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自然科學史研究
關注()《自然科學史研究》(季刊)(前身是1958年創辦的《科學史集刊》)1982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主辦的在科學史、技術史和醫學史領域惟一國家級的多學科綜合性刊物。獲獎情況: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獎。
《自然科學史研究》本刊為中文自然科學綜合類核心期刊,致力于學術創新,支持學術自由和平等的方向,積極反映海內外科技史的最新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發表科學技術史領域的綜合性研究、科技史理論和各學科史的論文、研究討論、評論、書評和學術信息等。
自然科學史研究欄目設置主要欄目:論文、研究討論、書評、學術信息、新書簡介、新書架。
自然科學史研究收錄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維普收錄(中)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
閱讀推薦:自然與科技
《自然與科技》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自然科學史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天回醫簡所見“同色相乘”含義初探————作者:陳寧;
摘要:天回漢墓醫簡經考古發掘而得以重現后,竹簡醫書《脈書·上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里關于色診的記載便引起學界關注。其中“同色相乘”的簡文由于在傳世醫書中缺少對研材料,其含義為學界所難以理解。本文采取以簡文為內證、以其他醫籍記載為外證兩相結合的方法,指明“同色相乘”是五色相乘理論的具體運用,依據“內乘外者死,外乘內者可以毒”的原則,認為天回醫簡中所見“同色相乘”的含義應為:在五官部位上,與四時相應的...
戰國楚王銅衡功能蠡測——兼論《魯久次問數于陳起》中的“以物起之”————作者:周博群;
摘要: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兩件帶有“王”字刻文的戰國楚銅衡桿。由于衡桿上帶有刻度,學界通常認為兩器標志著由天平向桿秤發展的中間階段,是一種過渡型的衡器。至于銅衡的具體用法,目前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并且存在共時和歷時兩個方面的疑點。本文試圖結合簡牘數學資料對此提出新的假說,即它們并不依賴單位砝碼重量的疊加,而是用于單位重量的分割,即出土算數書中所謂的“毀”或者“破”。這一功能可能有兩種具體的應用方式,一是用于...
中國傳統歷法中交食虧復方位研究————作者:辛佳岱;呂鵬;
摘要:交食虧復方位是中國古代歷法步交會術中重要的內容,對完整描述交食過程不可或缺,且被作為驗證一部歷法好壞的標準之一。然而,前人對歷代交食虧復方位術文的校勘及理解仍存在不足。本文梳理總結并探討了傳統歷法中交食虧復方位判定方法的造術原理和演變過程:曹魏《景初歷》最早引入判別虧起方位的方法,討論了“月在內、外道”和“交”、“會”先后情形下的交食虧起方位,但是術文的描述與實際天象不符,究其原因,或與其制歷時所...
李約瑟與火藥的唐代起源說————作者:王堅;邱曉嬌;
摘要:在1944年召開的中華農學會年會上,李約瑟發表演講并宣稱火藥源自漢代的煉丹術,但他在1948年卻刻意更改了之前講稿的內容,提出了火藥的“唐代起源說”。對比分析現代火藥史學創立和發展過程中的若干相關研究可見,李約瑟的火藥“唐源說”是對馮家昇學說的繼承和發揚。不過,馮、李二人對煉丹術相關文獻的年代缺乏充分的論證,致使火藥“唐源說”的學術根基不固,但火藥“唐源說”與“李約瑟之問”邏輯是互洽的
大眾科學:文化史視角下的19世紀英國科學傳播——評伯納德·萊特曼《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傳播:為新觀眾“設計”自然》————作者:張曉天;
摘要:<正>[加]伯納德·萊特曼:《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傳播:為新觀眾“設計”自然》,姜虹,譯,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22年5月,620頁,128元,ISBN:9787500878568在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公眾群體中曾形成過一種科學熱潮。關于這種熱潮如何形成的論題既涉及科學傳播的社會文化語境,也涉及科學普及敘事背后的自然觀念
《天回醫簡》載藥物“狂楑”、“方葵”與“■”考————作者:袁開惠;
摘要:本文從文理與醫理兩個方面綜合考察,認為《治六十病和齊湯法》載“身有疵傷”方中“狂楑”為蜀葵;“治筋痹方”中“方(房)葵”可改釋為“防葵”;《療馬書·馬蹇》中的藥物“■”,即越、越椒,為后世文獻所言“食茱萸”,所治疾病當為“馬水蹇”。本文指出《廣雅》中屬茱萸類的“(木尻)”可如字讀,非王念孫所言“樛,蔓椒也”,并由此探討“茱萸”得名理據,認為“朱”言果實成熟之色,“臾”為子聚成房貌,言子聚簇而生,似...
