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關注()《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GeomaticsandInformationScienceofWuhanUniversity(月刊)曾用刊名:武漢測繪學院學報;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報,1957年創刊,為測繪專業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測繪、遙感、圖形圖像處理等專業及相關學術論文。發表論文強調先進性、創造性。該刊發表的論文部分收錄于EI、SCI、AJ等。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欄目設置院士論壇、學術論文、科技信息。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龍源期刊網、地學數據庫、文摘與引文數據庫、工程索引Compendex數據庫(核心)、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及控制信息數據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連續6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3、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817;總被引頻次:3355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118;綜合影響因子:0.774
7、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榮譽:
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全國優秀高校自然科學學報一等獎
湖北省優秀期刊稱號
中科雙效期刊
第三屆(2005)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
8、偏重的研究方向:地球科學、地理學、遙感機理與方法、信息科學、自動化、導航、制導與傳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
9、投稿錄用比例:100%
10、審稿速度:平均、4.2個月的審稿周期
閱讀推薦:電路與系統學報
《電路與系統學報》(雙月刊)是經過中國國家科委審定的高級學術刊物,由中國電子學會電路與系統專業學會支持,1996年創刊,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主要刊登電路與系統學科內具有重要理論與技術意義的、創新的和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與技術報告,是電路與系統學科以及相關學科內的科研技術人員、高等學校教師及研究生、各級科研及高新技術產業管理人員閱讀和參考的重要期刊,是各級科技圖書情報機構和信息機構不可少的訂藏刊物。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最新期刊目錄
湖南資興市2024年7月臺風“格美”誘發滑坡特征及其地質控制作用————作者:劉瑞陽;許強;蒲川豪;徐繁樹;王曉晨;趙浩星;朱星;何娜;
摘要:2024年7月26日,臺風“格美”襲擊湖南省資興市,誘發了大規模滑坡災害,造成房屋損毀和多處道路阻斷,并導致嚴重人員傷亡。然而,目前對于臺風“格美”誘發滑坡的發育分布與形成條件仍不清晰,影響災后重建和風險隱患排查。本文基于災后遙感影像,通過深度學習結合人工校核建立滑坡數據庫,基于孕災環境分析滑坡分布規律;采用可解釋性機器學習進行易發性建模,探討地質條件對滑坡形成的控制作用。結果表明,臺風“格美”在...
基于基線優選的InSAR相位直方圖技術森林垂直結構反演————作者:吳傳軍;沈鵬;TEBALDINI Stefano;余揚海;廖明生;
摘要:采用干涉相位直方圖(phase histogram,PH)技術,原則上僅需單極化、單基線(或少量干涉圖)即可獲取低分辨率的森林垂直結構,然而,為了應對由機載軌道不穩定而導致垂直波數劇烈變化的問題,提出基線優選的策略,通過約束模糊高篩選合適的干涉基線,重建全覆蓋實驗區的相位直方圖結果,并基于歐洲空間局TomoSense機載全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資源枯竭型城市熱環境空間網絡的自然與人類活動影響量化評估————作者:史月;范強;張兵;宋筱楠;
摘要:對資源枯竭型城市熱環境網絡構建可以助力城市轉型及可持續發展。利用Landsat遙感影像、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興趣點(point of interest,POI)、道路和水系等多源數據,結合回歸分析理論,采用機器學習方法,分別在自然、人類活動和自然+人類活動等三種情景下構建了城市熱環境阻力面,并基于該阻力面進行了熱環境空間網絡識別,結果表明:研究區...
西藏定日縣Ms 6.8級地震深部構造特征與孕震環境分析————作者:吳云龍;李好;張帆;龐琪沛;張毅;鄢建國;儲日升;
摘要:2025-01-07,在西藏日喀則定日縣發生了Ms 6.8,地震,此次地震震級高、烈度大,是該地區近年來發生的最大規模地震事件。地震的發生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復雜過程,其成因主要與板塊運動、地質構造活動以及深部構造特征和動力學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為進一步探究定日縣及周邊地區地震活動性規律、提高區域地震風險防控能力,亟需在研究區域開展動力學過程和孕震環境的研究。基于XGM2019e全球重力場模型,采...
