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鍋爐技術
關注()《鍋爐技術》科技期刊投稿,專業技術性刊物。反映鍋爐技術(電站鍋爐和工業鍋爐)的科研成果,包括鍋爐產品試驗成果,運行經驗總結,鍋爐總體及零部件的設計理論、方法、結果和計算機程序,鍋爐制造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厚壁壓力容器的制造工藝和檢驗等。
鍋爐技術雜志欄目設置
設計科研試驗、燃料與燃燒、計算機應用、制造質量標準材料、運行與改造、節能與環保
鍋爐技術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鍋爐技術雜志社簡介
一、《鍋爐技術》摘要與關鍵詞:文章要提供100-200字的摘要,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提供3-5個關鍵詞,用分號隔開;撰寫的文章字數以2500-4500字為宜。
二、《鍋爐技術》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職稱、職務、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等(研究生須注明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
三、《鍋爐技術》注釋:注釋序號(上標)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附于文末。
四、非正式出版物(如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未正式發表的講話等不能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閱讀推薦:工業鍋爐
《工業鍋爐》以介紹工業鍋爐行業新技術、新經驗為主的綜合性技術刊物。報道內容包括有關工業鍋爐的設計、制造、工藝、標準、輔機、環保技術、水處理技術、節能改造、運行管理、事故分析、行業動態等,選稿注重創新性和實用性。
鍋爐技術最新期刊目錄
660MW墻式切圓高水分褐煤鍋爐低負荷運行特性研究————作者:龔海艇;陳臻;彭彬彬;曹昊;李子祥;
摘要:基于已驗證的墻式切圓鍋爐模型,研究了鍋爐負荷變化及低負荷下投運燃燒器位置對660 MW高水分褐煤鍋爐爐內燃燒、傳熱及NOx轉化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鍋爐負荷的降低導致煤粉燃燒行為惡化、燃盡率下降,爐內燃燒溫度及受熱面吸熱量降低,且較低的溫度及燃燒推遲導致爐膛出口NOx排放增加。440 MW負荷下投運燃燒器的位置顯著影響爐內燃燒、傳熱及NOx 超超臨界鍋爐受熱面壁溫測量技術研究————作者:鮑聽;樓玉民;趙寧寧;顧海林;張光學;嚴小華; 摘要:鍋爐在高負荷運行時,往往會導致過熱器管壁超溫而發生爆管現象,因此,有必要對過熱器管壁溫進行監測。一般采用外壁安裝集熱塊的方式,然而該溫度不能反應真實的受熱管溫度。為準確測量高溫下的受熱管壁溫,設計并加工了試驗臺,可實現受熱管1/2壁厚處溫度的測量。探究了不同煙氣溫度、安裝角度和是否保溫條件下管壁外表面溫度和1/2壁厚處溫度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同一角度時,溫差隨來流煙氣溫度和管內流速的增大而增大,... F級燃機配套補燃型余熱鍋爐設計淺析————作者:白玲麗; 摘要:介紹了補燃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余熱鍋爐的設計,重點分析了補燃對煙氣參數、鍋爐熱力參數、脫硝性能、高壓汽包選型和煙道設計的影響,同時基于鍋爐截面特征和鍋爐運行簡單分析了煙道式補燃燃燒器選型要求,對同類型余熱鍋爐設計具有參考意義 城市生活垃圾爐排爐一次風配風優化模擬————作者:覃為炯;田思達;肖海平;陸家緯;孔祥蕊; 摘要:以某350 t/h的城市生活垃圾爐排爐為研究對象,探究配風方式和風溫對燃燒及污染物生成的影響。