能提供黑體、斜體符號,請下劃線注明,黑體用波紋線,斜體用直線。
6.嚴格按照《聲學學報》論文格式,即:摘要、引言、論證(或實驗)、結論、文獻等順序的要求寫稿(可參考《聲學學報》已發表的文章)。
7.語言要通順明了,文章要層次分明、合乎邏輯,英文拼寫和語法要正確,術語使用恰當,表達符合英語習慣。
8.所引文獻和相關材料要與本文研究有關,并要正確引用和給出適當的述評。
9.《聲學學報》為純學術性、公益性刊物,辦刊經費一直由主辦單位承擔。為了快速和更好地將作者的科研成果傳播出去,根據國家規定和同行慣例,需作者提供適當的發表費,以使刊物得以正常運行,請作者給予支持。具體收費待來稿發排后通知。
閱讀推薦:應用聲學
《應用聲學》是聲學領域的學術刊物,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一與中國聲學學會聯合主辦.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用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辦刊的宗旨是繁榮應用聲學事業,促進新成果的開發與推廣,促進科研、工程技術人員與生產的實踐者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合作。本刊登載應用聲學各個分支及其交叉學科在國內外的新進展、新動態的綜合性評論介紹,研究工作的論文、簡報,工業生產或科學實驗中的技術成果,制作工藝的革新與經驗交流等.此外,還刊登新書評價,聲學標準,國內外的重要聲學消息會議報道。
聲學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波導不變量的管道內聲源定位方法————作者:余越祺;高大治;陳卓;王振南;李玉征;
摘要:針對圓形管道內聲源定位問題,分析了圓形管道內聲場干涉結構與淺海聲場干涉結構的相似及不同之處,提出了管道聲場波導不變量,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種管道內聲源定位方法。該方法通過提取相應頻段時-頻域干涉結構的斜率實現對管道內寬帶聲源測距定位,僅需單一接收器即可實現準確的距離估計。數值仿真結果在信噪比高于4 dB時誤差在2.5%以內,管道實驗結果誤差在4%以內。實驗和仿真結果驗證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且該方法還...
基于球形傳聲器陣列的雙耳早期反射重構————作者:周運佳;易婧如;李天佑;林志斌;
摘要:為了有效降低雙耳房間脈沖響應的測量和存儲成本, 且提高其在動態雙耳合成中的實時調用效率, 提出一種基于球形傳聲器陣列在房間內多個離散位置測量的空間房間脈沖響應來重構房間一定范圍內6個自由度(包含3個平動自由度和3個轉動自由度)雙耳早期反射的方法。在將房間內早期聲場抽象為等效聲源簇和濾波器系數以重構房間早期脈沖響應的模型基礎上, 此方法引入等效聲源簇的頭相關傳遞函數, 以重建來自不同方向的反射聲到達...
持續變化的北極環境及極地聲學研究新進展————作者:黃海寧;殷敬偉;楊燕明;劉崇磊;韓笑;張揚帆;文洪濤;朱廣平;
摘要:在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下,北極海域氣候環境和海洋環境持續變化,主要表現為海冰體量逐漸變少、夏季開闊海域面積逐漸擴大、多年冰持續減少、冰邊緣區水文分層更加復雜等。在其影響下,北極海域水聲環境也在發生持續的變化。論文從新時期北極海域的海冰、水文和海底等波導環境特性出發,綜述了北極海域聲傳播特性、冰下噪聲特性、冰區混響特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結合國內外開展的北極聲學觀測試驗,重點介紹了水聲環境效應綜合觀...
非對稱耦合條件下冰層導波的泄漏衰減特性————作者:潘煜;陳晟;文洪濤;周鴻濤;楊燕明;
摘要:基于彈性波理論推導了氣–冰–水非對稱耦合條件下的海冰中冰層導波的頻散方程,對典型冰聲參數下的冰層導波頻散方程進行了求解,構建了冰層導波傳播的二維有限元仿真模型。通過理論計算與有限元仿真,探究了海冰中冰層導波的泄漏衰減特性,討論了影響冰層導波泄漏衰減大小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海冰中絕大部分冰層導波的相速度值越接近縱波波速、橫波波速和表面波波速時,導波的能量越集中于冰層內部和氣–冰界面處,不易向水中泄...
海冰聲波導斜入射波場快速預報方法————作者:高家輝;張宇翔;馬丁一;謝志南;
摘要:為提高海冰中聲波傳播特性的計算效率,提出了一種針對冰下聲信源指向性激發的半解析解冰聲導波波場預報方法。首先,利用一維有限元算法對水中聲源激勵下的冰中應變場進行時域推演,并考慮流固耦合界面上的聲能量轉換效應。隨后,結合海冰聲波導泄漏模態的頻散特性,以解析方式推導不同傳播距離與深度處的模態彈性導波位移時程,實現海冰中波場的快速預報。與其他數值方法的對比結果表明,該方法在低頻、相同模型條件下的計算速度提...
