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糧油食品科技
關注()《糧油食品科技》(曾用刊名:商業科技開發;科研與設計),1991年創刊,是由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糧油食品科技》以傳播和弘揚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宗旨,以服務行業為已任,以選文嚴格、內容精煉、信息豐富、印刷精美為特色,是行業內的國家隊。
《糧油食品科技》主要讀者:糧油食品加工企業、糧庫、糧油檢測機構、大專院校和科研設計院所等。
《糧油食品科技》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糧油食品科技雜志欄目設置
糧食加工、油脂加工、營養與品質、質量安全、倉儲物流、糧油食品、生物工程、科技與產業
糧油食品科技雜志榮譽
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Caj-cd規范獲獎期刊
閱讀推薦:糧食科技與經濟
《糧食科技與經濟》由原全國米糠油科技情報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糠油科技》經《糧油科技》等更名為《糧食科技與經濟》,多年來一直由袁隆平院士和王瑞元研究員等著名專家擔任顧問,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臺灣華藝 CEPS 中文電子期刊。
糧油食品科技最新期刊目錄
稻谷儲藏積溫積濕與其脂肪酸值之間規律研究————作者:祝瑩瑩;尹君;賓雨瀾;李瑞敏;張玉榮;張忠杰;
摘要:本研究首先明確了儲藏積溫積濕概念,類比儲藏積溫、儲藏積濕公式定義出儲藏積溫積濕公式,據此探究了稻谷儲藏期間,儲藏積溫積濕與其脂肪酸值的關系。以初始含水量14%的稻谷為研究對象,測試不同儲藏溫度、儲藏濕度條件下的儲藏基點溫度和儲藏基點濕度,結合定義中的公式計算得到不同儲藏期的儲藏積溫、儲藏積濕和儲藏積溫積濕,分析其與脂肪酸值的相關性。擬合出儲藏積溫積濕與脂肪酸值的模型關系,進行驗證。結果表明:在本實...
pH偏移法改性豌豆蛋白及其對淀粉功能性質的影響————作者:徐子慧;徐子瀚;李浩;姬娜;秦洋;熊柳;孫慶杰;
摘要:豌豆蛋白因其低成本、低脂肪、無動物性膽固醇及低過敏性等特點,具有廣泛的市場前景,但因較差的溶解性限制了其應用。本文采用pH偏移法對豌豆蛋白進行了改性,探究了優化處理后的豌豆蛋白對不同淀粉功能性質的影響。將pH偏移法改性豌豆蛋白加入到不同淀粉體系中,發現馬鈴薯淀粉峰值粘度和衰減值降低,而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峰值粘度、衰減值、最終粘度和回生值都增加。熱特性分析(DSC)顯示,馬鈴薯淀粉、玉米淀粉、豌豆淀...
“物資儲備管理技術研究”特約專欄介紹————作者:趙子明;周園園;
摘要:<正>專欄介紹為促進國家物資儲備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技興糧興儲”、“人才興糧興儲”的重要舉措,《糧油食品科技》特增設物資儲備欄目,搭建全國物資儲備領域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宣傳展示平臺,旨在促進物資儲備科技學術交流和成果傳播,為全國物資儲備相關研究機構、高校、各級糧食和物資儲備管理部門、各垂直管理局以及社會相關專業人才開辟新的學術成果發表通道,提升物儲科研領域生態環境,加強學...
人工合成帶電短肽T1+、T2–對α-淀粉酶調控機制初探————作者:楊琪 ;紀佳儀 ;蔣昕悅 ;陳書書 ;楊曉鈺 ;劉春瑩 ;竇少華 ;
摘要:為探究酶與底物作用體系中帶電短肽是否對酶活性及其結構產生影響,探討人工合成帶電短肽對α-淀粉酶的調控機制,添加人工合成帶電短肽T1+和T2–到α-淀粉酶催化體系中,并測定酶活性、Zeta電位等指標。結果表明,短肽T1+的加入使α-淀粉酶活性降低1.29%,短肽T 基于低場核磁和掃描電鏡分析檳榔鹵水的水分遷移規律及微觀結構————作者:李浩;楊雪瑩;黃群;王孝余;曹建華;岳恒;姚凌云;馮濤; 摘要:為了解決檳榔鹵水在貨架期(60d)內出現返鹵、返白等問題,用低場核磁共振研究兩種檳榔鹵水(LS1和LS2)水分分布與遷移規律,用掃描電鏡分析其微觀結構。結果表明:隨著原鹵中飴糖占比的增加,水分逐漸向更緊密的結合水方向遷移。在不同生產階段,不同水、飴糖、氫氧化鈣配比的檳榔鹵水水分遷移規律基本一致:原鹵階段,水分以弱結合水形式存在;成鹵階段,水分主要以弱結合水形式存在(LS1,83.12%;LS2,9... 我國主要種植高粱品種蜀黍氰苷含量比較分析————作者:魏銘;何宏魁;李玥;劉卓;汪嘯天;常曉嬌;王耀鵬; 摘要:釀酒用的糧食品質是白酒風味和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高粱籽粒中的蜀黍氰苷在發酵過程中分解產生氰化物,氰化物進一步反應產生致癌物質氨基甲酸乙酯,直接影響釀造白酒的安全性。