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山西農業科學
關注()雜志簡介
本刊以農業生物學為中心的各相關學科具有創造性、內容新、學術水平高、應用性強的研究成果、學術論文、重要文獻綜述等,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設置的主要欄目有都市農業與農業現代化、農業氣象科學、農業生物技術、作物遺傳育種與栽培、園藝花卉、土壤肥料與植物保護、畜牧獸醫、農業環境保護、土地資源開發與利用、農產品加工與保鮮、科學技術與市(縣)農業、農業科技信息網絡、高級專家與高新技術成果介紹、先進農業企業與企業家介紹等。
主要欄目
宏觀農業
專題論述
生物技術
遺傳育種
栽培生理
土壤肥料
植物保護
畜牧獸醫
獲獎情況
華北地區優秀期刊
山西省科普宣傳先進單位
山西省一級期刊
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山西省農科院
主辦單位:山西省農業科學院
ISSN:1002-2481
CN:14-1113/S
山西農業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藜麥多糖超聲輔助提取工藝優化及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作者:滕聰;吳蕭宇;郝宇瓊;李瑩;
摘要:針對藜麥多糖提取不充分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為了明確超聲輔助提取藜麥多糖的最佳工藝,以多糖的得率為指標,以復合酶添加量、提取時間、超聲功率和料液比為變量,在單因素的基礎上進行響應面優化試驗,并通過掃描電鏡分析藜麥多糖的表觀形貌,基于體外胰脂肪酶抑制試驗評價藜麥多糖的降脂活性。響應面試驗結果表明,優化后回歸模型極顯著,R2值為0.982 5,變量對響應值的影響程度大小依次為料液比...
干旱和低氮脅迫對冬小麥產量、品質相關性狀的影響————作者:蔡明浩;趙杰;胡夢蕓;孫麗靜;王培楠;李倩影;楊菁;張穎君;
摘要:為探究干旱和低氮脅迫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相關性狀的影響,以510份小麥主栽品種(或優異品系)為材料,正常水肥(對照)、干旱和低氮條件下分別對千粒質量、粒寬、粒長、穗長、小穗數、株高、沉降值和濕面筋含量進行測定分析。結果顯示,與正常水肥相比,干旱和低氮條件下小麥千粒質量均顯著下降,干旱對千粒質量的影響最大;干旱對小麥粒寬、株高和小穗數影響較大,低氮對小麥株高和穗長影響較大。在干旱、低氮和正常水肥3個條...
“小麥高產、廣適、多抗的遺傳基礎” 專刊特約主編致讀者————作者:鄭興衛 ;鄭軍;
摘要:<正>小麥是我國主要的口糧作物,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占據重要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小麥經歷了抗病穩產、矮化高產和高產優質等發展階段,小麥單位面積產量得到極大提高。近年來,由于氣候和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干旱、高溫、病害等危害在小麥主要生產區頻繁發生,對育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加強品種高產潛力選育的同時,也應重視抗旱、耐熱、持久抗病等性狀研究以及推動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轉基因、雙單倍體和遠緣雜交等技...
小麥遠緣雜交新品種——小偃6號(再版)————作者:李振聲;
摘要: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4年9月簽署主席令,根據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15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根據主席令,授予李振聲院士“共和國勛章”。李振聲院士是小麥遺傳育種學家,培育的“小偃”系列品種開創了我國小麥遠緣雜交新紀元,其中“小偃6號”最為突出,同時抗8個條銹菌生理小種,且產量高、品質好,...
植物單倍體誘導技術研究進展————作者:耿帥鋒;李洋;李曉華;劉少帥;李愛麗;毛龍;
摘要:隨著育種技術的進步和作物品種的遺傳改良,作物產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初步解決了巨大的糧食需求問題,但常規育種周期太長,一般需要6~8 a才能得到純合自交系,嚴重制約了新品種的培育速率。雙單倍體技術(Double haploid,DH)作為近年來重要的一項育種技術,能大幅縮減育種年限,并提高作物育種效率。目前,雖然在單倍體誘導基因挖掘、單倍體誘導體系建立、單倍體篩選方法優化、染色體加倍技術改進方面已經取...
小麥表皮蠟質及干旱響應研究進展————作者:溫宏偉;單皓;王裕智;張晉輝;楊斌;
摘要:小麥表皮蠟質是由超長鏈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等復雜混合物組成的疏水性復合體,以晶體或者非晶體形式覆蓋于小麥表皮組織中。作為抵御外界環境脅迫的首道物理屏障,表皮蠟質通過調控角質層通透性和調解植物與環境互作等機制,在維持水分平衡和應對生物及非生物脅迫中發揮重要作用。盡管對擬南芥等模式植物的研究已初步闡明表皮蠟質的基礎代謝途徑,但小麥作為異源六倍體作物,其基因組復雜性導致相關研究明顯滯后,尤其是蠟質動態沉積與...