數智耦合地學時空預測建模研究進展及展望————作者:許磊;陳能成;鄧敏;
摘要:地學時空預測是地球系統科學的重要研究問題,針對地學時空過程,開展時空多尺度的未來演變預測。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地球科學的發展,地學時空預測從模型驅動的研究范式發展為數據驅動,進而發展為數據-知識聯合驅動(數智耦合)的研究范式。本文首先回顧了地球系統科學時空預測模型的發展,包括統計、物理、人工智能、數智耦合模型及其局限性,其次闡述了數智耦合的基本概念、數智耦合框架、數智耦合關鍵技術,進一步探討了數...
結合目標檢測及高斯建模的礦區大梯度沉降漏斗相位解纏算法————作者:楊子賢;田馨;吳霞;蔣彌;
摘要: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憑借全天時、高空間分辨率的特點在地表形變監測領域極具優勢。然而,因采礦活動導致的大梯度沉降漏斗在干涉圖中易產生密集的非線性干涉條紋,對相位解纏帶來挑戰。為解決這個難題,提出了一種將深度學習目標檢測網絡與沉降漏斗反演建模相結合的解纏方法,旨在識別和模擬干涉圖中的沉降漏斗,在纏繞相位...
海潮模型誤差對時變重力場Mascon解的影響分析————作者:李耀宗;鄭李均;王鵬輝;周浩;羅志才;周澤兵;
摘要:海潮模型作為時變重力場反演中的重要力模型之一,研究其模型誤差對反演精度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Mascon(mass concentration)解是地球時變重力場表征方式之一,其關注信號的空間分布特征,提供了分析海潮模型誤差影響機制的全新視角。本文基于動力學法恢復Mascon解的基本原理,建立閉環數值仿真平臺,重點研究了海潮模型誤差對時變重力場Mascon解的精度影響,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
地形曲面上測地距離的插值研究————作者:段新橋;
摘要:地球表面是個地形起伏的非歐氏空間,地圖投影將大尺度的地球橢球面轉換為容易分析計算的歐氏平面,但沒有處理地形的不規則起伏。由于基本的表面距離不能量算,地形曲面上的空間分析廣泛依靠近似計算,損害了地形模型的利用精度。本文在起伏明顯的中小尺度地形上引入精確的測地距離,對密切依賴于空間距離的表面插值模型的度量改正方法及精度變化進行了研究。針對非歐氏度量引起的自相關矩陣非正定,提出測地距離限制的降維投影的解...
應急救援地理空間情報:概念特征、生成技術及應用實踐————作者:王勇;韓遙遙;劉紀平;曹元暉;陳虹宇;亢孟軍;朱軍;
摘要: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頻繁發生,對應急救援行動的效率和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應急救援情報作為支撐救援行動的先導,其空間化、精準化、即時化的需求愈發迫切。針對目前應急救援情報分類體系欠缺、地理位置信息匱乏、數據來源單一以及融合利用不足等關鍵問題,提出應急救援地理空間情報(emergency rescue geospatial intelligence,ER-GeoINT)的概念內涵、分類體系和質量評價指標...
顧及遠場水文負荷影響的區域GNSS陸地水儲量反演:以川滇地區為例————作者:劉斌;周燦;饒維龍;馮騰飛;陳津津;
摘要:在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位移數據進行區域陸地水儲量(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TWS)反演研究中,一般通過拓展區域邊界來顧及一定范圍內的水文負荷變化影響,而忽略了GNSS站點位移受到的遠場水文負荷效應影響。利用完整(全波段)的GNSS位移信息來約束反演區域的陸地水儲量變化,二者頻譜信息并不完...
一種基于無人機影像的高精度地表形變提取方法————作者:楊碩潔;陳庭;
摘要:地表形變監測對于深入探究地質災害的成因機制、演化特征以及構建綜合風險預警系統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傳統攝影測量技術面臨的人工識別地面控制點效率低下和精度不足的問題,提出一種基于無人機影像的高精度地表形變提取方法。首先根據環形編碼標志點的圖像特征開發了一套精密的自動識別算法,以高效捕捉無人機影像中編碼標志點的像平面坐標;然后利用編碼標志點在形變前后兩期無人機影像中的像平面坐標及地面控制點的物方空間坐標,...
文本模態輔助引導的壁畫修復算法————作者:陳永;杜婉君;張世龍;
摘要:針對現有深度學習算法在壁畫修復時,僅考慮壁畫圖像先驗信息,缺乏文本信息引導壁畫修復,導致修復結果出現語義不一致,細節缺失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文本模態輔助引導的壁畫修復算法。首先,提出一個文本引導的壁畫修復網絡,利用文本信息作為壁畫修復的輔助控制引導,為壁畫圖像提供上下文引導修復信息。其次,構建文本語義過濾模塊,利用掩膜圖像和互補圖像過濾得到破損區域的文本特征,并設計了語義增強模塊,對過濾后的文本...