《自然科學史研究》稿約
摘要:<正>(2022年起執行)一、本刊是中國在科學技術史領域的國家級專業學報,其前身是1958年創刊的《科學史集刊》,現為季刊,逢3、6、9、12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學術創新,堅持學術自由和平等,積極反映海內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進學術交流。二、欄目:本刊發表科學技術史領域的綜合性研究、科技史學理論和各學科史的論文、評論、書評書介和學術信息等。論文應有新見解、新方法、新材料,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嚴謹、...
張敦仁對“大衍總數術”發展的貢獻————作者:楊小明;霍星辰;楊玲霞;
摘要:在一次同余式求解歷史上,清中葉的張敦仁具有承上啟下的關鍵地位。與德國大數學家高斯幾乎同時,張敦仁在南宋秦九韶500年后提出“求一術”,對秦九韶“大衍總數術”的算法進行還原和改進。張敦仁并洞見說“求一術”乃出自《孫子算經》“物不知數”問題,是我國古代天文歷法為求解上元積年問題而生的偉大數學實踐。從“化問數為定數”、“求乘率”和“求上元積年”等方面,張敦仁對秦九韶的方法進行簡化和程序化,使“大衍總數術...
邏輯學在我國近代大學的滲透——以汪奠基《數學史講義》教材為中心————作者:王瑞芳;代欽;
摘要:著名邏輯學家、教育家汪奠基于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使用的自編教材《數學史講義》,是中國近代早期一部注重邏輯學的數學史大學教材。此書未正式出版且未能收入2022年出版的《汪奠基集》。對研究汪奠基早期貢獻和數學史教育而言,該講義是一份罕見史料,實有研究之必要!稊祵W史講義》融合多學科,介紹了希臘時期、近代數學前期、近代數學后期及分析數學發明期四個時期的數學發展情況。此書肯定教師及學校教育...
融合與拓展:多學科視野下的技術史與技術遺產研究——第十一屆中國技術史與技術遺產論壇綜述————作者:許茜;陳蘋;
摘要:<正>第十一屆中國技術史與技術遺產論壇于2024年6月8—9日在南京舉辦。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技術史專業委員會聯合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等15家學術團體主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文化遺產科學認知與保護研究基地、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和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所承辦,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協辦。來自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44家機構的135名專家學者齊聚南京,展...
《自然科學史研究》第43卷總目錄
摘要:<正>~
近代控制科學早期發展歷程的研究及啟示————作者:陶宇斐;關增建;李少遠;
摘要:控制科學的技術、理論和思想在近現代多個領域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近代控制科學源于手工業的離心調速器,其后衍生出PID控制方法、分布控制系統、模擬控制方法、頻率域分析方法等功能各異的控制技術與裝置,其應用范圍涉及交通、軍事、通訊諸多領域;控制論提出后,控制科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完整、前景廣闊的科學體系?傮w而言,從17世紀至20世紀40年代,近代控制科學發展迅速,世人對控制科學的認知從意會知識發展為言...
吐蕃醫學與中古歐亞其他醫學中的異物鯁咽外治法考:以敦煌古藏文寫卷St 756為中心————作者:宗喀·漾正岡布;趙書苑;
摘要:本文圍繞敦煌古藏文St 756寫卷載異物鯁咽外治法,對已有的一些研究做了評述,對寫卷中相關關鍵詞句和內容做了新的詮釋。認為“■”(kha che dar)譯作“喀切絹”更準確;“■”(srin bal)可理解為“絲絮”;“■”(ske rtsa g·yas g·yos)、“■”(mjlng pa)與“■”(mgul)不能籠統理解為“脖頸”,它們應分別指“脖頸根部兩側”、“后脖!奔啊昂韲怠薄8鶕䦟...
