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資源科學
關注()《資源科學》(月刊)創刊于1977年,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刊登資源科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的論文,報道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相關的學術評論,介紹學科的前沿動態,為建立和發展資源科學理論體系、促進我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資源管理服務。
《資源科學》本刊為綜合性學術期刊,原名《自然資源》,1998年更名為《資源科學》,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和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主要刊登“資源科學”領域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其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自然資源、社會資源、資源管理與資源立法等學科領域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大專院校師生。
資源科學雜志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能源與礦產資源、旅游資源、資源管理。
資源科學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含擴展版)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閱讀推薦:西部資源
《西部資源》內蒙古省級刊物,是由內蒙古國土資源廳主管,內蒙古國土資源信息院主辦的一個立足于內蒙古,反映西部各省(區)市資源開發、保護、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綜合性彩印雙月刊,內容以土地、礦產資源為主,涵蓋測繪、森林、草原、環境、旅游、地理等各方面。
資源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人水關系研究”專輯序言————作者:左其亭;馬維兢;孫才志;呂愛鋒;吳青松;
摘要:<正>自人類文明肇始,水便成為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性要素。人水關系作為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核心紐帶,是一種不可逾越的基本關系,承載著文明延續的永恒命題。人水關系研究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人類從早期認識洪水過程、開發利用水資源就在探索人水關系。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人水矛盾日益凸顯,人水關系日趨復雜,推動著人類認知的不斷深化。20世紀末,可持續發展模式逐漸被國際社會所接受
人水關系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實踐需求————作者:左其亭;
摘要:人水關系是人類與自然界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之一,人水關系研究是科學認識水問題、探索治水之路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需求。基于前期研究工作和不同時期成果梳理,從“萌芽、起步、形成”3個階段綜述了人水關系的研究歷程,總結了每個階段的發展特征;從“系統、子系統、研究視角”3個層面提出了人水關系分類方案;闡述了發展人水關系學的目的和優勢,介紹了人水關系學的主要內容、理論體系和研究方法;從“對人水關...
綠色技術進步的水資源生態足跡收縮效應及作用機制————作者:張華新;賀亞偉;
摘要:【目的】綠色技術進步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關鍵支撐作用,探析其對水資源生態足跡產生的收縮效應,對于提升水資源環境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方法】本文選取2003—2020年中國30個省份面板數據,基于生態足跡理論角度構建水資源生態足跡指標,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數方法衡量綠色技術進步指數及其分解指數,并運用雙向固定效應模型、面板分位數模型和調節效應模型實證檢驗綠色技術進步的水資源...
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長江經濟帶貿易隱含水污染轉移格局————作者:何偉軍;李晟樺;安敏;方雪;
摘要:【目的】分析長江經濟帶貿易隱含水污染轉移格局及各產業部門的隱含水污染排放拉動系數,有利于更深層次掌握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保護之間的關系,為區域人水關系協同優化和可持續發展格局構建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本文依據多區域投入產出原理,結合2017年長江經濟帶多區域投入產出表與其各省(市)部門的用水數據,建立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計算分析各省(市)間虛擬水流動格局、隱含水污染轉移格局和產業部門間隱含水污...
地熱水和礦泉水資源價值實現的機制與實踐————作者:白永亮;王能飛;黃鵬;左騰云;張清;
摘要:【目的】在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價值實現機制和差別化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委托代理機制試點為新契機的背景下,立足地熱水和礦泉水資源價值實現全過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度挖掘市場潛能,探索以委托代理機制與市場化改革融合推動地熱水和礦泉水資源價值實現。【方法】以地熱水和礦泉水資源價值實現的現實需求為導向,沿著“理論認知—作用機理—實踐邏輯—政策取向”的邏輯架構層層遞進探討地熱水和礦泉水資源的價值實現。【結果...