從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四川、貴州、陜西等9個高粱主產省份廣泛采集173份樣品(129個品種),比較了不同品種高粱中蜀黍氰苷的含量。結果表明,蜀黍氰苷普遍存在于釀酒高粱中,且含量差異較大,敖雜、禾雜158、晉雜5號等品... 基于γ-氨基丁酸富化需求的稻谷品種篩選————作者:吳其飛;張子陽;米行瓊;劉淑一;徐斌; 摘要:為篩選高γ-氨基丁酸(GABA)稻谷品種,對產自我國的16個稻谷品種進行加溫加濕處理,以富化稻谷的GABA含量。通過測定谷氨酸(Glu)含量、谷氨酸脫羧酶(GAD)活性、發芽率、吸水速率等參數,篩選出適宜GABA富化的稻谷品種。結果表明,加溫加濕法對稻谷GABA富化效果有明顯的地域品種差異,多數粳稻的GABA含量在富化后高于秈稻,其中江蘇粳稻GABA增量最高;南粳3908與南粳46富化后的GABA... 人工合成帶電短肽T1+、T2–對α-淀粉酶調控機制初探————作者:楊琪;紀佳儀;蔣昕悅;陳書書;楊曉鈺;劉春瑩;竇少華; 摘要:為探究酶與底物作用體系中帶電短肽是否對酶活性及其結構產生影響,探討人工合成帶電短肽對α-淀粉酶的調控機制,添加人工合成帶電短肽T1+和T2–到α-淀粉酶催化體系中,并測定酶活性、Zeta電位等指標。結果表明,短肽T1+的加入使α-淀粉酶活性降低1.29%,短肽T 熱燙處理對全麥生鮮面品質及貯藏穩定性的影響————作者:王金鵬;路琪帥;李宏雁;孫純銳;侯漢學;李曼;馬萌;孫慶杰; 摘要:為改善全麥制品的品質和貯藏穩定性,探究了不同溫度瞬時熱燙和面處理(60~90℃)對全麥生鮮面品質、微觀特征及貯藏穩定性的影響。與空白(25℃)相比,經過熱燙處理的全麥生鮮面蒸煮損失和吸水率顯著降低,面片縱向拉伸強度提高;90℃處理組的煮后硬度和咀嚼性增加。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熱燙處理所制備的全麥生鮮面表面更加致密,隨溫度的升高面筋網絡團聚現象更明顯,與淀粉顆粒結合更加緊密;淀粉顆粒形態完整,未... 哈薩克斯坦小麥生產與國際貿易————作者:魏燕超;王旭琳;吳桂玲;劉銳; 摘要: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和出口國之一,是中國向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第一站,與其開展糧食貿易與農業國際合作,將有助于中國實現小麥進口來源多元化。簡要概述了哈薩克斯坦的小麥生產布局、小麥等級及質量和中哈小麥貿易限制因素。哈薩克斯坦小麥主要以種植在科斯塔那州、阿克莫拉州和北哈薩克斯坦州三州的春小麥為主,一直處于廣種薄收、粗放經營和靠天吃飯的狀態,播種面積大,但單產水平較低。哈薩科斯坦小麥面筋指... 我國大豆供給安全風險評價與防范對策研究————作者:樊琦;于水; 摘要:近年來,由于我國大豆生產難以滿足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導致大豆進口持續快速增加,國內大豆供給高度依賴國外市場進口,且面臨著較大的進口價格波動,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多重風險。本研究主要從國內供需、市場價格、國際貿易、地緣政治風險等多維度通過探索構建國內大豆供給安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評估我國大豆供給安全風險及變化趨勢特征。研究發現,2005—2023年我國大豆供給安全風險指數在20... 互聯網使用對種植結構調整的影響研究——基于中國土地經濟調查的實證分析————作者:呂金武;張璐;喻言;熊航; 摘要:本文基于2021年中國土地經濟調查數據實證分析互聯網使用對種植結構調整的影響時發現:第一,互聯網使用可以顯著降低農戶的種糧比例,造成種植結構“非糧化”問題,選取工具變量進行兩階段最小二乘法估計解決內生性問題后上述結論依然成立,使用替代自變量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后結果依然穩健。第二,對戶主性別分組進行異質性分析發現不同戶主性別條件下互聯網使用對種植結構的影響程度不同。第三,互聯網使用可以通過提高農戶金融... 石家莊地區10個小麥品種理化特性及其面條品質研究————作者:呂銳;張依;張曉頔;劉敬科;生慶海; 摘要:以石家莊地區種植的10個小麥品種為研究對象,通過測定小麥粉物化指標和面條品質指標并進行相關性分析,以探究其物化品質及其對面條品質的影響和相關性。結果表明,冀麥U80、藁優2018、冀麥765及中麥886四種小麥粉品質較好,其制作的面條具有較好的質地和口感。通過相關性分析可知,蛋白質含量與濕面筋含量呈顯著正相關(P<0.05),小麥粉持水力、吸水率與面條吸水率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面團形成... 超微粉碎對雜糧理化性質的影響及應用研究進展————作者:王凱;劉晶;劉敬科;張佳麗;生慶海;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雜糧因其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和活性成分深受人們喜愛,并對預防各類癌癥、腫瘤、慢性疾病有著積極的作用。