民國時期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陶瓷科技考古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作者:王安軼;劉霽樟;范安川;
摘要:1928年,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成立。在所長周仁的帶領下,該所將陶瓷業作為最早謀劃開展研究的工業領域之一,旨在嘗試以實驗室和試驗場相結合的工業實驗室模式,用科學的方法改良中國經驗制瓷傳統。文章借助新史料,通過考察該所對南宋官窯古瓷的發掘和工藝總結、全國瓷土原料調查分析、古瓷釉料分析和仿制等工作,分析該所嘗試改良陶瓷工業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發現,工程研究所將科學分析實驗的設計視為古陶瓷研究的基礎,...
《算法全能集》與元代社會經濟初探————作者:隋敬文;呂變庭;
摘要:《算法全能集》是一部元代數學專著,其記載的內容從側面反映了元代社會經濟問題,蘊藏著極高的史料價值。本文以《算法全能集》所載應用數學問題為基本史料,輔之以其他傳統史料,對元代銀鈔流通、戶等征配、物價波動等社會經濟現象進行了考證。文章確認《算法全能集》成書于元代后半期,時間上早于《詳明算法》和《丁巨算法》;書中官配實物問題體現了元代戶等制“均平”的社會價值觀念和“按比分配”、“遞減分配”等幾種現實執行...
新見《宋天文書》本《步天歌》考————作者:汪斌;
摘要:新見上海圖書館與南京圖書館藏抄本《宋天文志》十五卷,書后均附有一未見披露過的佚名撰《步天歌》。經考訂,《宋天文志》實為北宋王安禮所撰《宋天文書》,而《步天歌》非原書所有,乃明人附錄于后。校訂考核《宋天文書》本《步天歌》,知其文本內容與通行《丹元子步天歌》迥異而自成體系,所記星官數符合陳卓定紀之二百八十三官,保留了較多三家星內容,其撰作時代當晚于隋唐之際《丹元子步天歌》,約在宋明之間。新見《宋天文書...
關于青銅刻刀在青銅器上鏨刻銘文的可行性研究————作者:張凱;
摘要:文章分析了不同錫(Sn)含量的青銅刻刀(12%、16%、20%、23%、26%、30%)在青銅板(含錫12%)上的刻銘試驗,發現其均能刻銘成功,差異體現在刻銘的效果和刻刀的磨損上,含錫20%的刻刀刻字效果明顯且刻刀持久耐用,低于此值的刻刀出現卷刃,高于此值的刻刀出現磨平或崩刃,且刻字效果不太理想。隨著含錫量的增加,青銅的硬度先升后降,在加入鉛(Pb)后,青銅的硬度普遍降低,為鏨刻的實施提供了良好條...
周達“中國定理”源流考————作者:石路遙;
摘要:本文考察了周達赴日前的數學背景和學術活動,分析了周達定理的問題來源及周達對推廣形式的證明。詳細梳理了此論題在日本、歐洲和中國的流傳過程及其引發的學術討論。文章通過對既有學術觀點進行考辨和分析,肯定了周達的貢獻,呈現了晚清中國學者將中國學術研究融入世界的努力
食鹽與疾病:抗戰期間內遷院所對川南痹病的防治實踐————作者:藍貽茜;張大慶;
摘要:抗日戰爭時期,國立武漢大學、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國立同濟大學來到川南,同時遭遇了地方病“痹病”,此病的診治預防成為三院所研討的新課題。川南痹病即地方性急性鋇中毒,川南鹽鹵鋇含量高而鹽場制鹽技術有限,因此鹽中多含鋇,導致痹病肆虐。本文分析了科學研究報告、新聞報刊、日記等資料以考察多主體互動合作防治痹病的過程。同濟大學醫學院與黃;瘜W工業研究社開展合作,通過生化實驗和臨床診斷證明痹病本質是“鋇鹽中毒”...
腦白質切除術在日本興衰的社會史考察————作者:楊凱;
摘要:本文以腦白質切除術在日本的興衰為切入點,分析腦白質切除術在日本的傳播環境,闡明構成該手術在日本國內無障礙流行的文化與社會根源;谠撌中g的臨床效果及術后跟蹤調查數據,考察該手術從無效手術轉變為熱門手術的非科學外因,利用個案比較,分析、探討該手術對患者群體造成的身心雙重傷害以及進而引發人道災難的歷史事實。通過分析該手術及其各利益攸關方的糾葛與博弈,說明其終遭快速、決絕棄置的動因主要來自日本科學共同體...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