55份衡麥系列種質資源萌發期耐鹽性篩選與鑒定————作者:張瑩瑩;趙明輝;孟祥海;周淑梅;于國紅;
摘要:鹽害是影響小麥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小麥種質資源萌發期進行耐鹽性鑒定和評價對篩選耐鹽小麥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試驗采用200 mmol/L NaCl溶液模擬鹽脅迫,對55份衡麥系列品種(系)進行脅迫處理,通過測定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種子萌發指數、根長、芽長等10個形態指標,并進行相關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隸屬函數分析、聚類分析,對小麥種質資源進行耐鹽性篩選。結果表明,小麥鹽脅迫后的形態指標與對照...
小麥非生物脅迫響應研究進展————作者:茹京娜;郝冰清;冀曉倩;楊佳樂;王紅濤;權寶全;郭鵬燕;趙吉平;徐兆師;
摘要:干旱、鹽堿、高溫及低溫等嚴重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環境因素。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形成了復雜的信號調控網絡以抵御逆境,植物對逆境的應答涉及到多重信號的傳導及多個基因的表達,在細胞和整個生物體水平產生一系列變化,從而適應不良的環境。小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非生物脅迫嚴重制約了小麥的生產。為了為小麥抗逆育種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方向,文章簡要綜述了植物應答非生物脅迫的信號調控...
小麥蚜蟲防控策略及抗蚜性研究進展————作者:王艷斌;任飛榮;謝咸升;
摘要:蚜蟲作為小麥的主要害蟲之一,其侵染和破壞行為顯著影響了小麥的品質和產量。蚜蟲與共生微生物或其他真菌病原體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加劇了對小麥的危害。盡管傳統的化學防治或單基因抗蟲品種能在短期內控制蚜蟲種群,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害蟲產生抗性,防治效果逐漸減弱。因此,尋找經濟高效、環境友好的蚜蟲管理策略以減輕蚜蟲對小麥生產的破壞已成為小麥種植領域的研究熱點。近年來,眾多研究集中在小麥與蚜蟲的相互作用上,為開發新...
小麥新品種鄭大181優異功能基因組成解析————作者:關攀鋒;崔東潔;馬香花;馬若男;李兵;池青;孫昊;許航博;張世潔;朱育攀;吳玉萍;康欣娜;張學斌;焦湞;
摘要:鄭大181是鄭州大學農學院/河南省離子束綠色農業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利用有性雜交結合離子束誘變、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多年系譜選育而成的國審小麥新品種。為解析鄭大181控制重要性狀的功能基因并挖掘優異等位變異,利用58個與矮稈、產量、品質、適應性、抗病性、抗逆性等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相關的功能分子標記對鄭大181進行基因型檢測。結果表明,鄭大181攜帶Rht2、Rht4、Rht12、Rht25等多個矮稈基因...
提高小麥面團特性的外源染色體及其特異分子標記開發————作者:汪曉璐;王燦國;韓冉;劉愛峰;李豪圣;曹新有;趙振東;劉建軍;劉成;
摘要:為鑒定小麥近緣物種染色體系的面團特性,以中國春為對照,測定濟麥22、濟麥262以及19份中國春-近緣物種染色體附加系和易位系的面團形成時間、穩定時間和粉質質量指數,利用87對第1同源群的PLUG引物對中國春-兩芒山羊草1Ubi#1附加系及中國春進行分子標記篩選。結果表明,中國春-兩芒山羊草1Ubi#1附加系、中國春-卵穗山羊草1Mg...
60份小麥品種(系)萌發期抗旱性鑒定與綜合評價————作者:于國紅;張瑩瑩;周淑梅;趙明輝;孟祥海;
摘要:為探究小麥萌發期對干旱脅迫的響應,采用20% PEG-6000溶液模擬干旱脅迫,對60份小麥種質資源進行抗旱性鑒定,測定發芽率、發芽勢、發芽指數和抗旱系數等指標。結果表明,干旱脅迫下,不同種質資源的發芽勢和發芽率顯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別為42.59%和35.84%;不同種質資源的根長、芽長也顯著降低,且不同品種間存在顯著差異。通過主成分分析和綜合評價值法,對不同種質資源的抗旱性進行綜合評價,確定3個...
播量對不同基因型冬小麥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作者:鄭琪;孔麗婷;張旭輝;馬強強;李雅潔;劉愈之;劉眾;王亞翠;
摘要:以隴東旱地大面積推廣的中麥175(矮稈小穗小粒型)、西平1號(高稈中間粒型)和普冰151(矮稈大穗大粒型)3個冬小麥品種為對象,研究播量對不同基因型小麥生育期、最高總莖數、有效穗數、小穗數、穗粒數、千粒質量、株高、旗葉面積等農藝性狀以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播量對不同基因型冬小麥的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和全生育期影響不明顯,每個品種播量在405萬粒/hm2以上時,抽穗期晚...