雜糧加工特性差等問題制約了雜糧產業的發展。超微粉碎作為發展迅速的高新技術之一,可有效降低雜糧粉體粒徑、提升加工適應性、改善加工制品口感。本文闡述了超微粉碎對雜糧淀粉、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的影響,超微粉碎對雜糧結晶特性、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動性等理化性質的調控機制;總結了雜糧超微粉在食... 水牛乳攪打稀奶油品質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作者:王沿皓;李春梅;付紅巖;陳潔;李春; 摘要:水牛乳脂肪含量高,丁酸比例大,乳化能力強,適合用于稀奶油分離和奶油攪拌。攪打稀奶油作為現代食品行業的新興乳制品,其發展前景廣闊。如何提高攪打稀奶油品質,是乳品行業不斷追求的目標。本文主要對攪打稀奶油乳液體系的失穩作用、攪打特性和影響水牛乳攪打稀奶油品質的因素(主要成分、其他成分、工藝條件)進行綜述,以期對國內水牛乳行業發展及研發高品質稀奶油產品提供參考 UV-LED和冷等離子體對染菌玉米及其附著黃曲霉的影響————作者:李金東;張忠杰;胡科;張貴州;尹君; 摘要:探討265 nm-LED和高壓脈沖冷等離子體處理對含水量為14%的染菌玉米的脂肪酸值以及黃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孢子滅活效率的影響,前者結果顯示:265 nm-LED和高壓脈沖冷等離子體均能有效滅活玉米上接種的黃曲霉孢子。經過處理10 min后,真菌滅活率可達46%,而后者僅在20%以下。對脂肪酸值無顯著性影響(P>0.05),但兩種處理方式均對玉米籽粒表面以及淀粉顆粒造成一... 基于改進MobileNetV3-Large食物圖像分類算法研究————作者:何偉嬋;楊志景;秦景輝; 摘要:食物圖像識別在食物安全監控、營養分析以及飲食推薦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食物圖像的多樣性、復雜性以及光照等外部因素給識別任務帶來了諸多難度和挑戰。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改進MobileNetV3-Large食物圖像分類算法。在MobileNetV3-Large預訓練模型基礎上,引入PReLu激活函數和NAM注意力機制,通過捕捉圖像中的非局部依賴關系來增強模型對關鍵特征的關注度;引入了多... 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內在邏輯與推進路徑————作者:王耀東;徐素波;孫唯一; 摘要:加快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農業新質生產力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農業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也是高水平安全與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的重要體現。但是,我國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過程中,仍面臨著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耕地面積縮減嚴重、農業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種糧比較效益低下、農業技術人才供給不足等諸多現實制約。因此,亟需從“外部突破”與“內部發力”兩個維度探索新質生產力保障國家糧食安... 食用植物油安全標準的國內外比較分析(一)——體系、結構、范圍和分類對比————作者:趙晨偉;金青哲;王興國; 摘要:本文從標準體系、文本結構、范圍和分類4個方面系統對比了中國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與新西蘭、新加坡、印度、韓國和俄羅斯等國際組織、國家和地區食用植物油安全標準的差異。結果發現:標準體系方面,各國按其國情制定了各自的植物油安全標準;標準文本結構方面,各國的食用植物油標準絕大多數均包含了范圍、理化指標、安全指標、標簽等相關規定;范圍和分類方面,各國的標準基本上涵蓋了常見的植物油... 糧倉倉內圖像分類檢測的ConvNeXt-L-CA方法研究————作者:陳榮喆;許德剛;張蕙;任飛燕;李智; 摘要:近年來,為響應國家關于創新糧食監管手段、實現“穿透式”監管的要求,基于糧倉倉內視頻監控系統和計算機視覺的糧食儲存數量動態監測技術在糧食行業逐步得到了應用。在實際應用中發現,通過視頻監控系統采集到的倉內圖像存在較多異常情況,亟需對其進行智能分類并對視頻監控系統進行維護,以提高倉內糧食數量監測的準確性。對此,以ConvNeXt模型為主干網絡,引入CA注意力機制及Lion優化器,提出一種ConvNeXt...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