基準方案為均勻配風,風溫設定為473 K。采用“FLIC+Fluent”軟件耦合數值模擬,首先使用FLIC軟件模擬床層熱解,隨后FLIC軟件結果作為邊界條件導入Fluent軟件模擬爐膛燃燒。盡早配風相比于均勻配風,垃圾總質量損失提高2.2%,焦炭燃盡率提高2.64%,能量損耗降低了7.2%;風溫493 K... 基于Aspen Plus軟件的污泥和生物質共氣化制備合成氣工藝模擬————作者:杜征宇;李志遠;劉晴川;余橋;任少輝;郭鵬; 摘要:為了提高污泥氣化制備合成氣的品質,通過Aspen Plus軟件研究了污泥和生物質的共氣化特性,分析了氣化溫度、空氣當量比、氣化壓力對不同共混比下污泥和生物質共氣化過程中合成氣組分濃度、低位熱值、冷氣效率、合成氣濃度及CO選擇性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氣化溫度的提高,H2濃度先升高再下降,CO濃度呈上升趨勢,CH4和CO2濃度呈下降趨勢... 基于機器視覺的垃圾焚燒火焰完結點檢測————作者:趙昌臻;張春堂;樊春玲; 摘要:爐排爐是國內垃圾焚燒廠中最主流的技術。當垃圾在焚燒爐內燃燒時,為了防止出現偏燒導致爐排被損壞以及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時刻檢測垃圾在爐排上的位置與燃燒狀況。目前對垃圾焚燒爐內燃燒狀況的檢測主要是通過人工觀察實現,此種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通過機器視覺技術,對提取到的垃圾燃燒圖像進行數字圖像處理,檢測圖像中火焰的邊緣并標注燃盡線的距離供操作人員調整爐排的翻滾。試驗表明:基于機器視覺的垃圾焚燒火焰完結點提... 高低揮發分混煤著火特性研究————作者:陳輝;楊希剛;黃林濱;賴金平;李朝兵;戴維葆; 摘要:基于國家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政策和煤電一體化要求,W火焰鍋爐將面臨摻燒煙煤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摸清燃用無煙煤的W火焰鍋爐摻燒煙煤后的高低揮發分混煤著火特性,為W火焰鍋爐摻燒煙煤的運行調整、設備改造提供理論基礎,以無煙煤、貧煤和煙煤不同摻燒比例的混煤為研究對象,通過熱重分析儀開展混煤著火特性研究。研究發現:煙煤的著火特性最好,貧煤的燃盡特性最好,無煙煤的燃燒速率最快。隨著煙煤比例的增加,混煤樣品的著火特性... 長周期服役P91鋼管材質劣化及性能恢復試驗研究————作者:王峰;張豐收;馬江; 摘要:針對長周期服役P91鋼管出現低硬度的材質劣化問題進行了性能恢復熱處理試驗,利用光學顯微鏡、掃描電鏡及能譜分析對比P91鋼性能恢復熱處理前后的微觀組織及微區成分差異,并測試了其常溫及高溫力學性能。結果表明:低硬度P91鋼性能恢復熱處理后常溫及短時高溫力學性能均達到相關標準要求;長周期服役P91鋼硬度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為馬氏體的再結晶、碳化物及拉弗斯相的析出長大,通過性能恢復熱處理能夠將P91鋼組織調... 400t/d生活垃圾焚燒爐結焦原因實測分析及抑制結焦措施研究————作者:黃俊賓;劉嘉晉;鐘志剛;黃勇;武志林;閆云飛;楊仲卿; 摘要:垃圾焚燒爐結焦會阻礙煙氣流通與管屏吸熱,同時清焦過程中焦樣容易產生裂紋并墜落,影響垃圾發電廠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從焦樣自身性質、垃圾熱值變化與運行參數變化探究垃圾焚燒爐結焦的原因。