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雜志
關注()《內蒙古林學院學報》雜志簡介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是內蒙古農業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為國家教育部和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科技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側重體現本校特色,面向全國組稿。主要刊登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原科學、農學、園藝、林學、植物保護、生態環境、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林業工程、食品工程、機電工程、水力與土木建筑工程、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及自然科學領域方面具有創新性、先進性、學術性、應用性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研究簡報。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雜志投稿須知:
1、《內蒙古林學院學報》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內蒙古林學院學報》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內蒙古林學院學報》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
內蒙古林學院學報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長白山北部林區云冷杉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作者:韓景軍,肖文發,羅菊春
摘要:本文通過對長白山北部林區檢查法經營和天然條件下的云冷杉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調查發現 ,天然條件下云冷杉林喬木層的優勢樹種~臭冷杉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是 71 682 kg/hm2 ,而檢查法作業下的是 77990 kg/hm2 ,超過天然條件下的標準地 63 0 8kg/hm2 ,多出 8.8%;然而從下木枝、葉、草本和活地被物的生物量來看 ,天然條件下按照郁閉度從小到大各樣方的生物量為 :2 7868...
土壤養分對樟子松和云杉耐旱生理指標影響的研究————作者:白玉娥,郭連生,田有亮
摘要:本文測定研究了不同土壤養分條件下樟子松和云杉耐旱水分生理指標的變化 ,結果指出 ,土壤養分條件的差異將導致樹木耐旱性水分生理指標值的變化 ,隨著有機質、氮磷鉀等含量的增加 ,初始失膨點總體滲透勢等指標值呈增高趨勢 ,而樹木耐旱能力減弱
我國珍稀瀕危植物綿刺葉表面結構的掃描電鏡觀察————作者:吳麗芝
摘要:本文運用掃描電鏡對綿刺葉表面結構進行觀察 ,結果表明 :上下表皮都被有表皮毛 ;具有發達的角質層 ,為粗糙角質層 ;葉緣、葉緣與中脈之間、中脈處的表皮細胞的形態構造差異較大 ;在上下表皮都有氣孔分布 ,氣孔下陷 ,但氣孔的保衛細胞相對副衛細胞突出 ,在上表皮的中脈處有氣孔分布 ,下表皮的中脈處無氣孔分布
嫩江流域山野菜資源的現狀及開發利用————作者:賀曉,王樹森,奈民夫
摘要:嫩江流域野生蔬菜種類豐富 ,據初步調查有高等植物 62種 ,隸屬 1 8個科。本文闡述了嫩江流域野生蔬菜開發的意義及該地區野菜資源的研究現狀 ,提出了目前野生蔬菜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探討了進一步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野菜資源的有效途徑
大青山水源涵養林小氣候觀測研究————作者:白育英
摘要:對大青山白石頭溝流域內的兩種主要林分 :白樺次生林和油松人工林與對照區進行了小氣候對比觀測 ,結果表明 :白樺林和油松林均起到了改變太陽輻射調節了近地層地表及地下溫度 ,縮小溫差、降低風速、減少大氣蒸發 ,提高土壤及大氣濕度 ,有效的截留了降水等重要生態作用 ,但白樺林的小氣候環境優于油松林
河套灌區節水型農田防護林建設與節水潛力————作者:劉靜,布和,賈俊生
摘要:通過河套灌區小美旱楊蒸騰作用的定量研究 ,計算不同林齡、不同更新方式小美旱農田防護林帶的耗水量 ;論述河套灌區建設節水型農田防護林的意義及節水潛力 ,并對小美旱防護林帶的改造提出建議
內蒙古河套灌區農田防護林效益研究————作者:孫旭,劉靜,布和,賈俊生
摘要:本文以內蒙古巴盟臨河市八一鄉的農田防護林為研究對象 ,對林帶及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太陽輻射、風速等因子進行測定 ,闡明防護林的效益
科爾沁沙地楊樹深松插干造林技術研究————作者:王玉霞,郭連生,鄒受益,宋保民,劉玉軍
摘要:通過對深松插干造林技術、鉆孔深栽造林和傳統造林技術的研究表明 ,深栽比傳統造林成活率高 ,生長量大 ,差異顯著 ,而且深松插干更適宜科爾沁沙地大面積機械化造林。通過對造林時間、苗木類型及苗木處理研究得出 ,深松插干對造林季節無嚴格要求 ,二干苗更適宜科爾沁沙地的立地條件 ,但春季造林宜貯苗。對插干露出地面不同高度 ( 0 - 1 0 cm、1 0 - 2 0 cm、2 0 - 3 0 cm、3 0...
科爾沁沙地樟子松種源試驗研究————作者:趙曉明,徐樹堂,任敬忠,王明智,楊淑敏,蔣樹佛
摘要:本文利用樟子松 ( 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 itvin) 1 1個種源在科爾沁沙地 3個參試點的生長性狀 ,進行聯合方差分析。結果表明 :各種源樹高間存在極顯著差異 ;通過在各試點進行多維空間、多向量數學模型的綜合分析 ,得出青山種源的生產力最高 ,高生長超出章古臺 (對照 ) 3 0 .4 %,超出參試種源平均值 1 3 .5 6%,高峰、塔河、呼...
