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
關注()《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采煤科技期刊,創刊于1974年,是由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主辦的采煤與礦山運輸專業綜合性期刊。
《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是煤炭行業礦井開采與礦山運輸新技術、新工藝、新經驗、新產品及研究成果的主要發布媒體,內容包括采煤、運輸、掘進、支護、提升、機電、排水、通風、液壓、管理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讀者對象:主要從事煤礦開采及礦山運輸相關行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管理干部及大專院校師生等。
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雜志欄目設置
專題評論、實驗研究、技術經驗、問題探討、管理
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雜志榮譽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
閱讀推薦:鉆采工藝
《鉆采工藝》是報道國內外石油勘探、鉆井、固井工藝技術、油氣田開發、開采技術、鉆井、開采機械設備和技術、油田化學工藝技術等領域最新科技成果、科技動態、科技交流信息的知名期刊。獲獎情況:美國石油文摘數據庫(PA)重點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四川省“技術類質量一級”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美國石油工程索引(EI)收錄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中國石油文摘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水力采煤與管道運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褶積模型的波阻抗反演技術在煤層厚度預測中的應用————作者:閆民民;
摘要:為準確預測煤層厚度,減少傳統施工鉆孔手段獲取煤層厚度的費用,常村煤礦將褶波阻抗反演技術用于煤厚預測,并根據原始的勘探資料,獲得煤層厚度的準確信息,進而計算出煤炭資源的儲量。通過計算及統計對比分析:北翼實際采出量是285.2萬t,使用反演技術預測的儲量為305.4萬t,更接近于北翼實際采出產量,為煤炭資源儲量管理提供了數據支持
晉邦德礦水文地質特征分析及礦井涌水量預測————作者:郭建紅;
摘要:為了解決晉邦德礦山遇到的水文地質災害,通過對礦山水文地質的監測,結合礦山水害防治準則,設置截流墻對礦山的水害進行了控制,維護了巷道工作面的安全生產,保障了礦山機械及人員的安全,為減少水害作出了貢獻
膠質層指數測定準確度的影響因素探討————作者:馬芳;
摘要:膠質層指數的測定,受主觀因素影響很大,要求儀器的規范性很強,針對影響膠質層指數測定準確度的主要因素進行探討
馬蘭礦綜采工作面智能化技術與裝備的應用研究————作者:蘇國強;
摘要:針對智能化工作面系統進行了詳細的分類討論,并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馬蘭礦18509智能工作面進行評價,通過對綜采工作面系統的分析和自動化工作面的綜合評價,得到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用于評價智能工作面的準確性。評價結果比較可靠,證明智能化工作面的可行性,同時也驗證了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準確性,為智能化工作面的推廣及應用提供了參考
鎮城底礦切頂卸壓護巷效果分析————作者:仝元;
摘要:鎮城底礦為解決28106工作面巷道頂板垮落所導致的巷道圍巖變形量大的難題,采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對煤柱寬度20 m和30 m的巷道頂板進行切頂卸壓分析,發現在煤柱寬度20 m時,切頂后兩幫移近量減少了23%,頂板底板的變形量減少了20.3%;當煤柱的尺寸提升為30 m時兩幫移近量減少了20%,頂板底板的變形量減少了26%,有效保障了巷道的圍巖穩定
正利煤業少人自動化綜采工作面設備及配套系統研究————作者:李春睿;劉鳳偉;
摘要:為解決正利煤業綜采工作面自動化程度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通過對現有設備的技術升級與改造。在綜采工作面自動化集中控制、采煤機協同控制、支架與采煤機聯動控制、運輸機集中控制、工作面供電供液集中監測系統等五個方面,結合國內現有的技術,完成設備的自動控制、實時工況監控、智能故障診斷等功能,實現少人操作,降低運營成本,保障安全生產
內蒙能源中心洗煤廠配煤研究————作者:楊文娣;侯玉茂;
摘要:高硫氣肥煤是內蒙古上海廟礦區主要煤種之一,受環保壓力和煤炭市場影響,高硫煤的銷售受到嚴重制約。利用低、高硫煤炭硫分差異,配洗或配銷灰分小于9.50%,硫分小于2.0%的精煤產品,打破高硫煤的銷售瓶頸,適應不飽和市場需求
采空區下近距離煤層合理區段煤柱寬度研究————作者:靳璞;
摘要:為確定合理的近距離煤層區段煤柱,利用FLAC3D數值手段對8號煤采空后開采近距離煤層9號煤時的區段煤柱寬度進行合理設定,通過對煤巖體側向垂直應力分布、水平應力分布調整以及屈服破壞特征進行分析,得出9號煤層順槽煤柱的寬度在10~15m
礦井工作面礦壓監測方法研究————作者:杜鵬榮;
摘要:以常興礦1510工作面開采3#煤層礦壓監測方法為研究對象,分別從工作面頂板、工作面超前支護區域頂板、工作面兩順槽頂板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監測方法,對巷道圍巖位移監測進行了闡述,為今后類似的研究提供借鑒
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術應用研究————作者:張江勇;
摘要:為緩解礦井接替矛盾,提高煤炭資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術,采用"錨網梁+錨索"聯合支護,對留巷澆墻區頂板進行錨網索支護。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澆墻區底板施工墻體基礎,以保證"頂板-巷旁支護-底板"支圍系統剛度,對巷道留巷施工工藝進行詳細分析。由礦壓觀測結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圍巖活動基本穩定,留巷總體變形量小,技術效果良好
深部復合頂板煤層巷道圍巖穩定性與支護技術研究————作者:張書龍;
摘要:以鎮城底礦28108工作面復合頂板的巷道支護為工程背景,通過對復合頂板的力學特性理論進行分析,采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對無支護狀態下,巷道的水平和垂直位移以及錨桿錨索支護狀態下,巷道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進行了數值模擬。實踐結果表明,加強支護狀態下巷道圍巖變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證了礦井的安全生產
大采高綜放工作面礦壓顯現特征及圍巖控制技術研究————作者:李鵬飛;
摘要:針對大采高綜放工作面圍巖控制難題,以鎮城底礦28108綜采工作面為研究背景,通過現場數據監測,分析了28108大采高綜放工作面礦壓顯現特征及工作面圍巖變形規律、支架受力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大采高綜放工作面支架與圍巖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同時利用載荷估算法進行了支架工作阻力計算,并結合現場工況進行了支架選型。結果表明,在支架使用期間,工作面圍巖變形得到了有效控制,通過該方法選型的液壓支架具有...