由于生活垃圾熱值較設計值平均升高1.22倍,且堿金屬含量高,在燃燒過程中易與其他物質生成低熔點的復合物,同時運行參數配置的不合理導致了結焦現象的產生及加劇。針對結焦原因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對爐膛受熱壁面進行改造。將受熱壁... 硫酸氫銨與飛灰相互作用對MGGH污堵影響的研究————作者:劉實;陳國志;鄧先洪;鐘毓秀;張愛民;康錦鋒;劉曉敏;雷嗣遠; 摘要:電廠運行中,硫酸氫銨(ABS)的生成及其與飛灰的相互作用會堵塞中間熱媒體煙氣換熱器(MGGH)等換熱面,然而目前ABS與飛灰的交互作用對換熱面堵塞產生的影響特性與機理尚不明晰。通過搭建固定床反應系統,對不同溫度、不同反應物濃度條件下ABS與飛灰相互作用機制進行試驗研究,采用N2吸附/脫附、X射線衍射和傅里葉紅外光譜等表征手段對產物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當煙氣溫度及煙氣中SO 燃煤機組空氣預熱器堵塞原因分析及運行調整研究————作者:楊驍;高文杰;龍斌;梁川;王赫;韓鐘國;張然; 摘要:針對某600 MW燃煤機組長時間深度調峰后空氣預熱器堵塞問題,通過現場試驗采集數據分析,確認硫酸氫銨液化后吸附大量飛灰黏附在空氣預熱器蓄熱片上是導致機組空氣預熱器堵塞的主要因素,并根據機組實際情況開展噴氨優化調整試驗,有效緩解該機組空氣預熱器堵塞的情況 1000MW超超臨界鍋爐高溫再熱器爐內壁溫分布特性研究————作者:趙寧寧;李培;黃煒強;施子福;李望;鐘崴; 摘要:針對高溫再熱器爐內壁溫難以長時間連續監測的問題,選擇K分度熱電偶的測量元件,采用集熱塊與測量元件預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裝在某1 000 MW鍋爐高溫再熱器爐內管壁上的方式,獲得不同工況下高溫再熱器爐內壁溫特性。分析了高溫再熱器同一根管沿管程溫度分布、煙氣入口截面溫度分布特性、爐內外對應測點的關系、爐內測點與負荷的關系以及管壁相同位置向火面及背火面溫度之間的差別。結果表明:沿管程方向,U型彎底部溫度最高... 投稿須知 摘要:<正>1來稿要求1.1論文要求主題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文稿必須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摘要和關鍵詞(3~4個)(以上都須英文譯出)、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并寫明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學歷、研究方向、聯系電話和E-mail等)和論文的基金資助項目。1.2論文篇幅(含圖表)以5000字之內為宜,即在本刊上不超過5頁 G115鋼TIPTIG焊接接頭組織與性能研究————作者:馬志寶;郭新芳;姜海峰;蔡文河;杜雙明;張學星;董樹青;萬夫偉; 摘要:基于全自動+脈沖送絲全氬弧焊接方法,研究了新型回火馬氏體耐熱鋼G115厚壁管道焊接接頭的組織和性能。結果表明:焊接接頭經焊后熱處理后組織為回火馬氏體,焊縫晶粒呈現出等軸晶和柱狀晶兩種不同的形貌,熱影響區中粗晶區和細晶區均呈現為等軸晶形貌,其晶粒尺寸遠小于母材等軸晶的晶粒尺寸,在熱影響區未發現液化裂紋。焊接接頭的抗拉強度滿足標準技術要求,焊縫常溫沖擊吸收能量平均達到60 J,高于目前焊條電弧焊焊縫的... 