《資源科學》投稿須知
摘要:<正>1.投稿要求(1)本刊設立18個欄目編排文章,各欄目的詳細說明可閱讀網站(www.resci.cn)“簡介”中的“欄目設置”部分,所投稿件選題應符合相應欄目的要求。(2)文稿題目限定在25個漢字內;篇幅一般不超過8個版面頁,并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及5~8個關鍵詞,摘要應涵蓋文章的研究目的、方法、主要論點和結論;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相對應,正文不多于300個單詞
人水關系學的智慧計算體系構建及實證————作者:臧超;張書齊;左其亭;
摘要:智慧計算技術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研究的深入革新。人水關系學作為研究人水復雜巨系統的交叉學科,智慧計算技術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其研究方法并推動學科發展。因此,本文旨在提出并構建人水關系學的智慧計算體系,通過實證分析探討其應用潛力。本文從智慧辨識、智慧評估、智慧模擬以及智慧優化調控4個方面介紹了人水關系學智慧計算方法,基于CNN-LSTM-Attention模型結合流域供需水平衡計算,進行了實例應...
黃河水權交易制度的利益沖突與重構路徑————作者:陳志峰;
摘要:【目的】水權交易是促進黃河水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制度手段,但黃河水權交易制度實踐當前面臨著行政管理利益與私人利益、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農業行業利益與灌溉用水戶利益三方面的公私利益沖突困境,必須通過制度重構才能解決困境。【方法】基于此,本文引入產權激勵理論對黃河水權交易制度的產權基礎和交易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1)黃河水權交易以屬于混合產權的取水權交易為主,但僅依靠單一類型的取水權交易并不能有效平...
協同發展視角下調水工程水資源補償機制研究————作者:楊高升;劉紫薇;梁偉婷;田貴良;
摘要:【目的】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促進調水工程水源區與受水區協同高質量發展重要手段,構建“計劃+市場”水資源融合式補償機制對化解水源區與受水區協同發展困境具有重要意義。【方法】首先,本文通過構建調水工程協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和度量模型,探討水資源補償對區域協同發展的影響;其次,設計“計劃+市場”的水資源融合式補償機制,并根據協同度確定水權初始分配的比例;最后,通過數值仿真和案例分析,進行該機制可行性及有效性...
中國主要城市群人水和諧度及影響因素————作者:丁相毅;羅增良;付含佳;董雯雯;潘翠紅;王彬潔;李敏;
摘要:【目的】為了客觀理解中國不同城市群之間的人水和諧發展現狀與差異,彌補當前人水和諧關系研究缺乏跨城市群對比研究的不足,本文對比分析中國主要城市群之間的人水和諧發展關系。【方法】以中國3個地理氣候差異顯著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京津冀城市群為研究對象,構建人水和諧度評估指標體系,利用單指標量化-多指標綜合-多準則集成的人水和諧度評估方法,對2000—2022年各城市群的人水和諧度進行量化評估,并分析城...
基于“供需-承載-資產”視角的中國水資源可持續性評價————作者:彭青玲;何偉軍;孔陽;沈菊琴;
摘要:【目的】水資源可持續性評價是實現區域水資源有效管理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現有研究大多聚焦于水量、水質角度,在水資源資產化管理背景下引入水價值維度能夠使水資源可持續性評價更加客觀全面,有助于制定區域差異化的水資源管理策略。【方法】基于“供需-承載-資產”三維視角,本文運用水足跡理論和水資源資產負債表開展中國31個省份2013—2021年期間的水量、水質、水價值可持續性評價,結合ArcGIS軟件...
人水關系視角下長江經濟帶綠色流域發展水平時空演變————作者:方婷婷;王磊;段學軍;鄒輝;王雅竹;
摘要:【目的】探究人水關系視角下綠色流域發展水平,對于實現長江經濟帶水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方法】采用熵權TOPSIS、Dagum基尼系數分解、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2010、2015和2020年長江經濟帶108個城市綠色流域發展水平,并結合主體功能區識別綠色流域發展的短板區域。【結果】(1)2010—2020年長江經濟帶綠色流域發展水平有所提升,整體呈現出“下游高、中游次之、下游低”和...
黃河流域工業綠色水資源效率空間關聯網絡特征及驅動因素————作者:孫才志;宋強敏;郝帥;
摘要:【目的】黃河流域是國家戰略發展區域,測度工業綠色水資源效率并識別其在上、中、下游不同城市之間的傳導關系,是促進整個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著力點。【方法】本文采用Super-SBM模型對2006—2022年黃河流域75個城市的工業綠色水資源效率進行測算,并借助社會網絡分析方法測度了效率空間網絡關聯結構,最后采用面板時空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因素的時空分異特征。【結果】(1)黃河流域工業綠色水資...