科爾沁沙地針葉樹引種試驗初報————作者:馮政夫,姜鵬,宋曉東,趙曉明
摘要:為豐富科爾沁沙地針葉樹種的多樣性 ,“0 0 9”項目引種外來針葉樹種在科爾沁沙地進行育苗造林。經多年的育苗試驗和物侯觀測 ,已初步了解各樹種在科爾沁沙地的生長情況 ,經試驗分析和造林對比已初步篩選出適宜該地生長的 4個樹種9個種源 ,豐富了科爾沁沙地的樹種資源
包頭——東勝公路沿線荒漠化防治途徑研究————作者:秦富倉,姚云峰,哈斯巴圖
摘要:包頭——東勝公路穿過平原區、風沙區和黃土丘陵區。本文通過分析公路建設對沿線水土資源的影響 ,提出了公路建設過程中水蝕、風蝕防治模式及筑路中破場土地復墾的途徑 ,對防治因公路建設引起的荒漠化和保障公路安全運行具有指導意義
內蒙古杭錦旗穿沙公路兩側生態環境建設評價————作者:高潤紅,楊存良
摘要:穿沙公路位于內蒙古伊克昭盟杭錦旗 ,從獨貴塔拉到錫尼鎮 ,穿越庫布齊沙漠 ,全長 1 1 5 km。本文對穿沙公路建設前后兩側植被狀況進行考察和對比 ,對路溝兩側沙障內及沙障外沙丘的植物種類及情況進行比較 ,進而找出公路建成后水分、土壤和植物三者的變化情況 ,對公路兩側的植被狀況和生態環境作出評價 ,為公路兩進一步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依據
城市森林初探————作者:劉殿芳,馬玉珠
摘要::簡述了城市森林的興起 ,討論了城市森林的概念、范圍、性質、經營目標和城市森林的價值
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套種毛竹生態效應研究————作者:黃德龍,黃秀美,邱爾發
摘要:本文通過設置三種不同密度近熟杉木林分套種毛竹及一種杉木純林共四種處理 ,比較林內小氣候特點及地上部分水源涵養狀態 ,結果表明 :各林分光照強度只有裸地的 3 .4 %- 6.6%,溫度比林外低 2 .91 - 4 .4 4℃ ,相對濕度日變化平均值比裸地高出 4 .4 %- 1 5 .4 %,各林分地上部分水源涵養能力不同 ,持水量為 7.681 -1 1 .3 95 t/ hm2 ,總的來看 ,...
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和纖維長度的預測模型————作者:陳慈祿
摘要:本文以福建省順昌縣三種立地條件下的 2 4年生杉木人工林木材為對象 ,首次分別建立了三種立地條件下以及不考慮立地條件下杉木人工林木材密度與纖維長度隨生長因子中的生長輪年齡和年輪寬度的一系列回歸模型 ,并進行回歸顯著性檢驗 ,為杉木人工林木材材質的早期預測和定向培育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福建西北部灌木的區系分析————作者:鄒吉福
摘要:福建西北部地區有灌木植物 686種 ,隸屬于 2 2 8屬 74科 ,從科屬角度分析 ,本區是以熱帶成分為主 ,小科屬和單種科屬較多 ,而大科屬較少。根據統計表明該區植物區系與廣東、廣西關系最密切 ,說明本區植物區系偏向華南區系
國內外保護性農業耕作技術研究————作者:劉裕春,李鋼鐵,郭麗珍,張衛東
摘要:農業保護性耕作的指導思想可以概括為 :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 ,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 ,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 ,改善農產品質量 ,發展農業生產。它具有保護土壤濕度 ,增產 ,減少管理的勞動力和時間 ,燃料消耗少 ,節省設備 ,侵蝕控制等優點 ,因而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深受農場主的歡迎 ,先后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研究、應用 ,到九十年代推廣率達 2 5 %以上。...
內蒙古水利工程施工監理的現狀及今后發展方向————作者:梁鴻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在工程建設管理體制方面推行的幾項重大改革措施之一 ;工程建設監理制。結合內蒙古水利工程施工的特點 ,討論了工程施工監理推行的實際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并提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
內蒙古寒溫帶針葉林區植物種多樣性的評估————作者:張明如
摘要:本文圍繞內蒙古寒溫帶針葉林區種子植物多樣性的現狀,評述自然和人為主要干擾方式的生態效應,說明了森林生態系統多樣性、種子植物的多樣性及其遺傳多樣性的變化特征
騰格里沙漠東緣飛播固沙植物生長狀況的研究————作者:田永禎,李埃新,龐德勝
摘要:1992- 1994 年連續3 年對騰格里沙漠東緣飛播區飛播植物生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籽蒿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生長狀況差異很大,迎風坡生長最好,覆沙地次之,丘間地最差。在不同年份籽蒿生長狀況主要受降水量的影響;三種固沙植物的生物量,沙拐棗最高為191.4g 株- 1- 1,籽蒿次之為186.1g 株- 1年- 1,花棒最少為59.9g株- 1- 1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