電離輻射誘發小麥品種揚麥20染色體變異分析————作者:劉子煜;劉祉佚;任婧;董一龍;亓增軍;
摘要:為準確鑒定電離輻射誘導的染色體變異規律,采用200Gy 60Co-γ射線輻照揚麥20的干種子,對輻射后代M2和M3單株進行ONPM#7 FISH分析。結果表明,從103個M2單株中發現30株存在染色體結構變異,平均每株包含染色體變異1.27種,變幅為1~3種,共包含38種變異類型,其中,結構變異36種,復雜變異...
干旱和低氮脅迫對冬小麥產量、品質性狀的影響————作者:蔡明浩;趙杰;胡夢蕓;孫麗靜;王培楠;李倩影;楊菁;張穎君;
摘要:為探究干旱和低氮脅迫對冬小麥產量和品質相關性狀的影響,以510份小麥主栽品種(或優異品系)為材料,在正常水肥(對照)、干旱和低氮條件下分別對千粒質量、粒寬、粒長、穗長、小穗數、株高、沉降值和濕面筋含量進行測定分析。結果顯示,與正常水肥相比,干旱和低氮條件下小麥千粒質量均顯著下降,干旱對千粒質量的影響最大;干旱對小麥粒寬、株高和小穗數影響較大,低氮對小麥株高和穗長影響較大。在3個環境下,小麥千粒質量...
麥類作物功能活性多肽Lunasin研究進展————作者:郝宇瓊;任貴興;
摘要:Lunasin是一種最初從大豆中分離得到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其序列上包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細胞黏著模體(RGD)、α-螺旋結構以及C端的9個天冬氨酸殘基(Poly-D),因其特殊的序列結構而發揮多種生物學功能。目前,Lunasin多肽的生產合成主要包括從天然原料中分離提取、根據氨基酸序列進行固相合成和利用生物體自身表達系統合成生產3種方式。Lunasin多肽雖然具有很好的應用潛力,但是在天然...
小麥TaACO1基因克隆及對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響應————作者:李民;石娜;
摘要:基因ACO1是植物乙烯合成的關鍵基因。為分析小麥中TaACO1同源基因對必需元素和白粉病的響應模式,以水稻和擬南芥ACO1蛋白序列為基礎,通過序列比對和分子克隆獲得了小麥TaACO1同源基因序列,并分析了其在高硼、低硼、缺磷和白粉病條件下的表達模式。結果表明,小麥基因組中共有6個TaACO1同源基因,均位于第5同源群,分別命名為TaACO1-5A1、TaACO1-5A2、TaACO1-5B1、Ta...
甜糯玉米誘導山西省小麥雙單倍體育種技術的優化————作者:張紅芳;向愛慧;郗敬偉;喬玲;
摘要:小麥、玉米遠緣雜交極大地縮短了育種進程,是獲得雙單倍體植株的重要途徑之一。研究通過培養基成分、培養條件和秋水仙素加倍試驗比較獲得適合山西省玉米誘導小麥單倍體產生的技術體系,并篩選出具有優異性狀的品系。結果表明,每年1月15—22日將甜糯玉米品種白甜糯種植在溫室可以與大田小麥臨汾5064和晉麥84雜交的F1花期相遇;將去雄授粉后24 h的小麥雜交穗,離體培養在磷酸二氫鉀3 g/L+亞硫酸8 mL/L...
小麥持綠性狀遺傳的研究進展————作者:楊斌;鄭軍;
摘要: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作為全球重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和穩定性面臨著干旱、高溫等非生物脅迫帶來的嚴峻挑戰。持綠性狀(Stay-Green,SG)是一種能夠延緩葉片衰老、保持葉片光合能力、顯著提高小麥抗逆性和產量穩定性的重要農藝性狀,在逆境條件下表現出重要的應用價值。近年來,研究者通過遺傳作圖QTL定位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檢測到超300個葉綠素相關QTL,并鑒定了...
抗白粉病小偃麥1St異附加系的分子細胞遺傳學鑒定————作者:劉寶磊;房方;楊國堂;李興鋒;于海濤;鮑印廣;
摘要:白粉病是小麥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嚴重威脅小麥產量。挖掘新的抗病基因、創制并利用新的抗病種質,是提高小麥抗病性的有效途徑。十倍體長穗偃麥草蘊含豐富的優良基因,是小麥遺傳改良的寶貴基因庫。對抗白粉病八倍體小偃麥SNTE20與普通小麥雜交選育出的小偃麥新種質SN21147白粉病抗性進行鑒定,結果顯示,SN21147在苗期表現免疫,成株期表現高抗;GISH-FISH鑒定發現,SN21147在42條小麥染色體...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56st48f.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