西北干旱區城市虛擬水轉移格局及水資源短缺溢出風險————作者:楊晶晶;馬忠;馬維兢;焦志鵬;冒婷;王婷;
摘要:【目的】分析西北干旱區內部城市虛擬水轉移的空間格局及水資源短缺溢出風險,為制定差異化的水資源管理政策提供參考。【方法】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全國城市間投入產出表,運用多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結合水資源壓力指數,系統分析了西北干旱區25個城市的虛擬水轉移特征、虛擬水依賴度及水資源短缺的溢出風險。【結果】(1)西北干旱區城市以虛擬水輸入為主,尤其是第一產業,這與該地區的干旱氣候和經濟模式密切相關;...
長江經濟帶水利新質生產力時空分異及提升路徑————作者:柴林;袁亮;何偉軍;程娟;劉陳源;
摘要:【目的】長江經濟帶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開展長江經濟帶水利新質生產力時空演變及提升路徑研究,有助于推動長江經濟帶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方法】本文以長江經濟帶110個城市為研究對象,首先,根據水利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從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和綠色4個維度構建水利新質生產力評價指標體系;其次,利用熵權-TOPSIS模型和空間自相關測度2011—2022年長江經濟帶水利新質生產力的時空演化;...
黃河流域城市群再生水利用水平及其提升模式————作者:王曉宇;吳鳳平;吳驍遠;韓宇飛;
摘要:【目的】基于黃河流域各地再生水利用不均衡發展的實際,制定差異化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措施,為流域統籌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規劃建設和精準施策提供參考。【方法】本文以黃河流域城市群為研究對象,結合畢達哥拉斯三角模糊VIKOR多屬性決策、標準差橢圓分析、冷熱點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等方法,測度了2018—2022年流域城市群的再生水利用水平并分析其空間特征;在此基礎上設置了差異化的流域城市群再生水利用水平提升...
典型生態脆弱區水土流失治理技術評價及實施效果————作者:王爽;甄霖;李文君;梁立;
摘要:【目的】為應對全球經濟發展和日益增強的人類活動給脆弱生態系統帶來的巨大挑戰,避免、減少和扭轉水土流失態勢,系統總結與差異刻畫區域間水土流失治理技術,為促進優良技術的輸出和引進提供參考。【方法】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關鍵人物訪談以及文獻資料內容分析等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梳理全球范圍內66個典型生態脆弱案例區水土流失治理技術,并進一步從技術推廣潛力、應用難度、成熟度、效益以及適宜性5個維度構建綜合指數...
新質生產力發展對中國水資源利用效率的影響————作者:馬海良;向慧伶;龐慶華;
摘要:【目的】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為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新契機,如何有效發揮新質生產力的“節水降耗”效應,是推動水資源管理改革和實現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議題。【方法】基于2013—2021年中國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采用雙向固定模型、機制檢驗模型、空間計量模型等方法實證分析了新質生產力與水資源利用效率之間的關系。【結果】(1)新質生產力發展能夠促進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該結論經過替換...
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水關系多尺度演化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冉釗;劉彥隨;高建華;
摘要:【目的】從供需視角審視人水關系問題,通過探析水資源供需關系來揭示復雜的人水關系,為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水關系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氣象、土壤、遙感和社會經濟等多源數據,利用雙變量空間自相關、供需比率和最優參數地理探測器等方法,探究1990—2020年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水關系的尺度演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結果】(1)1990—2020年黃河中下游地區人水關聯指數和供需比率...
基于跨城功能性聯系的都市圈空間組織形式與形成機制————作者:鈕心毅;劉思涵;岳雨峰;王垚;
摘要:【目的】認識都市圈空間組織形式是推動都市圈發展、制定空間規劃策略的基礎性議題。本文從人員要素流動的跨城功能性聯系入手認識都市圈空間組織形式,探究其形成機制。【方法】以人員要素流動的跨城功能性聯系體現的“流動空間”理論為基礎,構建了都市圈空間組織形式及形成機制的理論分析框架。以上海都市圈為案例,使用2023年時空大數據和出行等時圈分析人員要素流動承載的跨城功能性聯系的目的地空間特征、時間特征,得出都...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