北極冰層覆蓋下氣槍聲源雙基地混響平均強度————作者:張祚祥;吳金榮;朱嘉慧;侯倩男;張揚帆;
摘要:為提高極地冰區有源聲吶探測性能,研究了北極冰層覆蓋下的雙基地混響平均強度衰減特性。首先將冰層建模為具有粗糙下界面的彈性介質,數值計算了海水–彈性冰層粗糙界面的相干反射系數、散射強度,并利用經驗散射函數描述海底散射特性,結合橢圓環狀劃分方法確定雙基地混響散射區域,建立了冰層覆蓋下的雙基地海洋混響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在掠射角0°~70°范圍內,冰下散射強度明顯高于平均風速為5 m/s時的海面散射強度;...
聲速擾動的B樣條與自回歸滑動平均聯合修正方法————作者:張佳麗;趙爽;王振杰;
摘要:針對現有海底大地測量定位聲速誤差參數化模型未考慮聲速擾動時間相關性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聲速擾動的B樣條與自回歸滑動平均聯合修正新方法。首先,利用二次多項式和三次B樣條模型對擾動聲速結構進行初步修正;其次,考慮時間相關變化,基于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進行聲速誤差處理;最后,利用南海3000 m海試數據進行驗證。結果表明,與二次多項式、三次B樣條聲速修正相比,施加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聲速逐次修正的時間觀測值殘...
極區潛標錨系噪聲檢測抑制及噪聲譜級年度統計分析————作者:張薇;劉崇磊;林麗娜;張曉偉;張揚帆;尹力;黃海寧;
摘要:極區海域聲學環境以包含大量高強度瞬態冰噪聲事件為顯著特征,被動聲學監測系統中的錨系噪聲與冰源噪聲的混淆問題影響數據可靠性,為此提出了一種針對錨系噪聲的協同檢測與抑制方法。首先建立基于K均值聚類與主成分分析的檢測模型,通過譜級特征提取實現噪聲檢測;進而開發改進中值濾波的諧波分離算法,結合自適應分離因子與時頻域軟掩膜動態重建機制進行干擾抑制。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抑制典型錨系噪聲頻段平均譜級約10...
《北極水聲學與信號處理》————作者:李啟虎;
摘要:<正>北極海域具有重要的航道、資源及軍事價值,隨著全球變暖造成的北極海冰不斷融化,北極相關學科尤其是北極水聲學的研究尤為得到關注。2014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將北極聲學與淺海聲學、深海聲學并列為3大水聲學研究計劃。與溫帶海洋相比,北極海域的水聲環境較為特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寒冷的氣候條件,使得北極海域存在常年覆蓋的海冰(多年冰)或者季節性變化的海冰(當年冰)。在海冰和海水分層影響下,水體中呈現獨...
《聲學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簡介
摘要:<正>一、聲學學報(中、英文版)兩刊,是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主辦,中國聲學學會、聲學學報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學術性刊物,刊載具有創造性的聲學研究論文、實驗性論文和重要應用性論文(包括實驗工作、理論和應用研究、儀器研制),評述性論文以編委會約定者為限。二、來稿須知(1)交稿時做到清稿、定稿;(2)要求內容正確,層次分明,文字簡練,并正確使用標點符號;(3)名詞、術語、符號、單位等一律使用國家標準;(...
深海聲學及水下聲源定位研究進展————作者:吳雙林;秦繼興;戚聿波;李整林;
摘要:從近岸向遠洋、從淺水向深海擴展是新時代海洋科學發展的新趨勢,海洋聲學的研究也逐步由淺入深,走向深海大洋。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深海聲學實驗設備和技術的發展,獲得了大量的深海實驗數據,推動深海聲學基礎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進展,為水聲裝備的設計與研發奠定了基礎。文章梳理了國內外的深海聲學相關學術成果,從模型建立到規律認知,歸納了深海聲傳播、海洋環境噪聲和深海混響的研究進展,并總結了當前主要的深海水下聲...
利用距離–頻率干涉結構提高深海影區聲場的水平縱向相關————作者:季桂花;任云;吳清天;張振洲;梁恒;姜子衿;
摘要:深海影區聲場的水平縱向相關性迅速減弱,導致水平陣列在此區域的探測性能受到極大限制。為此,基于距離–頻率干涉結構對深海影區中不同縱向間隔的聲場進行頻移補償,以提高影區聲場的水平縱向相關性。首先基于某次深海實驗的水文環境,對深海影區內的距離–頻率干涉結構和水平縱向相關進行了仿真分析,采用等效波導不變量對水平陣列不同縱向間隔處的接收聲場進行頻移補償,提高了影區聲場的水平縱向相關性。然后分析了深海實驗中第...
利用回波空時多徑特征的深海影區目標檢測————作者:藍舒堯;李宇;張春華;遲騁;陳春輝;
摘要:使用海底反彈模式探測深海影區時,信號受海底反射損失影響導致信噪比下降,為目標檢測帶來極大困難。因此結合深海影區聲傳播規律建立信號模型,分析了信號在影區信道下的多徑結構特征,并利用其單波束多徑結構特點和空域波束分裂特性,依據廣義似然比檢驗原理設計了適用于影區目標檢測的檢測器。仿真結果和實測數據處理結果均表明,所提檢測器相較于傳統的匹配濾波檢測器,通過對影區信號回波多徑結構特征的提取與利用,檢測性能提...