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現狀與展望————作者:許光煜;溫揚茂;王樂洋;許才軍;
摘要:近年來,高精度高分辨率空間大地測量觀測使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本文對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研究進行階段性梳理和總結。首先,介紹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的內涵和研究對象;其次,回顧了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的發展歷史;然后,引入地震震源機制、地震破裂模型和地殼運動速度場反演等典型案例,分析了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的現代應用;最后,展望了大地測量地球物理聯合反演的未來挑戰...
InSAR觀測的2024年阿里地區日土縣Mw 5.6地震同震模型及其在地形塑造中的作用————作者:王悅翔;王騰;
摘要:2024-04-13阿里地區日土縣Mw 5.6地震發生于青藏高原中西部的羌塘板塊內部的魯瑪江冬錯斷裂附近,經測定其發震震中(81.884°E,33.585°N)位于當地一座海拔5 500 m左右的無名山峰附近。利用哨兵1號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數據量測了地震造成的同震地表形變場,聯合使用非線性以及線性反演...
結合LSTM模型與InSAR相干性矩陣的土地覆蓋分類方法————作者:熊思婷;韋如依;侯偉;鄧志超;張博琛;燕琴;李清泉;
摘要:土地覆蓋類型檢測對地表特征理解、生態環境監測和自然資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哨兵1號(Sentinel-1)多時相相干性矩陣,搭建長短期記憶網絡(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土地覆蓋分類模型,旨在評估其在土地覆蓋分類中的效能,并探討不同分類方法對分類結果的影響,并以中國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為研究區對4種不同土地覆蓋分類方法進行驗證。實驗結果顯示,基于Sentinel-1相...
聯合鄰域像素觀測信息的單基線PolInSAR森林高度反演方法————作者:張兵;趙薇;朱建軍;宋偉東;任東風;朱洪波;胡忠超;
摘要:目前極化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技術(polarimetric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InSAR)在森林高度反演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模型為隨機地體二層散射模型(random volume over ground model,RVoG),但模型未知參數較多,基于單基線PolInSAR數據難以進行參數解算。鑒于此,提出了聯合單基線鄰域像素Po...
兼顧測距和通信需求的導航星座激光星間鏈路規劃————作者:王楠;孫樂園;丁前程;盧征凱;方元坤;黃文德;
摘要:為在星間可見性、星上激光終端數量及鏈路體制約束下,實現導航星座基于激光鏈路的星間高效測距和與地面站通信,建立了導航星座穩態激光星間鏈路多目標規劃模型,提出了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遺傳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II,NSGA-II)的鏈路拓撲多目標優化算法。通過在穩態優化模型中引入過渡態拓撲邊連通度約束,在保證穩態測距和通信性能的同時,實現...
利用高頻GNSS觀測研究2025年西藏定日Ms 6.8地震地表形變及預警震級————作者:肖懿思;方榮新;李瑜;鄒蓉;丁堯;陳國;鄭佳偉;劉經南;
摘要:2025-01-07,西藏定日Ms 6.8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快速獲取近場同震地表形變并確定地震震級對震后快速響應、防震減災至關重要。隨著北斗三號精密單點定位技術(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B2b技術的成熟及地震周邊高頻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測站的布設,為此次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觀測資...
時序InSAR相位連接方法研究進展————作者:沈鵬;汪長城;廖明生;張路;董杰;戴可人;
摘要: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術可獲取廣域高精度地表形變量,被廣泛應用于地質災害監測等領域,但是其監測性能取決于散射體在不同觀測時間之間散射特性的相關程度。相位連接(phase linking,PL)方法利用多時相干涉相位分析恢復系統相位序列,是解決時序InSAR(time-series InSAR,TSInS...
星載InSAR數據驅動的城市建筑穩定性評估:以昆明市為例————作者:黃委彬;楊夢詩;趙志芳;劉朝海;趙飛;劉蕊;
摘要: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術可以提供周期性的地表形變監測,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地表沉降和基礎設施形變監測,為城市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創新性地探討了InSAR技術測量的形變信號與建筑穩定性之間的映射關系,提出了兩項指標:基于建筑物形變強度特征構建的均方根速率指標和根據建筑物形變分布建立的速率分布指數指...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