基于組態軟件的選煤廠集控系統上位機畫面設計————作者:林國富;
摘要:通過分析現有選煤廠所處時代背景及生產工藝現狀,給出了一套完整的集中控制系統解決方案,并著重在組態王軟件環境下,給出集中控制系統中上位機畫面的具體設計過程。在選煤廠應用后的結果表明,該畫面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操作簡單易學,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移植性
高位定向鉆孔在上隅角瓦斯治理中的應用研究————作者:楊萬海;
摘要:為有效解決高瓦斯綜采工作面U+U型通風方式改變為U型通風方式后,上隅角瓦斯超限問題,經過試驗,采取頂板高位鉆孔的抽采方式,依據工作面實際地質條件,確定高位鉆孔的終孔距3號煤層的最大垂距為60 m。由數據統計分析可知:抽放高濃度瓦斯的持續時間增加了近20 d,割煤期間瓦斯的最大濃度為0.35%,上隅角瓦斯問題得到控制
光道煤礦資源整合后采區系統優化設計研究————作者:谷平軍;
摘要:以山西洪洞西山光道煤業礦井資源重組礦井采區系統為工程對象,分析了試驗礦井采區開采的必要性,進行了礦井重組后采區布置方式的設計優化,同時優化設計了采區運輸系統、通風系統、排水系統等主要系統。此外,進行了礦井重組后首采工作面優化布置和采煤工藝,實現了工作面快速投產,形成了"2煤層-1水平-2階段-4采區"開拓準備方式,采用優化設計后的采區系統,年產量可達1.20 Mt,體現出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同時...
穿斷層巷道圍巖破壞特征分析及其控制技術研究————作者:馮治茂;馮智杰;
摘要:以常村煤礦12#煤層307盤區集中軌道上山穿越斷層破碎帶圍巖控制為工程背景,根據巷道穿過圍巖的巖性和破壞特性,將12#煤層307盤區集中軌道上山穿過的斷層的巖層初步分為Ⅲ、Ⅳ、Ⅴ三大類,支護時選其中強度最低的Ⅴ類巖(粉砂質泥巖)為支護研究對象。通過結構補償錨索將鋼支架-錨索進行耦合支護,形成一個支護整體來控制圍巖的變形,發揮主-被動支護各自的優點。工業實...
極近距離上部煤層穩定煤柱載荷在底板中的應力傳遞規律研究————作者:石永軍;
摘要:生輝礦為了解決極近距離煤層上部采空區遺留煤柱對下部煤層頂板的應力破壞問題,采用FLAC3D數值模擬軟件對極近距離煤層的上部煤層遺留煤柱對底板應力分布情況進行研究,發現了極近距離煤層的應力集中區域,并通過對煤柱的寬度分析得出了不同寬度的煤柱對底板的應力分布情況,為礦井地質條件相類似問題解決提供借鑒
大采高綜采工作面頂板控制技術應用研究————作者:韓晉光;
摘要:為了使工作面堅硬老頂正常垮落,降低來壓強度,保證工作面安全生產,采取爆破切槽和人工輔助控制結合的方法,改變巖層結構,實現頂板正常垮落。根據工作面初次垮落頂板步距及周期來壓布局,確定初次放頂步距為28 m,周期放頂步距設定為20m。對深孔爆破參數進行了設計,由現場爆破效果可知:頂板因預放頂板措施的實施出現松動,致使應力提前釋放,工作面來壓強度緩解
不同瓦斯壓力下煤體瓦斯解吸試驗研究————作者:關聯合;祁明;齊黎明;
摘要:為了研究不同瓦斯壓力下煤體瓦斯解吸規律,在開灤礦區開展了煤樣在不同瓦斯壓力下的瓦斯解吸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新的解吸規律曲線模型要比國家標準推薦的瓦斯解吸規律模型相關性要高,其相關性系數最高為0.998 4。開灤礦區錢家營礦的煤體瓦斯解吸能力強于呂家坨礦,開灤礦區煤體隨著瓦斯壓力的增大,吸附能力逐漸增大
馬蘭礦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礦壓顯現規律研究————作者:崔巖兵;
摘要:為研究大采高綜采工作面的礦壓規律,以馬蘭礦18506綜采工作面的開采為工程背景,通過礦壓數據記錄分析、儀器測量、現場觀測等手段,判斷初次來壓步距、周期來壓步距及其來壓強度、上覆巖層情況,分析了初采期間、正常回采期間、末采期間、兩順槽礦壓規律。對該礦礦壓規律的研究可為后續開采進行預測預報,同時為類似條件的煤層開采提供參考依據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