冰下聲信道與脈沖噪聲的多任務稀疏貝葉斯學習聯合估計方法————作者:梁耀坤;余華;李仲源;季飛;陳焱琨;
摘要:針對極地環境水聲信道中的冰致脈沖噪聲,提出了一種多任務聯合估計信道與脈沖噪聲的算法,以提高時變信道下的稀疏恢復性能。將接收數據塊劃分為子塊,利用子塊信道之間的時間相關性設計算法,在多任務稀疏貝葉斯學習信道估計模型中進一步考慮脈沖噪聲,通過變分貝葉斯方法推導出信道與脈沖噪聲聯合估計的迭代算法。該算法還針對數據子塊之間信道消息傳遞的加權因子設計了一種自適應方案,對其中的關鍵權重因子進行了優化,進一步改...
深海可靠聲路徑下基于變分貝葉斯推斷的水聲信道估計————作者:李偉哲;韓笑;魏笠;殷敬偉;
摘要:在深海可靠聲路徑(RAP)區域,水聲信道呈現明顯的長時延、分簇稀疏特性。針對RAP信道的上述特性,在Turbo迭代均衡的框架下開發了一種基于向量近似消息傳遞(VAMP)和變分貝葉斯推斷(VBI)的信道估計方法。首先,將RAP信道建模為不同簇子信道的串聯,利用VBI迭代估計每一簇子信道;然后,針對VBI計算復雜度較高的問題,將VAMP嵌入VBI框架,在低復雜度下估計各簇信道后驗分布;最后,針對反射聲...
深海聲信道不確定性量化方法研究————作者:龐杰;高博;高大治;
摘要:提出了一種基于特征值分布與概率距離的深海聲信道不確定性量化方法,通過接收信號的互譜密度矩陣,分類量化模型不確定性和信道不確定性。模型不確定性可衡量海上實測聲場與仿真聲場計算結果之間的差異,而信道不確定性則描述了深海聲信道實測結果與理論上的完全隨機信道的差異。采用Jensen-Shannon散度和Wasserstein距離作為主要度量工具,結合隨機矩陣理論分析深海信道的特征值分布。仿真結果表明,模型...
利用共軛相位差信息的正交頻分復用水聲通信載波頻偏估計————作者:姚俊輝;邱逸凡;童峰;周躍海;陳東升;
摘要:正交頻分復用(OFDM)水聲通信速率高、實現方便,但對多普勒頻移較為敏感,精準的多普勒估計和補償是保證多普勒效應存在時通信性能的關鍵。針對時變多普勒效應下傳統估計方法準確度不足、復雜度高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利用共軛相位差信息的低復雜度水聲OFDM載波頻偏估計算法。首先,推導連續時間軸上相鄰符號間的載波相位差與載波頻偏的近似關系式;然后,基于時頻差分OFDM系統相鄰子載波相位共軛的特性消除關系式中的未...
緬懷恩師馬大猷先生——紀念馬大猷先生誕辰110周年————作者:張仁和;
摘要:<正>今年是馬大猷先生誕辰110周年。馬先生是我國現代聲學的重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聲學所”)的創建者之一。1957年他從哈爾濱工業大學被調到北京,準備籌建聲學所,住在西苑賓館,和十幾位青年學者開始籌建工作。1958年底我還在大學四年級學習,由于工作需要,被抽調到剛成立的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第七研究室,從此進入了我的聲學研究生涯。到所以后,馬先生給我們講授《聲學基礎》課,使我...
王季卿教授去世————作者:毛東興;莫方朔;
摘要:<正>我國著名建筑聲學家、建筑技術科學專家、建筑物理教育家,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聲學研究所、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季卿同志于2025年3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6歲。王季卿教授1929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51年6月畢業于之江大學建筑系,并到上海震旦大學工學院工作, 1952年9月院系調整到同濟大學,在建筑系、聲學研究所長期從事建筑聲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1956年加入...
冰裂聲信號的多分量特征融合與半監督學習檢測方法————作者:張宇翔;卞忻然;李理;劉曉穎;金春燕;高家輝;
摘要:冰裂聲信號作為極地冰蓋動力學演化的“聲學特征指紋”具有重要監測價值,而傳統檢測方法存在低信噪比下靈敏度不足以及對標注數據依賴性過高等問題,為此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分量特征融合的半監督學習冰裂聲信號檢測框架,旨在提升低標注數據條件下冰裂聲信號的自動化檢測能力。首先,提出并對比混合波形圖和堆疊時頻圖兩種三維聲場特征融合方案,優化三維彈性聲場信息的有效利用。隨后構建教師-學生模型的雙分支迭代優化架構,引入半...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邮箱:qianyanxs@163.com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