超超臨界機組低溫過熱器水平管焊接接頭開裂原因分析————作者:郭小鋼;周龍;曾勇;尹少華;孫志強;陳忠兵;羅震; 摘要:以某1 000 MW超超臨界機組低溫過熱器進口泄漏水平管為研究對象,采用宏觀檢測、化學成分分析、裂紋低倍金相檢測、微觀金相檢測、掃描電鏡形貌觀察、力學性能檢測等方法對低溫過熱器水平管泄漏失效原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裂紋從焊接熱影響區的管子外壁粗晶區啟裂,裂紋沿晶在粗晶區擴展,裂紋內部覆蓋大量氧化物,在三晶粒交界處存在楔形孔洞;裂紋尖端附近存在大量孔洞,部分孔洞與孔洞呈鏈狀分布,判斷裂紋性質為蠕變裂... 某中儲式鍋爐水冷壁高溫腐蝕特征分析————作者:熊小鶴;丁鵬;譚厚章;王承亮;李延森; 摘要:對某中儲式制粉系統鍋爐的高溫腐蝕特點進行了詳細分析,包括腐蝕區域、煤粉刷墻情況、煤粉未燃盡情況以及運行人員的習慣運行方式等。研究發現:該鍋爐腐蝕最嚴重區域位于三次風噴口下方,而不是燃盡風噴口下方,這是與直吹式制粉系統鍋爐發生高溫腐蝕的一個顯著區別點。另外,該鍋爐腐蝕還有一個特點是沿著一次風逆時針切圓方向,從上游到下游區域,腐蝕在水冷壁管出現的位置依次為向火側腐蝕、管中間腐蝕、管兩側腐蝕。煤粉大面積... GB/T 10184—2015干空氣攜帶熱量計算錯誤及相關影響分析————作者:逯朝鋒;虞昊天;羅雪嬌;趙瑞松;李現偉;楊澤生; 摘要:分析了GB/T 10184—2015關于干空氣攜帶熱量計算的錯誤并給出了糾正算法,同時采用ASME PTC 4—2013進行校核,結果顯示糾正算法準確度高,而GB/T 10184—2015計算結果相對偏差超過100%,且計算偏差隨著空氣預熱器入口風溫和基準溫度偏差增大而增大,在常用的空氣預熱器入口風溫-5~50℃范圍內,GB/T 10184—2015計算錯誤導致鍋爐效率偏差為-1.33%~1.32... 鍋爐動態特性對二次再熱機組一次調頻的影響————作者:王駿;張天海;張泰巖;湯可怡;史毅越; 摘要:針對傳統的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一次調頻仿真模型未充分考慮鍋爐動態特性的問題,以某超超臨界二次再熱1 000 MW燃煤機組為研究對象,基于機理分析法建立燃煤機組一次調頻仿真模型,并于LabVIEW軟件開發二次再熱機組動態仿真平臺,仿真研究鍋爐動態特性對機組一次調頻的影響。計算結果表明:建立的直流鍋爐仿真數學模型,較為全面地反映主蒸汽壓力、流量及調門開度在一次調頻過程中的動態響應特性,二次再... 新能源大規模并網背景下火電機組一次調頻技術綜述及展望————作者:蔣健; 摘要: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新能源(如風電、光伏等)的大規模并網已成為電力系統發展的重要趨勢。然而,新能源的間歇性和波動性給電網的穩定運行帶來了巨大考驗,對火電機組的快速響應能力,特別是一次調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介紹了火電機組一次調頻技術面臨的挑戰和現狀、現有新型輔助一次調頻技術,并提出了未來發展趨勢 高堿煤摻燒低鈉煤的混煤結渣特性試驗研究————作者:向家濤;桂其林;楊奕彬;李建峰;張世紅; 摘要:針對湛江鋼鐵發電單元鍋爐在燃燒高堿煤時容易發生受熱面沾污結渣的問題,提出了摻燒低鈉煤的緩解措施。為了優化配煤摻燒方案,首先分別對高堿煤和低鈉煤的煤質特性和燃燒特性進行分析,然后基于“沉降爐—沉積爐”系統開展混煤燃燒試驗,并采用煤灰成分評價指標預測不同摻燒比例下的混煤結渣特性。結果表明:高堿煤具有高揮發分、低灰分、高發熱量及高堿金屬含量的特點,具有良好的著火和燃盡性能,但結渣傾向較強。依據煤灰熔融溫...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